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与责任回报社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视光部主任倪海龙专访

2016-11-03刘哲宇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眼视光视光海龙

文/刘哲宇

用爱与责任回报社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视光部主任倪海龙专访

文/刘哲宇

一直以来,会员俱乐部栏目都力求通过挖掘国内优秀眼镜店的经营模式与特点,来帮助读者了解国内眼镜从业者各不相同的经营理念,如果读者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引出一些自己的思考,那就是我们最欣慰的事情。但过去的2015年,国内实体眼镜店销售状况不景气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的寻觅与挖掘更像是在坏消息中找出一些好消息,在整体低迷的环境里寻找一些令人宽慰的个体。

众所周知,2015年眼镜零售业最醒目的是医院视光板块,专业眼科医院或者开设视光科的综合医院在这一年内销量继续稳步增长,成为了一股对行业发展举足轻重的力量。如果我们继续把寻觅的眼光局限在实体眼镜店的范围内,未免显得有些狭隘与短视。所以从今年开始,会员俱乐部栏目会更多地关注国内眼科医院和综合医院视光科的经营状况,揭示医院系统销量持续发展背后的秘密。

我们首先找到的是目前国内综合性医院眼视光领域的领头羊之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医二院”)。2015年,无论从就诊人次还是销售业绩上来讲,浙医二院眼科中心视光部都是国内医院中的翘楚,其影响力的辐射区域也从医院所在的杭州市扩展到了整个浙江省及周边,也正因此,视光部成为新近成立的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视光产业分会首届常务理事单位。经过联系,本刊记者有幸对浙医二院眼科中心视光部主任倪海龙进行了专访。

倪海龙与记者在视光大厅合影

记者提前半小时来到了约定的采访地点——浙医二院院眼科中心门诊大楼,也借此机会实地观察了患者就诊、检查、配镜的全过程。位于眼科中心门诊大楼的一楼的视光部大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楼的大厅内虽然也设有眼镜柜台,其中不乏一些国际大牌的展柜,但整个场所的设置都更像医院而非商场。整个大厅空间不大,但院方却在其中设置了12个完整尺寸的眼视光诊室,每一个都包括了全套的现代化标准的眼科与视光综合检查设备。除此以外的大部分空间被设置为患者的休息候诊区,金属长椅上时时有人离席或落座,几乎找不到空位。而眼镜柜台则被远远地挤在了一边,不那么受重视。重视就诊体验与专业服务而非眼镜销售,这是记者对浙医二院眼科中心视光部的第一印象。

上午10点,记者见到了刚刚接诊完患者的倪海龙主任。倪主任除了担任浙医二院眼科中心视光部主任以外,还是一名眼视光学专家,擅长儿童视光、屈光不正矫正、弱视防治、角膜塑形矫治青少年近视等领域,每天除了眼科中心视光部的管理工作之外,还奋战在接诊患者的第一线。倪主任外形高大俊朗,握手沉稳有力,身着一席白大褂,内里还穿着专门为本次采访准备的西装,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非常儒雅的医生形象。面对提问,倪主任对答如流,对自己的从医经历、浙医二院眼科中心视光部的发展状况乃至全国综合性医院在眼视光领域发展的前景都有着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认识。以下是倪主任的采访内容:

记者:倪主任您好,我们都知道2015年全国医院眼科发展得很好,浙医二院更是全国综合医院在这方面的龙头,而眼科中心视光部也同样成绩突出,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浙医二院眼科中心视光部的基本情况。

倪海龙:你好。我之前也接受过一些采访,好像许多媒体朋友都认为浙医二院视光部是这两年突然迎来了爆发,其实并非如此。浙医二院眼科中心是于1997年由我国著名眼科专家姚克教授创建并一直担任眼科中心主任带领团队发展起来的。现在的眼科门诊大楼就有10多年历史了,是专门为了发展眼科中心而修建的。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绝大多数综合性医院都不重视眼科的发展,认为眼科是小科室,更谈不上发展视光了。我2001年从温州医学院研究生毕业时,浙医二院眼科中心视光部还没有成立。但当时担任眼科中心主任的姚克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候任主委)极具远见,敏锐地看到了眼视光在现代化眼科中心与综合性医院里的发展前景,给予我工作机会并授权我负责筹建眼科中心的视光部。视光部的筹建工作最初经历了一些困难,但很快就走上发展轨道,取得如今的成绩是一个步步推进的过程,并非惊喜。视光部筹建第一年,服务人次不足两万,业务收入也很少,服务项目也相对简单。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眼科中心视光部可以说是中心颇具特色与知名度的部门之一,共有员工45人,每年完成近18万人次的不同类型的视光检查,4万多副框架眼镜的验配,接近5000片左右的RGP和角膜塑形镜的验配以及大量的视光疑难杂症的解决。

