APP下载

以人力资本红利应对“刘易斯拐点”

2016-11-05连杰

企业导报 2016年20期

连杰

摘 要:本文基于中国特殊国情,认为“刘易斯拐点”在一些地区或部门已经到来,人口红利终将消失,只有以人力资本红利替代人口红利,中国经济才能更加持续而健康的向前发展。本文就如何预防及应对“刘易斯拐点”问题,提出一些以人力资本红利为核心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劳动力短缺;刘易斯拐点;人力资本红利

引言:1954年,刘易斯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模式,论证了发展中国家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工业部门流动的人口迁移。所谓“刘易斯拐点”,就是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达到瓶颈状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以7%的耕地面积养育着世界上约五分之一的人口,有着特殊的国情,当借鉴外国的一些理论模型时,一定要使其中国化,才能在中国取得成功。那么中国是否真正出现了刘易斯模型中的“刘易斯拐点”,即是否真正出现了劳动力短缺?

一、中国国情下的“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模型中,是农业生产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工业生产部门转移,而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是一些年轻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全外出打工,而剩给农村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一般年轻夫妇结婚后就会去一些发达的地区或国家打工,造成了农村田地荒芜,过节不团聚的现象。像是河南、四川、安徽这些外出务工大省都有着大量的留守儿童,基本都是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长大,尤其是80后、90后,基本没人在村里务农,他们也不太懂怎样进行农业生产。这样看来,我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不意味着对农业部门不产生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的工业部门都喜欢雇佣处于18岁到45岁之间的劳动力,而年龄大一点的人会由于找到工作的机会小及迁移的心理成本过高而不愿出去。那么,我国是否真正出现了劳动力短缺呢?一方面,企业喊着“用工难”,招不上人,留不住人;另一方面,我国失业人数不断上升,就业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目前的失业问题并非是摩擦性失业,而是结构性转型带来的劳动力市场所需技能与劳动力供给不匹配的结构性失业。近两年来,我国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钢铁、煤矿、水泥等产业产1能过剩严重,比如“一煤独大”走过十年黄金期的煤炭大省山西省煤炭产业受到重创,加上官场动荡,GDP一度下滑,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大量煤矿企业破产倒闭,失业人数猛增。这样看来劳动力并非是实实在在的短缺,而是经济结构转型之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创新高,但是就业率却很低,原因就在于新时代的青年人不愿意去一些艰苦的地方和待遇不好的企业就业,宁愿都蜂拥至本来已经很拥挤的一线城市去找工作。大学培养目标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并不一致。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只是部分地区和部门出现了劳动力短缺,很大程度上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不对等问题,而要想解决我国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确实需要通过政府进行一些制度上的创新来解决目前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不对等问题。

二、人口红利确实在消失,应以人力资本红利应对“刘易斯拐点”

(一)人口红利确实在消失,应积极寻求应对措施。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巨大的人口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这一增长奇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将不再继续。世界上好多发达国家都是“先富后老”,而我国则是“未富先老”,老龄化的速度比较快,老龄化的水平也比较高。老龄化使得我国劳动力出现短缺,社会抚养比增大,这就倒逼我国产业和制造业升级,我国必须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充分挖掘人力资本红利来应对经济新常态,实现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二)人力资本红利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便开始研究人力资本理论。二战后,强调物质资本的传统资本理论无法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遭到重创的一些新型工业化国家的迅速崛起及与传统理论相悖的国民收入增长快于总要素增长等现象,于是人力资本理论逐渐受到重视。比如在二战后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在短时间内便恢复了许多战争的创伤,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这和两国的人力资本有密切关系,德国和日本向来比较重视教育投资,注重人力资本积累,而这种优势只有在国家遭遇巨大变革时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说人力资本在一国经济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一国只有在人才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才会有巨大潜力,经济才会有更强劲的增长活力。李克强总理在一次座谈会上曾经说过,“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推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发展也将进一步注重人力资本积累,以人力资本红利来进一步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对策和建议

(一)教育资源多向贫困地区倾斜,使城乡教育更加公平。随着我国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中小学生数量持续下降,以至于小学、中学在校生人数多年来呈下降趋势,以前村村可见的小学纷纷关闭,即使还在上课,学生也特别少。我们可让附近村里的孩子去镇里集中上学,不过我们应当确保交通便利,孩子们上学便利安全,让孩子们集中在一起也可以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对于贫困地区乡镇上的学校,应做到少而优,加强教育设施建设,保证较高师资水平,国家可以鼓励大学生到这些地区就业,并给予补贴,不能再任由无教师资格证的村里人授课,同时对于这些老师应加强管理,注重绩效考核方式,激发教学活力。

(二)加强职业教育和劳动力技能培训,从而缓解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短缺已在所难免,各制造业产业也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向工业4.0进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机器代替了大量人工工作,各种先进的机器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而机器终归离不开人的控制,这时候就需要人们学习掌控机器的这种新技能,企业应当提供这种在职培训,而不是淘汰这批人。中国的企业员工归属感普遍不强,从而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用工成本,并且直接导致企业效益提不到最大潜力的提高,比如说日本的企业文化中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制度就对日本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另外,随着整体出生率的下降,生源普遍减少,本科类大学招生还好点,像一些高职专科院校招生面临严重困难,其实我国的高级技工需求始终存在重大缺口,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优化高职院校资源,好好整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学生就业率,从而为我国劳动力短缺和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术技工的巨大需求做好坚强后盾。

(三)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注重人力资本推动而

不是简单的人口数量大转移。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有选择地承接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不是盲目地统一接管,充分利用城镇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土地优势。这样既缓解了许多一线大城市的拥挤现象,也为城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每年大规模递增,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我国政府可以鼓励大学生到城镇就业和创业,对大学生创业给予特殊优惠,用我国优质的人力资本资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既缓解了大城市就业压力,又缩短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巨大差距。

结论:总之,无论“刘易斯拐点”有没有到来,劳动力短缺确实将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人口红利终将消失,只有以人力资本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才能使中国经济持续而健康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佳薇.刘易斯模型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人口流动[J].理论学刊,2015(12).

[2] 张积良. 扭转“新生代农民工”贫困代际传递趋势的思路与对策[J].新疆社会科学,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