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岁保姆和两个共和国元勋家庭的别样亲情

2016-11-03

恋爱婚姻家庭 2016年11期
关键词:忠义粟裕陈毅

在安徽桐城白马乡张村一栋极不显眼的农家小院里,逢年过节经常会有一位神秘的北京来客,拎着大包小包的礼品来探望一位百岁老人,他就是粟裕大将外孙、陈毅元帅之孙陈正国。

这位普通的农村老人并不平凡,她就是为粟裕大将带大孩子的方忠义老人。老人落叶归根后,她在北京照料带大的共和国缔造者后人们,念念不忘老人的哺育之恩,总是择机专程前往小城探望老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毕生用巨大的付出与高尚的人格,演绎出感人至深的平民与将门的亲情之歌。

村姑融入将门一家亲

42岁的桐城村妇方忠义因为擅长做家务,尤其是能就地取材随时做出一桌可口的饭菜,成为当地家庭主妇的楷模。1956年的一个春天,经人介绍又经层层政审后,方忠义被送到北京雨儿胡同的一座大院内。上班第一天,工作人员就告诉她:“你的工作就是为首长及其家人烧饭、洗衣、打扫卫生等,不该问的不要问,不该知道的不要知道。”联想到来北京之前一系列的严格考查和培训,方忠义揣摩可能是到了一位重要领导的家。

很快,她就知道了自己是要为鼎鼎大名的“常胜将军”粟裕大将的家庭服务,之后更从工作人员口中,听到了有关将军的传奇故事:他指挥了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一生歼敌240多万,是中国历史上歼敌最多的将军;荣获新中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名列十大将之首……方忠义对粟裕大将肃然起敬,暗下决心要为大将的家庭做好服务工作。

方忠义在农村长大,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官,所以,她刚到粟裕家时,很害怕,处处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做得不好。可慢慢地,方忠义发现将军很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官架子。第一次见面时,将军就张罗着让人给还没吃饭的方忠义下牛肉面,得知方忠义不吃牛羊肉,就让人下了一碗肉丝阳春面,这个细节令方忠义很感动。

刚来北京给将军带孩子,一到夜晚,方忠义就想念自己的孩子,常躲在被窝里哭。可是一进入工作状态,她就抛开思念,全身心地做好每件家务。细心的方忠义发现将军的生活很简单,将军早上喜欢喝豆浆吃馒头,因此方忠义早上5点就起来磨豆浆。中午和晚上也没什么要求,方忠义做什么将军就吃什么。将军喜欢吃辣,方忠义一般在每道菜里都放点辣椒。在方忠义眼里,将军生活十分节俭。有时一个馒头吃剩了,将军还要留到下顿烤烤再吃;将军吃鱼时一般先吃中段,如果鱼头和鱼尾没吃完,他就让方忠义加点水,放到冰箱里做成鱼冻再吃;有时做菜锅里还剩丁点油,将军也叮嘱大伙放点主食抹干净油星再吃掉。

将军在穿着上也很节俭,衣服总要补几次。将军有一套蓝灰卡其布便衣,是1949年7月他兼任南京市政府领导时,华东军区后勤部给他做的。当时原本要给将军做套毛料便衣,但将军坚决不同意,说刚进城就讲究穿着不好,会脱离群众的。在将军的坚持下,后勤部就做了这套蓝灰卡其布便衣。这套衣服,将军一直穿到北京,变成了灰白色,快要磨破了还是舍不得丢掉,方忠义补过好几次。不仅是外套简朴,将军的内裤、袜子烂了洞他也都舍不得扔,经过方忠义左缝右补又能坚持穿几年。将军艰苦朴素的作风、勤俭节约的品质,让方忠义越发敬重他。

在将军家工作一段时间后,方忠义对将军不那么害怕了。晚上将军爱开电视,她就进自己房间听家乡的黄梅戏。就这样,方忠义为粟裕大将的服务,经历了从敬畏到尊重再到像家人般相处的转变。