眼视光服务,从爱出发——走进校园公益普查

记者:眼视光学在医学领域内算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分支,从最初不受重视的“小科室”到如今颇具人气的特色王牌之一,您自己和眼科中心视光部的团队成员是怎样适应这种转变的?

倪海龙:我本人是2001年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硕士毕业的,眼视光学是一个兼具视光知识和眼科知识的交叉学科,但我刚毕业时,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的都是眼科工作而不是视光。我最初参加工作时也曾受到质疑,许多年轻医生加入视光部队伍时也面临过与我当时同样的困惑。当时许多人包括医生同行都不理解,眼科医生为什么是验光配镜的,在验光仪前询问患者、调整镜片,更像是普通眼镜店里就可以做的事情,与传统意义上拿着手术刀的医生形象不太符合。一些年轻医生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有些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主要是通过内部沟通,向医生队伍讲述眼视光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以及国内对这个行业的巨大需求。我们不断地与国内外同行交流互访,并积极参加学术会议。通过了解视光行业发展的进展,让大家对这项事业保持信心和热爱。发展是硬道理,经过多年的发展,改变了一些偏见,我们年轻的视光团队自身成长了,也收获了满满的患者的信任。

记者:目前眼科中心视光部的医生队伍们的精神面貌又如何呢?

倪海龙:我相信大部分医生在当初选择就读医学院、选择自己专业的时候,都是怀着为患者解除疾苦、造福大众的愿景的。随着视光部每年服务人数和业绩的上升,看到那么多需要帮助的患者满意地离开,医生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得到满足,再加上我们视光部本身对眼视光学在国际上的发展潮流一直是紧密关注的,年轻医生对自己的专业也更加热爱与自豪。可以说目前眼科中心视光部专业团队成员不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记者:回到最重要的话题,您认为医院系统眼科部门取得如今的巨大成功,胜过传统眼镜店的原因是什么?

倪海龙: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有一个最大的感触就是,做事情的出发点十分重要。这个出发点说的就是我们为何要发展眼视光学。现在有一个基本国情是我国的近视人数、需要眼视光矫正的人数居全球首位,并且年年上升,我国目前是一个“发展中的近视大国”。现在眼视光学的医生队伍还不足以满足我国患者对视光服务的巨大需求。其次,眼视光学本身有独特性,视光是一切眼科开始的源头,不论是眼睛需要光学矫正还是其它眼科治疗乃至手术,都需要从视光确诊开始,这就让视光工作尤为重要。而在我看来,患者对健康的需求是无限的,人身上所有的病痛都同样平等,同样值得救助。有巨大需求,有独特的重要性,这让我们眼视光医生的工作充满了动力,充满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我们的工作中,充满了对社会的爱,从这份爱引申出的,就是高度的责任感。

其次,与传统眼镜店相比,我认为医院有着更强大的专业支撑,我们的视光医生队伍都是在医学院里经过多年深造,从验光、配镜到更个性化的治疗手段,都是有着完善的理论支撑和实际操作经验在背后的。而且我们眼科中心视光部在经营的过程中,并不是以提高利润、提高销量为目的。我们不谈卖了多少钱的眼镜,而是看服务了多少人次,解决了多少视光需求。在医生看来,眼镜并非是一种商品,从广义上讲是一种特殊的“光学药物”,是解决眼部问题的手段。从这一点上讲我认为医院比传统眼镜店的专业性更强。

当然,这其中还有老百姓对医院系统更加信任的缘故,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更乐于到医院就医,科学地解决问题而非随便到眼镜店配一副眼镜。现在医院的眼科事业发展不错也是有医院正面形象的帮助。但是这种正面形象也不是凭空出现的,是来源于医院服务的质量形成的口碑。从眼科医生的角度,我乐于见到这种印象,并希望把它继续保持、强化下去。所以我们每年也都有进行一些社会性的活动,比如在各大报社电视台上宣传视光科普知识,进学校、进社区开展眼健康筛查与眼保健科普讲座等。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只有让大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才能促进大家相互之间的理解与尊重,也能缓解一下目前整体有些紧张的医患关系。

记者:医院眼科视光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上与传统眼镜店还有哪些不同呢?

