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崎骏的眼睛里看儿童美术教育
——通过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解读儿童美术教育
2016-11-02王祝福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图、文/王祝福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从宫崎骏的眼睛里看儿童美术教育
——通过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解读儿童美术教育
■图、文/王祝福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如何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热爱美、发现美、创造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宫崎骏动画电影给儿童美术教育、美术教师带来的新的发展空间,目的在于更好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本文通过比较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宫崎骏动画电影进行探究,真正挖掘其价值。
宫崎骏 儿童美术教育 三个维度 美术课程资源
对比曾经辉煌过的中国动画片、家喻户晓的迪士尼动画片,作为大众文化的宫崎骏动画片,因为使用了很多文学手段,尤其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的文学手段而达到其他同类主题作品所达不到的深度并独具魅力。以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为观照,可以发现,宫崎骏动画系列的主题、文学手段、创作理念、美学主张等方面的独创性是它成功的原因,其道德价值取向则对全世界动画艺术有借鉴意义。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几乎都是反映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切呼吁,他的强烈的态度体现在影片的画面感、剧情性以及含蓄的情感表达中,而画面的整体感觉、精致优美的场景、鲜艳亮丽的色彩、梦幻的情节设定,以及可爱善良的小主人公,都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解析宫崎骏电影,并与美术教育相联系,从而展开其作为美术课程资源的研究。
一、对儿童产生视觉冲击力
色彩对儿童充满强烈的吸引力,尤其是强烈的鲜艳的颜色,宫崎骏的动画电影画面中的颜色搭配可谓美轮美奂,变幻多姿,带给儿童一场视觉盛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对色彩的认知、对色彩变换的了解。例如,在其最经典的电影《千与千寻》中,(如图1-1)白天山坡上百花绽放,蓝天白云,一阵微风袭来,给人一种整个画面都在摆动的感觉,散发着夏天的味道;(如图1-2)夜幕降临,汤镇门户大开,灯光亮起来,温暖的光线充满着热闹的气氛,尤其是河里载着众神的大船的光感更是一种视觉冲击,而人物的整体色彩都是偏平和的,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这两幅图中,一个是时间上的对比,白天与黑夜;一个是视觉上的转换,白天的这幅画色调鲜明,纯度较高,给人一种风和日丽的感觉,很舒服,可能不会想象到夜晚的样子。图1-2色彩饱和度极强,灯火通明,色彩丰富,颜色纯度很低,这种色彩的转变,给儿童带来视觉冲击力,明显能感受到场景变化带来的视觉体验。
尹少淳教授在《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中提到:“在儿童期就表现出对美术的兴趣、对生活的敏感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力的孩子,可能具备了在成年后成为美术家的良好基础,只要提供适当的机会和条件,他们很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术家。退而求其次,即便他们可能不能以美术为职业,但童年的美术学习带给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丰富的情感和智慧,以及对美术的基本了解、感悟和基本技能,还是会在他们一生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宫崎骏作品的画风符合儿童的审美观,这作为课程资源,应该会带来很大的反响,虽然宫崎骏的电影众所周知,但是真正能从中学到什么,感悟到什么,还有待研究。对于教育者来说,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而引导儿童以他们特有的对色彩的敏感性去体验影片的意味,不只是能让儿童从视觉上发现美,更要发现内在的一些美好,从而能提升自身素养。
二、帮助儿童学会“独立”和“承担”
宫崎骏动画电影老少皆宜,是一个极其丰富的课程资源,以下开发的是其可能成为课程资源的部分。主人公几乎都是6到13岁的女孩子,而且都很可爱、善良、独立,她们总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寻找她们想要的生活,比如《千与千寻》里的千寻(如图2-1),为了救爸爸妈妈,不怕困难,不畏恐惧,努力为汤婆婆工作,所有人都很喜欢她,帮助她;比如《魔女宅急便》里的琪琪(如图2-2),13岁的小魔女要到陌生的城镇修行一年,她带着吉吉和扫帚独自探险,利用自己的飞行特长做快递工作,认真负责,独立快乐地生活着。
