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高处往下看

2016-11-02彭澍雨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7期
关键词:贾家福报贾母

彭澍雨

从高处往下看,方不会被雾色所迷,看得方真、方切,方能悯人。

王熙凤,玫瑰红色鼠毛襦袄配上翠色撒金洋缎百褶裙,俏丽鲜明的撞色之下是她泼辣洒脱的心。头戴明晃晃一头珍珠金银钗环,丽色耀人,似笑含威的一双丹凤眼,嬉笑怒骂间自有一段神仙气韵,补亏放贷中犹在玩转权术手段。她无疑是贪利的。且不说她全身上下珠光宝翠耀人目羡虚荣,且说她偷印丈夫官鉴,揽诉讼惹人命官司,只为充自家小金库;她强硬却又柔和,红脸白脸转换间八面玲珑,哄得上上下下妥妥帖帖……可她撑得了贾家的门面一时,却撑不了一世,倒落得个“反害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只因她未从高处往下看。

她只看到贾家表面荣华,却看不到内部腐坏,及至秦可卿入梦劝她早些打算,她仍痴痴问可有什么不没落的法子。她只看到上方阶层的利益,却并没有看到底层仆从的需求,使她的管理无法下达底层,怨念与不平无法平息。才会有红玉的干练却被怡红院的大丫头所压制,才会有赵姨娘月份被扣押后与马道婆施妖法咒王熙凤和宝玉,才会有贾母清虚观下轿烈日底下烤着,而几个贾家后辈却躲在楼中纳凉。之所以“树倒猢狲散”,大抵也是因为这些贾家富贵子弟常居高位,已不懂得体恤仆从等的诉求。往大了看,也并无注意,未将富贵之福散贫苦之民,而是以福泽之身临众人之上。盖如王熙凤在清虚观中被一小道士撞了个满怀,反手一巴掌便将其打了个筋斗,众仆从喝问:“打、打、打!拿、拿、拿!”可对这个可怜的父母双亡的孩子来说,这样众人制止喝骂的声势下,内心又是多么畏惧凄苦啊!倒不见得王熙凤本心多坏,只是处于权势的云端久了,被云雾迷了眼,不知道往下看了罢了。

与之相对的,仍存悯人之心的是贾母。她面对那个被众仆从围殴的小道士,她并未在高处,而是俯下身来:“可怜见的,穷人家的孩子都是娇惯惯了的。将他好生带来,别吓着他。”贾母体谅天下父母之心,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中的宝,“好生带来”更是体现着她对人生而平等的关怀。或是这位历经四代风霜的银发老太君已预感到贾家凋零前景无可挽回,才更在心中存了些俯仰间的悲悯之心。冥冥之中,也许真的有天命,才会让贾母这个惜福人得以安享晚年。贾母便是载着贾府这些猢狲的参天大树,在她死后,贾家维系的精神支柱不再,终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大概这也是她从富贵荣华、万人奉承的云雾笼罩的高处,以真切悯人的目光去察观贫困之人的艰辛、体谅卑微之人的不易所积下的福报吧。她也同样对与她近龄的刘姥姥十分亲厚,赠与她瓜果绫罗,陪她游大观园,在其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让她一家得以度过那个艰难的冬天。这因果回报到了凤姐的女儿巧姐身上。当她被凤姐的表哥王仁卖到窑子中时,就是刘姥姥将其赎出,作了其孙子的童养媳。相对于其他凋落的大观园仙葩来说,巧姐已有了个较好的收梢。可见,唯有从高处往下看,才能于富贵中保持清醒,善待他人,方为善待自己。

但其实,光从高处往下看仍是不足。身在云端,仍有纷繁雾岚遮眼,无数巧语惑人。只有自己持正本心,睹视皆为可恨之人的可怜之处,才能不带一丝骄奢之气地亲自用双眼去看去感知,才能在心灵的震动中真正懂得贫苦之人为何需悯,何处该悯。正如后来的宝玉,家败才让他真正跌落凡间,懂得了衣食艰辛、人之不易,才最终著出了悯人的《红楼梦》,如果他真是作者本人的话。但在贾家极盛之时,即使有体察民情散福报之心,也会被一群群阿谀奉承之人团团围住,落了个人人自足自乐的假象,看不见那“路有冻死骨”的凄楚不平。千百年来,历史的轮回不是次次重演了吗?这也应当给今人以警戒。

愿你身处高处,更愿你从高处往下看,保持清明的心灵,不为云雾所扰,用心去体悟世界、体谅他人之疾苦;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会迷失自己!

猜你喜欢

贾家福报贾母
贾母的品位
知福与知祸
《红楼梦》“青春王国”与青少年思想引领
辽宁本溪贾家堡子地区BIF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有损福报”能否吓退违法行为?
黛玉是贾府最有钱的人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