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渐进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以中职学校“网页制作”课程为例
2016-11-05刘迎春
梁 爽 刘迎春 屠 芸
课内渐进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以中职学校“网页制作”课程为例
梁 爽1刘迎春1屠 芸2
(1.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2.嘉兴技师学院信息系,浙江嘉兴314001)
翻转课堂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已形成特定的教学模式,但大多针对家校进行翻转。文章剖析了翻转课堂的应用模式和实践现状,针对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难以保证的问题,提出了课内渐进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设计出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型以及教学方案。最后,文章以中职学校“网页制作”课程为例,通过小规模的对比实践教学,验证了该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团队协作能力,进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翻转课堂;课内翻转;教学模式
引言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和教学的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翻转课堂在此种环境下产生,它的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过程正好相反,即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提供的视频和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上集中解决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实现内化提升。
调查发现,很多中职学校教师已在使用翻转课堂。基于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家登录专门的网站学习微视频这一固有特性,学生的自制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其关键。但中职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控制力普遍较弱,再加上有时硬件条件不允许等原因,导致重要的教学环节得不到有效落实甚至无法实施。基于此,本研究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课程特点和教学模式特点,提出了一种课内渐进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充分利用微课资源来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 相关研究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起源于美国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该校学生因病无法到校上课,于是教师录制教学视频,由学生自己在家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1]。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自2007年提出后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相关领域本土化的实践研究也已取得显著成果,如宋艳玲等[2]提出了“‘家校翻转’、‘课内翻转’、‘校内翻转’等多种翻转形式”。
学者们一直热衷于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比较典型的有:Gerstein提出了“体验式参与—概念探索—有意义建构—演示与应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翻转课堂框架[3];Talbert[4]在很多课程中实践了翻转课堂模式,总结出“课前—课中”的教学模式,认为课前应该让学生独立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有针对性的课前练习,课堂上教师先进行测验,然后由教师系统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最后进行总结反馈;张金磊等[5]在Talbert研究的基础上,对活动设计进行完善,使课堂中的学习环境、协作、交流等要素得到充分利用,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李海龙等[6]针对高校,设计了“以问题为核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并从实际问题出发,把问题内容分解为若干内容单元,贯穿于整个翻转过程,逐个解决问题。
翻转课堂是让学生把课下作业时间用在自主学习上,课堂上解决难题、做作业,因此并没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但由于不同学生在学习自觉性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并不能做到在课前有效学习微视频,因此这种情况的翻转课堂会造成学生成绩两级分化严重。
2 中职学校应用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针对自身课程特点,开展了相应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如王彩霞等[7]设计了一种本土化翻转课堂结构模型,课前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知识传递,课中教师提出项目、小组合作、协作讨论并进行成果评价,课后进行知识补救等;曾静波[8]在“汽车电子电器”课程中,采取课前学生自学微视频、课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计划—决策—实施—检查”环节、课后学生利用保留的视频资料继续复习的方式;范枫[9]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时,在教学环节中增加了课后反思阶段,促使教师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视频;黄振沛等[10]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上课后用大概十分钟时间解答学生的问题,剩余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以提高教学效率。由此可见,中职学校通过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促使他们带着疑问进课堂,其后由教师抽出更多的时间解答疑难问题,可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但需指出的是,中职学校的学情使翻转课堂课前自主学习的实施受到阻碍。
二 课内渐进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1 中职学校学情分析
中职学校为了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专业课比重相对高一些。目前,在中职学校中“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很受欢迎。为了配合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实施这一教学模式,中职学校的低年级课时分配一般是两节课连着上,高年级则四节课连着上。调查表明,中职学生整体上学习能力欠缺、动机水平不高、个体差异较大,即使是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也需要老师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不自觉地需要老师监督;在传统“课前—课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中职学生的课前学习微视频环节完成质量较差,甚至完不成学习任务。针对中职学校的这些情况,由于微视频一般不会超过十分钟,因此中职学校很有必要尝试“课内翻转”。
2 课内渐进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在课前是否真正地进行了深入学习,又或者能不能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交流和难点的解决[11]。为此,有学者开创性地构思课内翻转的理念,提出一节课教师只上25或30分钟,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微视频[12]。翻转课堂不只是家校翻转,还可以是校内翻转,如果翻转课堂设计得当,可以进行课内翻转的尝试[13]。
