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澳大利亚蒙羞的灰历史

2016-11-04姚晓明曲翔宇

报刊荟萃·非常关注 2016年9期
关键词:澳大利亚人白人澳大利亚

姚晓明 曲翔宇

澳大利亚电视七台8月8日为直播奥运会开幕式时给中国代表团出场画面插广告、将奖牌榜上的中国国旗误放为智利国旗而道歉,此前一天,有澳游泳队员对中国选手孙杨出言不逊,显得“缺少教养”,更有一些澳媒以偏激口吻抢占“道德制高点”。连串事件令不少网民对澳大利亚的国家形象产生了不良观感。

回顾澳大利亚的历史,就能明白当今的它为什么会时而表现出某种无知和傲慢。

不光彩的建国历史被人粉饰

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澳大利亚2006年的人口调查显示,当时白人占总人口的近九成。现在澳大利亚人口近2400万,其中英国及爱尔兰后裔占74%,亚裔占5%,土著人不到3%,此外就是来自全球各地的移民。据美国“历史”网站介绍,1788年1月26日,首批被英国驱逐的736名犯人抵达澳大利亚。这一天后来还被定为澳国庆日。在接下来的数十年内,来自英国的近5万名犯人被先后“发配”至此,这也是世界刑法历史中最怪异的场景之一。

18世纪的英国上层精英的共识是罪犯们天生具有缺陷,因此无法被改造,只能将他们与基因纯洁和遵纪守法的公民隔离开来。所以,违法者不是被处死就是被流放。但监狱的运行成本过于高昂,当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后,英国违法者不能再被运送到大西洋彼岸,它需要在其他方向寻找一片流放犯人的殖民地,而澳大利亚成了首选。

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研究员于镭介绍,澳大利亚的这段历史常被其他西方国家民众嘲笑,这是不争的事实。用澳大利亚一位作家的话说,(澳大利亚人)是“西方世界学校里的坏学生”,通俗说就是“低等白人”。澳大利亚人一方面以白人自居,把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有色人种不放在眼里,但另一方面又被“正统”的西方国家,尤其是“祖家”英国轻视。

澳大利亚艺术批评家、历史学家罗伯特·休斯写过一部澳大利亚流犯史——《致命的海滩——澳大利亚流犯流放史:1787—1868》。书中记载,澳大利亚人一到伦敦,就遭人冷嘲热讽,笑他祖先曾是流犯之虞。1960年之前,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人对澳大利亚人态度就是如此,这让中上层阶级的澳大利亚人十分难堪,没有面子,因为谁都不想有个当流犯的祖先。

根据澳大利亚系谱学家协会官员海瑟·加恩塞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以前,很少有澳大利亚人敢承认自己的祖先是从英国流放来的罪犯,在澳大利亚,这是个“社会禁忌话题”。但此后,一些人反倒以有罪犯的祖先感到刺激,甚至视为“传奇和荣誉”。

《独立澳大利亚》杂志曾以“无知正在致残澳大利亚”为题刊文称,“澳年轻人似乎已患上历史遗忘症,习惯于粉饰我们的过去,包括我们从哪里来以及我们在哪种情况下来到这里,而这种无知正在将我们慢慢杀死”。

不光彩的“白澳政策”仍有残余

本是有前科白人“发配之地”的澳大利亚,还没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前就用高压政策把自己“洗白”,并在这个过程中伤害了当地土著居民和后来的很多外来移民。从20世纪初开始到70年代初,澳政府实行“白澳政策”,即“澳大利亚是欧洲白种人的澳大利亚”,他们对亚洲和太平洋岛屿的有色人种采取歧视、限制的政策。在“白澳政策”下,土著居民被看成是“低贱无知”的,很多家庭妻离子散,他们的孩子被强行带走交给白人抚养或送到白人寄宿学校。这些试图被同化的土著孩子成为“被偷走的一代”,成为“白澳政策”的牺牲品。

