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创新要素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以常州为例

2016-11-02佟金萍陈国栋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常州市常州新常态

佟金萍,陈国栋



“新常态”下创新要素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以常州为例

佟金萍,陈国栋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已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培育和发展创新要素市场对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创新型城市建设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常州2000—2013年主要创新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创新要素市场的协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1)在研究期内,仅资金要素存在较强的经济增长效应,技术要素与人力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正向驱动作用较弱;2)资金、人力、技术要素市场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普遍偏低,且波动幅度较大,各创新要素市场间未形成整体的协同发展效应。

创新驱动;创新要素市场;协同发展

引言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到创新驱动的“新常态”阶段,产业转型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十八大强调要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建立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点已经由商品市场建设转移到要素市场建设。因此各地区需要抢抓机遇,推动创新要素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加快创新要素的孵化、集聚与配置,充分发挥创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对于创新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资金要素[1-5]、技术要素[4-7]以及人力资本要素[4-5,8-9]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方面。另外,在创新要素的协同发展上,现有研究认为创新能力的提升取决于各创新要素的良好协同发展[10-13],且企业经营[14-16]、都市圈建设[17]、产学研合作[18]都离不开各创新要素的协同。这些研究对创新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创新要素协同发展的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并未将这些成果同创新要素市场的培育与发展联系起来,而这两者对于创新要素市场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本文通过探讨资金、人力资本、技术三种创新要素的经济增长效应,以及各创新要素市场的协同发展情况,建立一个各创新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创新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孵化、集聚以及合理配置创新要素的作用,对促进经济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型城市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模型构建

(一)创新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构建

Griliches于1979年提出了著名的知识生产函数(KFP)模型,该模型将资金要素与人力资本要素作为创新要素研究的投入变量[19]。由于资金是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先进的科研设备、优秀的人才都需要资金引进;而人才是创新得以完成的根本保障,是获取竞争优势的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此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技术是推动创新活动开展的引擎。因此这里选取资金要素、人力资本要素以及技术要素来探讨创新要素的经济增长效应,并构建以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lnYt=θ+αlnKt+βlnLt+γlnTt+μt

(1)

式(1)中,t表示年份;Y为经济增长,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GDP已被众多学者用来研究区域的经济增长情况[20-21],因此这里选择人均GDP来衡量经济增长;K为资金要素,财政科技拨款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22],这里以政府科技拨款来表征资金要素;L为人力资本要素,R&D人员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23],因此这里以R&D人员来衡量;T为技术要素,参照徐玉莲等[24]的做法,这里以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与总产值之比来表征技术要素。α、β、γ分别为资金要素、人力资本要素以及技术要素的参数,表示各创新要素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μ为误差项,反映未知因素或干扰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θ为模型的截距。

(二)资金、人力与技术要素市场协同度模型构建

单个创新要素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限的,各创新要素市场必须协同发展,使系统实现各要素市场单独所无法实现的全面协同效应,发挥创新要素市场协同后的整体功能,促进经济发展。为了探讨资金要素、人力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市场协同发展的趋势和程度,本文参考孟庆松、韩文秀[25]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将三者视为一个复合系统,通过构建此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模型来测量协同水平。

1.功效函数

设各子系统为Xi,即资金要素市场为X1,人力资本要素市场为X2,技术要素市场为X3。设第i个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为δi,δij为第i个序参量的第j个指标,其值为qij(j=1,2,…,n)。所以资金、人力、技术要素市场对耦合系统有序的功效函数可表示为:

(2)

其中,aij和bij分别是系统稳定临界点上序参量的上限和下限,由式(2)可知,δij∈[0,1],其值越大,对系统有序的“贡献”越大。

资金要素市场、人力资本要素市场以及技术要素市场是三个虽不同但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子系统内各序参量有序度的“总贡献”可通过集成来实现,这里采用线性加权法来计算:

(3)

式(3)中,δi∈[0,1],其值越大,表明子系统对耦合系统有序的“贡献”越大,其中权重θij代表δij在保持系统有序运行过程中所处的地位。

2.协同度模型

(4)

由式4可看出,C∈[-1,1],其取值越大,复合系统的协同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3.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层次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基于这些原则,构建创新要素市场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由于资金市场、人力资本市场以及技术市场是三个主要的创新要素市场,因此这里设置三个序参量,即资金要素市场、人力资本要素市场、技术要素市场,并参考众多相关的指标体系[24,26-27],选择7个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资金、人力、技术要素市场复合系统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