方忠义在粟裕大将家工作近30年,将军从不把方忠义当外人看,在家人难得在一起吃饭时,他也总是喊上方忠义一同吃。将军经常问方忠义家庭有什么困难,方忠义没提过什么要求。有一次将军再次问到时,方忠义说女儿在家中不放心。在将军帮助下,方忠义的女儿很快在北京找了份工作。上世纪70年代后期,粟裕大将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时常住院,但他仍然喜欢吃方忠义做的饭菜。即使是在1984年去世前的弥留之际,他还想尝一尝方忠义做的汤。但当方忠义将做好的汤匆匆送到医院时,粟裕大将已永远闭上了眼睛。端着热腾腾的汤,方忠义不禁潸然泪下…….

一顿家宴将帅结亲

方忠义被选派到粟裕大将家,除了为将军的饮食起居服务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带粟裕将军之女粟惠宁。刚到将军家时,惠宁才5岁。从小就相处在一起,惠宁和方忠义特别亲。她常常对别人说:“我有两个妈妈,一个是我亲妈妈,一个就是方阿姨。”

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正是方忠义阿姨陪伴她走过天真的童年、欢乐的少年、有些波折的青年时代,分享她成长、成家、成为人母过程中的悲欢喜乐。惠宁人生中的两件大事,年迈的方忠义依然记得很清楚,一是惠宁“订婚”;一是惠宁恋爱。

1963年6月的一天,粟裕家中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陈毅元帅。这是方忠义第一次见到陈毅元帅,也是唯一的一次。这次的家宴就是方忠义做的,陈毅吃得很香,连连夸赞。当听说方忠义是安徽人时,他还说那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席间陈毅对粟裕说:“你的女儿不错,以后到我们家来吧。”粟裕笑了,粟裕夫人楚青说:“那好,把你家小鲁给我们做女婿好了。”大家都笑了。其实那次家宴小鲁不在场,惠宁也是在正餐快结束时赶回来的。后来,惠宁和小鲁的婚姻真成了,这次方忠义做的家宴竟成了“订婚宴”。

等到惠宁和小鲁正式谈恋爱时,惠宁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方忠义,同时也给了方忠义一个“任务”:“方阿姨,我是您一手带大的,以后我的孩子也要您带哦。”方忠义当时就愉快地答应了。1975年,惠宁和小鲁结婚,后来他们的儿子陈正国(小名“小果子”)出生了。方忠义践行承诺,又来到陈小鲁家,照料起了陈毅之孙“小果子”,当起了方奶奶。

在方忠义记忆里,小果子和她很亲,开口说话后就一直喊她方奶奶。小果子很乖,每到晚上方忠义喊他洗手时,小果子就知道是奶奶催他睡了,便乖乖地洗了手爬上床。小果子喜欢吃蛋炒饭,可家里人怕他吃多了油腻不给多吃,小果子总是偷偷地找方奶奶给他做。时间久了被发现了,惠宁说方奶奶这样会把小果子惯坏的。

年幼的小果子也很会疼人。方奶奶和他外出时,小家伙总让奶奶走在路牙里面,他走外面。奶奶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小果子说:“方奶奶走里面,就不会被车轧到呀。”方忠义感动得喉堵鼻酸:“小果子呀真懂事,奶奶没白疼你!”

方忠义老人很自豪地评价她一手带大的小果子:“他没有一点高官后代的架子。有时候小朋友分苹果吃时,我有些偏心,多分些给他,但他每次都把多的那份让给别人。初中时,小果子读的是北京最有名的八中,但考高中时却出人意料地报考了工艺美术学校,因为他喜欢画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特长。他谦虚地说:‘虽然爷爷是开国元勋,但我还是我,路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

