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岛》中玛丽娅的个体空间解析

2016-11-02祁鸿雁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7期

摘 要: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岛》,描绘了希腊克里特岛上布拉卡居民与麻风岛斯皮纳龙格之间的故事。小说讲述了感染麻风病的伊莲妮、玛丽娅母女和背负麻风病家族耻辱的安娜、索菲娅母女之间爱恨交织,凄凉悲怆的人生故事。书中揭示了20世纪初,希腊麻风病横行,政府的残暴和社会的冷漠,麻风病人被隔离后的痛苦,绝望和与病魔搏斗的坚刃意志。希斯洛普通过对斯皮纳龙格岛上麻风病人和布拉卡居民细致入微地刻画,唤起人们对人性和生命的重视和关怀,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本文从玛利娅的个体空间出发,论述了斯皮那龙格岛上作为媒介的码头和玛丽娅在斯皮纳龙格岛上的小屋,还有其情感空间和行为空间,进一步论证了个体空间和社会认同的关系。个体空间多重性的意义和个体空间与社会空间沟通的和谐性,从而揭示了玛丽娅善良坚强的人格,并唤起了大众对麻风病人的同情和关怀,并呼吁扩大社会的包容性,理解度和认同感。

关键词:斯皮纳龙格岛;个体空间;情感空间;行为空间

作者简介:祁鸿雁,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03

简介: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曾是《每日电讯报》等多家英国主流媒体担任专栏作家,其敏锐的语言,深刻的思想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6年,她发表了处女作《岛》,引起了巨大轰动,小说哀婉悲凉的故事和感人肺腑的情节感动了大量的读者,并迅速蹿升至畅销书榜首位。小说 《岛》以地中海之中的两个岛屿——克里特和斯皮纳龙格为背景,以英国女孩阿丽克西斯对其母亲家族渊源的探寻为线索,讲述了佩特基斯家族祖孙三代人对抗麻风病的故事。阿丽克西斯的曾祖母伊莲妮和姨外祖母玛丽娅亲历了麻风病的肆虐,并与其进行了坚决的抗争,她们身上散发着人性坚强的光芒,她们的精神鼓舞和感染着读者;而阿丽克西斯的祖母安娜和母亲索菲亚在家人遭受病痛折磨的时候选择逃避和隐瞒,并以此为耻,她们身上体现了人性的黑暗。小说开头阿里克西斯受好奇心驱使去探寻母亲深埋多年的家族秘密,她来到克里特岛的布拉卡村庄,登上了斯皮纳龙格岛,找到了祖母的挚友佛提妮,佛提妮向她讲述了她们家族的往事。在这场寻根之旅中,阿里克西斯感动着,思索着,最终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一、空间批评理论

空间批评是20世纪后期文化地理学和多种后现代批评理论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批评方法,是一种跨学科的、开放式的批评理论。空间批评源于文化地理学的发展,并吸收了后现代的文化研究、身份认同、女性主义等后现代理论,对原有的传统时空观进行解构和扬弃,从关注景观研究转化为关注空间的文化研究,形成以研究空间文化为特征的完整的系统的后现代批评方法。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通过时间消灭空间”的观点。他纠正了传统理论对空间简单和错误的看法,认为空间不仅仅是社会关系发展演变的容器或者平台,更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同时还叠加着社会、历史和空间的三重辩证。他将空间结构区分为空间实践、空间再现,与再现空间三个要素,亦即空间的实际、构想,和感知三个认识层面。他认为空间是生成的,但同时又反过来对社会和人的行为产生某种内在的关联和影响。1945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瑟夫·弗兰克在《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一文中,首次提出小说“空间形式”概念和空间形式理论,从语言的空间形式、故事的物理空间和读者的心理空间三个侧面出发,分析了现代小说具有打破时间与因果顺序的空间特征,明确地提出了文学中的空间形式问题。空间形式是指文本通过并置、片段、蒙太奇和多重情节来模糊时间因素,甚至对时间进行去中心化;叙事舍弃传统的线形顺序,转而采用共时性的空间叙述方式。另外,小说的“空间化”,不仅指向有形的环境、地点,也包括无形的心理空间、情感空间、行为空间等。空间形式的现代意义分析,为小说文本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斯皮纳龙格码头和玛丽娅在岛上的小屋