在这里,笔者认为,不能只是通过动画的专业角度来理解宫崎骏的作品,而是需要全面挖掘它的价值,从而将其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教学资源应该是大方向,宫崎骏的作品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非凡的影响。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呼吁:“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有儿童的地位。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笔者觉得,宫崎骏电影正体现了这一点,在他眼里,每个儿童都是“上帝的宠儿”,每个孩子都有权以自己的方式长大,这些在他的动画电影里完美地展现。教育中也是要将儿童当作儿童看待,这一点是与宫崎骏动画契合的,所以,有效地将宫崎骏动画与儿童美术教育结合起来,能够为美术教学提供可用资源。
《龙猫》(如图3)里有一段剧情是这样的:4岁的小米无意中发现了龙猫,并误入了龙猫的巢穴,一觉醒来发现她认为的龙猫不见了,告诉正在寻找她的爸爸和姐姐,可是魔法消失,龙猫确实不见了,爸爸和姐姐笑了起来,小米生气了,说她没有撒谎。这个时候爸爸依然保护着她的天性和童真,没有说小米撒谎,而是说她看到了森林的主人,并准备带着她们一起去森林探险。这个爸爸在对待孩子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了孩子的感受,即使他觉得小米说的可能不是真的,但是依然选择相信,把她当作孩子看待,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的天性得以保护,才不会泯灭孩子的童真。教会孩子“不要撒谎”“承担责任”等,都是宫崎骏电影带来的一种课程资源——教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只是电影里能汲取的精华资源太过丰富,孩子还不能进行自我提炼,这就需要老师从有限的影片中提取无限的可能性,将其注入课堂中,对孩子进行精神培养。
其实,无论生活还是学习,教育无处不在,宫崎骏电影所带来的精神注射剂,很多动画电影也有。但是,宫崎骏的动画人文性更为明显,既带有对战争的批判、对环境保护的倡导,也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孩童般纯真的心看待整个世界。无论对于谁来说,这都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教育不只是教师的义务,而是每个人乃至整个民族整个世界的任务,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教育。在影片中,主人公都是处于儿童阶段,他们的心理、行为、表情都把儿童的天性一点一滴地展现出来,虽然画面比较夸张,但还是以孩子心理成分居多。欧美的动画,尤其是美国迪士尼的动画,更多表现的是一种黑色幽默,在运动和特效上表现得够炫,但是宫崎骏的动画,无论从画风还是内涵上,都无疑展现了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三、不要眼高手低,要眼疾手快
宫崎骏电影可用资源的范围极其广泛,以电影为主题,其话题、形象、风格、感受等方面都可以作为延伸课堂的内容,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着手,做一系列的课题活动。比如从话题出发,宫崎骏电影一般是以反对战争、保护环境以及回归本真等为切入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此作为主题进行创作,至于创作的形式,自然是各显神通,这里不予赘述;从形象出发,影片中类似龙猫、汤婆婆、人参怪、锅炉爷爷等各种怪物形象都可以作为上课的题材;给学生看一段电影片段,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且听着电影音乐,进行艺术创作。
儿童需要学习绘画技能,宫崎骏动画电影有着相对完整的发展,故事中很多神话角色都可以作为儿童绘画参考的对象,不仅仅提供想象的空间,更能把这些小角色和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在很多问题上,儿童并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和分析,他们对这样的卡通角色相对更有亲切感,以宫崎骏动画角色为模本,采取不同的绘画方式表达,并在其中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对角色进行加工和改造,并参考动画风格创造属于自己的童年世界。
孩子的世界本就无边界,在他们还未被社会大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应该给他们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儿童对形象的认识处于图式期时,他们不能够完整地理解所画对象,只是单纯地从形状特性等方面进行绘制,他们更多的是对该形象的好奇心,更多的是大脑里产生了对该对象一系列的联想,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自己的选择。在这里,我想说,奇怪的角色对于孩子而言,相当具有挑战性,他们喜欢看到这些稀罕玩意儿,并且将其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个时候,他们就是在进行头脑风暴,联系自己的生活对作品进行加工。