一个知识模块可能由一个或多个知识点或知识单元组成。本研究根据知识点之间的主次或者递进关系,把微视频设计成一系列渐进式的微视频组;同时,为确保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把课前和课中的翻转整合成课内渐进式翻转(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三个环节:①导入环节。教师引入一节课的内容或目标,使学生自学时不至于盲目无头绪。②翻转实施环节。创建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包括个性化学习环境和协作学习环境。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观看微视频,独立完成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遇到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并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小结。完成一个微视频的学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和课堂表现,判断学生是不是在观看微视频环节达到了认真高效的学习效果——如果达到目标,就直接进入下一翻转过程;否则就需要调整、改进教学策略,之后再进入下一个翻转过程。③总结环节。教师在一次课即将完成之际,对本次课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总结,使学生形成对系列微课内容的总体把握。
图1 课内渐进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图
在应用课内渐进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中,本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图2 课内渐进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图
(1)翻转准备阶段
翻转课堂实施前,要准备上课用的微视频,制作视频的同时要制作视频副本,使学生不会因为要做笔记而耽误观看。利用信息技术在实验室机房构建完善的学习支持系统,方便微课资源上传和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带领学生熟悉任务卡,了解本次课程的任务和本次翻转课堂的渐进方式,以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另外,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任务情况给学生恰当分组——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差不齐、学习能力高低不一,所以分组时最好均匀分配,使学生的组内交流活动能顺利进行。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阶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分为知识传授、知识内化和小结三个步骤。其中,知识内化包括知识理解和内化提升,效果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知识的迁移能力上[14][15]。
在知识传授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即结合任务卡自行观看微视频、教材、PPT等资源,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独立完成练习;小组内成员完成练习之后进行组内交流,共同完成相应的任务,之后各个小组展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的成果以及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出典型问题。与其它翻转课堂不同的是,这一重要阶段有教师在场监督,学生自行观看微视频,教师可以及时督促、解答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质量。
在知识内化阶段,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观看微视频资料。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教师交流,教师也可以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能够基本理解所学内容,并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由学生先行独立探索需要解决的问题,边看视频边和组内成员讨论,最后留下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教师给予解答并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前两个步骤执行完毕,如果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经教师总结后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否则,教师应对教学策略进行迅速调整,之后再进入下一个翻转环节。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己的主导地位,避免喧宾夺主。
(3)教学效果评测阶段
教学效果评测包括总结、评价和反思三个部分。其中,总结和评价是对课程的升华,也是对学生表现和课程知识的归纳。作业和练习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完成,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并根据遇到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教学策略和内容。教学效果评测的目的不仅是要求学生的最后考试成绩达到一个预定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受益,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然而,一个好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需要学习成效和教学过程两者并重[16]。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应从结果决定一切变为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这样能实现评价方式和结果多元化[17]。有效的评价策略会对学生学习起良性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具体评价方案如图3所示。
图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成绩评测示意图
根据图3,课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评价,其中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满分为10分,小组协作满分也为10分。课后测试分为试卷考试和作品完成两个部分,满分都为100分,最终的后测评总成绩﹦试卷考试成绩×50%+作品完成成绩×50%。
三 应用与结果分析
为了在实践中验证课内渐进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本研究在中职学校以“网页制作”课程为例,共学习2个单元,分4次新课完成,进行了为期近2个月的教学实践。
1 实验过程
(1)实验对象
本研究选择了嘉兴市某中职学校二年级两个平行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40人,二班42人。在之前的入学分班中,两个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水平比较均衡,且两个班级男女比例基本持平,所以随机选择一班作为实验组,使用本研究构建的课内渐进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二班则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课前—课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前测
在教学实践进行前,本研究对两个班的82位同学进行了测试:首先,向学生们讲授翻转课堂概念方面的知识并进行测试,使学生不会因为对翻转课堂概念的掌握存在差别而影响最后的应用效果;然后,针对学生做关于翻转课堂意愿的调查,了解学生对实施翻转课堂的态度;最后,测试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术情况,排除学生不会因此而影响翻转课堂的实施。结果表明,两个班学生的初始水平基本一致,并且在主观上能够接受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计划。
(3)教学效果评测
教学效果评测包括知识传授时的任务完成得分、小组协作学习时的任务完成和组内合作情况得分,以及实验完成之后按照已定的评测方案对学习效果的评测总成绩。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对课内渐进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
(1)学习过程分析
