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拾“旧爱” 生活更有爱

2016-11-02林清清

科学之友 2016年15期
关键词:煤气罐旧物小猪

文|林清清

重拾“旧爱” 生活更有爱

文|林清清

很多人说起“重拾旧爱”——旧物改造设计,总会怀疑是否符合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审美。而在这个物质充斥眼球的时代,我们常见的许多旧爱更新设计,往往也会变成一种设计功力的炫酷之技。然而真正有爱的设计,应该是对人对生活有用的设计——让人们觉得原来旧爱也很美好。

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旧物改造就已经开始了。如果去参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你会发现,展品中,很多被改造过的旧物也赫然在列。那个时代,旧物改造更像是一场艺术实验。二战之后,旧物改造更加流行。一方面与战后物资紧缺有关,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欧洲人对传统天生的眷恋。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旧物改造更多融入了设计成分,不止是艺术家、设计师参与,甚至也大大激发了非设计师、普通人的创造欲。虽然旧物改造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业,但是在日本、美国、英国,这种售卖改造过的旧货的店铺都非常多。

如今在中国,这一行当更是异军突起。每一个时代都有独一无二的时代印记。20世纪50年代的搪瓷缸、60年代的火柴盒、70年代的凤凰牌自行车、80年代的黑白电视机、90年代的“大哥大”……这些富有时代色彩的旧物总能牵引出记忆里的某个生活场景、那些模糊却深刻的动人故事。旧屋的房梁、舂米的石臼、废弃的破船、老式的挂钟、淘汰的水缸、老宅的大门板……这些从旧时生活里走出来的老家什,经过设计师们的艺术演绎,都可以变成最时尚的居家日用和家具摆设。

在2016年的“万众设计 绿色觉醒”旧爱焕新达人秀的活动中,由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张剑教授带领学生们交出的公益作品,充满着生活味,简洁有趣又温暖。让人们觉得,即便是生活中已经被淘汰不用的东西,仍然可以通过设计,令生活变得更有趣更温暖。

谁说旧爱不能重来

粉红色萌萌的小猪椅子,其实是由人们印象中那个随时会爆炸的煤气罐改造而成;而废旧工业钢筋,则变成色彩艳丽可随意组合形状的椅子;可乐瓶裁开,可以变成流动感十足的杯子;老黄历也可以重焕新颜,把被淘汰的钟表找回来;甚至几把家常的锅刷,也可以成为成千上万的小脚来支撑重量的椅子,让你体会天然竹子的韧性……

如今这世界是眼球经济,许多惊世骇俗、吸引眼球的设计,不断提高着我们对惊喜的阈值。曾带领学生获得红点设计至尊奖的张剑,他对于旧爱更新设计的原则——要对人有用,要能批量生产,而且旧爱更新后的价值要高于制造成本。在这个获奖无数、作品简洁的设计师脑子里,有一根理性的红线。

如何折腾才是设计师本分

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折腾”,设计应该是有原则的。环保大潮下,许多将旧物更新的设计出现,然而,如果只有表层的酷炫设计,反而会让人感觉人们对旧爱没有那么爱。

80后很熟悉的煤气罐,现在已经没人在用,可能有很多新的空瓶无法处置,张剑用一种看上去很粉嫩的粉红色,把原本一不小心随时会爆炸的危险品变成粉萌小猪座椅,“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为了加强人们的视觉冲击与心理安全感,张剑还特意把煤气罐的底部切割,后面镂空,这就是考虑到当代人的残留记忆,会带来对审美的变化。“这个改造必须批量生产,而不是由普通人在家里切割煤气罐,否则太危险了!”

如果不能批量生产,那么旧物更新设计也没有意义。它只是一种单纯的生活小物改造。“很多东西不一定是它本身被用旧的,而是因为生活方式改变而被淘汰的。这样的产品生产制造出来后还是新的,不做改造的话太浪费。这些就是我们设计师应该发挥价值的地方。”所以参加旧爱焕新达人秀公益活动的几个作品,都巧妙地符合这样的“投入产出比”理念。

成本哲学 感性人的理性选择

“如果一个旧物改造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本等与它改造后的价值不符,那就不是低碳的行为。”曾经设计出许多简洁而温暖、充满禅味产品的张剑指出,“旧物改造设计,首先要有实用价值,其次是可以产业化批量生产,理性成本核算。”他很看重的是成本效益、投入产出比,甚至在算账时还精确到了几块钱。

“如果一个旧物你花了20块钱去改造它,结果它的价值只有5块钱,这是没有意义的,不是我要的设计。”张剑举例说,“比如愤怒的小猪,我制作时一个煤气罐改造成本大概2 000元,但批量化生产后,可以控制在300元左右,这对于一个设计型家具,就是一个非常具有操作性的成本。”

比如张剑学生程碧亮设计的手电筒台灯,手电筒是因为科技发达生活方式变化而被淘汰的,但人们对手电筒的记忆仍然在,应该设计出可以让它重新焕发生命的新产品。同理,仓库里可能还有成千上万的搪瓷碗、手电筒等着被重新发掘它们的美,让它们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工地废弃的钢筋焊接的组合坐具。坐具艳丽、简洁的造型不乏钢筋旋转螺纹的细节,打破了废旧钢筋的原有形象;小情侣利用厕所橡胶水拔的吸附特点做的烛台和厕所卷纸架,很好地利用了旧物的属性特征。这些设计都体现了“可批量生产”这一核心理念。