笔者在某小学支教的时候,对班里一个孩子印象特别深刻。这个孩子上课工具带得不是很正规,也不齐全,而且每次我讲完课程要求,以及给他们展示了范画以后,其他同学要么就是单纯地模仿,要么就是对该人物用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可是这个孩子不同,他每次都很直接地说:“老师,我可不可以不这么画?”“老师,我可不可以用别的大小的纸张画?”“老师,我想画自己的角色,可以吗?”等等这样不符合教师所谓规范的一些要求。我却从未说过不可以,只是让他在相对规范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每次画的画都让我比较震撼,因为他在默画一些机器人和恐龙,还给我讲解各种恐龙的功能及生活方式。我看到了这个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事物的热爱,虽然不能肯定他多么喜欢美术,他也许不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美术,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热衷于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画下来,并且能够结合老师所讲的主题加以运用。这是对美术课程的认可,也是其他学科无法表达的情感。
蒋勋说:“神话有一个无限领域,可以同时满足幻想的创造力与科学的创造力,所以小孩儿读神话,他将可能变成科学家,也可能变成文艺家。”当代中国国民缺少想象力,我们要做的不是让他们成为多么优秀的人才,不是要他们为改变世界而努力,毕竟那是少数人要做的,伟人不需要人人来做,我们只是希望学生能看到美丽的世界,能有美丽的幻想,能活得快乐,宫崎骏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实现。
结合本文,这个案例也正是向我们展现了神话、童话或者是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能很好地调动孩子的兴趣,并且能掌握孩子的爱好和特点进行美术教学,尽量能全面覆盖,有广度,但是不需要太有深度,因为儿童还不能深刻理解,他们只需要知道,并且知道得越多越好。之所以极力推荐宫崎骏的影片,主要原因就是他无论从题材、画面,还是角色都能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开发宫崎骏动画电影作为美术课程资源,其魅力源于何处?第一,宏大主题,浅显故事。其主题涵盖科普和人文两大学科领域,展现了广阔的视野与关心人类命运的情怀,宫崎骏动画片能够做到宏大主题和浅显故事的结合,使少年儿童不会错过其寓意。例如,人类污染河流的事实我们听得不少,可是污染究竟对自然环境造成多大的损害却有点抽象,小观众不能接受数字和图表的说理。第二,超凡的想象力与多元文化。宫崎骏电影站在人类的高度看问题,动画片里发生的事情,在哪一国都会出现,这便是超凡想象后面的多元文化意识,是一种理想、一种底蕴,若不能将一国文化置于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关系之中,也就谈不上该国本身的民族文化。第三,丰富的文学手段。宫崎骏动画片能够使浅显故事有这样深厚的内涵,秘密就是使用了多种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手段,在笔者看来,大概有以下三种:象征主义、讽喻、黑色幽默。第四,宫崎骏动画的创作理念。
纵观宫崎骏动画作品,不难发现,他是很重视文学艺术的教育功能的。他提倡善良、责任、正义感、正直、吃苦精神,也提倡孝道、敬老。他没有让我们只感受到昔日人类的优秀品质消亡的悲叹,而是让我们感受在下一代乃至下几代的道德重建的希望。其次是走向全世界的全球意识与本土意识。由于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尤其是东西方之间的巨大差异,要让他的作品为全世界接受而得以发挥教育作用,没有走向世界的全球意识是办不到的。宫崎骏作品的创作理念之三就是扬美抑丑。基于注重教育功能的理念,宫崎骏动画片始终遵循扬美抑丑的原则,从环境到风俗民情,始终展现美的画面,展现丑始终不是它的主流。宫崎骏动画电影作为课程资源,可以挖掘的价值无法估量,笔者认为应当深刻探索其作用,将其光芒洒满儿童美术教育的广阔天地。
其实,笔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仅仅是针对美术教师或者美术教育研究者,而更多的是希望家长可以慢慢领悟其中的意味,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我想,影响力不会低于一位教师,甚至是学校的教育。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我都觉得应该重视宫崎骏电影所带来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影片内容,不仅仅是绘画技法,更多的是一种间接的教育和深层的感悟。儿童很难有属于自己的相对系统的意识,只能由成人引导,既然是为了孩子,那么无论通过什么方法、什么人来教育,其实并不一定是多么重要。
图1-1
图1-2
图2-1
图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