景观空间对人物的心理塑造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又体现着鲜明的人物性格,并赋予了人物鲜明的特征。玛丽娅在母亲伊莲妮去世后也身患麻风病,来到了斯皮纳龙格岛,这里被当时社会称为死亡之岛。岛上的居民全是麻风病患者,但是他们坚强努力认真的生活着,这里秩序井然,人们互相帮助相处和谐,比外面的社会更加温暖充满人情味。斯皮纳龙格码头是这座岛和外面社会联系的媒介,也是玛丽娅来这座岛上与亲人朋友见面的温情的地点。玛丽娅的父亲吉奥吉斯是岛上运送物资的船夫。每隔几天玛丽娅便会在码头与父亲见面,告诉自己在岛上的情况和见闻。玛丽娅的好友佛提妮也来码头看望玛丽娅,向她诉说布拉卡的一些事情,亲人和朋友的到来,让玛丽娅觉得自己不曾孤独,绝望的内心也有了淡淡的慰藉。码头,对她来说是一个既温暖又悲哀的场所。她虽然可以和父亲还有佛提妮见面,但她永远不能踏上回家的船,想到这些,她就心如刀绞,痛苦万分。这里就像一座监狱,但她还是坚持来到码头,为了可怜的父亲她也必须来。吉奥吉斯送走了自己的妻子,又悲痛地送自己的女儿来到这个岛上,他有时甚至也想让自己感染上麻风病来岛上陪伴女儿,这样就不必孤独和痛苦了。所以,为了父亲,玛丽娅必须坚强乐观地生活下去。

她来到了自己的小屋,这个曾经是母亲的避风港。母亲去世后又有其他病人住进来。房间里只有零星的几件家具:一张黑桌子、两把椅子和一张靠着水泥墙的沙发,上面铺着厚厚的织布。除了花瓶里插着一把塑料花,墙上有个搁盘子的空架子外,前任住户没有留下过多的痕迹。玛丽娅感到异常的绝望与沮丧,她崩溃了。前几个小时她坚强而乐观,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假模假样做给父亲,做给岛主还有其他人看。而当她自己一个人呆在这间充满腐烂气味、装着死人潮湿物品的房间里时,她彻底崩溃了,这可怕的变故吞噬了她。她感到离家好远,离一切熟悉的事物都好远。过了几天,她开始整理自己的房间,开始认真的生活,她把住在这里的亡灵赶走了。房间里的每幅画,每件衣服和每件家具全是她的,桌子当中摆放着一个玻璃盘,里面装着薰衣草和玫瑰花瓣,甜美的香味飘散在空中。伊莲妮从家里带来的餐具在她去世后一直由前任岛主夫人娥必达保存,玛丽娅到来之后就传到了她的手里。后来在克里提斯医生的努力下,新的医疗技术的使用,给这座岛带来了希望。玛丽娅也可以邀请医生和父亲来自己的小屋做客,吉奥吉斯更是惊讶玛丽娅小屋就是他们在布拉卡家的复制品,照片、圣像和瓷器跟家里是一套的。玛丽娅对小屋的改变,表现了她的心理从绝望到渐渐走出阴霾的过程。她努力认真,给自己希望,力图改变这压抑,凄凉的氛围,用母亲留下来的瓷器,感受着母亲的温暖和关怀,让她感觉到亲人的力量,感觉自己从未离开过亲人,从而给予她生活的希望。

三、情感空间:爱的幻灭和重生

玛丽娅的情感空间围绕着两个男人展开,一个是风流多情的富家子弟马诺里,另一个是成熟稳重的中年医生克里提斯。玛丽娅在姐姐安娜的邀请下在范多拉基家认识了马诺里,玛丽娅的优雅和纯洁深深吸引着马诺里。马诺里周游异国,回到克里特,看惯了各种为了获得金钱和地位的贪婪无聊又寂寞无助的女人,见到了非同寻常的玛丽娅。她没有野心,细心照顾自己的父亲,这么善良美丽又率真的女人,在马诺里想回归家庭过安稳生活的时候两个人相遇了,而马诺里确信她会被他征服。他开始认真地了解玛丽娅,了解她的生活。她像一颗天然的珍珠,纯洁动人,他出乎意料地迷上了她。玛丽娅也对马诺里情有独钟,深深地被他的魅力所吸引,她觉得马诺里英俊潇洒,幽默风趣,见多识广又有情趣。在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的同时,玛丽娅却被查出患有麻风病,这个晴天霹雳,彻底毁了两个人的生活。玛丽娅被隔离送到斯皮纳龙格岛,而马诺里也变得日渐消沉,萎靡不振,在安娜的诱惑下与安娜产生了私情。而玛丽娅被隔离后,渐渐认识到马诺里的肤浅和狭隘,他虽然游历各国,却不懂人间的真情和温暖。在得知他与姐姐的丑事之后,更是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玛丽娅在斯皮纳龙格岛上治疗和生活期间认识了克里提斯医生。他严肃认真,负有责任感和爱心。克里提斯医生在码头远远地看到了玛丽娅,她身后是灰绿色的大海,还有她那被风吹起的长发,这一切都像他多年前看到过的一幅画。玛丽娅转身时,一双大大的眼睛凝视着他,他看到了她羞涩的微笑,同初生般纯洁的面庞还有那充满希望的神情,这一切都深深打动着他。他想用心呵护玛丽娅,总是小心翼翼,有时候工作中还夹杂着个人的情感。第一批治疗名单中他抹去了玛丽娅的名字,不想让她这么快冒这个险。玛丽娅被克里提斯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他钦佩他的为人,在保卫斯皮那龙格岛民的战斗胜利后,她更加欣赏克里提斯。多次邀请他到自己的小屋里喝咖啡聊天,两人的感情也慢慢升温。之后在玛丽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克里提斯医生对她细心呵护,最终玛丽娅康复了,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玛丽娅决定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照顾父亲,就把这段感情默默地放在了心里。而克里提斯为了和心爱的玛丽娅在一起,放弃了自己在大城市伊拉克里翁的工作,来到了离玛丽娅更近的圣尼可拉斯的医院里工作。这一举动最终促使了两个人的结合,让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终于有了结果,玛丽娅也找到了人生的归宿。

