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变形记”
2016-11-03种昂
文/种昂
潍柴“变形记”
文/种昂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潍柴创建于1946年,是目前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汽车及装备制造集团之一。集团在全球拥有员工7.4万余人,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075亿元,名列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1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42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第2位。
盛世之下往往隐藏着危局,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困境。山东潍柴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柴油机制造商,目前这艘千亿航母面临着在1997年改制之后的第三次发展危机,这一危机让潍柴突围之路变得更加复杂。“如何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危机,对于潍柴、甚至中国整个发动机产业来说,都是当务之急。”对此,潍柴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潍柴”)董事长谭旭光在接受采访时神情严肃地表示。
眼下,这家全球最大的柴油机制造商正面临着一场空前的产能过剩危机。潍柴主打产品是柴油发动机,原本主要应用于重卡和工程机械市场,严重依赖于投资拉动。然而2015年无论是重卡行业,还是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行业,产能与销量相比过剩比例均在70%以上。但潍柴面临着的压力不止于此。
谭旭光与带领华为走到世界第一的华为董事长任正非的困惑有点类似,对于已经执掌潍柴18年的谭旭光来说,现在的挑战是从未遇到过的——不同于1998年临危受命挽救企业于存亡之际,也不同于前几年整车厂自建发动机工厂带来的市场萎缩,这一次潍柴所面临的不仅是产能的严重过剩,其本身也正处于上一次发展危机的叠加之中。有着“谭大胆”别号的谭旭光,将用怎样的方式带领企业走出困境?
眼下,潍柴正通过收购的方式,快速地推进国际化,转移产能。“在并购美国德马泰克公司后,潍柴就通过在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全部并购或自建工厂,初步完成了全球化布局。”谭旭光说。2015年,潍柴集团销售收入已超1000亿元,其中海外业务占比已高达57%。即潍柴每100元销售收入中,有57元来自海外市场。“如果未来把美国的企业计算在内、合并财务报表后,整个潍柴海外收入占比将进一步增加。”谭旭光说。
今年6月22日,潍柴下属上市公司潍柴动力的子公司德国凯傲集团与美国德马泰克公司股东签署协议,前者以高达21亿美元的现金、折合上百亿元人民币收购后者100%股权。德国凯傲集团是全球第二大叉车制造商,美国德马泰克是全球第三大自动化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谭旭光看来,这次并购能够帮助完成他在潍柴转型上的两大心愿。
任何的经济危机都有着一定的范围和领域,谭旭光试图以拓展更广阔的产品领域和市场范围——摆脱投资依赖、跳出中国市场,不再受单一产业和单一区域经济波动的冲击,来破解眼下产能局部过剩的危机。“这不仅将推动潍柴摆脱投资依赖、进一步向消费转型,还能使潍柴更加国际化。”谭旭光接管潍柴时,潍柴已有52年的历史。而他的梦想是,将一个濒临破产的老国企打造成为充满生机的百年老店。
而这需要潍柴通过转型实现自身的“变形”。“潍柴必将先于行业走出产能困境。”谭旭光信誓旦旦地表示。对于潍柴来说,这将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在痛苦的“变形”过程之中,潍柴的突围试验和困惑,都将为中国制造的升级转型提供有益的经验。
盛世与危局
从一个在2002年销售额不足20亿元的小地方国企,在2012年这一数字却突破了千亿元,十年翻了30多倍。潍柴的快速发展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两个行业快速发展所需的首要工具当属重卡与工程机械。而当时潍柴发动机在这两个行业均占有过半的份额。
