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总动员2》之萌物大起底
2016-11-02那颜
那颜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自6月17日登陆国内院线以来,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更加饱满的梦幻海洋,影片中绚烂逼真的海底世界以及温情欢乐的“寻亲”故事,得到了大部分观众的喜爱,一大波海洋萌物刷出了卖萌新高度。那么,看过电影之后,你是不是对那些“萌翻了”的海洋动物念念不忘?这些萌物在电影中的行为表现与它们的角色原型有哪些关联呢?看过本文,相信你一定也能为小伙伴讲解出个中道理。
多莉 黄尾副刺尾鱼
在《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中,多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患有短暂性失忆症的多莉,需要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回家。其实,它的原型是黄尾副刺尾鱼,俗称“蓝唐王鱼”或“蓝倒吊”。那么,在现实中,黄尾副刺尾鱼也这么健忘吗?
虽然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鱼的记忆很好。但已有实验验证,斑马鱼能在十天内记住进食的信号,金鱼能在一个月内记住躲避电击的技巧,大马哈鱼能在几年内都记住洄游路线,这些现象都能证明鱼类的记忆能力其实还不错。
研究还表明,压力过大和注意力分散都会影响鱼类的记忆。因此,影片中的多莉记忆力差,或许还因为太想记住回家的路线而压力值爆表,这就造成了负效应叠加,过大的压力反而影响了它的记忆力。在影片快结尾时,多莉终于找到了家,当它心中的压力释放了,记忆力似乎也变强了。
电影中的多莉那么萌,现实中的黄尾副刺尾鱼就比较彪悍了。它们都有一枚尖利的毒尾棘,用来对付猎食者。黄尾副刺尾鱼的尾棘代表了它们的武力值,雄鱼喜欢通过炫耀尾棘来昭示自己的武力。当两条雄鱼越贴越近时,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的关系好,也可能是想用尾棘教训对方一顿。如果你想知道两条黄尾副刺尾鱼的关系是否亲密,看它们的体表就明白了!假如黄尾副刺尾鱼体表的蓝色发生改变,那十有八九即将有“暴力事件”发生。
还记得多莉勇敢地跳进饵鱼桶,跟死了的饵鱼们搭讪的情景吗?这不是编剧的突发奇想,而是黄尾副刺尾鱼确实有装死的天赋。它们天生胆子小,喜欢躲在珊瑚的枝杈间。一旦被掠食者发现,它们就会躺下装死。这时候,它们一动不动,甚至能保持连鳃盖都不动,有一些马虎大意的掠食者,还真的就被它们骗过去了。
尼莫和马林 眼斑双锯鱼
电影中,尼莫和马林这对父子档的原型,其实是小丑鱼大家族中的一种—眼斑双锯鱼,俗称“公子小丑鱼”,它们广泛分布在东南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域的珊瑚礁里。
由于它们与海葵有伴生关系,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海葵鱼”。海葵负责为它们提供食宿,并用有毒的触手保护它们;而眼斑双锯鱼则负责吸引猎物,增加海葵捕食的机会。对了,它们还负责日常的打扫工作,帮助海葵去除坏死组织和寄生虫。
眼斑双锯鱼在选择安家的海葵时非常慎重。最受它们青睐的是地毯海葵。只要有地毯海葵在,它们的眼里就没有其他海葵了。它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是公主海葵和红肚海葵。记住,绝对不要给它们紫点海葵。假如你敢用它们最讨厌的紫点海葵去慢待它们,信不信它们会给你上演一出家庭版“海洋生物研究所逃亡记”呢?要问这是为啥?其实,眼斑双锯鱼的体表有一层特殊的黏液,能保护它们不被海葵蜇伤,但这种黏液只对和它们建立共生关系的海葵品种才能产生免疫。这下就能解释清楚了!
在《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中,尼莫和马林父子虽然不再是主角,却延伸了父子情深的风格。那么,现实中的眼斑双锯鱼,也有这么情深意重的一面吗?
现实中的眼斑双锯鱼有极强的地盘意识。当一对成鱼占据一个海葵后,会想方设法阻止其他同类的进入。不过,假如眼斑双锯鱼占据的正好是一个大型海葵的话,它们也会“仁慈”地允许其他一些幼鱼加入。在这个家庭中,等级可谓十分森严:体格最强壮的雌鱼,是一家之主;排行第二的,是它的配偶;其他成员不是瘦小的雄鱼,就是未显性征的幼鱼,属于被支配者。雌鱼会追逐、压迫其他成员,迫使它们只在角落里活动。眼斑双锯鱼具有雄性先熟的雌雄同体特征,也就是说,它会先发育成雄性,再变异为雌性。如果雌鱼离开或死亡,它的丈夫会变成雌鱼,继承它的地位,而其他成员中体型最大的那只,会晋升为“男主人”。
现在,你知道马林对尼莫的感情,是多么珍贵了吧?
