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校园网建设探析
2016-11-02赵卫
赵卫
摘要:近几年,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人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部门也加快了网络构建的速度,但是在很多地方高校还面临着信息闭塞、信息安全隐患等多方面的问题,所以在当下,如何有效的加快互联网和智慧校园结合成了很多高校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高校;校园网;建设;探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054-02
1 大数据环境介绍
1)何为大数据环境
世界知名咨询公司的麦肯锡曾经说过:“数据已经成为了每一个行业和领域的重要生产因素。人们在对数据挖掘和运用方面的革新也就是意味着新的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他对大数据的阐述就是用新型的处理方式去解决大量、高速以及多变的信息资产,促成更强的决策能力、洞察力和优化处理。整体意义就是说利用常用的工具去快速接受,保存,处理数据集。它存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从大量的数据库中提取出额外的有效信息和数据关系,帮助人们更加准确的判断问题以及做出正确的选择。
2)大数据环境优势
和传统数据比起来,大数据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对事物的发展做出一些准确的判断,而不单单只是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和查询,并且大数据可以深层的解析数据,并且可以为人们提供数据之间的联系,提高了人们对数据判断的准确性,随着信息量的与日俱增,传统数据已然不能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所以必须探寻一种能够快速的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然后进行分析预测的大数据环境去取代传统数据。
3)构建大数据平台需要的技术与设备条件
(1)技术层面
从技术层面来讲,我们需要考虑到数据源的可用性,因为数据的来源比较广泛,它存在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比如说关系数据和矢量数据就不能一概而论,两者所追求的价值信息是不一样的,而且很多数据还有重复性,冗余性,在数据整合的过程中就要多费一些时间,所以数据平台在采集数据方面就需要有效的辨别数据源的可用性,为之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再者就是数据融合的可行性,由于高校校园里面所用的数据库大致可以分为oracle、Sybase等,甚至很多高校都使用最基础的Excel来进行数据管理,大大限制了数据资料融合的可行性,如何有效地利用最基本的软件来完成高质量大数据的融合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2)实施层面
因为校园网是一个公开分享的平台,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数据共享的平台,很多高校都单独的通知信息,这就导致各个部门独立性太强,对整个工作的完成也更加耗费时间,同时有可能因为信息的匮乏而导致错误的判断,只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才能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同时,人员的配置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很多高校都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部门,在数据平台获取信息的效率就比较低,而且困难程度比较高,有时候会出现重要信息确实的情况,也不能充分发挥数据平台所要起到的作用。
2 高校信息化面临新挑战
在二十世纪后期,我国很多高校主要致力于校园网络、分散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和CAI课件的建设,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高校信息化建设更是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大部分高校在这些年经历了两三轮的校园建设,使校园信息化得到整体的提高,但是随着网络环境中出现了很多新型的信息技术,校园网建设遇到了新一轮的挑战。
1)信息技术的挑战
伴随着新型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高校校园网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比如说更加先进的数据中心建设技术,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学习、测试以及通过多媒体等方式解决自身学习上的问题;在比如融合了沟通、协作、分享为一身的社交网络,促进了学生,教师以及管理者之间的沟通,能够让问题更直接公开的摆在大家面前,各抒己见,解决问题。鉴于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校园网络带来的各种直观价值,引起了高层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2)业务融合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其模式已经从简单的工具应用深入到了教学、科研、管理等多个层面,学生、老师已经高层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传统的校园网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业务上的需求,而且在这个大数据环境下,新型的信息技术不断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使社会上多数人的目光都放在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并且教育部门还颁布了一些对新型信息技术应用的条例,推动了校园网络的构建速度。
3)建设运行模式的挑战
高校信息化日渐成熟,学校的数据资料也越来越繁多,这就对建设运行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鉴于没有一家IT公司可以提供一套圆满的高校数据整合系统,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步入瓶颈,安全稳定的运行压力也大大增加,多方人员都踊跃加入探讨这个话题,但是在大方向上提出的意见形形色色,无法达成共识,导致高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进入迷茫的阶段。
面对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就需要我们用更加具体的数据来进行阐述,找寻一条符合当前大数据环境的要求,合理的路线。
3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思路
1)大数据校园网络构建模式分析
