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燃烧的天空与大地

2016-11-01蒋巍

啄木鸟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刘磊水带火场

蒋巍

刘磊,是个有意义也有意思的大兵。

三块石头撞一起,火花四溅。

这家伙天生就黑,个头儿不高不矮,块头儿不大不小,却身轻如燕,一步迈出老远。抢险救灾时三五层楼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连蹬带蹿几下就能上去,比猴还快。

这家伙流血流汗练出一身铁疙瘩肉,体力体能超强。曾率领手下一群如狼似虎的消防兵,在大连消防界举办的体能对抗赛中荣获冠军。他本人表演的大回环、手倒立、单杠长振等高难度动作更是技惊四座,全部获加分科目的满分。

这家伙特别平常,不显山不露水,像石头一样沉默,表情总是一副“小当兵”的规矩模样。社交场面或战友集会,他总是把自己边缘化,听别人讲这讲那,他坐一旁默默看着周围一切。

这家伙一向独来独往。大连是多美的海滨城市啊,可他从没带老婆孩子逛过街。因为他的生活和战斗目标像战士通过准星瞄准设定的,然后风风火火一条直线直奔而去。妻子李杨笑着对我说:“刘磊是只有目标、没有风景的人。跟他上街,走着走着就把我和孩子当‘尾巴甩了。”

这家伙还有一堆写画满满、神秘兮兮的笔记本,摞起来有一尺多高,谁也不让看。

或许与幼时的家境、沉毅的性格和当兵20多年的血火经历有关,这家伙似乎从没放声大笑过。有什么高兴事儿了,嘴角微微挑起来,细长眼睛闪一道亮光,淡淡那么一笑,完了。

但是战友们都知道,刘磊不怕死——其实是因为有绝对的自信,视职责和荣誉重于生命。只要到了火场,到了救人救灾的生死关头,他总是像一头凶猛的猎豹,从人群的丛林中横空跃出!不过,不要以为他只是一员虎将,这家伙聪明过人,关键时刻抖个机灵,常让战友们脑洞大开。业余时间,他还干了很多神秘的事情,一条胡同跑到黑,撞上南墙不回头。

“我靠!跟刘磊在一起,活得血性!”“哇靠!跟刘磊在一起,活得尿兴!”战友们这样说。

一、恐怖的那一夜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的过程。”参加过大连“7·16”大火救险的一位消防兵这样说。

那个夜晚,说不清为什么,在火势得以控制后,在遮蔽半个夜空的滚滚浓烟中,身着脏污防护服的刘磊摘下头盔,瘫坐在遍地狼藉的废墟、灰烬和白花花的泡沫中,愣愣地瞧着不远处已经坍塌的103号油罐的余火,突然像一只受了伤、力不能支的雄狮,垂下头,大把大把抹着眼泪痛哭了一场——是啊,怎么也控制不住了。

或许因为这一夜太恐怖太悲惨了;或许因为他和战友们的一只脚和大半个身子已经越过死神的门槛,此刻如梦初醒又活着回来了;或许因为彻夜战斗的紧张、疲惫、麻木和恐惧感终于挺到头了;或许因为战后脑子渐渐恢复了思维和活力,忽然闪过母亲、妻子和所有亲人的影像,而他和他们差一点儿就不辞而别了;或许什么也不因为,就是想哭。

被熊熊烈焰包围的103罐,那简直是一座火山

2010年7月16日的大连之夜,是中国消防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为恐怖也最为壮烈的一夜。

大连新港码头位于大孤山半岛。半岛方圆25平方公里,因地利、海运之便,这里成了寸土寸金、群雄拥集的风水宝地,是全国最大的储备油库和油品加工基地。域内聚集了国家储油公司、中石油、大连港集团、中外合资企业等20多家大中型化工、石化生产、储存和转运企业,建起了上百个储量达5万或10万立方米的巨型储油罐,油品总储量达2000多万立方米。其中,在中石油辖区,油库总储量近200万立方米,建有5至10万立方米容积的原油罐20个。在大连港集团罐区,建有1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12个,甲苯、二甲苯等危险化学品储罐51个,总容量13万立方米。北侧,则是国家储油公司罐区,总储量为300万立方米,建有容积10万立方米原油罐30个。每个10万立方米的储油罐直径88米,高22米,相当于一幢圆柱形七层建筑。