上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女作家多莉丝·皮尔金顿·加利梅拉出版畅销书《防兔篱笆》,描述了近10万名“被偷走”土著儿童的悲剧人生。直到1972年澳工党政府才取消“白澳政策”。2013年2月13日,澳政府正式承认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峡岛民是澳大利亚第一代居民。澳著名作家基尼利2010年曾提议将澳国庆日改期,因为“1月26日”这个日期对澳大利亚土著人来说是苦难来临的日子。尽管该建议得到不少土著人士的支持,但还是因“正好反思国家历史,改不改都成”的声音更大而不了了之。

澳大利亚福利协会数据显示,土著人约占澳总人口的3%,超过70万。但澳总理特恩布尔今年2月表示,政府未能实现旨在改善土著群体地位的一系列目标,包括预期寿命、新生儿死亡率和经济状况等。今年发布的一份官方报告称,2000年至2015年,澳土著成年人被关押率上升77%,占该国囚犯总人数的27%。

近年来,澳大利亚种族主义、民粹主义都有所抬头。一项民调显示,半数澳大利亚人对当地土著居民存在种族歧视,约1/10的人承认讲过歧视土著居民的笑话。讲这些低俗笑话者,多数是下层白人,有的是无知和傲慢,有的是借排外言论表达对政府的不满。

不光彩的“美国小弟”毫无骨气

澳大利亚的殖民史中还有一段不光彩之处。历史上,澳大利亚积极追随宗主国英国,派出相当数量的军队,加入“八国联军”劫掠中国文物,甚至连乡村百姓家里的字画都不放过。从二战末期开始,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关系已大不如前。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面对南下的日军,澳大利亚为自保投靠美国。二战后,澳美正式结盟,签署《澳美新安全条约》。此后,澳大利亚成为美国的跟随者,在美国发动的战争中表现积极。

上世纪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澳派出5000多名士兵,死伤1873人;六七十年代越南战争期间,澳派兵5万人,死了450人;在海湾战争中,澳大利亚也参与其中。“9·11”事件后,澳还派兵参加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和美国绑在一起后,澳大利亚几乎没对美国说过“不”字。

在澳大利亚反战民众看来,澳大利亚没有一点骨气,对美国言听计从,美国让打谁就打谁。澳大利亚和日本被称为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中的南锚和北锚。澳大利亚还同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组成“五只眼”情报联盟,对他国进行监控。美国还将“全球鹰”无人侦察机部署在澳大利亚,夜间出动侦察亚太军情。

二战期间,日本曾在偷袭珍珠港后空袭澳达尔文港。据史料记载,约1.7万名澳士兵在对日作战中阵亡。然而,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4年出访澳大利亚并兜售“解禁集体自卫权”时,澳时任总理阿博特却发表“即使在二战期间我们不认同日本的作为,但澳大利亚人对日本人战争中的技能与使命必达的荣誉感相当钦佩”的媚日言论。这些政客缺少底线的言论也遭到澳大利亚人的批评。澳前外长鲍勃·卡尔多次强调,澳不应总是和美日立场保持一致,不要沦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副警长”。

2000年底澳曾发表国防白皮书,强调澳美同盟是澳战略防御的基石,但也将独立追求自身利益。2004年8月,澳时任外长唐纳曾表示,如果大陆对台湾动武,澳无义务根据澳美安全条约助美协防台湾。但后来美国高官放重话说“如澳不出力,就废除美澳安全条约”,澳大利亚只好妥协。

对于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俄罗斯等国媒体一直有抨击的声音。2014年11月,时任总理阿博特用体育术语“抱摔”来表达他要强硬对抗普京之意。俄《真理报》一位专栏作家讥讽“阿博特烦躁不安,正哭喊着等待治愈”,并认为,阿博特的这番言论让人哭笑不得,是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当成小孩子之间的斗狠。因克里米亚事件,澳加入西方制裁俄罗斯的行列,结果得到俄方回应是“不再视澳大利亚为可靠的商业伙伴”,“澳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猜你喜欢

澳大利亚人白人澳大利亚
为什么澳大利亚人不爱吃辣
美国白人内部“三六九等”的鄙视链(观察家)
“后隔离”时代的骄傲与焦虑
澳大利亚人想工作到70岁
澳大利亚:和书来一场盲约
行在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行
澳大利亚雕塑作品选(之三)
关于白人的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