潍柴动力一位市场销售人员回忆当年产品热销盛况时说:“当年很多下游主机厂的采购主管被下了死命令,不带回发动机人也不要回来了。有的干脆在厂区旁边长期租房,董事长、总经理亲自来抢货成为一种常态,因为争到一台发动机就能卖出一辆重卡。”最为夸张的情况是,就连陕西省省级领导也来电向谭旭光说情,要求优先保证陕西重汽的订单需求。
潍柴在载重15吨以上重型卡车动力领域市场占有率最高,2005年达到近70%,处于垄断地位,但谭旭光觉得心里并不踏实。“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不可能永远是一帆风顺的。”谭旭光说。尽管喜欢西班牙斗牛音乐的谭旭光骨子里有冒险的精神,谭旭光也深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他保持警醒的其中一件事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当时潍柴外汇收入有时一天之内就缩水一半。还有一件事则是2008年,蔓延至全球的“次贷危机”,中国投资在当时出现了断崖式下滑,潍柴也随之出现业绩大衰退的现象。
潍柴怎么应对这种国际大风险?谭旭光从大洋彼岸请来了世界四大战略咨询公司之一的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想寻求答案。60多岁满头白发的罗兰·贝格站在黑板前,给出了一个惊人的警告。当时,罗兰·贝格伸出了5根手指,毫不客气地说潍柴不仅有远虑更有近忧——“如果固守现有柴油机,不进行产业延伸的话,不出五年,潍柴就会重新陷入困境。”
当时,全球重卡、工程机械领域经历了一系列产业整合后,只剩下了康明斯、道依茨两家独立发动机制造商,其他产能则纷纷来自于下游主机厂。目前,在国际上除了康明斯,几乎没有第二家成功的独立商用车发动机企业。原因在于,发动机一直是整车的核心部件,重卡发动机利润高达20%~30%,整车企业不愿受制于人。
在中国,这种趋势也十分明显,国内一些主业单一的发动机工厂或倒闭、或依附于整车厂,包括潍柴最重要的战略伙伴福田汽车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发动机工厂。2014年,福田甚至有了自己的重型发动机工厂。“要建立起更大的格局,让潍柴摆脱投资依赖、跳出中国市场,不再受单一产业和单一区域经济波动的冲击。”谭旭光表示。
但到了2015年,这一问题尚未解决,潍柴面临的新危机又一次到来。2015年,中国无论是重卡行业,还是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行业,产能与销量相比过剩比例均在70%以上。如何化解产能过剩危机,对于潍柴、甚至整个行业来说,都是燃眉之急。“我想把潍柴打造成一个百年企业,一个百年企业必须能够跨过无数个轮次的产业危机、经济危机。”谭旭光说。
痛苦的转型
在多元化战略下,潍柴掀起了一场场震惊行业的全产业链革命:从2005年吸收合并湘火炬回归内地再上市;潍柴重机借壳上市;再到战略重组扬柴动力、嘉川轻型车、扬州亚星客车,主导成立山东重工集团……而这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和资源整合,让潍柴成功实现了“3个跨越”。
首先,潍柴从单纯的发动机由配套重型卡车单一市场,向重型卡车、工程机械、客车、船电等多元市场配套的跨越;其次,由以10升、12升为主的单一产品平台向全系列产品平台的跨越;第三,由单一发动机产品向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船电等多条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跨越。
除了在国内进行整合,从2009年至今,潍柴也进行了一系列海外并购。2009年,潍柴并购法国博杜安动力国际公司,进一步拓展了全系列发动机产业布局;2012年1月,重组世界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企业——意大利法拉帝集团;2012年12月,战略重组德国凯傲集团和林德液压业务,潍柴进入了全球领先的叉车市场,掌控了全球液压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点提及的是2010年潍柴收购重庆嘉陵川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这是潍柴探索乘用车的一次尝试。2014年1月,筹谋多年的潍柴发布了乘用车品牌英致。川江汽车一位高层曾表示:“集团对我们的要求是很高的,因为这关系到潍柴集团的战略转型。做乘用车的目的是,我们要在重型发动机之外,打造一条新的产业链——轻型发动机产业链。”
但潍柴是否应该将产业链扩张到如此宽的地步,在业内还存在争议。“潍柴奉行的不是盲目多元化,而是沿着动力主轴向产业两端延伸。”谭旭光如是说:“控股德国凯傲是为了将潍柴发动机与凯傲叉车相融合,收购美国德马泰克公司则是为了使制造硬件的凯傲与以软件和服务见长的美国德马泰克相融合。潍柴每一次重组的必要条件是产业间必须能够形成协同效应。”
