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舞蹈”:扫雷排爆
2016-11-03张天放
张天放
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名片:“中国式排雷”
黎巴嫩南部地区毗邻以色列,地理位置险要,战争不断。在这片埋有至少30万枚未爆弹、
分布着上千个雷场的危险地带,10年来,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累计发现、排除各种地雷及未爆物近万枚,创下扫雷“零伤亡、零事故”和“数量最多、速度最快”的优异成绩。“中国式排雷”已成为这支部队在联合国驻黎巴嫩南部临时部队中一张闪亮的名片。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非常优秀的扫雷作业手,非常优秀的专业人员,中国扫雷兵是最棒的!”前不久,在扫雷资质认证考核中,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以下简称联黎部队)地雷行动处主管亨利·莫兰德如此称赞中国维和官兵的表现。中国扫雷官兵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先
后创建了“斜十字交叉定位法”“砍树诱爆法”“水压爆破法”等扫雷作业方法。此外,中国扫雷分队创造的“水压介质爆破分解地雷法”“分层交叉定位法”“人机配合扫雷”等4项技术还被写进联合国扫雷作业标准。
另外,中国扫雷兵还创下“7个工作日通过联合国扫雷资格认证”等多项联黎部队纪录。德国、法国、印度等多个国家的维和官兵先后前来学习扫雷经验,安南和潘基文两任联合国秘书长亲自到雷场探望中国扫雷官兵,并给予高度评价。
用生命“与死神掰手腕”
在维和任务区最危险的任务,便是前往“蓝线”(即黎巴嫩与以色列临时边界)附近销毁未爆弹。“销毁哑弹比排除地雷更危险,炮弹从高空落下,受到猛烈撞击后,引信极不稳定,轻微触动都有可能引发爆炸。”时任扫雷连连长罗友山说。
凭借精湛的技术,中国维和官兵一次次排除险情。有一次,另外一个国家派出的工兵连在作业中碰到一个复杂雷群,对完成任务信心不足,联黎司令部便指派中国扫雷兵支援其开展作业。
扫雷手张海浪身负15公斤重的扫雷装备,小心向目标点靠近,他俯下身子在草丛里仔细排查,发现在不到1平方米的草地里竟埋有5枚地雷,方寸之间步步惊险!
他顾不得擦去额头的汗水,用小铲轻轻地扒开草丛,一点一点抠出地雷周围的泥土……拆引信、设炸药、点火起爆,随着一声震天巨响,地雷瞬间被毁。
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中国军人的素质堪称一流!”眼见拖了半个月的难题竟被中国工兵三个小时内解决,时任联黎部队司令保罗·塞拉连连称赞。
2014年,联黎部队打算在黎以边境东段新开辟一处安全通道。这里埋设着大量地雷,由于人为破坏和长年雨水冲刷,许多地雷发生位移,引信处于极度敏感状态。
面对危险,中国维和官兵主动请缨。他们每天跪在地上作业10多个小时,用小铲和毛刷像考古般在地上搜排。最终,经过近4个月艰苦作业,成功开辟出一条长200多米、宽3米的安全通道。联黎部队官员多次到现场慰问中国官兵,并在通报中表扬:“中国军人承担了极度危险的任务,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这是中国扫雷官兵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扫雷连的战斗文化园中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刻着一个“胆”字,不论风吹雨打,字迹始终鲜艳。
服务民众:用真情传播中国友谊
在当地民众眼中,中国赴黎维和军人是个啥样子?
当地的曼苏里村村长默罕默德说:“中国军人既给我们村修路,还给村民们免费治病,感谢他们。”附近的辛尼亚村小学的学生们说:“中国军人给我们送学习用品,每周都来我们学校送水。”
对于中国人,当地民众都怀有真挚而淳朴的感激之情。在维和营地附近,每当中国维和官兵的车辆通过,当地民众都会高兴地招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