别样亲情浓烈延续

让方忠义老人欣慰的是,她对小果子的疼爱没有白费。不管他是在国内念书,还是留学日本,直至现在开公司,结婚有了孩子,小果子都没有忘记“方奶奶”。他每年都要打几通电话来问候方奶奶,还会给方奶奶汇款,有时5000元,有时6000元,嘱咐老人一定要改善生活。等他有了自己的儿子“小麒麒”后,他就将孩子照片寄来,让方奶奶一起分享“曾孙”成长的快乐。前些年,小果子还专门来桐城看望了老人,和老人合影散步,陪奶奶聊天。

2014年9月19日10时,桐城市白马乡张村迎来一拨特殊的客人。陈毅之子陈小鲁、粟裕之女粟惠宁携小果子专程从北京赶来给方奶奶百岁诞辰拜寿!得知尊贵的北京客人要来,多年未见的方奶奶激动得失眠了。次日,老人穿戴一新,早早地在村口风雨中等候。见到小果子一家踏着泥泞,高喊着出现在村口向她挥手时,老人颤巍巍向前挪动几步,紧紧拥抱住小果子老泪纵横。而小果子则捧起奶奶的手让她来回摩挲自己的脸,深情地说:“您永远是我的方奶奶!”一旁的村中父老目睹此景,感叹不已……

陈正国显得轻车熟路,径直走进方奶奶的卧室,放好带来的大包小包的茶叶及保健品,并为老人披上一条纱巾,“奶奶,这是我出差时买的,您披上果然年轻20岁!”方奶奶很激动,连声说:“千里迢迢能来看奶奶就知足了,下回你可不要再糟蹋钱了!”随后进屋的粟惠宁与陈小鲁,也关怀备至地问起老人的健康状况,嘱咐老人保重身体,争取活到200岁。方奶奶和惠宁相互挽扶着坐下,谈笑风生地追忆过往。看到奶奶精神气色俱佳,生活得也很安康幸福,惠宁一家放心了。

欢声笑语中,方奶奶总不忘握着倚靠在身旁的小果子的手,不时抚摸轻拍,并仔细询问小果子的儿子小麒麒的成长状况。

当晚,小果子把这次祝寿的场景发到微博上,让方奶奶认识的许多他儿时的小伙伴,一起感受他们“祖孙”重聚的天伦之乐。陈正国还在微博上无限深情地写下一段感人的祝福:“方忠义老奶奶,60年前您到我们家,带大了我母亲也带大了我!您的勤俭质朴善良伴随我的成长,如今您99岁了,看到您如此健康精神,我也安心放心。虽不能在您身边尽孝,但愿我能尽点微薄之力。祝您身体健康,寿比南山,活到200岁!方奶奶,谢谢您!”微博中还伴有害羞、呲牙等调皮表情,引发跟帖点赞无数。

实际上,方忠义老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退休,并享受部队退休人员待遇。当时惠宁一家坚持让已经72岁的她在北京家中养老,但老人故土难忘,还是回到桐城老家安度晚年。但她的情感寄托仍然停留在北京那个雨儿胡同,仍然挂念着那边的“亲人”。在还能方便走动时,她每年都要去北京惠宁家住上一段时间,像走亲戚一样自然。而30年过去了,惠宁、小果子也依然没有忘了带大他们的方妈妈、方奶奶,牵挂、关心着她。

岁月悄悄流逝,这份超越血缘、跨越半个多世纪,来自红门的醇厚亲情依旧在浓烈延续。而今,方忠义老人的孙子在北京经商期间得到小果子等人的鼎力支持,事业已经小有成就。无论世事变迁,无论荣华卑微,这份撼人心魄、坚如磐石的人间大爱,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始终是一把挡风遮雨的伞、一部受用不尽的百科书……

(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编、网摘、转载,违者必诉诸法律)文/松竹 阿友;责编/邓琳琳(完)

猜你喜欢

忠义粟裕陈毅
第一次开飞机
刘少奇与粟裕交往二三事
这条忠义街
忠义救国军始末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粟裕谈黄桥战役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粟裕与攻台作战的准备
陈毅论参谋工作
忆『七月分兵』和陈毅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