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夫人”福芝芳:芳心总是伴忠魂

2016-11-04李锦芳

火花 2016年9期
关键词:梅兰芳

李锦芳

(本文图片来自百度)

“抗战夫人”福芝芳:芳心总是伴忠魂

李锦芳

“人家都以为我这个梅太太,享尽了人间荣华富贵,殊不知抗战八年期间,我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中……”梅兰芳听了夫人的这席话,百感交集地说:“名人总有本难念的经。没有福芝芳,哪有梅兰芳?”周恩来接见福芝芳时,也称赞道:“芳心总是伴忠魂,你是上海滩名副其实的‘抗战夫人’!”

梅夫人并非“福太太”

梅兰芳27岁时,经姑母和启蒙老师吴菱仙介绍,与16岁的“崇雅社”坤班青衣福芝芳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很快结为伉俪。福芝芳出身于满族旗人家庭,十分喜好京剧,与梅兰芳一样,都是师从吴菱仙,掌门戏为《王宝钏》和《生死恨》等。

婚后,福芝芳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甘愿告别了自己的舞台生活,肩负梅门老宅的家务、事务和剧务“三务”重任。福芝芳持家有方,任劳任怨。因此,“梅太太”的芳名,在上海滩颇受人敬重。福芝芳共生育九个子女,大多夭亡。成人的只有四子葆琛、五子葆珍、老七葆玥和幺子葆玖。

梅家不同于一般家庭,除了直系血统关系家属,还有梅兰芳常年供养的“承华社”班底,他的老师伯、师叔,以及离乡背井的师兄弟,就有几十口。这些人,不是年老体衰,便是病残缠身,甚至还有几个卧床不起,生活都难以料理,这些人的饮食起居,便都要福芝芳操心。

福芝芳闺房中,挂有一幅颜体楷书:“悬冰百丈耐寒梅。”众所周知,梅兰芳的书法是非常出色的,可是此联却由福芝芳撰写。其用意正如她所说,梅兰芳为世人皆知,当好他的家,就一定要有时刻面对“悬冰百丈”的心理准备。因此,梅夫人虽然叫福芝芳,却并非是“福太太”。

内柔外刚,风骨卓然

1941年12月,日寇以重兵包围香港。正在出国访问途中的梅兰芳被宪兵围困在香港干德道8号他的私人寓所里。由于日特的严密监视,他与外界,包括夫人,都断绝了音讯。

福芝芳与丈夫远隔海天,坚守在上海马斯南路老家,咬着牙,拼力支撑着梅家的门户。

由于上海沦陷后,梅兰芳长期不唱戏,梅家的积蓄已所剩不多。为维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福芝芳只得不断变卖首饰、衣物、字画、古董等。

日寇为了征服梅兰芳这条“东方美人鱼”,逼他就范于“天皇”脚下,一边派出伪国民政府秘书长兼外交部长储民谊专程赴香港,胁迫他到南京参加所谓“中日建交”大典,并为日本天皇的皇侄作专场献演;另一边,不断寄信、打电话给福芝芳。时而说梅兰芳撞车而死,时而称他心肌梗塞,猝然昏亡,时而又讲梅兰芳坠机遇难,甚至扬言他被抓进牢狱,变节自首后隐居东京,还讨了个如花似玉的日本小老婆……这些谣传,后来竟然通过伪报纸、电台,向社会传播,以至满城风雨,议论纷纷,搞得大家惶惶不安。

因为久久得不到丈夫的音讯,福芝芳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但为勉励一家几十口人渡过难关,她却不露声色,常对大家说:“知夫莫若妻。谁也没有我福芝芳更懂得梅兰芳。诸位别相信这些吓唬人的鬼话,梅先生肯定会尽快安全回来的!”

翌年端午节后不久,上海《文汇报》社驻香港记者冯力悄悄进了梅家,送来一则石破天惊的消息:梅兰芳通过西欧媒体,发表了致妻子儿子的一封公开信。冯力还带给福芝芳一幅梅兰芳的自画像。他在自己嘴唇上画了一撇胡须,背后还写了四句诗:“半生氍毹唱皮黄,更思归曲翻新腔。无奈日毒梅花荡,蓄须明志别芝芳。”

冯力走后,福芝芳重复念着最后一句“别芝芳”时,忍不住抱头抽泣起来。当夜,她将激情化成一首“答夫”诗:“水淌大江几多愁,尝胆卧薪不低首。思幽幽矣慢悠悠,明月总是随君走。”

度日如年,生活越来越拮据。福芝芳拒绝了储民谊的接济和资助,咬咬牙将自己的定亲聘礼——一对翡翠玉镯当了,还将梅家闻名上海滩的珍鸽“雪梅”,也忍痛托人卖掉了,用以维持一家几十口人的生活。

生死同心,忠贞不渝

在世界舆论声援下,侵华日军最高司令长官岗村宁茨被迫改变了策略,决定由“便衣”监视,将梅兰芳遣送回上海。福芝芳看见丈夫消瘦苍老、面容憔悴,没有在家人面前叹一口气,还笑着问孩子们:“爸爸的胡须美不美?”葆玥摇摇头说:“太难看了。”福芝芳抬高了嗓音认真说:“你们应该知道,爸爸的胡子,亿万观众都喜爱。要剃,非要到抗战胜利后,他自己剃!”梅兰芳咀嚼着这些话,望着离别几载的妻子,无限感叹道:“知性者常居,咱俩二十年的伙伴,没有白搭啊!”

