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研究
2016-11-04刘宜平
刘宜平 袁 骏
新时期下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研究
刘宜平 袁 骏
新时期下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成为了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自我国建党之日起,党建工作定位便有了明确的指向,促进社会的和谐化发展成为了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在此过程中,精神文明以特殊的使命发挥着社会舆论引导功能,并借此宣传着党建的工作政策,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对党建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两者需要相互融合,彼此促进。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新时期下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
精神文明 党建 有效融合
一、引言
新时期下党建工作质量如何借精神文明的作用而有效提升成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两者需要相互融合,彼此促进。只有党建工作正视当前社会舆论所面临的挑战,并高度重视新闻的社会引导作用,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 才能不断提升党和政府的工作质量进而提升对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力,从而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护航。
二、精神文明对党建工作的引导作用
(一)满足人民群众对党建工作的知情权
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融入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从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角度来看,该基本权利实为我国公民生活所需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了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实为重要前提。党建工作的开展,每一项方针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是切实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只有保证民众的知情权,才能确保民众的思政意识形态良好发展。[1]新闻喉舌的作用即在于通过对党建工作路线与实践的传播来满足人民群众对党建工作的知情权,确保民众能够及时了解各类相关信息,以保证公民心理承受力的平衡。
(二)打造透明化党建工作机制为政府争得公信力
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公信力直接取决于党建工作的实效性,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从本质上看,党建工作的服务对象即是人民群众,所有工作机制的打造都应为民所悉,只有党建工作全面公开,才能使民众对党建工作有着充分的了解,进而不断提升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在新媒体时期,各类信息的广泛传播致使社会思潮极具多元的动态化,对政府的公信力实为一个严峻挑战,各类贪腐等不良事件在新媒体平台中屡见不鲜,党建的“信用危机”已经形成。只有党建工作积极应对各类信息通过新闻喉舌不断促进自身工作机制的公开化,才能更有效地把控住舆论导向进而为政府赢回公信力。
三、新时期下党建与精神文明融合面临的挑战
首先,在社会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新形势下,新媒体环境的覆盖率越来越大,传统的单一化的社会传播结构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大众传媒环境中大众主体话语权的提升。与此同时,社会舆论的格局也在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动作用下开始了“转型”,社会舆论开始以各种“群体”为单位而朝向非理性、片面性与混杂性方向发展,一旦这类负面舆论被大众传媒所放大,则势必会成为威胁到社会稳定的症结;[2]
其次,网络媒体的出现直接加剧了媒体行业的竞争,导致一些传统媒体为了增加吸引力,在利益的驱动下开始传播一系列负面的社会敏感话题,加速推动着泛娱乐化等低俗趣味的发展,弱化了社会的主流新闻价值,使党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效力大打折扣;
最后,虽然我国当前部分权威性较高的主流传统媒体依然具有特定的影响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民众对此的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党建信任的“惯性”,并不会与媒介的使用情况有所联系,且以大形势来看,这类传统精神文明的收视或使用率并不高。在媒体环境日益复杂的趋势下,这部分媒体影响力的下降似乎难以避免。
四、新时期下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有效融合的策略
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作为党建工作公开的一种方式,有必要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当前流为一种常态。然而对于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来说,重点通常体现于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进程中。因此,对于所有时政事件,党和政府都应当充分发挥新闻喉舌的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对事实的深入报道提升公信力,有效推动社会的和谐化发展。
(一)社会舆论预警机制的事前确立
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党和政府应当通过精神文明对所有事件的风险前兆进行准确的预测,并通过预警机制的确立有效防止一切重大事件发生之后所造成的诸多不可控的损失,并有效防止负面影响力的升级,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对此,本文认为应当建立社会舆论的预警指标,切实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核心,对社会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化预测,并认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各媒体平台充分搜集社会舆论信息,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潮导向。
(二)深度还原舆论事实的事中报道
对于所有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都在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倘若在事态进程中能够将问题妥善处理,则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更能促进党建形象的提升;反之,则将直接撼动党建的公信力,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化建设与发展。对此,首先应当不断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舆论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内容不断扩大宣传范围和力度,在社会中形成一股正气引领主流环境的回归。与此同时,面对社会各类事件,党建工作也要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大局为重,积极宣传党建的正面方针政策,维护社会的团结与稳定;其次,党建应当积极推动权威媒体主流社会舆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党建工作本身服务于民,对于所有民生大事,党建都应当充分发挥媒体喉舌作用,紧密结合党的主张以及人民群众的心声,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将所有社会舆论的真实情况高度还原,引导人民群众认清主流思想,进而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第三,就是要深入互联网致力于培养更多的网络“意见领袖”,借网络的力量有效扶正社会舆论的非理性偏差,呼吁人民应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重,尤其是要跟进热点新闻,深度报道,还网络舆论环境一片净化后的空气。
(三)全面公开处理信息的事后反馈
人们对于一个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关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弱化,媒体亦会“顺势而为”从对此事件的视线中转移。然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平息并不代表其影响力的消逝,一旦在民众群体当中响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声音,则会难以避免地触动人们的神经而使人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于人们来说,也极为关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处理结果,亦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对此,党建工作重点应当及时转移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善后工作当中,在精神文明的监督下履行好应有的职责,确保最大程度避免各类不良事件影响力的扩大,使负面社会舆论失去信息资源的支撑。并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在民众群体中产生一定的防患作用,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五、结语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对党建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两者需要相互融合,彼此促进。不断提升党和政府的工作质量进而提升对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力,从而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护航。
(作者单位为苏州供电公司)
[1] 修耀华.新时期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1):116-119.
[2] 李昕,陆居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的研究生党建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3(01):50-53.
[3] 吴巧慧.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立体化党建平台建设探究[J]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7):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