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写字教学提升书法素养的思考与探索

2016-11-03王琼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结体写字书写

王琼

1.制约发展:书法素养的现状思考与深度反思

思考起点

随着练习书法的年数不断增加,很多学生却只能停留在同一水平,并没有对书法艺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并没有看到学生们对它产生了多大的情愫。这种书写现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写字教学从“普及”到“提高”的发展。针对寻求制约“提高”的突破口,以下几段艺术评论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自古以来,文人们就知道仅仅凭借多临多练,是培养不出书法家来的,真正的书法家,不是练字练出来的,而是靠养出来的。随着毛笔失去实用性和大众文化的碰撞,导致了书法艺术需要的优雅、闲适、宁静的精神状态不复存在,学养也已不再是书法创作的必要条件。

——《文脉、文雅、文格》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作者审美趣味、审美倾向的体现,甚至是他的气质、修养的流露。“字为心画”,所谓心,不外就是道德、人生、艺术观念的总称。

——姜澄清《易经与中国艺术精神》

管窥课堂

如果把书法作为一种技能来讲,如今形式单一的写字教学课堂早已足够,如果想要把书法提升到艺术层面,那么仅仅保持如今的教学方式是否足够呢?以下是对日常写字课堂的教学安排的统计:

综观课堂,三堂写字课中,从授课的形式来看,模式基本固定——“出示、示范、练习”,以学生书写为主,且没有二次练写,无总结。这样的授课形式是否能提升学生的书法素养呢?

深度反思

1.书艺趣味建立了吗?

曾以这样的例子解释书法的含义,“‘书就是写字,小朋友们很小的时候就会写字了,‘法就是让这个字变漂亮的方法。”这种曲解也无法完全展现书法的璀璨文化。此时,探索书法美的本质越来越迫切。笔者反思,只有以书法的内在魅力去感染学生,孩子才能够真正领悟到书法的艺术美,将来成为具备书艺精神的书写者。

2.书写技能达到了吗?

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普遍都是第一遍写得最好。渐渐地,他们就在机械的书写中逐渐磨灭了对美的感受力。练习时间越多,书写效果越差。

3.书法素养提升了吗?

这种以练习为主、欠缺传授书法内涵的课堂教学,已明显地反映出学生对形态美学低下的感知力与浅层的创作力。还不如把时间腾出来,增加其它学习方式,让学生不同侧面地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书法世界。

2.策略探寻:提升书法素养策略例谈

策略一: 泛览书法进程,建立书艺趣味

(一)“领略”——以记事为依托的书写本源

在历史演变的进程中,先民们最早采用结绳和符号帮助记事和回忆,这是中国汉字从诞生到日臻完善整个篇章的序曲。同样也要让学生欣赏在国外发现的岩洞壁上绘制各种活动的场景。这样不仅能透过世界文化发展让学生体会中国汉字的独特性,还能辅助他们理解和追溯以记事为目的汉字起源(图1)。

书法正是以文字为依托而产生的。从我国河南安阳等地出土的甲骨、钟鼎、陶器、碑刻、墓志、简牍等碑帖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文字不论笔势之精秀、字体之清逸、刀法之准确、风采之飘洒、韵意之深邃,均已达到了相当成熟和完善的境界。由于学生的年龄太小还不能理解什么是刀法,何为清逸等等,但不能因为这些,而跳过传授,因为真正的目的是使学生有继续饱含探求线条艺术的动力。

(二)“探求”——以实用为载体的书写本意

课堂中,我曾以简牍为例突出书法的实用功能。简是古代书籍的基本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一页。一枚简牍称为简,常写一行直书文字。字数较多的,写在数简上,编连在一起,称之“册”。书法最初能发展也通常是建立在记录的基础上,进而,再从实用性探求其艺术美。此类从实用性过渡而来的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的对艺术美的探求,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三)“体悟——以寄情为目的的书写本真

