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本利分析在最优经济产量评价中的应用
2016-11-02王凯
王凯
摘要:针对产量与成本之间的现存问题,油田企业开展了经济配产研究,提出了各种有效方法解决配产中产量与成本效益之间的矛盾。本文运用管理会计的盈亏平衡分析方法,依托冀东油田开发的单井成本分析系统,探讨实现经济配产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量本利分析 最优 经济产量评价
一、问题提出
长久以来,油田企业将产量指标与成本指标作为衡量年度生产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传统的产量成本配置模式下,重产量而轻效益,不匹配的产量成本配置结构制约油田企业的持续发展,一方面是某些产能不足的单位分配过高的产量任务,只能采用增加低效工作量实现稳定产量的目标,导致成本过快增长,而产量增幅有限,损害企业长远效益;另一方面,某些产能过剩的单位产量任务过低,完成产量目标后,仍然有成本的剩余,增加了油田企业成本控制的难度。针对产量与成本之间的现存矛盾,创新产量成本配置思路是油田企业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二、经济产量的含义
经济产量是指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水平下,可以实现油田企业经济效益时的产量。本文讨论的经济产量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利润最大的经济产量,即边际利润为零的最大效益产量;一是利润总额为零的盈亏平衡保本产量。两种经济产量的概念对于经济配产决策都具有指导意义。
经济产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受到油价、成本、税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而言,油价同经济产量呈正相关,油价上升则经济产量水平上升。成本和税收则与经济产量呈负相关性,成本上升和税负增加都会导致经济产量水平下降。油价和税收属于企业不可控因素,因此,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就是油田企业提高经济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三、以单井为基础的量本利分析模型
(一)量本利分析的一般模型
量本利分析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分析产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确定盈亏平衡保本产量,为企业进行生产和管理决策提供量化分析基础。量本利分析是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
进行量本利分析,首先需要将企业的成本划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固定成本则是在一定产量规模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动的成本。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动,因此,增加产量的边际贡献就是价格与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当累计边际贡献达到固定成本总额时,企业利润为零,此时的产量即为盈亏平衡产量。如果企业的产量超过盈亏平衡点,则企业的利润就由亏损转变为盈利,并且产量越大,盈利就越多。用公式表达如下:
式中,Q=产量,Q*=盈亏平衡产量,E=利润,P=产品价格,v=单位可变成本,F=固定成本。
量本利分析一般模型的假设前提是单位可变成本保持不变,因此,企业可变成本、总成本以及利润都是产量的线性增函数。
(二)油田企业量本利分析模型
油田企业独特的生产和成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油井的开采,单井产量呈现递减趋势;另一方面,随着油井的开采,吨油生产和操作成本不断增高。单井是原油生产的基本单元,基于油田企业产量和成本特点,本文探讨建立基于单井的量本利分析模型,并利用累积函数来描述油田企业的利润、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油气田企业的效益结构中,油气业务是创利的主体,为了简化分析,在量本利分析模型中不考虑矿区、科研及管输等其他业务盈亏,或将其他业务的盈亏视为常量。假设年度油气产销量一致,不考虑原油库存,不考虑资产减值损失及非正常资产报废损失。
1.模型构建
(1)产量和收入模型。油田的原油产量总额等于单井产量的合计,表达式如下:
式中,Q为油田总产量,qi为第i口井的产量;N为开井数。
油田产量总收入等于原油产(销)量与原油税后净价的乘积,也等于累积单井收入。油田总收入的表达式如下:
式中,S为油田产量总收入;P为剔除税收因素的净价格。
(2)成本模型。总成本由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构成。以单井为基础计算可变成本,单井可变成本等于单井吨油可变成本与相应产量的乘积,累积单井可变成本构成油田企业可变成本总额。油田总成本(不包括矿区、科研和管输的成本费用)的表达式如下:
