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2016-11-04谭芬梅

中国科技信息 2016年15期
关键词:馆员馆藏医学

“互联网+”时代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不到一年时间,这一概念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成为这一年里最为热门的互联网名词。“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电脑、手机、阅读器等工具的出现,读者获取知识的途径早已是多种多样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读者快节奏对知识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服务如何创新,特别是医学高校图书馆作为医学高校信息科研中心,面对着庞大的信息资源,如何转变服务方式,把传统的文献服务转变为现代的信息知识服务,更好地将医学知识和信息服务于社会,为人们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是每一个在医学图书馆工作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

服务对象单一

目前绝大多数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只满足于本校师生为主,主要为本校师生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很少向社会读者开放。虽然作为医学类高校图书馆,大多数也会有条件的向当地的附属医院的医生开放,但读者类别还是很单一的。这种服务对象的“本位性”、“单一性”和“封闭性”,既不适应社会信息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方向。

服务方式单一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是“重藏轻用”和“以书为本”,有些图书馆过分重视收藏,以收藏有某种珍本、孤本为骄傲。医学高校图书馆也一样,传统的服务方式比较单一,就是书籍借阅,文献复制,简单的参考咨询。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读者的阅读习惯的改变,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得以改变,服务方式多样化了,但绝大部分还是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文献服务上。

以被动服务为主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主要是以图书馆为中心,着重馆藏资源的建设和收藏,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因为有固定的读者群,都是坐等读者上门,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近几年这种现象有所改变,但由于医学高校图书馆馆员大多不是专业人员,缺乏图书馆专业知识,更不用说医学专业知识,加上对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跟不上,导致馆员的业务素质很难提升,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缺乏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得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落后和服务水平偏低,从而导致服务工作僵化和低效。

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途径

转变服务理念,开展社会化服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群众健康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医学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虽然人们获取医学信息的渠道很多,但大多是零散的,碎片式的,同一种信息往往觉得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知该信谁的。医学高校本来就有服务社会的职能,医学高校图书馆作为医学信息的集散地,不应该将服务对象固定在全校师生读者,应积极拓展读者源,改变服务对象单一的现象,要转变服务理念,改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承担起在社会上开展医学健康教育,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的责任,使人们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医学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不管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有有利的条件。首先文献资源方面,在长期的文献资源建设中,医学高校图书馆形成了以医学信息资源为主,各种馆藏知识门类齐全为特色的馆藏体系,信息资源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近几年,大多数图书馆购买和自建各种数据库,拥有了比较齐全、完整的书目数据库和电子文献数据库。 其次在人才建设方面,医学高校图书馆积极培训和引进懂专业、懂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了有效保障。总之,医学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不但能提高馆藏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能助推社会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

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医学人文精神

医学高校培育的学生大多会从事医疗方面的工作,患者需要的不仅是疾病的治愈,更需要得到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对心灵的慰藉和鼓励。医学人文素养是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医务人员的内在品德和人文情怀的综合表现,是医学生未来从事医疗工作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在当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护人员压力大的情况下,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素养的教育,使他们确立良好的生命伦理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人际关系交往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医学高校图书馆因为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整洁优雅的内部环境,宽敞明亮的活动空间以及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它成为高校重要的育人场所。医学高校图书馆应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从丰富的馆藏资源中,挑选精品图书,设立精品阅览室,通过举办名医名师大讲堂、精品图书推送、个性化导读、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人文氛围、开设医学人文素养选修课、提高馆员人文素养等途径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深化学科服务,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一项重大举措。医学高校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在校大学生、科研人员以及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学科馆员的主要作用是建立与对口院系的固定联系,定期征求对口院系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内容的意见,为院系提供图书情报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与培训,协助搞科研的老师进行相关课题的专题检索和参考咨询服务,进行读者阅读习惯的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收集院系的推荐书目,供图书馆文献采访参考等。由于医学知识有很强的专业性而且覆盖的分支范围广,同时因为读者的学历层次、所学专业、科研目的等不一样,导致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不一样。“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导致信息来源广,信息更新快,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面对堆积如山的文献信息资料,读者往往无所适从。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已有很大一部分医学高校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但由于医学高校发展的不均衡,还有部分医学高校没有建立,有些虽然建立了,但不完善,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医学高校图书馆要想在学校科研服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深化学科服务,建立和完善学科馆员制度。

突出特色馆藏,抓好信息组织和建设

特色馆藏是图书馆在长期的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特性的文献信息资源,最能体现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在图书馆占有重要的位置。相对于普通馆藏,特色馆藏学术价值高,对学术研究更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医学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是培养医卫人才,与普通高校图书馆相比,医学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主要以医药卫生类信息资源为主,建设以医药卫生为导向的特色文献资源尤为必要。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制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医学高校图书馆应依据这一原则,在文献信息组织和建设上,注重文献的“学科性”、“地域性”、“专题性”等特色,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保障。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医学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只有抓住机遇,改变服务理念,努力创新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医学图书馆的作用,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医学信息服务。

10.3969/j.issn.1001- 8972.2016.15.034

猜你喜欢

馆员馆藏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