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荒野猎人》看19世纪初的美国西部文化碰撞

2016-11-02王佳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7期
关键词:印第安人

摘 要:《荒野猎人》是一部融合商业性、文化历史与自然探索等丰富元素的优秀影片,在世界影坛载誉满满。本文从该影片情节与19世纪初美国历史的结合处,探讨介绍了活跃在美国西部的各方势力及其此消彼长,深入讨论了印第安人及其传统文化和入侵的西方文明之间的碰撞和火花。

关键词:《荒野猎人》;印第安人;皮毛贸易;苏族人

作者简介:王佳(1983-),男,四川省西华师范大学公共外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化、英语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2

2016年3月,莱昂纳多.迪卡布里奥主演的《荒野猎人》一举夺得包括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在内的一系列学院大奖,“小李子”陪跑奥斯卡20年终于得偿所愿。《荒野猎人》电影英文名The Revenant,直译为“还魂者”,讲述了一名皮毛猎人的向导大难不死后追踪其杀子仇人的故事。迪卡布里奥饰演的主角整部电影不到20句台词,以其精湛到位的眼神和身体语言证实了自己的演技;从这一细节我们同时可以看出,讲述故事并非该片唯一的企图,电影为我们展示的人与自然的博弈,印第安人部落文化与欧洲殖民文化的碰撞乃至19世纪美国西部波澜壮阔的瑰丽风景和历史画卷,均让观众心驰神往。

一、19世纪初的美国西部的势力划分与利益博弈

《荒野猎人》根据迈克尔.彭克的长篇同名小说The Revenant改编,其背景为19世纪初建国初的美国西部。当时的美国西部,地广人稀,很多区域是荒芜一人的原始森林和草原。美国于1803年以大概每英亩3美分的价格向法国收购近530,,英亩土地,该交易的总价为1500万美元,史称“路易斯安那购地案”[1]。这一购地案令当时的美国疆域倍增,生存开拓空间明朗化。然则这一广袤肥沃的土地虽然法理上归属新生的美国,却实际上由于交通不便,缺乏勘测,活跃着英属加拿大的英国人、早期拓居的西班牙人后裔、尚未离开的法国殖民者、印第安人部落群以及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美国人等诸多势力。其中西班牙人和英国人一直在捣乱,而法国与美国也还远未进入美国建国百年前后的“蜜月期”,至于印第安人,则是殖民文化自东而西的蔓延侵蚀的既得利益的受损者,且由于语言不通和文化差异,处处与忙于开拓这片处女地的美国政府和东部移民发生冲突。因此,美国政府对于原法属路易斯安那土地的实际控制,掣肘于来自山头林立的不同势力和种群。

1804年,时任美国总统杰佛逊派出了由两位军人William Clark和Meriwether Lewis领衔的“克拉克与刘易斯”远征队来对新纳入美国版图的路易斯安那进行实地勘探与测绘,其目的在于“探索密苏里和及其主要支流,找寻其通向太平洋海岸的航路”。杰佛逊似乎已经预见到该远征队在考察探险中中将会与各方势力遭遇,因此亲笔撰写了为印第安部族“拉克塔斯”人的介绍信,说自己“敬畏这个民族伟大的力量”[2]。整个探险历经两年有余,虽然未发现预先的战略目标——中部腹地通向太平洋的航路,然而取得了相当多卓尔不群的其他成绩:观察与描述了178种植物和122种动物及其亚种,打开了美国政府与中西部印第安人部落的外交关系,催生了西部的欧美皮毛贸易。美国中西部南、北达科塔州、蒙大拿州、路易斯安那州遍布原始森林,熊、鹿、狼、狐、河狸等动物繁衍极盛,这些动物的毛皮及其制成的衣物深受东部文明城市里的富裕阶层所喜爱,同时也是寒冷季节不可获取的御寒利器,因此一时在探明的路线沿途,皮毛猎人团组层出不穷。《荒野猎人》中主角格拉斯所在的猎人队伍就是这只狩猎大军其中之一,迪卡布里奥所饰演的格拉斯正是一名通晓印第安不同部落语言的向导兼翻译。