日伪见淫威难以压倒梅兰芳,便又生一计,通过官方渠道,冻结了他在香港英国银行的全部存款。福芝芳四处奔波,通过交通银行董事长吴陶然的关系,开了一个透支账号,借款生活,并断然卖掉祖传多年的唐伯虎仕女图、仇十洲的山水画以及郑板桥的字轴。另外,为了从精神上安慰梅兰芳,福芝芳决定将葆玖、葆玥提前开蒙受业,成为正式梨园弟子。当两个孩子跪在梅兰芳的曾祖父巧玲公遗像前时,福芝芳请梅兰芳亲自传授了梅府的八字祖训:“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不久,储民谊一伙来到梅家。梅兰芳以病推托,拒绝会见。储民谊讨了个没趣,便转而劝说福芝芳:“我知道梅博士和梅太太是一对知心夫妻,不过太太是识时务的女士,请你慎重转告梅博士,去南京演出,汪精卫主席已同意撤消。但是,由他率团赴东京,是政府既定了的。要知道日本警备司令部的黑木太郎可不是好惹的,他是出了名的说干就干的暗杀专家。”

福芝芳不卑不亢地回敬道:“我相信你说的话,不过你储部长应该知道,梅先生的个性响当当的。他一生宁折不弯,卧薪尝胆可以忍受,强项低头绝对做不到的!”

储民谊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后跟,狞笑一声,灰溜溜地走了。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内,便连连出现公开报复的事端。交通银行因吴陶然接济梅家而被查封。大师兄二鹏外出理发,被日本宪兵无故打得头破血流。梅兰芳的爱徒毕谷云,遭到伪警察局的绑架。上海滩的地痞流氓,也不断来梅家寻衅闹事。

面对乌云压顶,福芝芳在堂屋正厅的中央壁墙上,换了一幅《窦娥向天图》中堂。醒目的题款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聚沙靠毅力,集花须乐观。”福芝芳还将另一位京剧大师程砚秋从北京寄来的勉诗,写成了条幅:“罢舞息歌,务农励志。秋水长天,指心为誓。”以此激励丈夫及一家老少。

在那些郁闷的日子里,福芝芳还从何香凝坚持民族气节,写给蒋介石的诗“闲来学画谋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受到颇大启迪。她对梅兰芳说:“我们要坚信一点:路不绝人!你的师兄弟程砚秋,能在北京学种菜养活自己。你梅兰芳就不能以何香凝女士为榜样,在上海卖画度日吗?”这席语重心长的话,说得梅兰芳茅塞顿开。两三个月功夫,梅兰芳就画出花卉、虫鸟、仕女等几十幅作品。福芝芳马上联系售卖,价格高低不论,上下尽可浮动,主要是为解燃眉之急。上海观众长久看不到梅兰芳的戏,对梅兰芳的画当然爱不释手。一个上午,所有的画幅便销售一空,订货者还络绎不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梅兰芳售画的消息,震动了大上海。戏剧界、新闻界、企业界的进步人士,为了声援他蓄须明志、坚持民族气节的精神,自发筹集资金,由汤定之、吴湖帆等画家牵头出面,决定在福州路的都城饭店,举办“梅兰芳先生画展”。

福芝芳谢绝了媒体的采访,但托请徐悲鸿的夫人蒋碧薇女士转告几家报社、电台的记者说:“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威胁我,展览会还是不开为好。其实有了千万上海同胞作后盾,我和梅先生还畏惧什么?”

这次画展选了梅兰芳的170件画作,在展会上梅兰芳感慨地说:“我平生从未画过这么多的作品,是福芝芳陪伴本人日夜劳作的结晶。说千说万,还是一句老话:没有福芝芳,就没有我梅兰芳!”

