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说”无处不在
2016-11-01邹洁
邹洁
“学说”从字面上的理解是“模仿学习说话”。“学说”是语言学习的基石,是一切灵动语言迸发的开端,特别是在小班幼儿语言的积累与发展中,这是必不可少的阶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出:3岁儿童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基本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但在实际说话时发音不够准确,由于受到年龄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在语言表达上多数不完整,有的幼儿甚至只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词或词组与别人交流,在语言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匮乏。研究更指出3—6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语言“学说”方面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语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那“怎样让孩子学说”、“让孩子学说些什么”就成了我们思考和研究的方向。通过在小班教学的实践,我认为要将“学说”渗透进小班一日活动多个环节中,让“学说”无处不在。
一、语言教学活动中为“学说”积累词汇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是幼儿语言练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各种实物教具,用幼儿最容易听懂的语言,讲解故事情境、内容,特别是故事中人物、动物反复强调,动物和人物语言着重刻画、模仿,让幼儿慢慢听懂故事内容,分辨人物对话,动物声音。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用表情、动作、实物表达讲解词语内容,学习词语,积累词语。
例如在绘本活动《抱抱》中,幼儿在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学说“和妈妈怎样抱一抱,真……”的句式,并与自己的妈妈抱一抱体验拥抱带来的愉悦感受。在《小兔乖乖》活动中,幼儿通过听、讲这一故事,不仅能简单地讲一讲故事情节,区分人与动物的对话,还能用好听的声音学一学妈妈的唱腔,用较粗的声音学大灰狼的唱腔,用可爱的童声学小兔子的声音。因此,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学说幼儿不仅学习和积累了词汇,而且在活动中将这种“学说”进行了实际的运用。
二、每日晨间谈话中为“学说”建立自信
在幼儿园中,晨间谈话是幼儿园里每天的第一个“小课堂”,具有独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晨间谈话不仅仅是简单的交流沟通,更是教育渗透的最直接方式。它有利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还能开阔幼儿的视野,促进信息量的吸收。在小班下学期,我试着将晨间谈话的主导权放手给幼儿,开展“晨间新闻播报员”的活动,让幼儿在晨间谈话的学说历练中更自信地表达。
有一次东东播报“毛毛虫变成蝴蝶”的经过,由于之前讲过《好饿的毛毛虫》这个故事,东东对于毛毛虫如何变蝴蝶的过程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由于第一次播报比较紧张,导致没有表达出要点。于是我便与孩子们讨论:怎样才能在播报中更自信?最后大家商量决定,每次播报要跟电视中的小播报员一样,播报前加一句:“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新闻播报员×××”,结束后要加一句“谢谢大家,我的新闻播完了”。大家按照这样的句式进行学说和播报后,对于播报的要求渐渐清晰,对于播报工作更自信了,这样的学说过程,也是幼儿共同学习的过程。
三、表演游戏活动中为“学说”创建情境平台
采用故事表演、情境表演、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幼儿“学说”的重要途径。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用情境和情景表演的形式让幼儿亲身体验语言交流。学习角色之间的对话,可以让幼儿在这种活动中轻松快乐的玩耍,培养与人协作的能力,是发展幼儿语言的良好时机。
例如童话剧《动物paty》的对话学习中,我运用“开火车”的游戏,引导不同的角色按序学习对话。幼儿齐声:“谁是火车头?”教师:“小狗!”幼儿:“小狗小狗快开车!”小狗的扮演者:“汪汪,我来啦!”又如幼儿齐声问:“谁是火车尾?”教师:“黄牛!”幼儿:“黄牛黄牛出发了!”黄牛的扮演者:“哞哞,我来啦!”……在这样有韵律的“学说”中,幼儿觉得好玩,对情境游戏更感兴趣,在之后的角色对话中更想说、愿意说。
四、区域游戏中为“学说”构建文明用语的提升空间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力求为幼儿创造最有意义、最真实的语言实践环境,所以区域活动中的“学说”行为是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丁丁是“妈妈”,但是性格比较内向,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赶紧向开朗大方的麦兜“爸爸”求助:“有客人来了怎么办呀?”麦兜“爸爸”赶紧说:“给客人倒杯水吧,请客人先坐一会儿,咱们马上开饭了。”于是丁丁“妈妈”立刻从冰箱里拿出一罐饮料:“请喝点果汁吧,马上开饭了。”客人说:“谢谢。”丁丁“妈妈”害羞地说:“不用谢!”接着便开始往桌上摆起餐盘。通过这样的区域游戏,幼儿在实际交中加强了“学说”互动,在游戏的同时更学会了如何礼貌待人。
教小班幼儿“学说”是一种艺术,我们只有在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中才能发现其中无数的奥妙,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教育,使幼儿敢说话,爱说话,会说话,真正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真正发挥这种“学说”中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