如此高密集、大容量的储油区,无疑是一座沉默的火山。

2010年7月16日的大连,这个盛夏的傍晚像往常一样华美、宁静而温馨。海天一线处落霞纷涌,雪白的浪花层层涌来,轻吻着蜿蜒的沙岸。泳区内,汇聚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和一朵朵盛开的花伞。情侣们依偎而坐,喁喁细语,或许就在这一刻私订终身……一切都像每一天,美好的生活在继续,美好的爱情在继续,美好的梦想在继续。与此同时,大连新港码头那边,吊装巨臂林立,船舶进出繁忙,运输、装储、商务各类业务正在红火进行……

晚6时10分左右,突然间传来一声巨响。人们看到,大孤山半岛那边迸射出炽红的光焰和滚滚浓烟,随即一朵外黑内红的巨大蘑菇云腾空而起。“爆炸了!大孤山化工区爆炸了!”海滩上,街道上,高楼上,阳台上,大家仰头看着那朵升上半空的蘑菇云,发出惊惧的嘶喊。大孤山人都知道,一半大连人都知道,大孤山半岛是“中国的科威特”,言外之意,那里就是一座活火山。

据国家安监总局和公安部事后调查,事故肇因是:2010年7月15日(爆炸发生前一天),抵达大连新港码头的30万吨利比亚籍“宇宙宝石”号油轮通过管道,开始向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油罐区的103号罐卸送属于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的原油。因输入原油含硫较高,中油燃料公司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加入原油脱硫剂。辉盛达公司是生产脱硫剂的厂家,有关向输油管道注入脱硫剂的业务,该公司委托给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进行现场作业,脱硫剂则由辉盛达公司提供。如此一来,因商务的连带关系,“宇宙宝石”号油轮的原油输入、脱硫和装储,从船上到岸地再到罐区,形成由多家企业联动的“一条龙”作业。

第二天即7月16日13时许,“宇宙宝石”号油轮暂停卸油作业。但因码头管理疏漏、信息沟通不畅,天津辉盛达公司和上海祥诚分公司有关作业人员违规继续向输油管道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脱硫剂。至18时10分左右,管道内发生化学爆炸。燃烧的气体和原油顺着管道窜入103号罐,再次引发燃烧和连环爆炸,导致相连的输油管道、储罐阀门和输油泵房严重损坏,变电所完全炸毁,罐区的电力系统陷入全面瘫痪。巨型油罐的防灾应急设计本来是很齐全的,有自动化的泡沫灭火、冷水喷淋、阀门紧急关闭等,但所有这些功能都依赖于电动。一旦断电,功能全废,罐体就成了一个任烈焰肆虐的巨型油料炸弹。同时,因储罐阀门失去自动关闭功能,罐内原油在巨大压力下,不仅沿着相通的和炸损的管道急速喷涌,而且顺着地下管沟流淌漫溢,迅速形成不断扩大的地面流淌火。

罐区顿成一片火海!

18时12分,大连消防支队大孤山中队接到报警,刺耳的警报立即响起。代理中队长刘磊一边穿戴装备一边大吼:“快!快!人车全部出动!”21名战士顺着滑竿从各自房间直达车库。随即,3台泡沫灭火车和1台水罐消防车闪着警灯,响着警笛,猛虎般冲出院门,风驰电掣般驶向烟火腾空的新港码头罐区。

刘磊,35岁,中等身材,肤色黝黑,剑眉长目。他抬头一望,罐区那边已是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他担任中队代理队长已有6年,对罐区有多少油罐、多大容量、罐里都装了什么了如指掌。一看烟火便知现场情况极为严重,后果更不堪设想。途中,他通过对讲机向上级报告:“我中队已全部出动,罐区灾情危险,请求支援!要多要快!”