1945年4月4日,天高气爽,风和日丽。梅兰芳夫妇兴高采烈,提前一个半小时,去参加画展的开幕式。岂知他俩驱车到了福州路的都城饭店门口,却发现那里站了一大堆便衣警察。原来,警察头目毕力,一早便接到储民谊的特别指示,对梅兰芳夫妇要显得十分热情,不能让他们有抵触情绪,因为汪精卫、周佛海等显赫人物,要率中外记者来参加剪彩。梅兰芳夫妇进了展厅,毕力连忙关紧大门,好似捉鱼一样,死守住网口。

出人意料的是,挂在墙上的画幅,件件边角都用大头针别上小纸条。上面分别写着:“汪主任订购”“周佛海院长订购”“岗村宁茨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别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气得两眼冒火,嘴里嚷道:“芝芳,咱们要抗议,要申诉!”福芝芳瞟了一眼桌上的裁纸刀,轻声说:“畹华,你难道要向汪精卫申诉,要向岗村宁茨抗议?在这妖魔横行的世道里,只有一不做,二不休,咬咬牙狠狠心,毁了这些画!”

“毁画?”梅兰芳面对自己用心血用汗水创作的画品,悲愤交加,心如刀绞。福芝芳坚定不移地说:“毁画,便是毁灭日伪的阴谋诡计。我们一定要在所不惜,造成轰动影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梅兰芳点点头,拿起裁纸刀“哗哗哗”,刹时大厅里的国画,全变成条条挂挂,撒满一地。储民谊进了大厅一看,惊得脊梁骨都透凉了。他擦着满头冷汗,脸胀得像猪肝说:“梅博士、梅太太,你们这种举动,太令人遗憾了!”福芝芳将裁纸刀“当啷”一声扔在地上,拧起眉回敬道:“真正遗憾的是,部长大人至今还不知道梅兰芳的脾气,他卖艺,决不卖心!”说罢,梅兰芳夫妇扬长而去。

这天,伪《国民日报》抢出了头号新闻:“为示中日亲善,梅兰芳画展今日在沪开幕。汪主席偕同夫人专程前往剪彩,30余位中外记者云集采访”。不过,同一天的《新闻晚报》,又刊出一篇令人啼笑皆非的“快讯”:“梅兰芳愤然毁画,储部长瞠目结舌。一场画展,一场虚惊!”

画展没有开成,却轰动了整个上海滩,传遍了全中国。事后,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欧阳予倩都为此发表了严正讲话,声援梅兰芳的信件像雪片飞来。著名戏剧大师田汉还在几大报纸同时发表了他的赞诗:“八载留须罢歌舞,坚贞几辈出伶官。轻裘典去休相虑,傲骨从来耐岁寒。”这一来,更加激发了梅兰芳的爱国热情,过生日那天,他为家人演唱了《杜丽娘》中“生死决斗”的戏段。联想近况,他热泪盈眶,激动地说:“我梅兰芳再不是孤雁一只了!”

芳心总是伴忠魂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表了投降诏书。福芝芳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感慨万千,当即替梅兰芳拍了几张留着胡须的照片,并即兴作诗曰:“息影舞台可是爱,为何悲喜难分开?苦尽甜来破涕笑,恩怨交织新未来。”翌日,福芝芳向保姆张妈借了多年的积蓄,办了几桌酒席,来了个“全家欢”。她一桌桌敬酒,激动地说:“中国人打败小鬼子,梅先生即将登台演戏了!”散席后,在一家老少要求下,梅兰芳和福芝芳这对休戚与共、同心同德的夫妇一起合了影。然后,福芝芳端端庄庄递了一把剃刀,请梅兰芳自己刮尽了胡须。

几天后,上海观众便在兰心大剧场,看到了梅兰芳为庆祝抗战胜利而公演的京剧《刺虎》。

解放后,在文化部为梅兰芳举办的“梅兰芳舞台生活六十周年纪念”活动中,这位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还感慨于怀抗战八年中的苦难历程,以及夫人的尽情鼓励和全力支撑。周恩来听了颇受感动,当即赞誉福芝芳为“抗战夫人”,并为其题诗:“长澄浪里天心湿,芳心总是伴忠魂。”

1961年7月,梅兰芳因病去世。福芝芳悲痛成疾,加之为整理回忆录《梨园春秋》劳累过度,因此患上面部神经跳动症,经多方医治皆不愈。“文革”期间,福芝芳身处逆境,又日夜担心子女安全,更是心力交瘁,但她还是咬牙坚持,等到了“四人帮”垮台,等来了春天。

1980年1月29日,福芝芳终因脑血栓发作,抢救无效而告别人间,享年75岁。临终前,她托请梅兰芳的秘书许姬传先生,记下了一句遗言:“梅先生事业如山,我本人只能算作一棵无名小草。”通过这最后的遗言,我们可以想见这位“抗战夫人”的虚怀若谷、如梅襟怀……

(本文图片来自百度)

猜你喜欢

梅兰芳
梅兰芳评传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尘封往事
印象·梅兰芳纪念馆
你挑刺我拜师
三个字捧红梅兰芳
梅兰芳以情打假
梅兰芳以情打假
广告就是要引人注意
梅兰芳的谦恭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