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山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6-11-03徐晖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27期
关键词:昆山

摘要:昆山作为百强县之首,要保持昆山的发展速度,必须要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支撑,而机器人产业是重要选择,是昆山实现成功转型的重要抓手。文章梳理了昆山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昆山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昆山;机器人产业;产业发展建议;智能装备产业;产业层次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7-000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27.002

1 昆山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1.1 从产业分布来看,智能装备及智能设备产业是昆山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支撑

据统计,2015年206家机器人产业及智能制造企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192.88亿元,其中机器人部件企业实现销售38.89亿元、机器人整机企业实现销售12.24亿元、智能装备及智能设备企业实现销售141.75亿元,分别占全部机器人产业及智能制造销售总额的6.3%、20.2%、73.5%。上述三大类产业拥有的企业数占机器人产业企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14.1%、22.8%、63.1%,即智能装备及智能设备产业以60%的企业创造了超过70%的销售,户均销售超1亿元。可以看出,智能装备及智能设备产业是昆山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支撑。

1.2 从地区分布来看,昆山高新区和巴城镇是昆山机器人产业的主要集聚区

据统计,2015年昆山高新区和巴城镇分别拥有机器人产业及智能制造企业58家和51家,合计109家企业,占机器人产业企业总数的52.9%,分别实现销售收入73.73亿元和16.03亿元,合计销售占全产业销售总额的比重为46.5%。两地企业分布较为集中,尤其是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园作为全市机器人产业集中发展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其余企业相对集中的地方分别为开发区、张浦镇和周市镇,三地合计拥有机器人产业及智能制造企业79家,合计销售92.60亿元。从户均情况来看,开发区、高新区和花桥开发区三地企业的户均销售收入超1亿元,高于全市户均9363万元的平均水平,这充分说明三区引进企业质量相对较高。

1.3 从产品销售情况来看,规模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全市206家机器人产业及智能制造企业中,有96家规模以上机器人产业及智能制造企业,其中86家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或限上贸易企业。2015年,规模企业合计实现销售184.01亿元,占全产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95.4%,这说明规模企业以不到一半的企业数,创造了超过九成的销售收入,贡献显著。尤其是40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是全市机器人产业及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将近占到“半壁江山”。

2 昆山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基础优势不足,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昆山当年抓住了PC行业发展的机会,曾经笔记本电脑的产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直接工业产值接近5000亿元,占了昆山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从昆山目前的情况来看,智能设备产业已形成一定发展基础,但机器人整机及部件产业的企业数量不多,上规模企业更少,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暂时仍未形成。而且智能装备及智能设备企业中数控机床和普通设备生产企业居多,整体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2.2 企业影响力偏弱,缺乏机器人产业领军企业

昆山虽然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起步比较早,且具有电子信息、模具、光电产业基础优势,具备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有利条件,但是仍然缺少龙头领军企业,昆山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能参与国际竞争的机器人领军型企业。据2015年数据分析,从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来看,机器人整机及部件产业中产值超亿元企业仅11家,占超亿元企业数的27.5%,4家超亿元的机器人整机企业,仅1家企业产值超2.5亿元,其余三家年产值均不足2亿元,机器人整机产业户均产值仅1.47亿元。目前并没有对行业或产业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对全市其他配套产业没有形成较强的影响力。

2.3 高层次人才缺乏,针对人才的功能配套还不完善

机器人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壮大的根本在于人才。目前全市机器人产业高层次人才数量增长速度与全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态势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匮乏,对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大规模发展是一个瓶颈。此外,从城市环境来看,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主要基于软硬环境,除了具备良好的硬件等配套设施外,还需要提升城市的人文底蕴、文化品位、生态品质。从昆山当前发展情况来看,相关配套设施相对滞后,这不利于吸引高层次人才在昆山扎根。

2.4 核心技术缺乏,研发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企业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现在昆山的机器人企业多为加工组装,以生产简单机械手臂等低端产品为主,技术门槛和附加值还比较低。昆山虽然成立了江苏(昆山)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也在依托现有资源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但总体来说企业研发能力较弱,专业人才很少,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形成,应用型企业的技术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3 昆山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议