时任大连消防支队长的丛树印接到报告后立即发令,调集全市各区县和各行业的消防力量总共41个分队、128台消防车和上千名官兵,以最快速度赶往火场,同时向省消防指挥中心报告,请求紧急增援。

18时19分,刘磊率大孤山中队4台消防车迎着滚滚浓烟和火浪,以最快速度冲进起火爆燃的中心地带,比他们早到现场数分钟的是新港公安局所属消防队的3台消防车。刘磊纵目一看,容量达10万立方米的103号油罐周围烈火熊熊,附近的两条直径近一米的输油管道被炸开多段,大股大股的油柱从爆裂处喷射而出,在空中成伞状散开,再落到地上和旁边的几座油罐顶上,沾火就着。地面上,燃烧的黏糊糊的原油到处流淌蔓延,形成大片火海。刘磊和战士们跳下车,只听扑通扑通,战靴都陷进了没过脚面的原油和火苗中,那感觉就像陷入泥沼,踩进去容易拔出来难。

经过严格训练和锤炼的消防战士个个都是血性男儿,都怀有英雄情结,一听警铃就热血沸腾,格外亢奋。面对一房一店一楼一街的局部性火灾,久经考验的他们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与畏怯。奋力救人,英勇扑火,控制火势,隔绝火场,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就算成功,就能立功。而现在!此刻!当他们冲进火场,面对烈焰熊熊的火海火雨火柱,面对席卷而来的浓烟和层层火浪,面对周围一座座被烈焰烤炙的巨型油罐,刘磊和战士们无一例外地倒抽了一口冷气。有生以来,当兵以来,他们的心底第一次本能地、无法控制地升起一种深度的惊恐!

伴随巨大的蘑菇云冲天而起,天空下“火雨”,管道喷“火柱”,地面卷“火浪”,放眼看去,天空大地全是火。时任现场副总指挥的郑春生后来回忆说:“我从当兵那天起,历经大小几千次火灾救险,常听人说火海但从没见过,‘7·16大火让我真正见识到什么叫火海了!”

何止是火海!还有被熊熊烈焰包围的103号罐,那简直是一座火山,更是一颗直径88米、高22米的巨无霸炸弹!更何况,周边还默立着一座座被烈焰和高温炙烤的巨罐!

刘磊是中队长,脑子里装着很多消防救灾的大小案例和经验教训,他知道十年前青岛罐区发生的那次惨案。1989年8月12日上午10时许,青岛市黄岛油区的5号罐遭雷击爆炸起火。武警消防支队1200余名官兵赶赴现场,奋战到下午2时35分,火焰从橙红转为红白,邻近的4号罐突然出现软化塌陷。指挥员知道这是大爆炸的前兆,急忙高喊撤退,但已经来不及了。10秒钟后,4号罐爆炸,1、2号罐也相继爆炸,3号罐体破裂,整个油区变成一片火海,燃烧面积超过一平方公里,闫正连、杨永、王兴田等14名消防官兵壮烈殉职。

而今,大连大孤山罐区的规模比青岛的黄岛罐区大多了。装有近10万立方米原油的103号罐正在熊熊燃烧且难以控制;旁边的106号罐正受着近火、落火和高温的炙烤;各处管道的油气爆炸不时发生,钢铁碎片到处乱飞,砸得周边油罐叮当作响,完全无法预料是否会发生爆裂;远处,还存有51号罐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品……总之,一切情况比黄岛罐区严重得多。此刻,谁都不知道被大火包围的103号罐会不会像黄岛油罐那样突然发生爆炸,也不知道近旁的受着炙烤的106号罐会不会爆炸。如果发生了,一爆引十爆,十爆引百爆,新港码头上百个油罐、毒罐发生连环爆炸,其当量不啻一次大规模核爆,整个大连不仅将灰飞烟灭,几十万人将死亡,还将祸及朝鲜半岛及日本海域……

这简直是一场没有指望的战斗。瞬间,刘磊和战士们的脑海中都凛然闪过一句话:今晚就是今生,小命要扔在这儿了!

