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传统元素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形式
2016-11-02姜一
姜一
一直以来空间设计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单单局限于人们所能直观感知的视觉形象,同时空间设计中所传递出得精神思想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为了更好的唤起空间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互动,在空间设计中往往选择以传统元素为设计出发点,利用传统元素所涵盖的当地地域文化特色来提升空间的视觉形象与精神象征。将种类多样的传统元素以变形、分解、组合、重构等合理的形式运用于空间设计当中,创造出更具文化属性与人文关怀的设计方案将是未来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
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现代设计当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某一地区或国家的自身特色,更好的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对于传统元素的运用都显得异常重要。而在空间设计中,因为它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对社会活动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如何运用传统元素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传统元素多以能代表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符号为主,主要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方面,其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传统建筑、知名景色、特色美食以及生产生活用具等;而非物质文化则以人文典故、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色彩纹样为主。这些传统元素因其自身特点的不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而在空间设计中,对于传统元素的运用则主要是对这些形态元素的变形与转译。一般来说,可以将转译运用的形式概括为三种类型:
对传统元素进行单向变形设计
在现实生活中,符号化的图形或者具有纹样性质的图案往往能够第一时间引起人的注意,因此基于视觉识别性的考虑,在空间设计中对于传统元素最直接的运用就是对这些图形图案进行简单的单向变形设计,这其中常见的变形手法包括缩放、挤压厚度、旋转放样以及球形化等立体化变形。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原本抽像化的形态进行具象变形,对平面化的符号进行立体化转换,使得传统元素可以更好的贴合与空间设计的结构需求,甚至将其直接设计为空间的造型形态。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东方之冠,作为国家的形象代表,主场馆的造型选择了以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中的斗拱为设计灵感,设计师通过对斗拱这一传统建筑结构进行放大处理,使其原本只是用来承载立柱与顶部造型之间作用力的结构造型,转变为了一座独立形态的展馆建筑,完成了一次对传统元素的单向变形设计。该方案对于斗拱的形象传递直观而明了,即使是普通的参观人员都能迅速的识别出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形态,再加上主体颜色——中国红的渲染,使得中国馆的形象醒目而又具有代表性,传递出来很强烈的国家形象。
对传统元素进行解构后再重组设计
为了丰富传统元素的形态样式,除了对传统元素直接进行形态的变形运用之外,还可以考虑对某一传统元素进行打散、分解与解构的处理,然后对这些分解的形象进行重新的组合排列,使其具备全新的视觉形象;亦或者选择多个传统元素对其进行大小、角度、位置以及主次关系的排列组合,将原本各自独立的元素形态构成全新的元素形态。通过对元素自身的重组以及多个元素的组合,使得空间设计的造型语言变得更加的丰富。
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中国馆,在展馆顶部的设计中选择了两种造型元素的组合,其中一面的剖面图形为中国的山水形象;另一面则是城市的剪影造型,两种元素分置于场馆的两头,其间借助于数字化手段对两种造型进行了和谐的组合变形,使其形成了完整流畅的顶部造型,传递出一种由传统山水向现代城市过渡的形象,再结合顶部竹制的瓦片,很好的契合了米兰世博会的主题,将东方的“天人合一”进行了具象化的演绎。整个方案对山水天际线与城市天际线两种元素的运用,正是体现对传统元素从解构到重组的设计过程。这样的设计运用不仅使空间的造型形态产生了更多的细节变化,更重要的是丰富了空间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以传统元素为内在逻辑进行参数化设计
对于传统元素而言,除了元素本身所具有的视觉形象之外,部分元素自身还具备一定的内在逻辑,例如音乐的起伏旋律、绘画的疏密构图等,利用这些内在逻辑,将其转化为参数化设计的逻辑,以此用来控制空间设计中造型形态的变化,创造出更加丰富的视觉形象。完成了传统元素在空间设计中的全新转译,使得元素的形象进入了全新的创作方向,丰富了传统元素的造型样式,提高了空间设计中的个性化表达。
在北京华侨城总部大楼入口的环境设计方案中,设计师以古代诗词为设计思路,选择李清照的《一剪梅》为设计依据,将词中的每句每字以平仄音进行标注,以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内在逻辑关系,然后对这套逻辑体系进行参数化处理,最终用于了浮雕墙的造型设计当中。这样的设计方案正是对传统元素内在逻辑的一次参数化设计,使得传统元素在空间设计中焕发了不一样的形式,为以后的空间设计提供了不一样的创作方向。
传统元素因其高度浓缩概括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在当前倡导文化至上的设计思想影响下,产生了众多以传统元素为设计灵感的空间设计方案,这些方案通过对传统元素的变形、转换、组合、重构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空间设计语言,使得空间设计不再是以往千篇一律的形式,也使得传统元素在设计领域得到了更好的继承与发展。而空间设计中对传统元素的转译运用,不但提高了设计方案的视觉审美性,同时也唤起了大众对当地地域文化的自豪感,使得空间设计的文化性有了更深的意义。
(作者单位:四川传媒学院艺术设计与动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