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服务市场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2016-11-02

中国总会计师 2016年6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一般意义上包括各类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等服务。中国每年近80亿人次的门诊量,催生出一个3万亿的医疗服务市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疾病谱的演变、社保覆盖的增加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一市场未来五年内将增长到6万亿。

在过去的十年间,医疗费用支付问题的解决成为驱动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增长的直接动力,也推动着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变革。未来的几年,中国的医疗服务行业将会呈现出诸多新的、结构性的变化。

解决医疗费用支付问题的措施。除了进一步提高社保覆盖及筹资水平的方式外,更多的将会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角度入手;医保控费将成为常态,高度依赖医保的商业模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虽然商业保险会持续扩容,但社保将仍然是最主要的支付方。过去十五年中,中国的医保覆盖率大幅提升,从2000年的20%提升至2015年的95%,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覆盖。特别是在过去的五年中,医保覆盖的速度增长最快,这也推动了整个医疗行业的快速增长。

国家未来将仍然会加大医保的筹资力度,增加覆盖率,特别是在大病医保方面,但整体速度将远远低于前几年,转而会将重心放在提高医保使用效率上。而从目前国家对医保支出管控的水平来看,分级诊疗的强制推行及医保使用的配额安排将是最主要的措施,类似按病种付费(DRGs)等支付模式改革短期内很难大规模实施。

由于来自支付方的压力,将会导致作为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各类医疗机构被重新定义,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能也将有更加明确的分工。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格局变化,将从根本上影响患者的就医习惯,患者流向也会因此有较大的改变。适应这种变化的商业模式将会得到市场的青睐,反之则会被淘汰。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政府已投入巨资,搭建了庞大的医疗基础设施体系,从总量上看,中国的医疗资源并不存在严重的供需失衡问题,但这些基础设施体系却是以孤立的形式存在,各自为政、职能错位,因此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

受到来自财政与民生需求方面的双重压力,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服务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已被提了十几年的分级诊疗将会得到更加实质性的推广与实施,等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将再次回归各自应有的职能,中国政府巨资建设的庞大医疗资产将再次被激活,公立医疗体系的服务效能将得到提升,并更多地回归到基础医疗服务上来。

民营医疗机构将面临着新一波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一直困扰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人才问题,将会由于更多公立医院医生的加盟而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公立医疗机构职能转变,将会释放出一部分医疗服务市场空间,包括对公立医疗机构规模增长的限制、民营医疗机构患者来源渠道的多样化等。

公立医疗服务机构的效能提升,又会给民营医疗机构带来较大的挑战。民营医疗机构靠较好的就医环境与服务体验作为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将很难在新的环境下生存。医疗技术的提升及医疗安全的管控将成为决定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关键要素。

来自供给端的变革也推动着需求端的变革。对于疾病的医疗理念,将从重治疗轻预防与康复,转向三者并重;患者的健康意识与主动参与医疗行为的意愿将逐渐增强,医患之间的交流频率与方式也会出现新的变化;这些都会给传统的医疗服务市场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虽然中国建立了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体系,但缺乏有效的运行,90%以上的医疗资源都花在治疗环节;同时由于缺少连续化的医疗数据与健康档案,使得医疗资源浪费严重,成本极高。而在医疗体系成熟的国家,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及康复是各占一半,连续化的医疗数据与健康档案能给医疗的诊断与治疗带来很多的便捷,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测、避免治疗方案的反复调整,从而节省大量的成本。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医疗服务将为临床决策者提供更加精确的支持。对于患者来说,能够得到精确的治疗方案、最佳药物治疗、无效药物与副作用等信息。精准医疗是基于系统学方法、利用大数据分析、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特征制订医疗方案的新医学模式。技术的进步为精准医疗在医疗服务领域的规模化推广提供了必要条件,常见的技术类应用包括:生物样本库、生物信息学、电子病历和大数据分析技术。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医疗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