4.指标体系权重计算方法

由于熵值法是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测算分析指标权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因此本研究选取熵值法来测算各个指标的权重。设xij为第i个样本中第j个指标的值。

(1)对序参量作比重变换:

(5)

(2)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

(6)

(3)计算第j个指标的差异系数:

(7)

(4)计算第j个指标的权重:

(8)

二、实证分析

(一)研究对象选取

常州市位于长三角中心地带,属于苏锡常经济圈,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且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为全国著名的工业城市。为建设成为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常州正集中力量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四大战略。在当地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常州市近年来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发展迅速,但作为中型城市,常州市创新要素还十分短缺,创新要素市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培育与发展创新要素市场,促进创新要素的孵化、集聚以及优化配置,将成为提升常州市整体创新水平的关键。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权重确定

研究过程中相关指标数据来源于《常州统计年鉴》(2001—2014),其中人均GDP、R&D经费支出、政府科技拨款均转化为以2000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来计算,消除物价消费水平变动所带来的影响。

根据熵值法的计算步骤,求得资金、人力、技术要素市场复合系统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三)常州市主要创新要素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首先,对3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均为I(0),所以为平稳系列。其次,对其进行协整检验,发现被解释变量Y与解释变量K、L、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以进行计量回归。最后,进行F协方差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应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常州市主要创新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见表2)。

表2 常州市主要创新要素的经济增长效应

注:1)、2)分别表示在10%、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括号内为t值;模型1、模型2、模型3三个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解释变量,其中模型1仅包含资金要素,模型2增加了人力资本要素,模型3进一步增加了技术要素。

1.资金要素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

由表2可知,在三个模型中,资金要素对常州市经济增长的正向驱动作用最强。模型1中,资金要素的弹性达到0.46;模型2中,资金要素的弹性为0.42,高于人力资本要素的弹性;模型3中,资金要素的弹性为0.44,同样高于人力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表明控制其他变量不变,资金要素每增加1%,则会带来0.44%的经济增长。这与常州市产业结构有关,常州是一座新兴的制造业城市,而制造业的发展对资金有着强大的需求,当资金投入增加,制造业水平会提升,进而产生巨大的经济增长效应。

2.人力资本要素与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驱动作用

从模型2、3中可看出,技术要素与人力资本要素对常州市经济增长有着正向驱动作用,但是驱动作用较弱,且显著性水平不高。模型2中,人力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11,远低于资金要素的0.42;模型3中,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14,高于人力资本要素的0.10,但低于资金要素的0.44,说明目前技术要素与人力资本要素对常州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比资金要素小,它们与经济增长之间正经历一段“磨合时期”,即技术要素与人力资本要素的投入并不能立刻让经济得到显著的提升,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需要借助一些中间环节来实现,在时间维度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即便如此,也绝对不能忽视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技术、人才的不断引进,当地科研能力、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技术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对常州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定会越来越大。

(四)常州市主要创新要素市场的协同发展结果分析

根据协同度模型,计算得到2001—2013年常州市资金、人力、技术要素市场复合系统的协同度(见表3)。由表3可看出,2001—2013年间常州市资金、人力、技术要素市场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普遍偏低,在[-0.03,0.05]区间内振荡,波动幅度较大。协同度在2006年之后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这与2006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有关,此纲要的实施加强了创新要素的协同发展。2008年,复合系统的协同度达到最低值-0.03,这可能与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有关,金融危机对常州市的资金要素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人力资本要素市场、技术要素市场的活动,这就对资金要素市场、人力资本要素市场以及技术要素市场的协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协同度最高值出现在2013年,为0.05,说明常州市最近的协同发展状况有所改善。总体而言,常州市资金要素市场、人力资本要素市场、技术要素市场的协同水平较差,并没有形成整体的协同发展效应,说明常州市创新要素市场的协同发展机制还不成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常州市主要创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因此需要加快常州市各创新要素市场的协同发展。

表3 常州市资金、人力、技术要素市场复合系统协同度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创新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以及资金、人力与技术要素市场协同度模型,对常州市2000—2013年内主要创新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主要创新要素市场的协同发展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常州市主要创新要素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仅资金要素的经济增长效应较为显著,人力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仍需加强;2)资金、人力、技术要素市场复合系统协同度一直处于低水平,且存在较强的波动,表明各创新要素市场未形成整体的协同发展效应,协同发展程度较低。这也是造成常州市主要创新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小的原因。创新要素市场通过对创新要素的孵化、集聚与优化配置,对各要素市场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发展中介组织,使各创新要素能够自由流动,进而使各创新要素市场能够协同发展,增强创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加快“新常态”下常州市创新要素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以此带动常州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政策建议——推动常州市创新要素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常州市创新要素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创新要素主体的培育、创新要素市场环境的培育以及创新要素市场的运行机制,在图1中则分别表现为内环系统、内环与外环之间的系统以及外环系统。