如果仅仅为了彰显环保理念而去做一个旧物设计,对于张剑来说,这种“设计秀”更像一种观念作品、装置作品或行为艺术,可以由当代艺术家去做。将低碳的理念推介给大众,的确需要一个“秀”的阶段。对于设计师而言,则应该对低碳的内涵有更深层次的运用,用低碳设计去打造品质生活。它必须有实用功能,而且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观。

旧爱更新系列

《愤怒的小猪》

作者:张剑

设计理念:如果你也是个80后,那煤气罐一定不是陌生的物体。然而,煤气罐无论造型还是这个词的心理定义,都无法离开危险和恐惧。但张剑说:“折腾煤气罐,且不说做什么,就单单这事儿,像极了我。”就是这样一句话,作品“愤怒的小猪”横空出世。

《愤怒的小猪》

如今已被一线城市居民淘汰的煤气罐,摆脱了“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标签,成为一个粉红色萌萌小猪的座椅。给这样一个“危险恐怖”的东西喷涂上萌萌的粉红色,金属瓶身质感与粉色喷漆,带来视觉冲击感。搭配上原木的支脚,萌萌的样子瞬间让人心生暖意。为了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张剑把“小猪”的底部和尾部镂空,危险品就这样在人们的观念中“化险为夷”,而被淘汰的煤气罐,也在家居中找到了新的位置。“愤怒的小猪”真的很愤怒吗?你怎么看呢?

《荏苒》

作者:黄炜航、陈子璐、李民阳

设计理念:这款时钟强调“年月日”与“时分秒”这两种不同时间维度的碰撞。钟面的12既作日期,又作时刻。时间在随指针转动而流逝,而页页老黄历早已记载下过去的时光,年月日、时分秒组成了“我们的时光”,随指针转动而流逝,时分无声,岁月有痕。

《荏苒》

《今典》马桶塞烛台

作者:徐涛 、李銮淇、余海琦

设计理念:登不上台面的马桶塞总是给人一种不卫生的感觉,但是我们觉得它能在另外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我们突出了它吸力强这一有趣的特点,赋予了它崭新的身份,使它成为一件可以随意固定位置的烛台。只要敢想,马桶塞同样可以成为艺术品。

《今典》马桶塞纸巾架

作者:徐涛、李銮淇、余海琦

设计理念:当平时靠在角落的马桶塞被立到墙上时,棍子就会被支在半空中形成一个固定的支架。所以我们将它与纸巾架联系在一起,并加入几何的元素,让人们在简单的抽卷纸动作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趣味。当家里卫生间的卷纸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放,那么这个设计是不是既有创意又相当实用呢?

《今典》马桶塞烛台、纸巾架

《不安分的可乐瓶》

作者:陈子璐、潘美彤

设计理念:这款杯子主体来自我们儿时喝的可乐玻璃瓶,杯底的形态就像一摊漫开的水,仿佛是从倒立的可乐瓶中流出来的一样。一瓶可乐,一根吸管,还有那个难忘的夏天!当我们把这杯子握在手中,熟悉的线条会勾起我们儿时关于可乐的美好回忆。

《不安分的可乐瓶》

《千足》锅刷凳

作者:徐涛、李銮淇、余海琦

设计理念:由竹子劈成竹丝的锅刷,竖起来放就像它拥有了许许多多小脚,组成了千足。由此,我们把几十个锅刷捆在一起,做成一张凳子,用其成千上万的小脚来支撑重量。当人们坐下时,就能感受到竹子微妙的弹性变化,产生不一样的体验,给人一种Q弹的感觉。

《千足》

《钢的椅》钢筋组合椅

作者:程碧亮

设计理念:在中国,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钢筋,一般都被当作废铁回收。有段时间,学校天桥在加顶棚,每天来来往往看见工地钢筋上的线条很美。就萌发了想利用废弃的钢筋做个作品的念头,废弃的钢筋廉价且结实,利用钢筋本身简洁的线条感制作了这款简洁的组合椅。希望通过钢筋制作的椅子让废弃的钢筋达到最大的利用价值,让钢筋以新的形式回归我们的生活。

《钢的椅》

《主角》旧手电台灯

作者:程碧亮、陈泽瀚

设计简介:想当年,手电筒是白云黑土家唯一的家用电器,如今灯火通明,手电筒已经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舍不得就是旧情怀,把旧手电改成台灯的灯架,用自己的光照耀着自己,做自己的主角,重新让你的生活发光。

《主角》

《雪儿》雪耳灯

作者:程碧亮

设计简介:说起雪耳,你会想起中药,或者食材?听说雪耳汤很好喝。但人们往往忽略雪耳本身的魅力与透光性,经过一双巧手的修剪与改造,也许,能吃也能用的雪耳灯,便可温暖你的家。

《雪儿》

《记忆提手》

设计者:洪思展、刘北方

设计简介:水桶坏 了,留下了提手,看起来没什么用,但脑洞一开,就成了一款时尚提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记忆提手》

猜你喜欢

煤气罐旧物小猪
旧物,可以不是断舍离
旧物
阔腿裤
围头新娘述心声 旧物展示两岸情
可爱的小猪
小猪家着火了
煤气罐袭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