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 吹响精准扶贫新号角
2016-11-02字如方张微杨韩
字如方 张微 杨韩
入刊理由
宣威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与生态保护并重、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把发展特色产业、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转移就业、医疗保险和救助、社会保障作为主要脱贫路径,以刚性的工作目标、刚性的计划实施、刚性的政策措施、刚性的考核问责,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巍峨云岭,莽莽乌蒙,奔腾不息的北盘江水孕育了苍郁而厚重的沃土——宣威。宣威,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为云南省曲靖所辖县级市,东与贵州省盘县相邻,南与沾益县毗邻,西和会泽隔牛栏江相望,北与贵州威宁、山城山水相连,旧有“入滇锁钥”之称,是出省入滇的重要门户。浩浩北盘江一泻千里,急急地流淌而去,流淌着岁月,流淌着历史,流淌着淳朴、厚道的宣威人民多少欢歌笑语,当年的神舟古渡早已渺无人踪,惟有巍巍乌蒙山作证……
“宣威火腿,入滇锁钥,新石器时代遗址,战国时期庄蹻入滇借道,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明朝大将傅友德经宣威平定云南。”说起宣威,人们总会想到这样表述。然而,“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宣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最大短板,严重制约着宣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共宣威市委书记朱党柱开门见山的一席话道出了宣威贫困之深,扶贫之坚。据悉,近年来,宣威实施了56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866”工程,6个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和56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截止到2016年,宣威市尚有12个贫困乡镇、98个贫困村,12.8821万农村贫困人口。要实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共宣威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云南和曲靖的要求,开启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征程,市、乡、村、组全面制定精准脱贫方案和脱贫攻坚作战图,明确责任,挂图作战,一年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一张作战图抓到底,打响了脱贫攻坚歼灭战。
近期,本刊记者借采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之机,专访了中共宣威市委书记朱党柱,并深入实地采访了宣威市的几个扶贫攻坚村庄,透过一些典型事例,感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为民生福祉所付出的努力。
扶贫开发显真情
精准识别助民富
走进宣威市西泽乡马戛村委会十字路村,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和村民忙碌的身影,拆危房、建新房、铺管线……总投资2003万元,夯实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功能配套及附属设施建设,努力推进十字路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呈现出一个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以前马戛村用电环境很不理想,电力线路经常是如蜘蛛网般乱麻麻地一片,电表钉在土墙上,一碰到雷雨大风侵袭,三三两两的户表经常就被吹落在地上。而且村里大部分电力线路采用的都不是绝缘导线,杂乱地穿行在村子各个角落,用电安全隐患非常突出。马戛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完成以后,村门前的柴堆、草堆和粪堆全部消失不见了,门前泥泞的小路取而代之的是宽敞干净的水泥马路。全村的牲畜也都统一规划到新的养殖场进行饲养,村里的污水全部排到沼气池里,新建的连片烤房也将盖起为烘烤即将成熟的烟叶……
2015年10月21日至2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祖林率云南省残联、云南省供销社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到宣威市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回访活动。调研组在宣威召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编制情况座谈会。张祖林强调,宣威市要力争三年脱贫、五年小康、十年致富,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张祖林要求,要进一步深入细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案、措施,各级干部通过不断地走访来完善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各“挂包帮”的企业、机关等干部要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制定脱贫方案;要把单位和个人的农产品消费基地建在挂钩点,最大限度促进挂钩联系点的农产品销售;要注重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有教育资源的单位,要帮助扶贫对象提高劳动素质、增强劳动技能;要统筹各类资源,形成合力,协调解决好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在十字路村,张祖林与农户促膝而谈。在走访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联系户张正考、张加飞两户村民时,张祖林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生产生活情况,与扶贫结对户一起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商量脱贫措施,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
在采访期间,记者无意中在张正考家看到了他的女儿张秀英主动写给张祖林的一封信,信中写到:感谢您给予我和家人的帮助和关怀,您一次次的踏进我们这个偏僻的小村庄,给我的家人带来了无限的温暖和希望……在您的关心支持下,家乡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面貌焕然一新。我们村130户人家盖起了新房,父老乡亲们都感念您的关心,他们正按照您的要求,抓紧发展生产,依靠自力更生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张秀英发自肺腑的感恩之心和感谢之情在信中表露无遗。记者通过张正考了解到,原来是张祖林得知他们家中有孩子在读大学时,当即表示孩子在大学读书期间的学费由他承担支付,直到大学毕业为止。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绝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宣威市作为云南省人口大市,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异常艰巨。2014年识别出12个贫困乡(镇)、98个贫困村、20.07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1.81%。到2016年,宣威市尚有12个贫困乡镇、98个贫困村,12.8821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9.57%。
