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面子”
2016-11-03王正健
王正健
在中国,面子很重要。给人面子,意味着给予别人尊重;扫了面子,意味着侵犯了别人的尊严。面子问题,说小了,事关自己的社会交往、人际关系;说大了,关乎国家的尊严地位、利益得失。那么,如何对待面子问题呢?是看重面子,斤斤计较,寸“面”必争呢,还是看轻面子,任其自然,无所谓呢?在这个问题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也有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在事关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方面,面子问题就不能轻看,如果把面子问题看轻了,就会被世人戳脊梁骨,就会为大家所不齿。比如清朝重臣李鸿章,平时手握重权,高高在上,威风八面,但面对外国人入侵,却显得很没骨气,亲手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持下登基做了“满洲国”皇帝,狐假虎威,奴役国人,丢尽了中国人的面子。这些人,不但自己不要面子,甚至连老祖宗的面子也丢尽了,以致落得千古骂名。与之相反,民族英雄文天祥战败被俘以后,面对敌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毫不动摇,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宁死不降,从容就义。不仅保全了自己的面子,更给自己的国家挣足了面子,赢得了万世景仰。再比如现在的企业、公司,面子就是自己的公众形象、信誉保障,必须维护。关乎面子的问题,必须斤斤计较,寸“面”必争。而严把质量关,做好售后服务,就是保住面子的重要手段,决不能随便应付!
另一方面,在关乎个人的面子问题上,则有两种情况:其一,事关为人处世的原则、道德品质的坚守,这类的面子问题就必须斤斤计较,决不让步;其二,关乎个人名声、虚荣心的面子问题则不需要看得太重。比如西晋时期的官僚贵族石崇与王恺斗富,就是典型的虚荣心之争:王恺用饴糖水擦锅,石崇就用蜡烛煮饭;王恺用紫丝编成屏障四十里,石崇就用彩缎做屏障五十里;王恺用赤石脂涂墙,石崇就用花椒和泥。这些官僚贵族不顾百姓的疾苦,肆意挥霍,劳民伤财,仅仅是因为自己的面子,迎来的只能是一片骂声。再看清朝大学士李英,虽在朝为官,却不“珍惜”自己的面子,不计较自己的“尊严”被冒犯,为了邻里和睦,宁让三尺宅基地,“六尺巷”由此而来,其故事传为美谈。
再看如今,个别共产党员干部“四风”问题严重,心中没有群众,反而喜好在群众面前讲排场,摆阔气——外出便是视察考察,说话即为指导指示,工作车队用什么车,有没有警车开道,欢迎的人员多少,彩旗标语是否壮观,烟酒吃饭档次……都相当考究,似乎唯有这样,才能显示其高贵显赫,才显得面子十足。殊不知,这些有违“四风”的行为,不仅不能为自己赢得面子,反倒丢了自己的面子,丢了党员干部队伍的面子,更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好在如今国家整治腐败风气,这些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面子要不要讲,值不值得去争,关键要看面子的价值。如果事关国家、民族、集体的荣誉或者为了维护民众的正当权益,为扬正气、树道德、正法纪,那这个面子就一定要讲,要争!而如果是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鸡毛蒜皮的事情,如单位同事来往中的纠葛、同学朋友生活中的摩擦、街坊邻居相处中的矛盾等,这类面子就不必太斤斤计较了,因为争这样的面子,既影响人际关系,又给人心胸狭隘之嫌,让人瞧不起,反而没面子。遇到这类的面子问题时,应从尊重对方的角度出发,不妨给人面子,多多礼让,共创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为自己的生活、工作拓宽道路,迎来更多机会。
总之,我们遇到面子问题时更应该多想一想这个面子的价值,自问一下,什么样的面子才是真正需要维护的?有没有价值?该怎样去维护?否则,不仅赢不来自己期待的面子,而且可能会丢掉更大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