其实,那个夜晚,从刘磊到所有大兵以及在场的各级领导和指挥官都抱定了赴死的决心:豁出去了,死就死吧!赌上一条命,活着算万幸,死了就当气数已尽!

刚刚跳下消防车的刘磊当即发出作战命令:“所有水枪对准106号罐,给它降温!所有泡沫枪、干粉枪背靠106号罐,对准103号罐全力灭火,并阻挡地面涌过来的流淌火!”说着,他抱起一杆泡沫枪,率先冲向103号罐。事后证明,刘磊采取的这些举措是有效避免油罐爆炸、防止灾情扩大的正确决定。

瞬间的恐惧感一闪而过,战士们抓起水枪、干粉枪和泡沫枪冲到最前面。十几个喷口源源不断,喷出他们的全部忠诚、勇敢担当和宁死不退的钢铁意志!

首先到达火场的新港区三辆消防车最先投入战斗。可是,面对大火他们的力量太薄弱了,抵近103号罐的消防车几乎瞬间就把水和泡沫打完了。因罐区电力全线瘫痪,现场预设的防火设备和地下水都无法使用。此时火借风势愈发猛烈,火浪迎头扑来,队长见势不好,大喊撤退,可司机姜辉舍不得扔下车,执意要开车退出来。车边两位战友大吼:“不要命了?快撤!”两人生拉硬拽把姜辉扯下车。三人刚刚撤出十几米开外,大火就吞噬了那辆车,姜辉像痛失亲人一样跪倒在地,失声痛哭。战后,人们看到,那辆车只剩下一堆烧得不成样子的黑色骨架……

大连市现场抢险指挥部即时成立,灾情和现场情况迅即报告了辽宁省和中央高层。

党和国家领导人迅速就抢险救灾、避免重大伤亡作出重要指示。

时任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果决提出,分批次调集周边省市消防力量和灭火物资,不得有误!

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陈伟明从办公楼急赴首都机场,搭乘当晚最末一个航班赶到大连,直奔火场。

不久,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乘坐专机飞赴大连,亲临现场督战。

来自本市和各地的大批救援力量也火速抵达。

火势愈来愈猛,罐区上空一片通红。刘磊和战友们紧抱水枪和泡沫枪,时而被迫后退,时而猛冲向前,始终战斗在距离103号罐最近的第一线。

战士们佩戴的防毒面罩标注的“有效时间”为一小时,猛打猛冲了一阵后,防毒面罩形同虚设,戴着反而憋气,刘磊和战士们干脆把它甩了……

手握水枪、泡沫枪,后面还拖着沉重的长带子,时间一长大家就挺不住了,有的趴在车头上或者跪在地上,一边吸着呛人的尘烟毒气,一边继续以血肉之躯抵挡着肆虐的火浪……

流淌火到处蔓延,一段段管道,一个个地下井,一幢幢罐区建筑物不时爆炸。扑面而来的气浪把刘磊他们一次次推出老远或掀个跟头,他们不惧危险爬起来再冲上去。爆炸时炸碎的水泥块、铸铁块和井盖横空乱飞,会不会砸到自己头上身上,只能听天由命了。

烈焰中,103号罐像漏了气的球体逐渐塌陷;一些建筑物的水泥块像糖块一样融化后一块块剥落下来;墙体内的钢筋很快被烧得炽红,然后像墙里钻出的蛇群,张牙舞爪扭曲成各种奇形怪状的样子……

激战中,各处火场上的战士们不断大吼着“要水”、“要泡沫”,水和泡沫成了决定大连生死存亡的关键性“武器”。因电力中断,地下水无法启用,一辆辆消防车带来的水瞬间被打尽。幸亏——不,简直是万幸:上世纪90年代,大连消防支队从国外进口了一套价格昂贵的远程供水设备,当时非议甚多,说花了上千万元买了一个聋子耳朵——摆设。确实,这套进口设备在库房里沉睡了十余年,此夜竟一跃成为大连数百万人民的救命索,让扑火现场的指挥官们额手称庆。真是有备无患,此之谓也!