新一轮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宣威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和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到2019年脱贫出列摘帽目标,着力构建“党委政府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力量集中、挂包单位协同联动、市乡村组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展开。
在宣威市得禄乡迭那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派忙碌的景象让人热血澎湃,扶贫工作队员、挂钩单位部门干部、市镇村组干部和广大群众齐心协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现在国家的政策好,我家也可以盖新房了,不感谢党和政府要感谢谁啊!”迭那村的耿大妈开心地笑着并给记者拿自家种的玉米,记者一行被耿大妈的热情所感染,走进耿大妈家正在新建房屋的场地上,看到土坯房旁边堆放着大量的砂石、砖块等建材。耿大妈的儿子和工人们正忙着建房,确保按照党委政府的时间节点建好自家的房屋。“政府对我们的扶持太多了,都是为了我们发展致富,我们不能辜负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得禄乡位于宣威市西北部,地处云贵两省三县市(宣威市、会泽县、贵州威宁县)结合部,属典型的山区纯农业乡,人均耕地1.4亩,农村经济以传统农业经济和务工经济为主。
2016年来,得禄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扎实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2016年全乡脱贫出列,1633户4322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5%以内。
宣威市地处滇黔省际连接点,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朱党柱表示,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宣威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围绕2019年贫困县摘帽目标,通过建档立卡“回头看”找出最贫困群众,继而立下军令状,签下责任书,挂出作战图,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力推扶贫攻坚向纵深发展,在脱贫攻坚大决战中谱写出一曲曲雄浑乐章。
宣威市严格落实贫困人口规模不变和有进必进、有退必退、有漏必补、有错必纠的要求,按照“群众申请、入户核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逐级审核、建档立卡”的程序开展“回头看”工作。
朱党柱告诉记者:“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不仅是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宣威市贫困状况的一次全面摸底,是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基础的有力举措。只有摸准摸清贫困状况,精准了解脱贫需求,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才能使脱贫攻坚工作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
依照宣威实际,“十三五”时期宣威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19年,实现12个贫困乡、98个贫困村出列,解决好12.8821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问题。
做好扶持对象精准后,如何科学推动措施到位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朱党柱认为,遍地撒网式的扶贫难以精准有效,点对点先后攻破才是精准之道。为此,宣威市委、市政府选择渐进式、侧重式的先后顺序逐一实施扶贫攻坚。
为达到精准攻破贫困,宣威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时间表,2016年双河、得禄2个贫困乡及20个贫困村出列,减贫19900人;2017年西泽、落水、乐丰、羊场4个贫困乡及26个贫困村出列,减贫30216人;2018年倘塘、海岱、杨柳、格宜等4个贫困乡及26个贫困村出列,减贫32602人;2019年东山、田坝2个贫困乡及26个贫困村出列,减贫46103人,2019年底,全市脱贫摘帽。当前,宣威市紧紧围绕2016年计划脱贫出列的双河、得两个乡及20个贫困村、1.99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动员一切力量,对标对表狠抓落实。
在扶贫格局建立和扶贫对象确定后,宣威市积极整合3.7亿元资金用于得禄乡、双河乡和20个贫困村整乡整村推进,改善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保障条件,实施危房改造等到户脱贫项目。目前,双河乡、得禄乡“整乡推进”已分别完成工程规划的90%、75%,20个贫困村脱贫项目加紧建设,并列出详细的问题清单和减贫清单,逐项查缺补漏,确保年底完成任务,实现脱贫出列目标。
为保证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项目整合、财政配套、贷款支持等。在2016年财政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宣威市进一步整合有关涉农资金,通过银行信贷、社会捐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及时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专项贷款的发放。同时,积极整合扶贫安居、易地搬迁等项目,竭力解决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
同时,围绕1.9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因户因人施策。以产业扶持为抓手,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筹集产业扶持资金1.88亿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引导贫困户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养业、从事小微加工业、参与专业合作社、与挂包单位签订订单生产农副产品、流转土地入股规模养殖、转移就业等方式增加收入,宣威市计划2016年脱贫的6652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需产业扶持和转移就业6337户,其中,40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产业扶持政策、2325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接受转移就业培训或实现转移就业,2016年底可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200元。以住房保障为重点,强化贫困人口保障。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项目解决一部分,对2016年项目不能覆盖的其他贫困户,按照拆除重建每户3万元、维修加固每户1.5万元的标准补助贫困户解决安居问题;认真落实贫困户子女就学各项优惠政策,对无力购买医疗、养老保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每人给予不低于20元的补助,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00%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易地扶贫搬迁、打造农业示范园、建立合作社、兴修乡村道路……一项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热火朝天的脱贫攻坚工作正在宣威市的各个村镇激情上演着。
