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会保障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2016-11-03文/郑

企业文明 2016年10期
关键词:女职工工会职工

文/郑 丽

工会保障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文/郑 丽

工会保障工作,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

企业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应始终坚持“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由广大职工共享”的经营理念,加强职工生活保障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从而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高度重视源头参与积极投入公司制度建设

工会组织应坚持源头参与,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改革政策和方案的制订。

建立健全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主抓、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和“统筹规划、分层管理、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制度,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依法合规、职能完备的管理机制。工会组织要通过修订《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完善组织机构,深化厂务公开、职工董监事履职等管理,逐步构建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职工董监事为重要渠道、厂务公开为主要载体的民主管理工作格局。

以集体合同为核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职工上岗就业及薪酬管理。通过与行政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等形式,规范劳动用工、就业上岗、收入分配、劳动保护、教育培训、休息休假、女职工特殊权益等工作;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职工薪酬与企业效益和企业负责人年薪挂钩机制,实现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加强“合同”履约情况监督检查,及时查处拖欠职工工资的行为,坚决纠正个别单位不按合同执行的错误。

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利。根据国家和企业休息休假有关规定,结合生产经营实际,依法合理安排职工休息休假。对确需延长工作时间的,应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按照规定足额支付加班工资,或采取轮休、调休、发放补贴、重大节日延长放假时间等形式,切实保障一线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职工当年调休因工作原因未休或未休完的,可结转到下年度继续使用。夫妻双方在同一单位的,可实行反探亲,并按出勤对待。

中铁五局四公司党政工团 “夏送清凉”慰问活动为京张三标一线员工送关怀

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认真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根据女职工生理特点和从事工作的职业特点,对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女职工给予特殊保护,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或专用场所,每年为女职工进行妇科健康检查;按每月不少于40元、每年不少于120元的标准,给女职工发放卫生费和特殊劳保用品。加强对困难女职工、单亲女职工的帮扶,积极组织女职工参加特殊疾病保险并给予资金支持。

依托职工帮扶站创新保障工作机制

依托“职工帮扶救助站”,形成“困难帮扶、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劳动争议”“四位一体”的服务帮扶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服务职能,建立健全保障工作体系,形成“重点帮扶和普遍惠及相结合”的综合保障机制,努力为职工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以体面劳动为抓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职工健康保障制度。企业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完善职工健康档案和定期分析制度,每年组织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并逐步增加检查项目,提高检查标准;对特殊作业人员要按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和每年的专项健康检查,防止职业病、季节性传染病、地方病以及疫源性疾病的发生。

加强人文关怀。企业要广泛开展创建“幸福之家”活动,努力让每一名职工都有安全卫生的好环境、工作生活的好心情、身心健康的好体魄;进一步深化“三工”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标准,改善员工生活、工作、学习、娱乐条件,为施工一线员工创建安全、卫生、舒适、文明的工地之家。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企业要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劳动保护宣传教育,根据职工需求制订岗位培训、再就业教育规划;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大赛等活动,加强“金牌职工工作室”“职工业校”“图书室”和员工活动室建设;建立“选树劳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先表彰机制,从多方面搭建提升职工素质的平台。

建立健全保障工作体系,把帮扶救助工作落到实处。深入开展“三不让”帮扶救助。企业要坚持按照“三让三不让”承诺实施办法,大力实施扶贫帮困和送温暖工程,全面开展好助困、助学、助医“三不让”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及“送温暖”活动;要创新“冬送温暖 夏送清凉 日常送关怀”“金秋助学”“日常帮困”“两节”送温暖等主题活动形式,在帮扶上要按照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1.5倍给困难职工给予帮助,还应建立健全帮扶救助档案系统,一户一档,实行动态管理,分类帮扶,杜绝双职工家庭出现零就业,积极推行大病资金预借和无息贷款制度。

完善社会救助及保障体系。一是组织领导干部自愿出资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二是加强与地方总工会、民政局、街道办事处等政府机关的工作联系,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积极为困难职工家庭争取社会救助。三是在员工自愿的前提下,工会组织依据有关规定,可建立多种形式的互助补充保险或救助基金,采取“职工缴一点、企业出一点、工会拿一点”形式,构建多渠道、广受益的资金筹措机制,为职工就医、意外伤害、女职工特殊疾病、青年职工购房等提供互助保障,解决员工实际困难,并可适当向职工家属和离退休人员延伸。四是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完善社会保险。为员工办理大病医疗保险、女职工特殊疾病保险、职工互助补充保险等。五是开展爱心互助,积极引导员工发扬互助友爱精神,组织应急困难救助,为受灾或因突发疾病致困及特困员工捐款,多形式拓宽救助渠道。

积极推进普惠制服务。企业可以根据情况扩大服务范围,从对重点群体帮扶向对全体员工服务转化,推进工会保障工作的深化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广泛开展“幸福之家”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断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并把普遍性服务与重点帮扶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幸福指数,使广大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

建立健全来源广泛、稳定可靠的资金筹措机制。企业要认真落实国家和企业有关规定,以行政支持为主体,工会补助、职工自筹和社会资助为补充,为职工生活保障提供来源广泛、稳定可靠的资金保证,形成“多方支持、共同参与”的职工生活保障工作大机制。

实施心理健康工程扩大保障工作覆盖面

新形势下企业在大力实施职工关爱工程,着力关心员工心理健康,不断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广大员工提供精神福利,这是工会保障工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健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企业要畅通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引导职工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合理确定诉求预期,使之理性合法表达诉求、维护其权益;坚持以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企业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和协商调解机制,健全劳动关系群体性纠纷排查和监测预警制度,制定完善工作程序,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效防范和协商调处各种劳动争议。

营造有利于员工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做好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培训工作。企业要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推进工会工作信息化,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QQ群等现代传媒,延伸工作手臂,加强与职工沟通交流,动态了解职工诉求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疏导工作;通过座谈会、员工思想调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购买发放员工心理健康书籍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员工缓解压力,引导员工正确面对工作和生活,树立公平竞争和乐观豁达的心态。

开展素质提升和拓展训练。企业要大力开展读书征文、知识竞赛、歌咏比赛、体育健身、书法摄影等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使员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和谐人际关系,在快乐的氛围中释放压力,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

企业要把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纳入党政工团的工作日程,在关心青年婚恋、关心女职工及单亲家庭、设立员工意见箱、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和需求上,做职工的贴心人、娘家人,努力营造员工健康快乐的氛围,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员工体面劳动、幸福生活、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中铁五局四公司工会)

(责任编辑:李万全)

猜你喜欢

女职工工会职工
中铁六局女职工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数读·工会
职工书画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做好转型发展中的基层女职工工作
工会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