火速运抵后,从海边一直铺到火场,所有水枪喷射出源源不绝的大海之水。消防兵代永金刚刚入伍三个月,这是他第一次上火场。考虑到他还年轻,缺少救火经验,刘磊令他守在水罐车上,负责压住水带接口,以避免因水压过大而断开。就这样,代永金一直用双手死死扣住接口。随着时间推移,毒气浓烟上飘,代永金被熏得头晕眼花,一头栽倒昏了过去,但身子和手还压着水带接口。刘磊发现后,火速叫来救护车将代永金送往医院抢救。小代清醒后,二话不说,拔掉输液针头又奔赴火场。

火势愈来愈猛,仿佛天空和大地都在燃烧。指挥部紧急调集周边六个省市的泡沫,但供应仍显紧张。听说黑龙江省大庆市存有100吨泡沫,指挥中心命令那边立即空运大连。可当地正在下大暴雨,飞机无法降落。指挥中心当即命令:“密切观察云层情况,有个缝儿就钻过去!”23分钟后,专机冒雨起飞。两个小时后,100吨桶装泡沫运抵火场。

时至今日,仍有人传言并指责我们的消防战士缺少常识,错用水枪浇油火,结果越浇越旺。事实上,消防战士的水枪主要用来冷却油罐——特别是距离103号罐最近的106号、102号、104号等几个罐。他们用数百条水枪织成一张巨大的水网,让烈火烤炙中的油罐不因高温而发生爆炸。

火场上,战斗正在惨烈地进行着。火场外,大连已陷入一片恐慌。

大孤山半岛上,数以万计的员工和渔民像遭遇战乱的难民,纷纷举家外逃。开汽车的,骑摩托的,蹬三轮的,徒步跑的,潮水似的涌向远离火场的地方。城内交通立刻就乱套了,各个路口特别是沈大高速公路上,两面行驶的车流形成鲜明对比:开往大连方向的道路一侧,是警灯闪闪、警笛长鸣的红色长龙,那是从附近市县和全省各地紧急调来增援的数百辆消防车。开往沈阳方向的道路一侧则挤得水泄不通、寸步难行,喇叭震天响,都是逃难的车流。

一位司机拉着领导到了罐区,看到这里油罐林立,火光冲天,一时被吓蒙了,哆嗦着手给老婆写了一条短信:“我在现场,今生怕是回不去了!”但转念一想,万一自己没死却把老婆吓倒了啥整?于是把这条短信发给本单位司机班的班长了。数天后,班长请这位司机吃了一顿海鲜,先是表扬他在火场上没死也没跑就算有功。三杯酒下肚后,班长又气哼哼说了真话:“兄弟,你知道不?这顿饭应该你请我!”

“为啥?”司机问。

“还用问?都是你那条短信惹的祸!”班长说,“你没死却差点儿把我全家吓死。老婆连哭带闹,一个劲儿要我开车带她和孩子逃跑。兄弟,你说我能干那事吗?”

刘磊的妻子李杨得知大孤山罐区发生爆炸后,也吓得浑身发抖,眼泪流个不停——那儿正是丈夫的辖区啊!她猜刘磊肯定到了现场,于是颤抖着手指接连给丈夫发出三条短信:

“千万注意安全!老天保佑你!咱们还没要孩子呢。”

“油烟有毒,一定戴上呼吸器。”

“咱妈在家烧香求佛保佑你们。”

一整夜,李杨一直没有等到回信。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神经几乎崩断了!