高校大数据网络环境需要计算机集群提供技术支撑,按照当前大数据网络环境的构建模式来看,高校大数据网路环境构建可以分为三种模式,首先,利用私有的数据中心(或者计算存储中心)来提供大数据环境,私有数据中心顾名思义网路环境的私有化建设,高校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计算集群大数据软件环境的搭建、布局和管理,私有数据中心的最大优势在于保密性以及安全性较好,用户的数据可以根据自身不同层次的保密需求进行灵活的布局以及平台管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计算和存储集群的搭建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成本,再加之大数据环境需要专业的管理队伍进行维护,因此私有大数据环境建设需要投入相当的设施成本与人力资本;其次,可以利用第三方的大数据环境来提供高校的网络服务和应用,这种网络模式的构建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高校用来管理和维护费用,但是由于数据存储在远方的数据中心,其数据安全性是值得商榷的;最后,则是采用私有数据中心以及第三方数据中心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高校大数据网络的搭建,对于一些数据安全要求相对较高的数据由高校的私有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如涉及高校人事、涉密的科研项目、学生学籍信息、财务信息等等,而对于一些相对公开的数据,如校园网络、高校电子公告等数据则可以依托于第三方的数据中心进行托管,这样做到了大数据环境下用户数据私密性、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是本文推荐的一种构建模式。
2)做好高校校园网络数据规划
在做好基础的高校大数据校园网络平台的管理运营模式选定工作后,数据规划则是其网络建设的另外一个方面。首先,高校大数据应以高校“教育”为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围绕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数据规划,不仅仅应突出大数据的“大”,避免对大量无关的碎片化数据进行低价值的反复处理,而且还应对做到数据的系统性、持续性处理,例如对于高校具体教学数据进行动态追踪、科研项目进行大数据分析等等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与建设;其次,高校大数据规划应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处理,使得其大数据分析能够有效体现不同类型数据的完整性,例如对学生进行大数据分析的时候可以从学生学习数据、校园卡消费数据、参加校园活动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实施,以此进行科学的辅导教育干预;再次,对于一些心理测试、调查报告等传统网络服务可以有效解决的服务应用,应避免运用大数据网络进行处理,避免资源的浪费。因此,鉴于大数据网络过程式的数据处理模式,做好高校校园网络数据规划也是非常必要的。
3)注重兼容应保障
当然,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网络建设还应做好兼容性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由于高校的网络建设不可能完全的抛弃传统网络,无论是资源保障还是技术条件都是不允许的,许多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中,传统网络仍旧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网络建设应做好与传统网络服务应用的兼容性设计;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更新,任何网络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新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往往会产生新的服务应用,因此在进行大数据高校网络建设的设计过程中应做好新技术和设备预留工作,如当前随处可见的无线网络服务,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教育管理需求进行动态规划,使得其大数据网络环境能够服务于高校的建设发展。
4)提升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资源的应用
根据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分析的过程,其主要的步骤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以及分析结果误差分析,数据收集较之于传统网络服务,最大的区别是大数据环境下更关注于高校校园生活的过程化处理并且涉及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网络建设还应提升其网络服务和应用的丰富程度,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即教学科研数据分析应用服务,根据高校积累的大量的数据,进行横向的学科比较、院系分析,分析高校教学科研规律,并按照分析结果进行教学模式以及科研形式的有效调整,服务于高校建设;其二,则是学生数据分析应用,通过采集不同学生个体数据(成绩、消费、体育项目等等)客观全面的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预判,并对学生明显的个体缺陷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其三,则是舆情分析应用,高校作为思想开放与文化交流的场所,容易受到不同文化、信仰的影响,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整体的意识形态,及时纠正调整一些不符合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行为,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除此之外,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的网络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数据安全保障、专门的数据中心计算服务以及存储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本文就不一一进行介绍了,总之,高校网络大数据环境下的建设应围绕高校的管理教育工作核心,从数据中心模式定位、数据规划、兼容性保障以及应用服务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实施。
4 小结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必须尽快完成,如何更加有效地完成这项工程,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发表自己的建议,实现高校校园网建设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成兵. 基于负载均衡的高校校园网工程设计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3.
[2] 麦茂生. 面向手机的高校校园网信息系统服务延伸平台的分析与设计[D].厦门大学,2013.
[3] 杨辉. 面向数据中心光互联的软件定义组网与集成控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4] 汪洋. 软件定义集中式数据中心组网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5.
[5] 张引,陈敏,廖小飞. 大数据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S2:216-233.
[6] 韩晶.大数据服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