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题的成因分析以及治理对策
2016-11-05朱明
朱明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从严治党的深化,“零容忍”的反腐态势、“八项规定”、反“四风”的持续发威和限权问责的推进,党的作风明显好转,群众的满意度攀升。然而,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中却也滋生了“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对此,本文从具体列摆“不作为、不担当”表现形态,深刻探究其问题根源,针对其提出治理对策。
关键词:党员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
习主席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屡责,尽心尽责,勇于担当,是检验每一名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当前,在强势反腐、整治“四风”、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感叹“官不聊生”“为官不易”的思想,奉行“宁可不作为,也不要犯错误,宁可少干事,也不要出事”的处世哲学。党员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作用发挥和党员领导干部形象,给党的建设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
一、党员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题的表现形态
习主席强调指出“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并在讲话中严词告诫“为官不为”者。所谓为官“不担当、不作为”,就是指公职人员不履行、不全履行或者不及时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造成“懒政”、“荒政”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精神上懈怠,不想担当作为
1.等靠思想。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缺乏深入研究思考,思想懒惰,态度消极,行动迟缓;贯彻上级部署要求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大而化之、没有实效;对承担的任务能拖则拖,不推不动、拨一拨转一转。
2.守摊思想。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一般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看不到自身存在的差距,看不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我感觉良好,裹足不前。
3.本位思想。有的推进改革不积极,不愿下放权力,对简政放权,明放暗不放,形放实不放。有的表面上审批“瘦身”,实际上中介“增肥”,把下放权力搞成“移花接木”。没有大局观念、合作意识不强,对全局性、整体性任务不愿出面、不愿多做,能推则推,能躲就躲。
(二)行动上迟缓,不快担当作为
“散”。心理没有踏实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只顾表面现象,执行制度规定不严,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搞选择性执行,有条件性执行,没有条件的就不执行。“庸”。对上级安排的工作完成不及时,满足于按照政策办事,不积极为人民群众办事,“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经常“打太极”、“踢皮球”、“和稀泥”。“懒”。不愿付出,不愿担当,很计较个人得失,觉得“四风”被打压,车子没了、特权没了,“油水”没了,干事也没劲了,进取心不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三)能力上欠缺,不能担当作为
1.学习能力不强。对党的大政方针、改革精神学的不透,悟的不深。学用结合不紧密,学用“两张皮”。存在懒惰思想,怕学、厌学、愁学。
2. 工作能力不强。缺乏专业眼光和专业素养,对本职工作不懂行、不在行、不内行,对工作情况不熟悉、不了解、不对比。
3.群众工作能力不强。群众观点树得不牢,不知道依靠群众开展工作,不注重加强党群关系,不愿、不会甚至不敢和官兵打交道,高高在上下不来,脱离基层、不接地气,与官兵距离约拉越大。
二、党员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题的成因探究
(一) 理想信念不坚定
理想信念是人们向往、追求和奋斗的目标方向,是人们进行各种行为的内在动力。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从根源上治好“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出来。加强对“为官不为”者的党的科学理论学习教育,注重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宗旨意识不牢固
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决定了实现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一致性,这就要求必须坚持实现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在现实中,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严重淡化,群众观念与群众立场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没有真正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从而使精神上缺钙以及革命意志衰退。
(三)制度机制不健全
现有领导干部的选任、考核、淘汰等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存在短板问题,成为导致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的基本原因。领导干部的淘汰机制不健全,导致“为官不为者”对事业、岗位、群众都缺乏必要敬畏,对“为官不为”行为无所顾忌。
三、党员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题的治理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一)要夯实提高思想认识这个基础,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决定着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支配着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党性锻炼,努力将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自身准则。始终与党中央在思想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怎么说就怎么干,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决不松懈动摇;要坚信党的领导,以实际行动拥护中央权威。自觉克服官僚主义,想一切问题,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以官兵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标准;自觉克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
(二)要把握务实苦干这个关键,强化党员领导干部责任担当意识
1. 去除私心杂念。为官者就要有“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胸怀、抱负和担当,把党的原则、党的事业、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讲真话、办实事,做到一心为公、事事为民,具备舍我其谁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的豪情。
2. 弘扬良好作风。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极端负责,以优良的作风保证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3. 干实事抓落实。要秉承实干,善于谋划、主动作为,坚持把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全面系统地掌握党中央、人民群众的期盼,通过定项目、定责任、定时限,确立符合实际、可操作性的发展思路,做到见人见事见成效。
(三)要用好从严奖惩这个手段,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完善制度,规范党员领导干部行为,要强化责任追究意识,解决为与不为的界定问题。建立完善的干部奖惩机制,注重从从机制上杜绝“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
1.要选准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加强教育引导,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建立激励干部履责担当的有效机制。改进和完善干部考察考核方式方法,加强对干部平时履责情况和敢于担当情况的考察了解。
2. 要用好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坚持把那些认真负责、敢闯敢干、敢抓敢管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和关键领域,不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同时,要加强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及时提醒,“咬咬”耳朵,扯扯袖子,确保干成事、不出事。
3. 要惩戒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坚持治庸治懒治散,推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的落实,对不负责任、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的干部,要及时问责和惩戒,对违法乱纪的干部,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推动形成鼓励尽责、崇尚担当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报》[N],2014,10,9.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 人民日报, 2014-10-29(2) .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关于新形势下政治工作若干问题的决议[N],201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