1.常州市创新要素市场主体的培育

创新要素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科研机构、中介组织五类,如图1所示。政府负责创新要素市场的管理和监督,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金融机构主要为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企业主导并决定着创新活动,尤其是创新的发展方向、创新成果的应用、交易等;科研机构通过对各类创新要素的集中、整合,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的招募,不断孵化出科技创新成果;作为联系各类创新主体的桥梁,中介组织则为其他主体提供服务,加强彼此间的合作沟通。这些市场主体对于创新的发展至关重要,缺一不可。2013年,常州市政府科技拨款为254 77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R&D活动的企业为1 294家,企业办的科技机构为1 552个,孵化器77个,其中省级以上的只有36个,这些数据表明常州市创新要素市场主体还很缺少,因此必须要加快创新要素市场主体的培育,使得创新要素市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图1 常州市创新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体系图

2.培育常州创新要素市场的环境支持

(1)加快市场立法,完善市场监管

加快市场立法,需建立统一的市场法规体系。常州应逐步健全创新要素市场管理的各项法规和制度,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逐步形成多种类、多形式、多功能的创新要素市场法规体系。政府应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发展的市场调控手段和方式,对创新要素市场建设进行统一领导与宏观调控,并设立市场体系建设协调机构,以保证市场建设有序发展、合理布局,减少资源浪费。常州正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要完善和落实鼓励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尤其是《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和《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意见》等文件,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支持。

(2)建设创新要素市场的基础设施

常州市要通过设立产业金融引导基金、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科技融资担保公司等专门服务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机构来加强资金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好天使投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还要支持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高校院所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服务作用;应加快科创中心、软件产业园、海归创业园等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常州市要继续推进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一核八园”的建设与发展,推动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武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驱动中心。并以科教城为核心,引进国内外著名社研院所,与常州市共同建立科研机构,促进科研成果的产生以及产业化。

(3)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

由于市场经济使得资金、人才、技术自由流动,创新资源并不是一个地区创新成败的关键,地区的创新文化氛围变得越来越重要。常州要动用一切宣传力量,加强对创新驱动发展、创新要素市场建设等的宣传,鼓励社会创新。常州作为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创新氛围较好,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新常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开展宣传教育,扩展居民的视野,形成更持久的改革、创新、开放的文化氛围。

3.常州市创新要素市场运行的协同机制

外环体现出创新要素市场的运行机制,即各要素市场间运行的协同机制。资金市场、人力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以及其他要素市场之间需协同发展,形成一种全面协同效应,从而使系统实现各要素市场单独所无法实现的全面协同效应,发挥出市场体系的整体功能,促进创新要素市场水平的提升,具体见图1。

资金市场需要形成多元的科技投入体系,在组建科技开发银行的同时,也要积极发展官办、民营或官民结合的风险投资公司、科技开发保险等,强化资金市场对高技术企业潜力的识别,从而对其进行资金投入。另外,除了完善的服务功能外,强大的资金市场还要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因此需要对技术能级进行进一步提升,如交易系统技术能级中交易数量、交易品种、交易效率的提升。这就需要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技术部门研发出更好的资金要素产品、更便捷的贷款渠道以及服务平台,促进资金市场更好地服务其它要素市场。常州市正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材料、轨道交通、LED半导体照明等新兴产业,这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市场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就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对这些优势产业的资金投入。

高新技术企业需借助人力资本市场引进相关领域内的顶尖人才,带领企业走上创新道路。人力资本市场在做好国内专业技术人员社会调节工作的同时,还要吸引留学生回国以及回国后的服务工作,促进人才市场与技术市场的相互融通。同时,技术市场要鼓励更多的科研人才在人力资本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岗位,使专业技术人才、高校毕业生、管理人员各尽其才;另外还要建设一批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促进人才集聚。常州市应加大对青年科研人才及海归人才的引进力度,实施新一轮“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以引进领军型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并建立常州籍“两院”院士联系机制,促进常州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水平的提升。