千年以来,一些杰出文人画家面对忠奸善恶的现实环境,借梅兰竹菊寄寓情逸,彰显自己高尚的人文情怀,汇筑成中国书画美学文化的精神基石。动人的作品背后都立着动人的情怀,八大写出清寂的世界,董其昌写出了清远的情怀。所以,书写往往是直抒胸襟的表现手段之一。

策略二:挖掘书写规律,提升书写感知

在书法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特别是风格、结体、章法这三方面。风格可以从线条上获知,结体就是字的结构安排,章法就是作品的整体创作。

(一)“风格”——与古人交汇

看一幅作品的风格可以从线条入手,如刚劲、流畅、迅捷、优雅、雄壮、粗狂、谨严、洒脱。如何将单个笔画的线条都写到精到,必须具有临摹多种书风的能力,有了较好的临摹基础,才能创作出气韵生动,承接出古人的书写风格。为了提高学生对笔画中线条风格的感知力,笔者通常使用两种教学方法。

(二)“结体”——与规律相接

结体,也叫“结字”、“间架”,即字体结构法,主要研究笔画组合的规律和法则。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说,“欲学书先定间架,然后纵横跌宕,惟变所适也。”可见掌握结体法的重要。在对结体的分析上,笔者以课前做的三堂课的调查课例为内容,重新将结构定位:

课堂实录

独特字结构

《笔画较少的独体字》

① 主笔突出(舒展、挺拔)

② 上紧下松,主辅相宜

在对结构的分析中,学生很容易找出主笔,而后得出每个字中的主笔必须舒展与挺拔;与主笔相对的是辅笔,通过在米字格中的方位标注,得出主辅之间的安排关系,整个探究体现学生习得过程。最后出示“例字调查研究表”检验学生对独体字结构的习得成果。

合体字结构

《上中下结构》

由上部最宽引入结构分析,得出中部最宽与下部最宽的结构特征,即突出最宽部分的笔画。“意”字为重点学习范例,突出“立”部的长横。而后出示三个例字迁移习得。即使学生习作的个别结体还不是很精准,但对最宽部分已经很好地掌握了。

如果能将每节课中的结构规律进行归纳与针对性的突破,那么学生的书写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三)“章法”——与形式相称

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

例如,出示张旭和王铎的作品,然后介绍他们的品性与当时书写的状态。张旭以酒为嗜好,作书每每大醉,高呼狂叫,甚或以发濡墨,人称“张颠”。可以想象,这类大草的书写都是在精神极度开阔的状态下书写出来的,用笔也不单单是“手腕”,而是整个身体的书写体验,用腰带动肩膀,再带动整个手臂,然后是腕和笔,这样写出来的线条才是心画,才足够体现出作者的精气神。

策略三:立足书艺精神,接轨书坛风云

(一)注重文脉承接

当代书法繁荣背后所隐藏的危机,即缺少文化的支撑。书法归根到底属于艺术世界范畴,艺术的主要任务是创造美、创造精神世界。人的旨趣、精神的境界会影响书写的整体质量。

(二)注重个性挖掘

个性美是艺术的生命,美的种种形式规律,只能在个性美中才能得到表现。

以三年级的两个男生为例,其中一个擅长打架子鼓,性格张扬,经常观察到他在舞台上对节奏的爆发力。于是,笔者推荐他书写豪放类的隶书,配合他的精神气质,这个字帖非常适合他,另一个是很秀气又聪明的男生,学习拉丁多年,在舞台上体现出来的绅士般的神情着实吸引人(图2)。笔者推荐他书写黄庭坚的《汲黯传》,难度大但很适合他。这种根据学生的个性美选择其书写的主路,在提升他们书法素养方面无疑是一种不错的教育方式。

写字教育是我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来的一方空间,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沿着初见成效的写字教育轨迹继续完善,不断提高,与时俱进,努力将“中国人写好中国字”的思想深深地植入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感悟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 浙江宁波)

猜你喜欢

结体写字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我学写字
规范化的清代刻本宋体字与楷书结体差异浅析
学写字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