时代在发展,思想在解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角吹遍了云岭大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决战小康的基本要求,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朱党柱表示,宣威市各级干部将进一步提振精神,鼓足干劲,以过硬的作风、扎实的举措,把扶贫攻坚工作做好做扎实,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靶向精准、措施精准,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出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落实扶贫开发政策
科学配方精准脱贫
“十二五”期间,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和曲靖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宣威市超额完成“十二五”扶贫开发各项目标任务,实际扶贫投资达计划的171.32%,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扶贫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投入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4.18亿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扶贫资金3.07亿元。曲靖市级财政扶贫资金68.5亿元,宣威本级财政扶贫资金6800万元,项目整合资金5.39亿元,社会帮扶资金2442万元,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4.79亿元。
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实施5个“整乡推进”、39个行政村和337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安居工程3705户,易地搬迁2600人,完成22个革命老区建设、17个产业扶贫项目和22个社会帮扶项目,溜索改桥3座。扶贫项目覆盖了全市28个乡镇(街道),49.87万农村群众直接受益,减少贫困人口15.76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1896元提高到2015年的5745元,增幅高于曲靖平市均水平3.8个百分点。
贫困地区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加大贫困地区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卫生院(室)建设力度,贫困群众“就学难”“就医难”问题得到缓解。图书室、文化站等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贫困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狠抓以蓄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兴建了一批“五小水利”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开展以太阳能、沼气为主的农村新型能源建设,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贫困地区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升,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的实际,着力实施技能培训工程,累计5240人劳动力参加培训。不断加大劳务转移输出力度,使其成为贫困地区群众增收和新亮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讲到:“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不行。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各地都要在这几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面对扶贫攻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朱党柱清醒地看到,宣威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还很繁重。如何在新长征路上吹响扶贫攻坚集结号,朱党柱言之凿凿,2016年以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宣威市紧紧围绕2016年“2个贫困乡、20个贫困村出列,1.99万人脱贫”目标,坚持 “精准、明白、对应、到位”的要求,积极探索总结出“科学配方”的精准扶贫模式。
朱党柱进一步向记者延伸释义:“精准,就是扶贫对象精准,帮扶措施精准,脱贫退出精准;明白,就是贫困户和帮扶对象做到‘双向明白,扶贫政策、脱贫时间和脱贫标准干部群众清楚明白;对应,就是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措施制定和脱贫标准、时间相衔接、相对应,因户,因人施策;到位,就是制定的帮扶措施落实到位,确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严格按照脱贫时限要求,精准实施,确保困难群众如期脱贫。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宣威市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扶到位”四个关键,分别制作了市、乡、村、组脱贫攻坚作战图。
朱党柱说,为明确对象精准,首先要弄清“扶持谁”这一问题。
自2014年来,抽调专门人员对全市所有贫困乡、贫困村和贫困户、贫困人口,按照“程序公开透明,信息真实可靠,群众认可满意”的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工作要求,由农户申请,民主评议,一次公示,摸底登记,乡(镇,街道)审核,二次公示,县级审核,发布公告和动态管理的贫困户识别流程进行建档立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档”,建立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和脱贫销号制。在宣威,每个乡(镇、街道)和村组绘制一幅脱贫攻坚作战图,分别制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
确定精准对象后,谁来扶?朱党柱给出了答案:群策群力谋脱贫!
