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小蚕工厂生产经营情况调研报告
2016-11-02桂干林徐俊卢彬梁财郭鸿云卢大贵
桂干林+徐俊+卢彬+梁财+郭鸿云+卢大贵+周燚寄+张小平+曾李军+巫绍荣
为更好地促进小蚕工厂发展,笔者对全县5个小蚕工厂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较全面地调研了小蚕工厂的生产经营情况,分析了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下步发展提出建议。
近几年,修水县为稳定发展蚕桑产业,创新“小蚕工厂化,大蚕省力化”模式,建设了山口、马坳黄溪、西港占坊、黄龙、何市等5个小蚕工厂,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本情况
1.小蚕工厂概念。小蚕工厂模式是实现由订种到订蚕的重大变革,以公司或私营业主为主体,建设专用桑园、标准饲养车间以及相关配套的设备设施,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操作,“工厂化”地生产合格的小蚕产品,并按照市场理念进行销售。小蚕工厂是按照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以及大批量、多批次、四龄起蚕分发到户的要求进行运作。
2.建设意义。修水县大规模发展蚕桑产业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近年来市场变化大,特别是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或进城务工,从事蚕桑产业的多为50岁以上、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等诸多原因,导致修水县蚕桑产业技术推广难、质量提高难、规模稳定难,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种桑养蚕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产业,而养蚕环节中小蚕饲养是整个养蚕过程中重中之重的关键环节,因为小蚕生长快,是增强蚕体体质、提高蚕体抗病抗逆能力的关键阶段,养好小蚕是蚕桑生产取得丰收的前提条件,推广小蚕工厂饲养是降低养蚕户风险,提高种桑养蚕的产茧量及茧质,以及有效解决劳力、蚕室、蚕具不足的矛盾的有效办法。同时通过增加养蚕批次,增大户均养种量,可实现一个劳力一年3万元以上,一对夫妇一年5万元以上的桑蚕收入,对稳定和扩大我县蚕桑产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投资与建设情况。山口、马坳黄溪两个小蚕工厂按年养种量5000张规模设计建设,每个投资150余万元,县资金奖补每个50万元。西港占坊、黄龙、何市三个小蚕工厂按年养种2000张规模设计建设,每个投资50万~70万元,县资金奖补每个20万~30万元。小蚕工厂生产所需的专用桑园、蚕具、消毒设施、加温补湿设备基本上按设计规模配套建设齐全,同时切桑机、伐条机、油桶加温补湿器、叠式蚕盘等省力化蚕桑机具得到普遍应用。
4.生产经营情况。一是小蚕工厂生产经营情况。从2013年修水县第一个小蚕工厂——山口小蚕工厂建成投产以来,至目前已发展到了5个,并都投产运行。其中山口小蚕工厂由赣丝之路公司承办,年养种达到4125张,张种产量平均在42.5 kg左右;马坳黄溪小蚕工厂由黄溪村承办,年养种达到了4018张,张种产量平均在47.5 kg左右。这两个小蚕工厂均推行多批次养蚕,年养种批次在16批左右。小蚕工厂属服务型企业,多数能有微利或保本经营,如山口小蚕工厂2015年养小蚕4125张,总收入115.5万元,毛利12.6万元;饲养人员人均养小蚕224张,收入22400元。二是蚕农户生产情况。全县小蚕工厂发放小蚕11230张,平均张种产茧43.5 kg,较全县平均单产提高3 kg。大户谌大平有桑园1.67 hm2,养种78张,张种产茧量44.6 kg,667 m2桑产茧量、产值达139.1 kg和4759元。三是小蚕工厂辐射带动情况。在全县养种量总体下降的态势下,小蚕工厂辐射带动的蚕区仍然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如马坳镇、山口片区、西港镇等主要蚕区,2015年养种量较2014年分别增加215张、680张、238张,分别增长10.5%、8.5%、9.8%。