3.1 推进机器人产业及智能制造载体建设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深入推进机器人产业基地核心区的规划建设,围绕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的基础条件和功能定位,加快推进科教孵化基地的智能制造及机器人载体建设,加大机器人集成研制应用力度,推进智能物流立体仓库系统、电气自动化装配生产系统、激光自动化焊接生产系统等的集成与开发,形成资源整合、创新协调、优势互补、产业链完善的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发展载体群,全力打造国家级机器人大学科技园,集聚发展昆山机器人产业。设立机器人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全面协调负责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3.2 推动机器人产业及智能制造集群发展

发挥国家级机器人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品牌的引领作用,打造具有昆山特色的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结合昆山实际,在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与应用领域,重点研制高性能焊接机器人、装配机,智能移动搬运机器人、工业用带视觉的高速搬运机器人成套设备、高精度高洁净液晶面板机器人、基于无线互联与云计算的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等;在服务机器人集成系统与应用领域,重点研制餐厅、银行、展馆等公共环境下的服务机器人和家庭环境应用服务机器人,研发建立云机器人服务平台,以推动各类智能服务机器人发展;积极鼓励本土企业与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巨头、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吸引一批整机、关键零部件及集成应用项目入驻;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技术改造等项目,培育华恒焊接、澳昆智能等一批本土机器人企业发展壮大;扶持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手段,整合相关资源,做大做强一批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企业,全面推动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集群化发展。

3.3 壮大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

金融是产业发展的血液,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顺应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要求,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多元的资本投入体系,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引导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各类金融资本投向机器人技术创新创业领域,改善融资综合环境。同时积极支持和引导机器人企业上市上柜,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培育机器人企业“上市板块”;加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简化审批程序,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新型信贷业务,助推机器人产业发展。

3.4 集聚领军型龙头企业

要像当年昆山拆解光电产业链一样,有针对性地瞄准国内外著名机器人制造企业以及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企业进行招商,加快机器人产业链垂直融合,引导机器人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吸引一批整机、关键零部件及集成应用项目进驻,依靠龙头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机器人产业集聚。大力引进培育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标杆领军企业。在主机、关键部件、集成应用等机器人关键产业链环节,选择一批技术成熟、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实施机器人领军企业跟踪培育计划。支持集成应用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和区域营销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资源配置和价值链整合。鼓励关键部件企业走“专、精、新”发展道路,加强与大型企业的协作配套。鼓励企业加强质量建设、品牌培育和行业标准制定工作,不断优化昆山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组织结构。

3.5 强化机器人产业人才汇聚

针对机器人产业及智能制造实施人才投入优先,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依托国家重大专项、科技计划、示范工程和重点企业以及高等科研院所,开展人才定制培训,积极培养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高层次领军人才和技术人才,鼓励海外专业人才回国或来昆创业。有关人才政策对培养引进的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领域人才要予以重点支持,努力创造良好的聚才用才环境,推进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领域人才集聚的良性互动。要发挥好昆山海外高层次人才基地的作用,优化人才创新创业、休闲环境配套,围绕机器人产业发展定位、企业需求,完善基础设施,形成高端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3.6 强化关键核心部件和系统研发

机器人产业是包括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在内的跨界融合的产业,它的发展对技术进步的要求很高,要积极借助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实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针对机器人产业不同技术设立相应研究中心,力争在关键部件、核心零部件上有所突破,克服关键部件质量不稳、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落后等劣势,不断缩小机器人产业链在工艺、技术等方面与国内外顶尖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深化与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整合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工业机器人研究所等创新资源,依托江苏(昆山)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创新的“大脑”和“中枢”,在主攻核心技术和人才储备上下功夫。通过自主研发创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产学研结合、技术协同创新等多种方式,加大技术研究和重点攻关,争取在共性技术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实现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和企业、主机与配套的有效对接,提升昆山市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李瑞峰.中国工业机器人现状评析[A].第五届全国先进制造装备与机器人技术高峰论坛[C].2009.

作者简介:徐晖(1982-),男,河南商丘人,供职于江苏昆山市委党校,初级职称,硕士,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黄银芳)

猜你喜欢

昆山
黄问琴与昆山腔传承考
《昆山记》版本初探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冈隆自动化(昆山)有限公司
昆山三虑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冈隆自动化(昆山)有限公司
昆山迈晟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迈晟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迈晟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三虑五金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