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6-11-01朱秀凤
朱秀凤
摘 要: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保持不竭动力,老师的教学之重,首先是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 兴趣 分层教学 联系生活 问题情境
数学对人类的作用难以言喻,很多学生感到数学是枯燥的学科,干瘪无味,枯燥平淡,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学习。在整个学习活动期间,学生缺乏学习活力,以致数学教学长期缺乏实效,学生成绩平平,教师焦头烂额,大家都很痛苦。必须深入揣摩,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方面下苦工夫研究对策。兴趣在学习当中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培养能力,激发潜在素质,有了兴趣,就能拥有一种学习上的“执著”,有一种永不懈怠的追求,这是克服困难的、无限的、强大的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1.以导引趣
高度重视每一堂数学课的开头,让开头精彩纷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入“不能自拔”的氛围里,即便下课铃声响起,还意犹未尽,这样教学必然事半功倍,让每一个开头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一节课和一节课紧密衔接,产生整体效应,让学生获得温故知新的感觉。
2.以疑引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诱发学生深层探索,引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提问,告诉他们,世界上最伟大的发现源于疑问,真理都是在探索当中产生的。如此,学生就会兴致盎然。
3.以动引趣
大部分数学教师没有深层挖掘数学美,以致学生感到数学是枯燥的,实际上数学就是美学,数学的美至高无上,需要教师博学,需要日复一日地用心思考、精心安排,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有声有色的多媒体、风趣的教学语言和独特的教学特点,让教学课堂生机勃发,让学生感到浓浓的乐趣。
二、实施分层教学
教学能否成功,关键看教学艺术,不仅要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快乐,还要让他们感到有点难度,培养他们的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无限的学习兴趣。具体实践如下:
1.了解吃透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
首先走访班主任、学生家长,尽力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背景,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其知识背景。在此基础上参照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大致分为三层,并将三层学生交叉编入学习互助小组,学习目标、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评价都依据分组情况布置。
2.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针对不同学生设置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通过设置不同学习目标,逐渐出现学困生易学、中等生乐学、优生好学的良好局面。
3.分层布置作业
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取得的学习成果。
4.课外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
对于学困生的辅导,主要强调新旧知识的连贯,帮助学困生巩固以前知识,理解并简单运用新知识。对于中等生,主要强调对本节知识的巩固掌握,采取练习形式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对于学优生,除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新知识以外,主要强化对本节知识和其他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分层辅导后,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收获,获得成就感。
5.在课堂上实施分层评价。
对于学困生,评价应该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即使某位学生考了个位数,只要确实尽力了,同样应该给予鼓励与肯定;对于中等生,需要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优生,正确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办法,然后引导他们做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调整心态,继续努力。不同评价会取得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和兴趣盎然的学习积极性。
三、倡导数学生活化
数学离不开生活,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中充满数学知识的影子,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数学中枯燥的概念,学生就会兴味盎然,这样原本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易懂,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反过来生活存在于课堂上,慢慢的就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熟能生巧、学为所用。上概率时我是这样教学的:我对大家说,同学们知道不知道彩票?你们的父母有没有买过彩票?一提起这个问题,学生顿时笑容满面,有的说他们的父母经常买彩票,结果花了很多钱,没有中过大奖;有的说她的爷爷是个特殊的“彩民”,每次只花十来元钱,中不中奖无所谓———实际上,爷爷从来没有中过奖,说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这样大家对概率有具体的认识。我还把中央电视台“幸运52”中翻笑脸的游戏引入课堂,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样,游戏与数学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学们的兴趣被充分激发起来,思维火花不点自燃。
数学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必须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知识是有用的,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快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家里一年的水电费,温度与负数,家庭开支、父母的收入(让学生感觉到生活的不容易)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引导要巧妙,让学生不仅学到数学知识,还认识到做人的重要。这样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满足学生的需求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学是为了用,一旦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那种优越感和自豪感会激励他们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