取得成效。一是省时省力。小蚕工厂将蚕饲养到四龄起蚕分发给农户饲养,农户领回小蚕后只要饲养十来天,真正做到“十天养蚕法”,达到省时省力目的。二是降低了养蚕风险。小蚕工厂建立了风险保障机制,对蚕农进行小蚕质量承诺,把蚕农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很好地解决年龄偏大、不懂技术蚕农养不好小蚕的难题。三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多批次养蚕,使蚕农户蚕房、养蚕设备设施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时蚕农可根据桑园长势和产量调整养种量,确保种叶平衡。四是缓解了用工压力。养蚕大户通过适量多批次养蚕,不仅可以长期用工,而且可以减少单批养蚕用工,有效解决了用工难、用工紧张的矛盾。五是有利于实行规模化养殖。小蚕工厂化运作模式,大力推进了土地流转,户种2.00hm2~3.33hm2变为现实,是解决户均效益和人均效益的有效手段。
通过小蚕工厂运作,蚕农的效益得到提升,蚕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如马坳镇黄溪村近几年时间新扩桑园面积近66.67 hm2,张种产茧量达45kg以上,667m2桑园效益高达6000~7000元,2015年该村蚕桑收入达400多万元;黄龙乡近年发展0.67hm2以上的规模大户30多户;黄沙镇的缪向阳、渣津镇的王选爱养蚕大户连片栽桑6.67hm2~13.33hm2;2015年冬扩桑园,如马坳镇黄溪村、山口段村、东津村、火马村、古市镇草坪村、太阳升镇坳头村、西港镇占坊村、山口镇杨坑村等基地村集中连片扩桑都在6.67hm2以上。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难找合适的经办人或经办人不稳定。经办人一般都是由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担任。山口、马坳黄溪小蚕工厂属集体承办,经办人是由公职人员兼任,人员不稳定,时有变更可能;西港占坊小蚕工厂请已退休的蚕桑干部张小玲帮助度过困难时期,因年龄偏大,长期坚持有困难。
2.经营管理难。一是小蚕工厂本身就是服务型微利经营企业,涉及开支项多而且大,若不精打细算,稍有疏漏就会亏损经营不下去。特别是刚刚起步、养种量少的小蚕工厂,基本操作规程是一样的,如管理不善就很容易造成入不敷出。二是有些辐射范围宽的小蚕工厂,蚕种运输也成问题,不仅运输成本高,而且存在风险。
3.请工难。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请工难,且工价高,由于不能确保长年用工,这些临时工不稳定,流动性大,新手又要重新培训,增加技术培训难度,会带来技术衔接不上,影响生产。
4.再生产性投入不足。一是设备耗损大,无资金重新添置。如蚕匾大都是绢布木框结构易损坏,加热电炉、切桑机、采叶箩篓易损坏等。二是专用桑园管理请工、肥料等投入不足。三是必需的生产设备因资金不足,往往是因陋就简,影响生产效率。四是综合利用不充分。如专用桑园的过剩桑叶、蚕沙等不能得到综合利用等。
发展建议
1.合理规划布局小蚕工厂建设。小蚕工厂化是现代蚕桑产业的发展方向,要吸取试点小蚕工厂的经验和教训,结合蚕桑产业发展的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小蚕工厂,有的地方要增建,有的地方需要扩大规模,这些要以经营主体承受能力和小蚕工厂辐射能力来决定。
2.要加大对小蚕工厂的扶持力度。县有关部门要继续在产业发展经费中安排一部分奖补资金支持小蚕工厂建设,安排一部分资金支持小蚕工厂完善和提升设备。对生产经营达到3年以上的小蚕工厂,按年养种量情况对一些易耗设备给予一定比例添置补助。
3.加强引导和技术支持。引导和鼓励小蚕工厂走现代化企业管理路子,提高生产经营水平。继续派技术员进行帮扶,加强对饲养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创新和引进推广省力化技术,实现节本增效,确保小蚕工厂生产经营正常开展。
(作者单位:桂干林、徐俊、卢彬、梁财,江西省修水县蚕桑局;郭鸿云,修水县山口镇蚕桑技术推广站;卢大贵、巫绍荣,修水县征村乡蚕桑技术推广站;周燚寄、张小平,修水县漫江乡蚕桑技术推广站;曾李军,修水县马坳镇蚕桑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