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美左右两派主张异同与中右派政权政策走向

2016-11-04

军事文摘 2016年21期
关键词:右派拉美政策

沈 安

拉美左右两派主张异同与中右派政权政策走向

沈安

2015年底以来,拉美一些国家政局发生变化,国内外舆论对此议论纷纷,对拉美地区政治格局及其内外政策前景做出多种分析。可以说,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在我国,如何正确认识拉美地区的形势及其发展趋势对中拉关系的现实与潜在影响,则是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阿根廷中右派政党候选人马克里当选总统

中右派力量在一些国家东山再起

2015年10月阿根廷大选,中右派政党候选人马克里当选总统,结束了长达12年的基什内尔夫妇的中左派政权主导政府的局面。2015年12月委内瑞拉议会选举,反对派联盟夺取了65%的多数席位。新议会就职后,反对派利用议会多数发起了对马杜罗总统弹劾的公投进程。马杜罗总统的政府处于不利地位,穷于应付,加上经济衰退,十分困难,地位岌岌可危。由于经济困难,供应不足,社会秩序混乱,犯罪和抢劫四处发生,委现在已经陷入政治和社会动乱之中。2016年4月16日秘鲁大选,在首轮投票中,属于中右派的藤森庆子居第一名(39%),另一位中右派候选人库钦斯基居第二位(24%),最终库钦斯基当选。换言之,秘鲁将由中右派执政,右转已成定局。2016年4月巴西议会通过对罗塞夫总统的弹劾案,罗塞夫被停职180天,特梅尔就任临时总统,180天后罗塞夫被解职,特梅尔正式担任其余任期的正式总统,原中左派政府的许多内外政策将会继续改变。

以上4个拉美国家政局发生的重大事态,标志着拉美地区左派力量遭遇近15年来最重大的挫折。中右派力量在这些国家东山再起。西方舆论就此认为,这是拉美左派开始走下坡,右派重新崛起的标志。并认为,从此拉美内外政策将发生重大变化。

从全地区来看,拉美左派力量已遭受重大挫折。但在多数国家仍然是中左派执政,两年来发生右转的只有上述4个国家,加上哥伦比亚等原有的中右派国家,在拉美国家中,中右派政府掌权的仍是少数。其他约十个中左派国家的政局仍基本稳定。今年举行大选的国家不多,因此其他国家还不会发生类似政权更迭。从这个角度来看,拉美地区的政治格局仍是中左派占主导地位,不过已经大大削弱。巴西、委内瑞拉和阿根廷是地区大国,对全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很大。这是不可忽视的。

库钦斯基在新一轮秘鲁大选中击败对手当选

政权更迭是历史周期的必然结果

过去几十年中,受选举周期和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左右轮替上台,大体上每10年左右一个周期。但在当前的具体条件下,还受下列具体情况影响。

一是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大体同步,经济危机或困难时期,也正是更迭政府的周期,一个政党可以在经济危机中作为一种选择而上台,同样也可能下台;二是拉美民众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是领袖具有极大的个人魅力,但往往在强势总统之后,缺乏同样有能力的接班人做候选人,成为其致命弱点;三是连续两任后,腐败无能,政策失败,致使政府和执政党民心尽失;四是选民两极分化,势均力敌,中间选民成为起决定作用的少数,尤其是年轻的新选民,极易受当前形势影响;五是执政党(联盟)内部不团结,候选人选择不当,竞选策略失误,造成选票流失。

应该说,现在是不同派别新政权更替周期的开始。这种现象在今后几年的选举中在其他国家还会发生。原来支持左派的选民在选举中转向其他力量应该是正常现象。

两派政策及政治主张的异同

拉美地区左右两派政党在政策和政治方面的主张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内政策 在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方面,两派差别较大,但也有共同之处。中右派主张实行更自由的经济政策,更倾向于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减少国家干预,政策上有利于企业发展;主张和支持自由贸易,赞成全球化,与美国等其他地区进行贸易谈判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在投资领域,更主张吸引外资,主张实行较有利于外资的政策。左派明确反对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色彩较浓,但并不否定市场经济;主张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但相对保守得多,对外资的限制较多,政策控制更多,强调国家干预。激进左派反对全球化,反对自由贸易谈判,反对与美国及其他地区和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但不反对一般贸易谈判;主张实行国有化,由国家直接掌控企业,强化国家对资源和资源性企业的控制;其政策导致在价格、利率、汇率和汇兑、企业政策等方面,控制过于严格,不利经济发展。两派都缺乏明确的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经济理论基础;政策上随意性很强,经常朝令夕改;计划性不强,多半是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或有计划无落实,虎头蛇尾;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倾向严重;政府政策往往受本国和外国经济利益集团的左右;官员腐败损害企业和国家利益;对国家经济结构失衡均有一定认识,2012年以来制定和实施了一些改革计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但有些项目因财政困难,或从未落实,或半途而废。

在社会发展政策方面,两派大体相似,做法略有不同。双方都认同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提出的包容性发展战略,把克服贫困化作为自己的政治口号。中左派政府更强调克服贫困化,近些年中左政府实施的扶贫政策均收效较大,受到国内外好评。但其做法大体上是以花钱输血为主,造成财政负担过重,在财政困难时难以维持。中右派政党对此虽然有异议,但不反对扶贫,相反从选票需要出发还宣布将保持左派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但是,一些国家的社会政策受财力的限制,也是难以维持的。