四、行为空间:为爱付出心甘情愿

个体的行为空间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空间,反之,个体的心理空间也作用于行为空间。在母亲伊莲妮得麻风病被送到斯皮纳龙格岛之后,玛丽娅默默忍受着姐姐的任性,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家务,她听话懂事,考虑大局,虽然母亲的离开让她悲痛不已,但她还是照顾着年迈的父亲,不辞辛劳。她对姐姐的蛮横从来都容忍着,而且还会原谅和宽容她。在安娜回家看望父亲的时候,她看到妹妹做家务,还开心地哼着歌,心想着玛丽娅就是下贱命,天生就是做下人们活的人,而且还这么开心。她不懂得玛丽娅为爱付出的从容和大度。即使自己被隔离送去斯皮纳龙格岛,她还是考虑父亲的感受,坚强乐观,强忍悲痛,默默地承担着一切的无奈。她一直都为了亲人而活,为了她所在乎的一切,她无怨无悔。在她痊愈之后离开斯皮纳龙格岛之后,虽然她深知克里提斯对她的感情,也承认自己对克里提斯的爱,但是为了可怜的父亲,她毅然决然地要陪伴着父亲。父亲这辈子承受了太多的分离和悲痛,父亲慢慢变得苍老,她不忍心离开父亲,不能为了自己那自私的男女之情而抛弃了为她付出一切的父亲。她的姐姐安娜被其丈夫枪杀,自己坐牢染病而死,而她承担起照顾外甥女的责任,而她对于自己的付出心甘情愿,她无私的爱感染着读者,她就是人间真正的天使,用自己的爱,感染着周围的人。她在面对人世间的悲痛的时候,那样淡然自若又大度温情,宛然人间真正的圣母玛丽娅。她是一个完美的女人,坚强,乐观,宽容而富有爱心,为了她所爱的人心甘情愿付出一切,而自己也乐在其中,毫无怨言。

五、个体空间与社会认同

个体是社会中的个体,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社会关系的一员,个体的情感和行为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个体空间和社会空间有某种重叠和一致。个体的行为空间和心理空间,都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说人的心理空间和情感空间属于个人的话,那么行为空间是同社会空间沟通的纽带,而实际上一个人的精神空间也多多少少受到周围人,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在小说中,玛丽娅的小屋可看做是玛丽娅个体空间的体现,虽然私密,但是孤独,她渴望与朋友分享她的生活。斯皮纳龙格岛本身也是个小小的社会,只不过岛上的居民是麻风病人,在当时的社会他们是被社会所抛弃的一群人,来到岛上的人有的被这种思想所毒害,认为自己是家族的耻辱,被家人所抛弃,没有了活下去的依托从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而岛上的主流民众还是认真努力的生活,岛上有集市,各式各样的店铺,剧场,教堂样样都有。初来岛上的玛丽娅心情压抑绝望,但是看到岛上的居民互相帮助,团结一心,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着,自己也深受鼓舞,使她重新振作了起来,燃起了对生命的希望。这一切都体现在了她的小屋中,她把她的房间装饰得典雅而富有生机,是斯皮纳龙格的社会空间作用于她的个体空间,而且这种作用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得玛丽娅更加成熟和乐观,使她更积极和自信地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麻风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这对有麻风病史的人来说,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认同感,而社会在对其个体空间解读的同时也从歧视转变为关怀和同情。

结语:

《岛》是当代著名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长篇处女作,文中的玛丽娅坚毅而伟大,使读者深受感染。本文从玛丽娅个体空间的景观空间,斯皮纳龙格码头和岛上的小屋,情感空间,行为空间和个体空间同社会认同感的平衡关系来论述,体现了个体空间与社会空间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的联系。小说深刻揭示了人性之美,玛丽娅的温柔娴静和坚毅无私的美好品格,感染着广大读者,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对《岛》个体空间的全方位,多维度地审视和研究,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岛[M].陈新宇,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09.

[2]Crang, Mike. Cultural Geography[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1998.

[3]Lefebvre, H. The Production of Space[M].Trans.Donald Nichol-son-Smith.Oxford: Basil Blackwell Ltd. ,1991.

[4]余欣.《岛》的生态批评解读[J].闽江学院学报,2010(1) 90-92.

[5]谢文琴.死亡之岛绽放生命之花:英国当代小说《岛》对生命的诠释[J].宁波大学学报,2010 (1):32-35.

[6]吴丹.从个体空间视角解密苔丝的悲剧[J].外国文学研究,2014(6) :187-188.

[7]楼慧心.人类个体的发展及其可能性空间[J].浙江大学学报,1996(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