汉克 章鱼
汉克是《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中的新角色,在多莉寻找家人的过程中,汉克不但是它的好拍档,还是它的保护神,它曾多次从天而降拯救多莉于危难之际。在汉克的光辉笼罩下,尼莫和马林这对父子档显得有点黯然失色。那么汉克为什么能做到这一切呢?因为它的原型是条章鱼。
章鱼是一种软体动物。它有八条长短不一且长有吸盘的腕足,腕间有膜相连,故又名“八爪鱼”。不过汉克这只八爪鱼却只有七只触手。影片并没交代为什么汉克会失去了一只触手,但从章鱼具有断腕求生的天性来推测,汉克的断腕必定来源于一段惊心动魄的遭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汉克总能应对危机。
在饲养员的眼里,章鱼汉克绝对是最让人头痛的家伙。汉克总能从饲养员的眼皮底下逃之夭夭,这是因为章鱼拥有极强的伪装能力。章鱼体内有许多色素细胞,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液体。每个色素细胞内部还有扩张器,它们通过改变色素细胞的大小,能达到改变肤色的目的。因此,汉克才能巧妙地“融入”环境中。要是它们实在伪装不了自己(参见汉克和多莉在游客体验区的历险经历),汉克还能使出终极必杀技—连续往外喷射墨汁,让周围变得一团漆黑。
此外,汉克的秘密武器也包括“辐射对称”的身体。由于章鱼身体的各部分是从一个中心点向外辐射伸出的,要弄清它的身体朝向非常困难。章鱼有两套定位系统,能分别操控身体的朝向和运动方向。换句话说,它们面朝什么方向和它们往什么方向移动,根本毫不相干,因此,我们很难依据章鱼的朝向判断它的运动方向。
在《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中,汉克总能在关键的时刻拿出各种各样的容器,将多莉等各种鱼儿装进容器中去。这是编剧的空想吗?其实,这个细节也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这主要得益于章鱼独特的爱好。章鱼天生渴望藏身于空心器皿中,因此,它们对空心器皿有一种“恋物癖”般的执着。有潜水员曾经在一艘古希腊沉船里发现许多双耳瓶和大型水罐,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每个容器里都有一条章鱼。鉴于它们喜欢钻器皿的嗜好,影片中的汉克总能及时找到各种瓶瓶罐罐,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运儿 鲸鲨
运儿和多莉是多年的“管友”。所谓“管友”,就是通过海洋生物研究所那四通八达的管道认识的。它们之间的交往,一直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身”,直到多年后,多莉回到海洋生物研究所,它们才终于见到了第一面。
运儿的原型是鲸鲨。鲸鲨的名字中带“鲸”,但它却不属于鲸类。它名字中的“鲸”字只是为了表明它的体型像鲸一样庞大。鲸鲨是人类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鱼类,体长可达20米。它的皮肤表面散布着淡色斑点与淡色带,如同棋盘一般纵横交错,这些斑点,为鲸鲨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爪哇人曾这样描述它们,这是一种“背部拥有星星的鱼”。而在科学家看来,这些斑点是鲸鲨的身份标识,因为每条鲸鲨的斑点都是独一无二的。
还记得尼莫和马林吓坏了,冲运儿惊呼“不要吃我”的画面吗?造成误会的原因,除了运儿庞大的身躯外,还有它那张宽大的嘴巴。其实,鲸鲨是不折不扣的滤食生物,性情也极为温顺胆小,靠近它们几乎没有危险。
贝利 白鲸
贝利的原型是白鲸,它是一只认为自己的回声定位系统失灵的白鲸。在电影中,贝利出场没多久,就嚷嚷着自己的脑袋被撞肿了,所以失去了回声定位的能力。那么,白鲸天生就拥有的神奇的回声定位功能是什么呢?
所谓回声定位,就是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并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和测距的功能。
那么,贝利的额头真是被撞肿的吗?白鲸的头部与其他鲸类不同,它们的额头向外隆起突出且圆滑。所以,电影中贝利的额头肯定不是被撞肿的。白鲸的额头在发声时会改变形状,并可能产生共鸣。由此可见,白鲸额头形状的改变不仅不会影响回声定位,还可能会助益于回声定位。电影的后半段,贝利在友谊的感召下,重新找到了回声定位的技能。它与视力超弱、听力超强的运儿双剑合璧,成为多莉强大的后盾。
贝琪 普通潜鸟
在尼莫和马林父子闯入海洋生物研究所时,贝琪发挥了空中支援的作用。那么,贝琪在现实世界真实存在吗?是的,它的原型就是普通潜鸟,又名“北方大潜鸟”。
普通潜鸟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北美洲的潜鸟。冬季时,它们会迁移到欧洲和北美的西北部海岸过冬。在潜鸟家族中,普通潜鸟的体长在61~100厘米之间,仅次于白嘴潜鸟。在《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中,贝琪有一张又长又尖的嘴,它不仅能啄爆米花,还能轻松地叼起小桶;现实生活中,普通潜鸟更喜欢用嘴来捕食小鱼和小虾。
如果你仔细观察影片中的贝琪,便会发现,它的背上有漂亮的白色斑纹,这表明,影片中的贝琪正处于繁殖期。普通潜鸟只有在繁殖期时,背部的羽毛才会有白斑纹。
影片中的贝琪,总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它经常匆忙地飞来飞去,拯救多莉和马林父子。其实,除了飞行之外,贝琪还是鸟类中的“潜水高手”呢!它能潜到60米深的水中寻找食物,这也是它们被称为“潜鸟”的由来。
了解过《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中可爱萌物的原型之后,你对影片中的角色是不是有更加丰富的认识呢?或许,在《海底总动员3》中,会有更多萌物的加盟。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责任编辑/王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