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唱歌的鸢尾花”

2016-11-02赵树莹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7期
关键词:舒婷物象主观

赵树莹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01

“意象”的概念古已有之。《易传》中言“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易传》引入“象”的重要观念,阐明了“言”“象”和“意”之间的关系;而王昌龄在《诗格》中成为诗歌创作理论的集大成者,提出了“意境”的概念。今天,“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从此,创设“意象”、营造“意境”、“象外之象”、“言外之意”成为诗人们的创作追求,他们在纷至沓来的意象外壳中包裹着滚烫如许的赤子之心,在意象的载体中进行着前卫疯狂的诗歌实验,于是我们看到那些姿态各异、奇异瑰丽的意象美景,在诗歌中徐徐盛开。

诗歌往往因诗人而异呈现出来纷繁复杂的意象美,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诗歌意境和艺术魅力,同一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这缘于诗人运用主观情感进行诗歌创作时,打上了带有自身艺术特色的烙印和标签,使相同或不同的意象在诗人笔下呈现出不同的诗歌盛景,蹁跹出别样的诗歌魅力。而舒婷的诗歌正是由于极具自身特色的意象之美而大放异彩,其新颖的构思、飞驰的想象、奇巧的比兴、柔婉的情调使她的诗歌呈现出别样的风貌、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舒婷爱用意象、善用意象,她将自己内心独特细腻的女性情怀和婉转多情的敏感意识在诗歌中尽情流淌,她以灵动的眼体察生活,以美的心灵提炼生活,以丰富多彩的意象力图在诗歌中开辟另一个世界,她“不以诗名、别具诗心”,她时而是高大的木棉、是停靠的驳船、是西归的候鸟,用“流血的翅膀”书写饱满的诗行,借种种客体意象直抒心灵:如舒婷的爱情名篇《致橡树》中“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构成舒婷爱情观反面的典型,而“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是舒婷理想中的爱情模样,在这里,爱情不再是依附与陪衬,而是保持自身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觉醒,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是舒婷对于独立爱情的呼唤,是新世纪女性爱情觉醒、人性张扬的体现。而她又时而叩问晚风、搅动春水、淋湿双翼,将主观之“我”消融在客观物象中,将自我化入那“风”、那“月”、那“晚风”、那“倒影”,在“无我之境”与自然融为一体,放声歌唱。如在她的《初春》中,“花的洪流”可以冲毁“冬的镣铐,奔泻着酩酊的芬芳泛滥在平原、山坳”、“鸟的歌瀑”可以“飞溅起万千银珠,四散在雾蒙蒙的拂晓,滚动在黄昏的林荫道”,那些抽象的形象和声音在舒婷的笔下化为灵动新奇而又具体可感的种种意象:奔涌的洪流和漫山的鲜花,无情的镣铐和恶劣的寒冬,欢快的飞瀑与起伏的鸟鸣之间既有距离产生的朦胧美,又有形状、色彩、声音等外在形象上的一致性。朦胧多姿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初春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涵,读起来美丽动人、唇齿含香。而舒婷又时而游离于两者之间,将浓郁的情感和新奇的意象完美融合,呈现出诗人的象外之境、言外之意,流动的意象和和谐的氛围相契相交,就意象本身而言具有独立性,而意象之间却构成联系性和系统性,流动的意象群在诗行中且歌且吟,丰富了诗歌的观赏性和象征性。如她的《北京深秋的晚上》。诗中前五句点出明显的整体环境——北京深秋的晚上,后四句则带有“我”的主观色彩,这两组意象与整体意境显得并不和谐,但这种不和谐是诗人故意造成的。接着,意象继续独立发展着,这些意象,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可看成是一个系统的意象群与秋夜的环境的微妙结合,打破了传统意境形式的局限,丰富了诗歌的表情达意。

而舒婷的诗歌往往是美的,她深谙古典与现代之美,将古典的美渗入现代的情感之中,使诗歌拥有了别样的风情和特殊的韵味,她时而用含蓄的表情方式表达着独属于女性的欲说还休和婉转细腻,又时而用现代的女性意识打破思维传统的禁锢、发出石破天惊的宣言。而她的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也往往是感情深沉,诗句含义模糊却又清楚暗示,在欲言又止中达到对诗意的朦胧美的刻画,体现了舒婷对艺术辩证法的娴熟把握。在《无题》中,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行:“‘你怕吗\我默默转动着胸前的纽扣。\是的,我怕。\但我不告诉你为什么。”“‘你快乐吗?\我仰起脸,星星在向我蜂拥。\是的,快乐。\但我不告诉你为什么。”“‘你在爱着。\我悄悄叹气。\是的,爱着。\但我不告诉你他是谁。”在诗中,“我不告诉你”成了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深沉、委婉却又略显调皮。“默默转动胸前的纽扣”、“星星在向我簇拥”这一系列动态的意象透露了抒情主人公心底隐藏的秘密,表达出委婉深沉而又细腻的爱。

舒婷作为中国诗歌史上为数不多而璀璨夺目的女性歌者,在诗坛上留下了独属于女性的声音,她的诗歌具有鲜明而独特的女性意识,但却超越了这种意识,她抒发着对全人类的担忧、关切、饱含着强烈的爱憎。在舒婷的诗歌中,大量的意象俯拾即是、信手拈来,她总是运用千变万化的意象来加深自身情感的外化和体现,在意象和排列和情感的抒发之间游走自如,于是灵动自如的意象在诗歌中浑然天成,奏响天籁。当我们读舒婷的诗歌时,总会不自觉地浮想联翩,总会不自觉地泛起感动,因为这是一只会唱歌的鸢尾花,在她的诗歌中流淌着令人迷醉的花的芬芳。

猜你喜欢

舒婷物象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舒婷《致橡树》(节选)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舒婷的鼓浪屿
诗人舒婷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