这一夜,时间走得分外慢。一个小时接一个小时,头上飞火球,脚下趟火海,激战中的战士几乎麻木,完全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他们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决意和肆虐的烈火拼个你死我活,为的是保住大连,保住人民,也保住自己和战友。因为长时间在烈火和高温中炙烤煎熬,大伙儿干渴之极,体虚之极。打水枪的还能凑在管口喝上一口——哪怕是咸涩的海水;打泡沫的没水喝时,只能捞一把泡沫塞进嘴里。

此时,一些社会车辆也被动员参与救援。为构筑防火墙,一辆混凝土搅拌车需倒退着抵近106号罐。可司机目睹火场的恐怖局面,顿时吓傻了,不肯下车也不知如何操作。刘磊火了,纵身跃上驾驶室,“让开,我来!”很快,湍急的水泥流滚滚而下,在106号罐面向103号罐的方向,堆成一道防火水泥坝。

面对不断涌来、到处蔓延的流淌火,刘磊意识到,103号罐管道爆炸导致全线断电,很多油罐尤其是103号、106号罐的阀门仍处于开启状态。原油不断从罐体中流入管道,再从断口或破损处溢出,这就是流淌火不断扩大的原因!切断原油、遏制火势扩大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关闭106号油罐的两个阀门!

恰在这时,中石油也组织了一支“义勇军”员工到场救火。刘磊大声问一位姓张的技师:“怎么才能关掉阀门?”张技师说:“没电了,只能手动。”刘磊挥挥手吼道:“来,咱俩一起上!”两人转到另一边,登上106号罐两米高的平台,只见直径近一米的管道上,沉重的阀门像一个轮盘,而且扣纹细密,需要转好几圈才能进一扣。刘磊和张技师各把一个,吃力地一圈圈转动着。有一阵子风朝这边吹过来,火浪越来越近,浓烟呛得他俩睁不开眼喘不过气。工友见状,慌慌张张跑上台子喊:“快快,别拧了,逃命吧,快爆炸了!”

刘磊怒目圆睁,大吼一声:“去你的!”一脚把他踹了下去。

夜色中、浓烟中、火光中、风声中,到处是死亡的气息。刘磊,这位烈火金刚坚定地挺立在火场中的平台上,手握阀门一圈又一圈地转动着。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阀门丝扣已拧进大半,可他被滚滚浓烟包围着遮蔽着,奋战中的战友们不知道他去了哪儿。这会儿,一直顶在灭火前线的指挥员丛树印、郑春生等人发现,103号罐壁的颜色渐渐由黑变白又变红,并明显出现软化凹陷的迹象。他们知道情况不妙,立即嘶声高喊,让所有临近103号罐及附近各罐的消防官兵们赶快撤退!

撤退中,所有的水枪、泡沫枪、干粉枪仍在激烈喷射,但所有官兵的心也都紧张到了极点。毫无疑问,容量10万立方米、高达22米的103号罐即将完蛋——在钢体崩解的那一刻,它是否会发生大爆炸?其冲击波是否会引爆周围几个罐体?整个罐区将发生怎样可怕的事情?谁都不知道,也无法预测。知道了预测了也没用。一旦大爆炸发生,谁都跑不掉!大连也跑不掉!

很长时间了,大孤山中队指导员吴敬玉一直没见到刘磊的身影,生怕他听不见撤退的命令,于是奋不顾身冲进火海,到处大喊:“刘磊,刘磊,你在哪儿?快撤!快撤!”

所幸刘磊和张技师及时撤出。几分钟后,随着一阵轰响,巨大的烟火柱冲空而起,103号罐烧塌了。虽然产生了强烈冲击波,但完全在可控范围内。在场官兵长长松了一口气——小命逃过一劫。因103号罐在多处管道发生爆炸后的数小时里,储存的原油通过断口和裂口已大量流淌溢出,再加上数百名消防官兵轮番上前用泡沫枪持续为其降温、压制火势,其内部压力已大为缓解,故而焚烧中的103号罐只是坍塌而没有发生爆炸。

不幸中的万幸,官兵的生命、大连的命运穿过了针眼!