实验组结束每一次新课程,研究者都要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第一次得分均值都很低,分数离散度也很大。纵观四次新课任务卡成绩,实验组(X1~X4)的分数逐渐增长且增长幅度大,成绩波动逐渐降低;实验组各次分数均比对照组(Y1~Y4)的分数高。在与师生的访谈中,部分学生表示对这种上课模式不太习惯,有点跟不上节奏,说明刚开始时教师对教学策略运用不当。随着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案、重新分配课上时间以及改进教学策略,课内渐进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逐渐优于“课前—课中”翻转课堂,教师监督的实验组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课前自行学习的对照组。由此可见,课内渐进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那些对教师上课有抵触情绪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在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方面也有质的提高。
表1 四次新课任务卡完成情况
注:总分10分;X1、X2、X3、X4表示实验组的四次课,Y1、Y2、Y3、Y4表示对照组的四次课。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翻转课堂开展过程中,为了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对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和组内同学的协作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后给出了系统评价,如表2所示。从平均得分情况来看,协作学习成绩视课程内容而定;实验组(X1~X4)的四次课成绩都比对照组高,成绩波动也比较小;对照组(Y1~Y4)的成绩提升慢,且成绩波动较大。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后,实验组的成绩逐步提高,对照组的成绩则提升不明显。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对照组的课前自主学习效果不好,直接导致课中的测试成绩和组内协作的学习效果均不理想。
表2 四次课的分组平均得分情况
注:总分10分;X1、X2、X3、X4表示实验组的四次课,Y1、Y2、Y3、Y4表示对照组的四次课。
(2)学习结果对比分析
每个单元学习完成后均进行一次试卷考试和作品完成情况评价(各占50%),第二次成绩为期中考试成绩,最后每个学生的总成绩为两次成绩的平均值,将S1、S2设为实验组成绩,D1、D2设为对照组成绩,如表3所示。从均值和标准差来看,第一次考试实验组的总体成绩比对照组低,分数离散度较大。经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再分配、对教学资源结构进行再调整后,第二次考试实验组的总体成绩比对较高,并且分数离散度较小。由此可见,课内渐进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职学校的教学成效,并且学生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很大帮助。
表3 两班后测成绩分析表
注:总分为100分;S1、S2表示实验组的两次成绩,D1、D2表示对照组的两次成绩。
四 总结
由于翻转课堂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本研究构建的课内渐进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避免了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固有缺陷。实验证实:该模式可解决中职学生不能很好地在课前自主学习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成效也得到了质的提升;教师通过综合课中学生得分情况和课后测试情况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分析得到的信息,修改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方案,可因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现阶段职业教育热衷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而课内渐进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被证实可以为职业教学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Tucker B. The flipped classroom[J]. Education Next, 2012,(1):82-83.
[2][3]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1):105-112.
[4]Talbert R. 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J]. Primus, 2014,(5):361-374.
[5]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6]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9):46-51.
[7]王彩霞,刘光然.翻转课堂优化中职课堂教学探析[J].职教论坛,2013,(6):41-44.
[8]曾静波.翻转课堂在中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91.
[9]范枫.翻转课堂对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化[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6):83-86.
[10]黄振沛,吴陈燕.翻转课堂理念优化中职数控课堂教学结构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73-74.
[11]张新明,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21-25.
[12]田爱丽.借助慕课改善人才培养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2):13-15.
[13]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14][17]刘小晶,钟琦,张剑平.翻转课堂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8):105-110.
[15]黄阳,刘见阳,印培培,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100-106.
[16]李馨.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借鉴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15,(3):96-100.
编辑:小米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Gradual Flip Classroom Teaching Mode——Taking “Web Making” Cours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s Example
LIANG Shuang1LIU Ying-chun1TU Yun2
The “flipped classroom” had playe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our domestic education field and already formed distinctive teaching mode, but most of them only shed light on the flip of home and classroom.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patterns and practical status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pointed out its difficulty in ensuring autonomous learning time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 gradual flip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was put forward, and corresponding teaching model and teaching scheme were also schemed out. The paper took the curriculum of “Web Making” as example and conducted small-scale practice teaching to confirm the effect of this mode in promoting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teamwork ability, and then improving the learning effect significantly.
flipped classroom; in-class flip; teaching mode
G40-057
A
10.3969/j.issn.1009-8097.2016.07.012
10.3969/j.issn.1009-8097.2016.07.003
梁爽,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邮箱为liangshuang_223@163.com。
2015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