如今宣威从领导到干部职工全身心投入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中,宣威市专门成立脱贫攻坚总指挥部,市委书记和市长为指挥长,市、乡、村、组分别制作了脱贫攻坚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全市上下到处都是主打站,打响了脱贫攻坚歼灭战。市、乡、村、组分别成立了脱贫攻坚挂图作战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村一个工作队,一乡一名县级领导负责,一户一个帮扶干部,精准入户结对帮扶,确保“精准扶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怎么扶?在脱贫作战图上实行“一乡一村多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战术,作战图上标明了“55567”的具体战略措施,即做到五个知道、要求五个清楚、实行五个一批脱贫、扶持方式六个到村到户、扶贫内容七个落实到人。
宣威市还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宣威市易地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并组建了宣威市扶贫开发投资责任有限公司,专门用于易地搬迁相关项目的扶持。市委、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同时还制定了《宣威市脱贫摘帽考核奖惩办法》《宣威市行业扶贫考核办法《宣威市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和《宣威市资产收益扶贫操作管理办法》等相应的考核奖惩办法,按照年度计划脱贫时限如期脱贫出列的贫困乡(镇)村,市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助。工作不力,措施不硬,作风不实,效果不明显,不能按时限完成的贫困乡,给予严肃处理。
宣威市委、市政府为所有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量身制定脱贫方案和摘帽出列脱贫计划,挂图作战,倒排时序,确定每年要脱贫的贫困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集中全市人才物资源帮助贫困户摘掉贫困帽子,并在作战图上标明脱贫攻坚时限和贫困村出列九条标准、贫困户脱贫的六条标准,确保全面小康路,绝不落下贫困户。
面对艰辛扶贫路,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需要的是用情用心用力,从而实现小康目标。为此,宣威市提出并大力建设实施“六项工程”,即基础夯实工程、产业发展工程、城乡提质工程、民生改善工程、生态文明工程、保障强化工程,深入推进城市基础建设,从“输血”变“造血”,保障扶贫攻坚有实招。
实施基础夯实工程。加快构筑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功能完备、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网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开发,资金、技术、人才合理流动,从根本上提升承载经济发展能力,着力构建畅达内外的交通网、安全高效的水利网、清洁低碳的能源网和方便快捷的互联网。
实施产业发展工程。立足宣威市现有产业基础,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巩固提升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瞄准以液态金属等为代表的高端产业,逐步建立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新兴材料、新兴能源、食品加工、生态文化旅游、现代商贸物流六大产业。
实施城乡提质工程。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统筹抓好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环节,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普及,资源在城乡优化配置、产业在城乡优势互补、人口在城乡有序流动、利益在城乡合理分配,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54%以上。
实施民生改善工程。把实施民生工程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主抓手,抓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关注热点民生,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实现共享发展,把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结合,确保到2019年宣威贫困县摘帽、12个贫困乡镇和98个贫困村出列、现行标准下的12.8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实施生态文明工程。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来统筹推进。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持循环发展,扎实抓好生态乡镇、生态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利益。
实施保障强化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依法治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增收节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障、法治保障、动力保障和物质保障。
脱贫攻坚结硕果
美丽乡村惠民生
走进西泽乡新建村小沙沟自然村,一个青山掩映、绿树环抱的小山村展现在眼前:新修的水泥路宽敞整洁,一幢幢新盖的村民住房井然有序,错落有致的太阳能路灯覆盖村庄每个角落,精巧别致的庭院式小菜园点缀在房前路旁,菜园里瓜菜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金黄的柿子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无论随意走进哪户农家小院,总能看到那些颇具匠心的树木、山石盆景,三五成群摆放着,给农家增添了许多生活情趣。走进小沙沟村,给人一种“村在林中驻、人在画中行”的感觉,好一派赏心悦目的世外桃源风光!
