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唱响同步小康幸福歌
2016-11-03高禄峰袁绍阳
高禄峰 袁绍阳
福泉市将紧扣“转型提质增效”发展主题,围绕建设小康福泉、绿色福泉、古城福泉、智慧福泉、平安福泉,深入推进全面改革创新,不断巩固和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
从春秋时期的且兰国到如今迎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福泉已走过2300年历史,从青铜器时代到今天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福泉经济社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十二五”期间,福泉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7.19%的速度递增,经济总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多;财政总收入以年均27.21%的速度递增,2014年成功突破2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32.59%的速度递增,2015年达到467.7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1.95:47.56:40.49调整到10.11:44.83:45.06,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提高。全面小康创建总体实现程度达到98%,在黔南州率先获得“全省同步小康示范县(市)”“全省同步小康达标县(市)”称号。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建设小康福泉
福泉市委、市政府始终围绕全省主基调主战略和黔南州“三大发展战略”,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不断积蓄发展能量。
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夯实。围绕煤电磷、煤电铝“两个一体化”,提高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推动铝资源精深加工。建成二甲基亚砜、有机胺脱硫等50余个循环经济项目,形成肥料、饲料、食品、医药、电子全层级磷化工产品体系。福泉工业园区规模工业企业达90家,实现总产值833.26亿元,先后被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黔南国家磷煤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称号,被评为“全省十大样板示范园区”。
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建成瓮马高速和西环线,基本形成“五纵五横”路网骨架。人民广场等公共休闲场所投入使用,福泉花园等城市综合体和金星小区保障房、城北廉租房建设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与古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有序开展。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向村组延伸,牛场镇被成功打造为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之一。
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推动山地特色农业向园区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万康乐”“金谷福梨”等一批市场反响好、消费者青睐的知名农产品品牌。积极实施“185”助民增收工程,加快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成功打造“福蕴山水诗画江边”新型农村综合体,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两张国家级名片。
各方建设成效显现。在全州率先启动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福泉“112”模式;总法律顾问、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改革试点工作纵深推进。推动殡葬改革向乡村延伸,成功承办全省、全州殡葬改革现场观摩会;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机构1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69.48亿元,人才总量达3.04万人。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成功研发伴生氟碘资源回收、湿法磷酸净化、电子级磷酸、有机胺脱硫等300余项先进技术;注重“招商选资”“招大引强”,成功引进国电福泉电厂、龙源烟气综合利用、兴发化工二甲基亚砜、蘭鑫石墨机电等项目,吸引瓮福集团、天福公司、中国建材集团等一批大企业集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40%,年年超额完成省、州下达的目标任务。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绿色福泉
工业上实现节能减排。突出抓好煤电磷一体化、煤电铝一体化、成龙配套产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关闭淘汰邦泰(贵州)铁合金有限公司2#矿热炉等技术落后生产线,完成川福燃煤锅炉技改、蘭鑫石墨换热器建设,建成天福锅炉烟气脱硫、龙源有机胺脱硫制硫酸等节能减排项目;工业“三废”利用成效突出,被国家发改委评为“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作示范基地”。
生态上实现共生共赢。启动“绿色福泉”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现代生态高效农业、林业产业发展,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工程;围绕高速公路及国道、省道,合理设计可视区域荒山荒地、周边农地等景观种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56%;抓好瓮福磷矿、福泉磷矿矿山及城镇周边可视砂场复绿工程建设;启动古城沙河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加强高车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集中式水源地水质合格率保持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2%,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51%。
强力推动社会治理
建设平安福泉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福泉中学等一批学校建成使用,深入实施“两免一补”和营养餐改善工程,完成教育“9+3”计划和“4+2”突破工程,顺利实施十五年教育计划。稳步推进卫计事业,综合医院、市二医改扩建等医疗卫生项目有序开展,实现乡村卫生院、计生服务站全覆盖,人口计生实现“双降”。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实现8个乡镇(区划调整前)减贫摘帽、6个贫困村出列、4.36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日趋完善社会保障,新农合参合率达99.06%,参保率率先在全州达90%以上。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降,群众安全感测评从2010年的全省第29位上升至2015年的第1位。积极探索双拥工作新途径、新办法,顺利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八连冠”。
同时,启动总法律顾问试点工作,充分发挥总法律顾问“参谋员”“智囊团”作用。推行权力清单公开,明确事权责任主体,简化办事程序。探索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福泉“112”模式,整合社会第三方调解资源,赋予社会第三方调解法律效力。推进“一村一栏、一校一橱、一企一窗”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
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设古城福泉
被称为“亚洲磷都”的福泉其实还是一座古城。2000多年后,春秋时期的且兰国夜郎竹城墙下出现了“花飞如雪”的万亩梨花,距此几十里外的银杏王、茶花王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还有被茅以升称为“西南桥梁之冠”的葛镜桥、中国十大道教圣地福泉山、“能在有雨的太阳天洒下金子”的“洒金谷”,以及流淌着文化余香的西南联大遗址等,“十二五”期间为福泉市带来89.1亿元的旅游收入。
当前,福泉市正实施“产业化升级旅游”战略行动,深入挖掘“一城一山一峡谷,一神一仙一福地”文化内涵。立足“一中心三板块”规划布局,加快推进雄镇楼、三丰文化主题馆等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景区古街、古墙、古道等景观打造,不断丰富福泉古城文化元素。以古城文化旅游景区为核心,放大“福蕴山水诗画江边”新型农村综合体品牌效应,加快“金谷春雪花海双谷”“龙昌龙井奇树奇泉”“竹王神韵魅力凤山”等景区建设,协同打造“黄丝—双谷—松江—龙井—蛤蚌河”休闲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带。
加强城市运营管理
建设智慧福泉
以古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暨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市城镇化率达53.3%。完成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建设,推进划行归市工作,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投入逾6亿元实施30余个小城镇建设项目,逐步建成一批风情小镇、工矿小镇、宜居小镇。
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综合体建设,力争将基层的农村服务社区、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三区合一”融合发展。全面实施群众办事“一站通”、便民服务“一号通”、惠民资金“一卡通”、和谐社区“一格通”、掌上福泉“一点通”、协同办公“一网通”的“六个一”信息惠民工程。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促使经济转型升级路径多元化。通过整合全市现有资源和平台,加快骨干网络、城乡网络、农村宽带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政务、民生、城市管理、商贸物流等智慧项目建设。
“十三五”期间,福泉市委、市政府将紧扣“转型提质增效”发展主题,立足国际新型磷化工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黔中商贸物流中心、历史文化名城“两基地一中心一名城”发展定位,谋划构建都凯福城市圈,共建黔中经济区东部发展新极核,围绕建设小康福泉、绿色福泉、古城福泉、智慧福泉、平安福泉“五大战略目标”,深入推进全面改革创新,不断巩固和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