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奉献精神支撑时代桥梁
2016-11-02刘润华
作者简介:刘润华(1999.12-),女,汉族,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
奉献是一个人的胸襟,催生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奉献是用爱心和责任铸成的一道亮丽彩虹,带给人们的是温馨与快乐。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真诚呼唤奉献精神能够服务人民,永驻人间!
时代需要伟大的人物推动和传播奉献精神。古往今来,特别是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历程,就是一副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无私奉献的壮丽画卷。鲁迅先生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胸怀举起执着的双手擦洗着人们心灵的灰尘;周总理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雷锋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孔繁森心系农民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阿里;李素丽在公交车上奉献出一道热情服务的美丽风景。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和奉献的精神实现了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默默地奉献、无私地付出,他们用“平凡"两字诠释了奉献精神的真正内涵。
我庆幸出生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感受着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雨露甘霖。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人们的价值取向有失偏颇,有人错误地认为奉献就是为了更多的索取,甚至把奉献当做谋取私利的工具;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有的思想浮躁,唯利是图,把不住道德的底线,丧失了一名合格党员的素质要求;在对待本职工作上,有的奉献少了、索取多了,实干少了、浮夸多了,不比贡献比待遇,不比奉献比享乐。这些现象,实际上是人们价值观念缺失的表现,是缺少奉献精神的累积。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大力倡导奉献精神、树立实干意识,唤醒人们心底的勤勉、善良和友爱,共筑美好社会。
奉献不难做到,奉献就在身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不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都在自我奉献着,也在享受着他人奉献的成果。奉献并非高不可攀,体现的是给予者的态度。要把奉献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最广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自觉主动地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孜孜不倦,而这正是老师们伟大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老师是清贫的,永远保持着校园这方净土;老师是富有的,“桃李满天下”让老师倍感自豪和满足;老师是无私的,你们培育了一批批栋梁之才,而向社会索取的很少很少;老师是崇高的,对那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没有抱怨,想的是怎样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人才,而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我常常把老师比如成桑树,因为如果没有桑树的品格,哪来春蚕的精神!
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实现这个中国梦,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甘于付出、无私奉献。你加我、我加他,一千个、一万个奉献者的心凝聚在一起,就能形成无坚不摧的生动力量!讲奉献就要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把本职工作当做生活的需求和精神的支柱,像柳永的词描述的那样“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讲奉献就要全力以赴,认真做好每件事,热情对待每个人,全心全意、心无旁骛,用李商隐的词来比如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讲奉献就要精益求精,对工作要有更严格、更高标准的要求,像杜甫诗词描述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竭尽所能实现个人价值,这就是奉献精神。作为我们在校学生,倡导奉献精神,就是净化思想灵魂,团结友爱互助,远离社会诱惑,一心一意完成好学业,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和厚爱,做一个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实践者、推动者!
构建和谐社会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时代发展呼唤奉献精神!时代需要奉献才能进步,每一个奉献精神的叠加,就能铺就一条时代发展的光明坦途!让我们携手并肩,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共同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