偶遇悠然自得的村民在自家的小别墅外悠闲地给鸟笼里的画眉喂食,不远处,村里文化墙上的“美丽村落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村里54户家家养鸟、户户有花,亭台楼阁,水池假山,相映成趣,犹如置身于宁静清幽的世外桃源。
“2014年以前,这里还是个破败的小山村,当时,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学前儿童,许多人家住在危房里,村里卫生没人搞,道路坏了没人修。现在好了,新建的房子家家户户都漂亮,村里的设施也完善,环境卫生也很好,住在这里真的不比城里差。”村民们感慨到。据介绍,2014年,在云南建工集团的支持下,小沙沟自然村被宣威市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该项目总投资925万元,其中建工集团帮扶资金120万元,整合资金31万元,群众“三投”744万元,采取“政府扶持+信用贷款+村民自筹”等方式,小沙沟将全村危旧房全部拆除,然后以统一规划、风格各异的方式建造小别墅、通过建设,村里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建设目标。
为实现帮扶资金效益最大化,云南建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挂钩扶贫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挂钩扶贫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示范相结合,每年确定1-2个自然村作为重点示范,抓好示范引领。按照“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通过集中持续扶持,实现示范村经济发展、产业明晰、环境优美、管理有序、乡风文明、村民友善、班子务实清廉的目标,把示范点打造成“美丽乡村”,为挂钩扶贫工作作出示范。
小沙沟自然村只是宣威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据朱党柱介绍,宣威市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保护文化”原则,突出农村特点、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保持田园风光和乡村风貌,保留乡村发展记忆,抓紧完成村庄规划编制。2016年4月各乡(镇、街道)完成85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点的村庄规划,6月完成市域乡村体系规划和乡域村庄体系规划编制。按照“美丽宜居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易地扶贫搬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省级重点建设村、乡村清洁工程、水库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治理避让搬迁、民族团结示范村、传统村落保护、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等项目资金,投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从2016年开始,宣威市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以新房新村新景、宜居宜业宜游为方向,用5年时间,建成一批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地方特色鲜明的美丽宜居乡村。
同时,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列入“狠抓落实年”重点督查,严格实行“年初建账、平时查账、年终结账”台账管理模式。各乡(镇、街道)围绕十个方面重点、30项具体任务细化各建设点建设内容,及时推进、完善。
创新模式抓脱贫
助推产业谋发展
来到羊场镇的普瓦村,刚一进村口,远处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分立田间,绵延不断,远远望去,颇有十里连营的景象。走进普瓦村,一路都能看见乐呵呵的农民,在各具特色的大棚里,用湿漉漉的毛巾擦拭着辛勤劳动的汗水,脸上洋溢着农业致富的喜悦。
羊场镇位于宣威市东南部,距市区42公里,国土面积273平方公里,辖13个自然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共108个村民小组、125个自然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30户7240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业及外出务工,2015年,常住居民人均支配收入4420元。镇党委、政府压实责任,主动作为,整合资金1.93亿元全面实施“整镇推进”扶贫开发,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扶贫开发成果。按照“一次规划、两年实施、综合配套、整镇推进”的总体要求,对全镇贫困户和贫困自然村进行总体谋划、全面攻坚,紧紧围绕贫困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挂包帮扶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示范基地采取“学校+农业合作联社+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推进建设,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精准帮扶。实施产业扶贫,投资1280万元,与羊场镇共建无公害农产品供应基地450亩,解决就业183人,其中贫困户49户60人;截至2016年7月30日,收购蔬菜20批次79.2万吨,金额16.3万元,将按照采购总价6%的比例计提扶贫专项资金,年底由联社返给各村平均分到贫困户;根据贫困户的农副产品生产能力,由合作社向贫困户下订单进行采购交由联社供应昆明理工大学。同时,实施科技扶贫,普瓦村试点养殖绿壳蛋土鸡,免费发放鸡苗由贫困户养殖,产出的鸡和鸡蛋由昆明理工大学统一收购,待养殖技术成熟后,在贫困户中推广,将惠及群众3000多人,其中贫困户350户1150人。实施项目扶贫,主动帮扶茨营、普瓦、兔场协调概算投资1000余万元的高效节能灌溉项目,项目建设完成后可解决3500亩土地灌溉问题,收益7500人,其中收益贫困户599户1978人,该项目正在评审中。实施爱心帮扶,组织教职工捐资8万余元为599户贫困户购买大米和香油;组织学生到宣威开展“精准扶贫、科技支农”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设“七彩小课堂”,征集留守儿童心愿100余条,并向留守儿童赠送书包等文具130套。