当时因火场嘈杂混乱,刘磊不知是谁喊他外撤。后来看现场录像,才知道是本队指导员吴敬玉到处喊他。两人含泪起身,紧紧拥抱……

二、中国躲过一劫

为迅速扑灭这场大火,辽宁省公安厅果断调集全省14个消防支队、14个企业专职消防队,分成三个梯队,共计2380名消防官兵,1820名公安交警、治安、特警、刑警、通讯等各警种官兵,以最快速度限时赶到大连。

16日20时26分,距大连最近的营口市公安消防支队的八台消防车、42名消防官兵率先出发。此后,其他12个市和辽油、辽化等14个企业专职消防队共计220台消防车、1000多名官兵携带先进器材装备,火速赶往大连。一时间,沈大、沈丹等高速公路上,一道道闪着红光的长龙车队向大连方向疾速挺进。

17日零时21分,营口支队作为第一支增援力量进入大连新港。按指挥中心命令,位于中心火场东北角的大连港务集团油罐区成为他们的阵地。此时,一条100多米宽的火龙将油罐区生生分隔成南北两个区域。位于靠前位置的一个10万立方米的油罐已被大火包围,罐身被高温烘烤得通红。官兵们采用水枪掩护、泡沫炮强行压制、泡沫枪覆盖推进的方法,直逼火海……

17日凌晨3时,沈阳支援部队抵达火场。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东侧原油罐群,阻截烈火蔓延,寻找管道漏点,用水枪为油罐降温……

紧接着,鞍山支队、丹东支队、盘锦支队、朝阳支队……一支支尖刀相继插入火海,“先控制、后消灭”,内外结合、穿插分割、堵截包围、关阀断料,集中优势兵力,划分战区灭火。在指挥中心的科学决策和消防官兵的艰苦努力下,经过15个小时的鏖战,至17日9时55分,现场所有明火被扑灭,灭火作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因为十几个小时的奔跑战斗,刘磊腿部被战靴磨掉一圈皮

刘磊率领大孤山中队的战士们在火场第一线整整战斗了18个小时。所有明火扑灭后,筋疲力尽、思维也近乎麻木的刘磊使劲瞪瞪眼睛晃晃头,想清醒一下。当他意识到这场恶战胜利了,大灾难避免了,而自己和战友们还活着,觉得就像做了一场噩梦。他一下瘫坐在废墟般的乱石黑灰和白花花的泡沫里,闷声大哭了一场。

过后,他才想起和妻子李杨通话,可手机已被泡沫腐蚀坏了。于是,他借用战友的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李杨抓起话筒就喊:“刘磊,你是刘磊吗?”她最怕的,就是听到别人的声音。

刘磊使劲扯着嗓子喊,可经过漫长一夜的战斗呐喊和烟熏火燎,他的嗓子已经无法说话,只能发出粗哑的低吼似的声音。李杨后来说,当时老公的声音“就像野狼嚎”,一个字没听清她却热泪滚滚——呵呵,老天保佑,丈夫还活着!

回家后,刘磊才知道妻子给他发了三条短信。

因为十几个小时的奔跑战斗,刘磊腿部被战靴磨掉一圈皮。十几天后,头发掉了一半,周身蜕了一层皮。他笑着说:“这叫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此后,妻子再也没问过有关“7·16”大火的情况和救火的过程,她不敢问。

火灭后为防再生意外,刘磊又率队在罐区昼夜坚守了一个月。

因刘磊和他率领的大孤山消防中队在7·16”大火中表现英勇,2010年,他被公安部授予“灭火勇士”(公安部二级英模)荣誉称号,并破格提拔为现役警官。他领导的21名消防员有12人荣立个人一等功,其余都是二等功,可谓满门英雄!

同年,刘磊被评选为辽宁省“冲锋在前,英勇战斗”的优秀共产党员和“辽宁骄傲——十大消防人物”。

2010年12月,在辽宁电视台举办的颁奖晚会上,经公众投票,刘磊被评为“忠勇无畏的消防英雄”荣誉称号,是全省消防官兵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三、英雄自有来处

英雄,绝非在一闪念和三分钟热血间产生。关键时刻,冲上去还是缩回来,是瞬间和本能的选择,但这个选择一定出于人的品格和意志。刘磊入伍20年来,除了获得各种荣誉称号,还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8次——这是怎样的赫赫战功和荣耀人生啊!

