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江益搞社教

2016-11-01朱汉林

党史文苑 2016年19期
关键词:工作团社教思潮

朱汉林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始于1963年上半年。当时,农村叫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城市称“五反”,后统称“四清”运动,即清政治、清组织、清思想、清经济。

从1963年12月开始,我先后在瑞昌县参加两期面上社会主义教育,每期一个月,时间短。还参加了一期点上社会主义教育,时间达3个月。到1964年9月,九江地区决定组织地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团,一个县一个县地开展工作。

当时,瑞昌县选派了300多人的队伍,于9月中旬到九江地委党校学习。参加学习的还有其他县的工作队员。学习时间一个月,学习内容主要是中央的“双十条”,即1963年5月20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又称“前十条”),1963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又称“后十条”)。同时还学习了有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文件、讲话等。其中对整个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较具影响的是中共中央转发的《关于一个大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总结》,即“桃园经验”等四个社教典型材料。学习十分精细,如何演讲中央文件,如何发动群众,如何访贫问苦、扎根串联等,每个细节都有重点发言、讲话和精细讨论。并对队员制订严格的纪律,印发队员守则,人手一册。

11月初,全部队员进村。瑞昌县工作队负责永修县的江益公社,正、副队长由县委书记和县里主要领导担任,各大队组长都是局长级的干部。我分在爱国大队,每个生产队2至3名队员。人多、声势大,从一开始,整个运动气氛就很紧张,过去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人都老实了。

进村后,首先是宣讲“双十条”,发动群众,扎根串联,访贫问苦。这段时间工作是较平稳的。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各地进行“四清”,对有问题的干部(即所谓“四不清”干部),包括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和有问题的人员进行清查、揭露、批斗。运动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左”的思潮越来越严重,不少地方出现了严重的体罚、逼供等过火行为。有个别大队搞了24种刑罚,最残忍的是打“破头钉”。这个时期,有的大队出现干部自杀的惨剧。工作队员有许多人思想很压抑。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概在12月初,整个工作团分工作队集中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右倾”整风,简直是极“左”思潮的一次火上浇油。当时工作团对整风有个指示,大体内容是:如何建立一支革命的队伍,这就要求边打仗边练兵,提高队员对当前阶级斗争特点、形式的认识。要认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一场新的革命运动。革别人的命,必须先自我革命。当前队伍主要危险是右倾思想,对严重阶级斗争、和平演变、两面派政权看不见。产生原因是脱离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只求四平八稳、照章办事、不犯错误。有的认为是“老农村”,有经验,自以为是;有的自以为能干,不学外地经验。根据指示精神,队员们先自我检查,然后对重点对象进行批判。

这次“反右倾”,不少人受到批判和处分,有的被开除队员资格送回单位,有的则处以就地劳动改造。

经过“反右倾”后,极左思想更加严重。整风后,各大队分别召开了两级干部会。大队、生产队所有干部都要进行检查,大搞人人过关。检查时,弯腰、低头等体罚是常有的事。

在极“左”思潮的笼罩下,整个运动进行到1965年1月底。这时中央对运动中的错误有了觉察,便于1965年1月14日发出《农村社教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的通知,对极“左”思潮进行纠正。当时文件只传达到工作队员,还规定不准记录、不准外扬,怕引起运动反弹。文件传达后,队员们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有的高呼“毛主席万岁”!

这时,1965年春节来临,除留少数队员留守外,大多数都放假回家过春节。

春节过后,回村工作。此时就公开宣传、贯彻“二十三条”,后期运动按“二十三条”指示进行。到1965年3月底运动结束。这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我所在的江益公社是不成功的。

1965年4月,我又到九江地委党校学习半个月,分到永修县城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这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接受前期的教训,按照“二十三条”指示进行,运动进行得比较稳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9月底运动结束。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揭露、批判了腐朽思想和腐败现象,确实教育了群众和干部,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当然,1964年下半年的那场极“左”思潮指导下的运动是错误,是极不可取的。

我前后参加了近两年的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不但教育了别人,也同时教育了自己。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猜你喜欢

工作团社教思潮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台社教节目的创新研究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重庆市关工委召开工作团总结会
新意识形态语境下的社教栏目创新创优策略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副司令当上了“副团长”:记成都市温江区关爱工作团副团长李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