今年7月13日,潍柴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林德液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林德液压”)新工厂竣工。这是潍柴在该领域投资的最新注脚。如今,潍柴已将“发动机+液压”相融合,打造出全球唯一的液压动力总成系统,并制定出未来5至8年“再造一个潍柴”的计划。在连番的运作下,目前发动机收入只占潍柴总收入的1/4左右,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改革与探索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何况两者同时进行。潍柴转型的痛点是诸多新收购项目不仅一时难以贡献出亮丽的业绩,甚至还可能成为负担。潍柴2012年收购的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法拉帝,直到2016年上半年才实现盈利,重金打造的英致汽车旗下三款车型今年1~6月销量为1.86万,距离当初的目标相差尚远。
而作为潍柴最核心业务的潍柴动力在低迷的市场形势下也一度出现了业绩下滑的现象。2013年,潍柴动力的净利润率为6.12%;2014年,其净利润率为6.31%;而2015年,潍柴动力净利润率仅为1.89%。潍柴动力去年净利润为13.91亿元,同比下降72.2%。“潍柴的转型并不是简单的一条产业链,实际上是跨越了很多领域,跨度还是比较大的。”有分析人士指出。
但在潍柴内部看来,这些年转型的效果很大。“如果没有在21世纪的多次转型,潍柴很可能已淹没在市场的洪流中。”潍柴控股集团党委书记徐宏曾在一次谈话中表示。
谭旭光的梦想
但不论怎么转型,潍柴有一个底线是不能触碰的禁区——坚守主业。在谭旭光看来,潍柴的转型是进行“相关多元化”,即是指同一条产业链上的多元化,而不是硬生生地把内部关联不大的上下游强放在一起。事实上,在房地产火爆的时候,曾有多个地方政府主动提出给予土地指标,动员潍柴涉足房地产。谭旭光每次都一概回绝。
如今,谭旭光将潍柴未来业绩增长的动力之一押宝在了海外收购资产培养上。作为全球第二大叉车制造商,潍柴旗下的德国凯傲在全球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卖场仓库。谭旭光分析,物流是一个与投资和消费关系都很紧密的产业,任何一方兴盛都能给物流带来大量的订单。与重卡、工程机械严重依赖投资不同,凯傲叉车能从投资与消费中左右逢源。
2015年,潍柴过千亿的收入中海外业务占到了57%,其中大多数是由德国凯傲贡献的。尝到了转型消费领域的甜头后,潍柴在2016年6月22日对美国德马泰克公司发起了并购,又从消费端押下了重注。德马泰克公司是美国最大、全球第三(前两名均为日本公司)的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是一家通过整合自动技术、软件和服务来满足客户物料搬运需求的高科技企业,为联邦快递、UPS、亚马逊等全球超过40%的消费零售企业提供物流服务。2015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1.66亿美元。
“通过一系列相关多元化并购,如今潍柴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已实现了从投资向消费的转型。”对于这次并购,谭旭光如是说。此前,潍柴在欧洲并购了4家相关产业的公司,又在印度投资建厂,以技术输出模式在缅甸、埃塞俄比亚布点。2016年6月26日,潍柴子公司全资收购德马泰克公司后,借此实现了在美国进行布局,初步完成了全球化的布局规划。
2016年一季度,潍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18.4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利润总额7.6亿元,同比增长50%。在中国重卡和工程机械严重产能过剩、价格走跌、市场萧条的困局下,潍柴实现收入与利润双增长、且利润增幅高于收入增幅,率先回暖。而且,在山东整个国资体系中,潍柴集团利润几乎占到了所有国企的一半。
尽管如此,这距离谭旭光要打造出“百年老店”的梦想,实现潍柴的“华丽变身”,还有漫长而曲折的路要走。百年并非是时间上的长度,是指企业的生命力。在中国的历史中,昙花一现的明星公司不少,但缺少真正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老店。如今,向着这个目标在困惑中不断摸索前进的潍柴,实际上也正代表着中国制造在进行着艰难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