精准扶贫,必须精准施策。要精准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俗话说,治病要找病根。扶贫也要找“贫根”。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为加快脱贫攻坚进度,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宣威由主要领导带队主动与省级挂包帮扶单位沟通对接,挂包宣威的5家省直部门云南省供销合作社、云南省残联、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建投集团、昆钢集团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指示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多次深入挂包乡镇,积极主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尽心尽力帮助宣威脱贫攻坚。
没有产业,就不可能断掉穷根。如何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帮助贫困人群就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长短结合,帮助更多的人走上致富的道路。”朱党柱说。
在摸清贫困原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针对不同扶贫单位、不同扶贫区域环境、不同扶贫农户、不同贫困人口等优势和特点,积极探索多元有效的脱贫模式和措施,分类别、分情况,因地、因户、因人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做到精准帮扶,提高精准扶贫实效。云南省供销社计划投入280万元在西泽乡建设3个农贸市场、2个便民服务超市,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360人次。云南省残联投资60万元对落水镇落水村100户贫困残疾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投资30万元改建蔬菜大棚50余亩,签订蔬菜和肉类供应协议。昆钢集团计划投资89万元支持海岱镇腊谷村链接贵州省盘县的断头公路建设,投资60万余元引进油牡丹、刺梨试种95亩,计划成功后大面积扩种并规划建设一个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此外,宣威市紧密结合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突出农业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构建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增收致富持续能力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积极培育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落实到贫困户,让贫困群众分享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增值收益。云南省供销社驻村工作队积极与曲靖市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公司协调,把迤那村的百合、洋芋片、豌豆等农产品在网上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引进龙头企业成立多个合作社,推进原料基地化、收购订单化、设备先进化、产品品牌化、销售连锁化、管理科学化的合作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产业。目前,仅辣椒种植一项就已涵盖了全市22个乡(镇、街道)127个村委会,2016年预计销售收入达1.19亿元,带动农户10万余户,户均增收4500元。充分利用已建、在建的电商平台,帮助农民免费开店、购销产品。曲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取“互联网+农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扶持农户发展蔬菜、经过种植,计划种植辣椒600亩、黑大蒜40亩、花椒100亩、核桃50亩。同时,以农村贫困户改造工程的实施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契机,通过民政救助、社会兜底,保障脱贫,进一步加强与各挂钩单位各地区联系,在产销对接、劳务合作等方面,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劳务经济、提高了收入,促进了群众增收。
宣威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形成全市上下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绿色发展、绿色脱贫,与省级各“挂包帮”部门加大精准扶贫的帮扶力度,为宣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贡献,在精准扶贫上做出特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采访最后,朱党柱书记说:“宣威市的广大干部群众有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紧紧围绕脱贫目标,对照标准,突出重点,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真抓实干、迎难而上,确保各项脱贫措施精准对应并落到实处。”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宣威市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宣威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步入小康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宣威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这块突出短板,绝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人口掉队。
责任编辑:蔡凤英
精准,就是扶贫对象精准,帮扶措施精准,脱贫退出精准;明白,就是贫困户和帮扶对象做到‘双向明白,扶贫政策、脱贫时间和脱贫标准干部群众清楚明白;对应,就是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措施制定和脱贫标准、时间相衔接、相对应,因户,因人施策;到位,就是制定的帮扶措施落实到位,确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严格按照脱贫时限要求,精准实施,确保困难群众如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