答:给你举个具体的例子吧,因为目前绝大多数医院里面眼科视光做得好的并不多,患者的需求还远得不到满足,除了杭州市内,还有很多浙江省各地乃至省外的患者赶到浙医二院来看眼科视光。我们在完成视光诊疗后也提供免费邮寄眼镜到患者家的服务,在这个邮寄的过程中,我们选择的是EMS快递。因为邮寄服务是免费的,所以每次在快递环节上我们会损失一部分收入。而且快递的选择目前有很多中通、圆通之类的,价格都更优惠。但我们坚持选择EMS,原因是什么,是因为EMS是国家的邮政系统,它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服务所有人,所以虽然在速度上要慢一些,但是覆盖更广,可以到乡村甚至山区里的每一处。很多家住偏远地区的患者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如果选择其它快递,送不到家,只能到收集点去自取,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麻烦。我们从这个角度考虑一律选择EMS邮递,哪怕成本相对更高。这也是我们用关爱体现服务的一种表现。

记者:现在浙医二院眼科中心视光部的规模已经很大了,随着服务人次和业绩上的提升,客观上讲也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医院眼科如何避免走到跟传统眼镜店一样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路上去呢?

倪海龙:这个问题的确很难,但目前我们做得还不错。还是跟我前面说的一样,是通过对社会的爱与责任。眼视光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且连贯的过程,并不是说我们目前业绩不错,就可以睡在功劳簿上一心只提高效益了。我国需要视光矫正的人群还有很多,这个巨大的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热爱这个社会,正在朝着回报社会的路上继续走着。现在眼科中心视光部每天接待的人数非常多,像楼下的候诊区,现在还是冬天,要是在温度高一点的天气,几乎就像火车站一样一个位置都找不到,随时都有人进出。我们在一楼砍掉眼镜柜台扩建眼视光诊室,现在有了12个,但都还不够用。如果是为了扩大经济效益,我们可以开分部,以医院的名义开更多的就诊点,来分化部分人群,在商业上也更容易取得成功,但我们并没有这么做。这是因为我们服务患者是以专业技术、专业设备为支撑的。为了经济效益而开分部,如果专业人员和设备跟不上,那就和一般眼镜店没有区别。我们这12个眼科诊室,每一个都有最齐全的全套设备,可以检测从视光开始的一系列眼科问题,同样,每个诊室里的医生也都经过了专业培训来使用这些设备,两者缺一不可。

在我的心里,我认为未来理想的社会医疗状况应该是更丰富、多层次的医疗体系,每一个街道有街道诊所,解决基础医疗需求;街道诊所不能解决的再到地区医院;再不能解决的到像浙二这样的省会城市大型医院。这样每个患者的需求都能得到不同层面、有针对性的满足,也能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视光临床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讲属于基础眼保健范畴,因此我们很希望各层级的医疗机构,尤其是区县综合性医院眼科,努力开展、发展好视光临床验光配镜工作。

采访结束,倪主任很快又脱去西装换上白大褂,投身到接诊病人的工作中去了。交流的时间不长,但倪海龙主任在其中流露出的真诚与坦然真实可见,他对社会的爱和责任令人印象深刻。他是我国优秀医生的一个缩影,正是通过他我们能了解到广大眼科医生每天工作中的所思所想,也知道医院的视光事业为何能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中独领风骚。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猜你喜欢

眼视光视光海龙
封面人物
天津醫科大学眼视光职业培训学校
叶海龙,你别装啦
视光科普,任重道远
视光中心离我们有多远
眼镜配饰化——除了视光,就是它!
“视”所能及——近视防控新形势下的视光师培养
豪雅青少年眼视光白皮书第三站到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HOYA Vison Care
探索眼视光 深化专业路 第三届福盛康斜弱视诊断治疗与近视防控论坛闭幕
百年精诚 誉从信来——走进四川大学华西眼视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