式中,TC为油田总成本;vi为第i口井的吨油可变成本;FC为固定成本总额。
(3)利润模型。油田利润等于总收入(扣除税收因素)减去总成本。将收入模型和成本模型结合,可以得到如下利润模型:
式中,E为油田利润总额。利润模型的第一部分是累积单井效益贡献,第二部分是油田固定成本。当累积单井贡献达到最大时,油田效益最大,其对应累积产量即为最大效益产量。当累积单井效益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利润为零,油田处于保本生产,其所对应累积产量就是盈亏平衡产量。
2.模型分析
从效益开发角度,如果只开一口井,企业必然会以单井效益贡献最高的井作为开采对象;如果开两口井,则会将单井效益贡献次高的井作为开采对象;如此类推,随着井数和产量的增加,总成本为产量的边际递增函数,单位成本会呈现随产量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型结构。当边际效益贡献为零时,单位成本达到最低点,如图1所示。
由于成本与产量不再是线性变动关系,利润呈现随产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从而可以找到效益高点。效益(利润)最大的产量也就是单位成本最低的产量。
其次,与一般量本利分析不同的是,油田企业量本利分析存在两个盈亏平衡点,一次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利润由亏变盈;另一次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利润由盈转亏。第一个盈亏平衡产量是维持保本的最低产量;第二个盈亏平衡产量是维持保本生产的最高产量,是油田产量的极限水平。在油田实际决策中更关心的是第二个盈亏平衡产量,即极限产量。
油田量本利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
基于上述分析,经济配产模型如下所述。
(1)最大效益产量模型。最大效益产量是指利润最大时对应的原油产量。将上述利润模型表达为最大化利润模型如下:
根据模型①求出最大效益开井数NEMax,则最大效益产量QEMax就是最大效益开井数的单井产量合计。
(2)盈亏平衡产量模型。盈亏平衡产量是指企业保本生产的最大极限产量。将上述利润模型中利润设为零:
根据模型②求出盈亏平衡的最大开井数NBEP,将最大开井数的单井产量加总,得到的累积产量即为盈亏平衡的最大产量QBEP。
四、单井量本利模型在经济配产中的应用
从上述模型分析中可以看出,单井量本利分析模型可以用于油田经济配产和优化。实际运用量本利模型进行经济配产,需要对以下参数进行预测。
(1)原油价格。原油价格可以采用中石油集团规定的预算价格。
(2)税费。原油生产过程中包括的税费,如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资源税、石油特别收益金等,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税费占油价的比重,即税费/油价系数。
(3)产量预测。以单井数据库中的单井历史生产数据为基础,对油井产量进行预测。预测方法可采用递减曲线法、回归分析法、神经网络等。
(4)成本分类预测。结合油田生产特点和成本性态特征,将油田企业的成本划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包括动力费、材料费、井下作业费、井口加药费等与产量变化直接相关的基本运行成本及按照产量法计提的油气资产折耗,固定成本包括人工成本、财务费用、勘探费用、按照直线法计提的其他资产折旧以及其他与产量变化无关的变动费用。
冀东油田开发运行的单井成本分析系统为单井量本利分析模型在经济配产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利用单井成本分析系统中单井产量预测和成本分类预测,结合油价和税费数据,可以得到油田各个油井的单井产量、单井吨油可变成本、单井边际效益贡献、油田固定成本等数据。
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经济产量模型进行求解,从而确定经济产量。
一是排序法。排序法是将油井按照单井边际效益贡献的高低顺序由高到低排序,构造出累积产量与累积利润的数量关系,确定利润最大产量以及盈亏平衡产量。
二是组合分析法。首先构造出油田所有可能的单井组合,比如,油田有10口单井,可以构造出1023个组合。其次,计算每个组合的累积利润,找到累积利润最大的组合,其所对应的累积产量就是最大效益产量。也可以找到累积利润接近零的组合,在这些零利润组合中找到累积产量最大的组合,该组合的累积产量就是保本产量。
采用单井量本利分析模型对冀东油田2014年数据进行效益产量测算,结果显示2014年冀东油田最大效益产量约为150万吨;保本产量约为170万吨。2014年冀东油田实际产量在160万吨左右,基本接近极限产量。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冀东油田2014年以效益产量配产,可以节约投资和成本,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五、结论
本文针对油田单井产量和单井成本的变化特点,提出了以单井为基础的油田企业量本利分析模型,并分析阐述了油田利润随产量变化呈现倒U型的特点。依托冀东油田的单井成本分析系统,运用这一模型,可以预测得出油田最大效益产量和盈亏平衡极限产量,为经济配产和进一步的产量优化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