在政治和民主制度方面,两派的认识和主张差别较大。特别是在政治体制和制度化建设方面,分岐更大。这里不一一列举。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拉美出现了一种谋求延长总统任期甚至无限期连选连任的趋势,即所谓威权主义趋势增强。这种现象左右派都存在,但左派更严重,已有好几个左派总统谋求终身连任,除查韦斯经过两次公投成功修改宪法外,其他均遭到挫折。这些国家经过多年不同派别政党主持的制度建设,政治体制均发生不少变化,法律制度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政治进程仍处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框架之内。右派力量执政后,有可能进行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对相关法律进行修改,但这将是个极艰巨的任务。有些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对十几年来左派建立的全套制度进行修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因此,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由于结构失衡,拉丁美洲经济衰退严重

外交政策 左右两派在外交政策方面的主张差别较大,但一般的中左派与中右派在具体政策上相差不大,激进左派相对而言站在与它们对立的另一个极端。双方都主张对外关系多元化,主要差别在于对美国政策和与美国关系方面。左派反美色彩较浓,中左派主张与之保持政党关系,但更强调独立自主;激进左派强烈反美,并与之对立对抗。而中右派主张与美国友好。在与其他地区和国家关系方面,政策主张大体相同,大多从国家实际利益出发,制定务实的对外政策,都主张对外关系多元化。对华政策和与中国合作关系方面,也大致如此。

在一些具体的双边或多边事务中,两派的具体政策主张不完全相同,特别是在拉美地区事务上分歧较大。中左派与中右派都主张积极发展本地区一体化,但不主张排除与第三方合作。而激进左派主张完全排除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南方共同市场、南美洲国家联盟、拉加共同体的合作机制和道路及前景均有不同看法与主张。在国际人权事务方面有的中右派国家有可能追随美国。在贸易谈判方面,无论中右派或中左派,都有国家支持美国的多边谈判主张。激进左派和部分中左派政府拒绝与美国进行自由贸易谈判,中右派政权上台可能改变这一政策,转而接受自由贸易谈判,甚至追随美国的立场,对全球化的看法和政策也可能发生转变。总体来说,多数拉美国家无论哪一派掌权,对美国关系会有所变化,但都不会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亲美国家。

在对外经济政策方面,无论左右两派,都具有强烈的保护主义倾向和民族主义特点。因此,对中国的反倾销政策不会有太大变化。在反倾销和贸易保护主义方面,拉美国家与美国的利益矛盾与冲突难以根本解决。

意识形态 拉美左派与右派的主要差别在意识形态方面。即使左派内部和右派内部,其意识形态也是千差万别。左派内部,近十几年出现了“21世纪社会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他们的政治主张也不尽相同。国际舆论和学术界一般将拉美中左派的意识形态称为“民粹主义”,我国学术界一般称之为“民众主义”,也有人称之为“进步主义”。

在拉美地区,无论左派还是右派,都缺乏系统的理论建设,只有想法与政策,没有真正的系统理论。可以说,现在拉美正处于一个理论缺位而思想混乱的时代。20世纪30~70年代,拉美本土学术十分活跃,各种政治、经济及对外关系理论与思想成果层出不穷,但这种现象已经不存在。一些主流或非主流理论观点大多抄袭欧美国家。有些领导人经常发表长篇演说,各种文件堆积如山,但读者往往无法理清其真正的理论与思路。

意识形态杂乱,导致拉美社会分裂,政党林立。各党派不得不组成竞选联盟参选,赢得选举后,成为执政联盟。此类联盟的成分极为复杂,包罗各种意识形态,从极左到极右的各种党派团体。由这种联盟构成的权力基础,结构薄弱,成为不安定因素。尤其是执政联盟各成员组织或领导人之间发生政见分歧或利益冲突时,往往会产生分裂。这是拉美一些国家政权不稳定的主要内在因素。巴西罗塞夫政府的执政联盟分裂,就是导致当前政治危机的主要原因。

21世纪以来,各国探讨新的经济发展道路,特别是左派政权做了许多探索,也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受制于经济发展理论落后,左右派都存在一个通病:在制定战略政策时,或受民众主义意识形态干扰,不切实际,激进极端;或计划空洞,不求落实;或避重就轻,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结果,一些公认存在的问题,如经济结构失衡、基础设施落后、对初级产品出口依赖过度、对外国资金、市场和技术依赖过度、保护主义严重等,长期得不到解决。

委内瑞拉曾是坚定的反美国家

中右派新政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属于中右派的新政府上台后,相关国家政治形势变了,但其所面临的内外经济形势与任务并没有变。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所有要素依然如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世界经济复苏迟缓,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大宗产品价格短时内难以大幅上扬。尤其是美国加息逼近,对拉美经济和金融市场冲击不可低估。此外,这些国家面临的经济结构失衡、资金短缺、投资不足、出口困难等,短期内仍不会改变。其对外经济贸易格局也没变,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也没有改变。

因此,新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与前政府没有什么差别。当务之急是恢复经济。能否复苏本国经济,是决定新政府命运的挑战。无论阿根廷还是巴西,抑或是秘鲁,这是新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要恢复国家政治与社会稳定。新政府可能对经济政策进行某些调整,但总的方向会使市场更加开放,自由度更高,对企业和经济发展会比较有利。前政府制定和实施的经济改革计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将继续实施下去。当然,新政府可能根据自己的财力情况,进行某些调整,包括暂停或取消某些项目。在对外政策方面,新政府也需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适当调整。除改善对美国关系方面有较明显的变化外,其他方面不会有太大改变。

全面的政治经济改革,只有在经济恢复稳定与增长,政权稳定之后,才有可能提上日程。

责任编辑:刘靖鑫

猜你喜欢

右派拉美政策
没有非洲拉美裔历史的国家拉美裔传统月是不完整的【精读】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看青
大学生右派林希翎的下落
“小说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