随着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引进高端人才需更多的资金,政府相应的拨款要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也要到位,大批优秀人才的引进会增强人力资本市场的厚度。同时,人力资本市场要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将人才资源安放到适合其发展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培育出更多的专业型人才,让他们在科研上做出更多的成果,并将金融、经济等方面科技成果反馈给资金市场,提升资金市场的总体服务水平。作为现代创新城,常州应继续大力举办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通过该展洽会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聚和融合;并建立“常州市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推荐中心”,完善人才保障体系,以丰厚的待遇留住人才,使“创新驱动,常州智造”的目标早日实现。

[1]PIETRO C,MASSIMILIANO P,ALESSANDRO R.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China’s fiscal stimulus[EB/OL].(2010-10-01)[2011-04-25].http://EconPapers.repec.org/RePEc:idb:brikps:6874.

[2]齐志强,康春鹏.中国经济增长来源实证研究——基于对细分的信息产业、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3,33(2):133-141.

[3]余泳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时空特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32(2):19-34.

[4]覃剑,冯邦彦.流域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研究——基于2001—2009年长江流域数据的面板计量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11):1308-1313.

[5]于江波,王晓芳.经济增长驱动要素在空间与时间两维度的动态演变轨迹[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36(5):3-12.

[6]GOLDENBERG K.Finding your innovation sweet spot[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3,81(3):120-123.

[7]BLOOM N,REENEN J V.Measuring and explaining management practices across firms and countrie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122(4):1351-1408.

[8]ASCARI G,COSMO V D.Determinant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the Italian regions[J].Italian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05,4(2):27-49.

[9]梁润,余静文,冯时.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J].南方经济,2015(7):1-14.

[10]MEIJERS E. Polycentric urban regions and the quest for synergy:is a network of cities more than the sum of the parts?[J].Urban Studies,2005,42(4):765-781.

[11]BJORK J,MAGNUSSON M.Where do good innovation ideas come from?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connectivity on innovation idea quality[J].Journal of Production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9,26(6):662-670.

[12]HAMEL G.The why,what and how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84(2):72-84.

[13]SERRANO V,FISCHER T.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ubiquitous systems[J].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2007,18(5):599-615.

[14]GUPTA A K,ROGERS E M.The R&D marketing interface in the high-tech firm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2,2(2):12-24.

[15]贺灵,程鑫,邱建华.技术创新要素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33(3):103-107.

[16]郭净,刘兢轶.要素协同视角下企业创新的内生性发展策略——对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研[J].经济研究参考,2015(64):72-79.

[17]解学梅.协同创新效应运行机理研究:一个都市圈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3,31(12):1907-1920.

[18]SHINN T,LAMY E. Paths of commercial knowledge:forms and consequences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synergy in scientist-sponsored firms[J].Research Policy,2006,35(10):1465-1476.

[19]GRILICHES Z.Issue in 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R&D to productivity growth[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10(1):92-116.

[20]蔡昉.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J].中国社会科学,2013(1):56-71.

[21]李敬,陈澍,万广华,等.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解释——基于网络分析方法[J].经济研究,2014,49(11):4-16.

[22]齐秀辉,张铁男,武志勇.中国经济增长与财政科技拨款、R&D经费支出的协整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1(4):118-120.

[23]严成樑.社会资本、创新与长期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2,47(11):48-60.

[24]徐玉莲,王玉冬,林艳.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2):116-122.

[25]孟庆松,韩文秀.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0,33(4):444-446.

[26]王宏起,徐玉莲.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6):129-138.

[27]曹颢,尤建新,卢锐,等.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19(3):134-140.

【】【】

Fosterage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Market in the New Normal—A Case Study of Changzhou

Tong Jinping, ChenGuodong

In the new normal, economic growth has shifted from factor-driven, investment-driven to innovation-driven. Fosterage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marke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ities. By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jor innovative factors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markets from 2000 to 2013 in Changzhou, it demonstrate that in the study period, only capital factor has strong economic growth effects, positive driving effects of technical factor and human capital factor on economic growth are weak; synergy degree of the compound system of capital, human and technology factors is low and the fluctuation is significant, the integral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market hasn’t formed.

innovation-driven; innovation market;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佟金萍,常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国栋,常州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常州市软科学研究项目“常州创新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体系研究”(KYZ16020023)。

F062.4

ADoi:10.3969/j.issn.2095-042X.2016.04.007

2016-04-19;责任编辑:沈秀)

猜你喜欢

常州市常州新常态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的早晨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