二、印第安人部落简介及其矛盾和冲突。

很多人出于“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均将北美洲尤其是美国的印第安人定义为一个整体群体,与入侵的“白人”文明斗争,争夺土地、水源、马匹、黄金等资源。然则事实并非如此,在广袤的美洲大陆上驻居着成千上万个不同的印第安人种群与部落,有些邻近的同族部落或许会结成友好关系的联盟,但更多的部落之间是连语言均不通的冷漠甚至是敌视的关系。影片中主角格拉斯与一名波尼族(Pawnee)土著女子结婚并育有一子,这一种族属于北美密苏里州兴盛的一支,16-19世纪均居住在内布拉斯加周普拉特河沿岸[3]。波尼族操卡多语(Cadoan),这一语言与另外一个强大的民族相同:里族(Ree),亦即影片中率众追赶掳走自己女儿的酋长的部族,所以主角格拉斯可以在这两个族群和白人团队之间斡旋翻译。里族人又称阿里卡拉人,世代居住在内布拉斯加州和北达科塔州,属于不会饲养马的渔猎族群。在影片中一开始袭击皮毛猎人队伍的就是里族人,因为他们认为对方掳走了自己酋长的女儿---然而真正的绑匪却是法国人,这一悲剧性的误会充分说明了土著居民对于入侵自己领土的白人的茫然无知和盲目的仇恨。

提到印第安族群,不可忽略的一个名字就是大名鼎鼎的苏族人(Sioux)。他们是16-19世纪美国中西部大平原上的霸主,繁衍生息出数以百计的部落,极盛时期足迹遍及整个美国中部、北部和加拿大中南部[4]。苏族人是最早学会骑马及驯养马匹的印第安人族群。印第安人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但鲜为人知的真相却是他们并非祖传驯养和使用马匹的。用于骑乘和游猎的马匹是地地道道的欧洲舶来品,15世纪时由西班牙殖民者自欧洲船运到美洲以便深入探索当时还远未为人知的美洲平原。马匹传入美洲后,苏族人很快掌握了驯服和饲养大批量的马群,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学会了马上骑射、马镫使用等实用技巧。马匹赋予了苏族人强大的机动性和战斗力,很快将与自己的敌对的部落种族一一扫平,成为了人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印第安人族群。影片中苏族人并未直接出现,但是却以侧面的形式传递出了自己的影响力---格拉斯逃生后帮助他的波尼族人说道:“苏族人杀害了我的族人……”可以看出,无论是影片中的波尼族还是里族人,与强大而团结的苏族均是敌对关系,它们大多数被驱赶排挤到了密苏里平原的外延地带,属于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所以才会频繁而密集地与狩猎探索至此的白人遭遇和互动。

至于苏族本身与白人和美国政府的斗争,则因双方强大的力量而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末。在“伤膝谷”事件后,由苏族著名酋长“坐牛”(Sitting-bull)领导的苏族人彻底退出了与白人对土地和资源的争夺,逐渐迁徙到美国政府为其划定的保留区内。直至今日,印第安裔美国人中约半数均为苏族人的后裔,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三、结语

《荒野猎人》的导演亚历桑德罗.伊纳里多并非美国的欧洲移民后裔亦或是印第安人后裔,而是出生于墨西哥的西裔导演。其以非本国、本族裔导演的身份为我们展示了美国历史上最为波谲云诡而厚重浓烈的一幅画卷,塑造了英、法、美、印第安等不同文明背景下鲜活而生动的人物群像。这或许能为英美历史和文化研究者及爱好者一个启示:即使种族和文明背景迥异的个人,只要愿意投入心力与时间深入挖掘、切身体会、审慎思考,均能与历史和文化产生共鸣和共通,成为人类历史的传承者、讲述者,而非一介旁观者。

参考文献:

[1]Punke,Michael.2002.The Renevant: A Novel of Revenge[M].New York:Carroll & Graf.

[2]宋韦佩,美国购买路易斯安那始末[J].史学月刊,1987,(3).

[3]艾萍,试论美国政府在美国西部开发中的角色[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3,(1).

[4]陈才忆,蒋跃梅.印第安人:文明/荒野的双栖者[J].海外文坛,2010,(2).

[5]张燕,影片《与狼共舞》的生态思想内涵[J].电影文学,2012,(8).

猜你喜欢

印第安人
美国首次统计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死亡人数,但关键问题悬而未决
可可曾当货币使用
美洲印第安人使用的象形文字名称和标志
英勇反抗的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的生活
印第安人爱玉米
印第安人布克
西部片里的那些事儿
REA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