红地毯不是白来的,是用英雄的汗和血铺成的。毫不夸张地说,上面的每一个脚印,胸前的每一枚军功章,都凝结着他钢浇铁打般的忠诚、勇敢、机智和坚强——除此而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解释。

“危急时刻抢着上,打起仗来不怕死!”这是大连消防支队领导和战友们对他众口一词的评价。

1975年,刘磊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垛石镇前刘村,家住一栋东西两间的黄土坯房。他在家中排行最末,上边有五个姐姐。刘磊记得,他没上学时就开始帮助家里拾柴割草喂猪种地,练出一身力气,十四五岁就能扛起二百斤重的麻袋。忆起少年时代的生活,刘磊感触良多,“我家那片种的主要是小麦、玉米和棉花,农民用来交公粮的大部分是小麦,还要挑成色、质量最好的,而自己吃的是玉米。交公粮是镇上最热闹的日子,家家户户赶着满载的马车到镇上粮库去排队,要排好几天才能轮上。”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儿,从小的磨砺培育了他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品质。济阳县在黄河边,有一条很宽的支流距离前刘村不远,小刘磊常跟着父亲到河里打鱼摸鱼,练就了一身泥鳅般的好水性。小学时,有一次他和几个同学正走在河坝上,突然听到河里有个溺水的男孩儿喊救命。刘磊立马甩了鞋子、书包,从高高的河坝上纵身而下,顺利把那个男孩儿救到岸边。学校得知后隆重表扬了他,母亲却哭着把他搂怀里说:“天哪!我就你一个儿子,淹死了娘还活不活啦!”

刘磊的父亲是村里的会计,脑瓜儿活泛,遇事儿爱琢磨。不仅种地年年是全村产量最高的,下河摸鱼也是回回收获最多的。改革开放后,国家提倡办乡镇企业,父亲第一个站出来,凑了些本钱开了一个翻砂厂。当上厂长后,家里生活也明显改善。后来翻砂厂跟不上形势了,走南闯北的父亲意识到“重品味”的时代到来了,于是跑到泰安——游泰山的必经之地,开起了当地第一家火锅店。

山东为孔孟之乡,自古以来重视教育,刻苦治学之风相当普遍。刘磊也不例外,上初中后就经常半夜12点前不睡觉,在灯下埋头苦读。刘磊的成绩不仅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当了班长,平时看到同学有困难,他总是慷慨解囊。一次,刘磊发现一位同学回校时两手空空,便问他怎么没带干粮?同学抹着眼泪告诉他,家里没吃的了,今天回校是来扛行李的,父母不让念了。刘磊说:“你先别走,等我回来。”他拔腿跑回家跟母亲要了些钱,在街上买了半袋子干粮咸菜和100斤小麦,然后呼哧呼哧扛回学校,“咣当”一声扔在同学的铺上,又把剩下的钱递过去。那位同学见他这样,眼泪哗哗直流,说:“这些干粮足够了,钱就不用了!”刘磊说:“你家好几口人呢,拿着吧!”如今,这位同学在济南一家医院当医生,两人常有联系,亲如手足。

也许性格使然,从小就自立要强、敢打敢冲的刘磊一直梦想着当兵,但父母总是舍不得。中专毕业后,父亲的意思是让他接手火锅店的生意,“发展好了,这辈子就不愁吃不愁穿了!”但雄心勃勃的刘磊有自己的理想,一心想当兵。1996年,部队来泰安招兵,刘磊瞒着父母,偷偷跑到泰安消防支队,找到在那里当队长的一位村里老乡,请他帮忙让自己参军。老乡比他大十多岁,按辈份儿却得叫刘磊“小叔”。

老乡告诉他:“当兵可是苦差事啊,天天摸爬滚打,你受得了吗?”

刘磊回答说:“人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你说我选哪头儿?”

老乡又说:“你是家里的独苗,你父母能放你走吗?”

刘磊说:“我今年21岁,再不走就超龄了。你先办着,等办成了我再跟爸妈说。”

“那不成。还是征得你父母同意再说吧。”

刘磊一瞪眼,半开玩笑说:“我是你长辈儿,长辈儿的事情你敢不办?”

老乡哈哈大笑说:“你小子还把孔孟之道搬出来了,行行行,我办!”

1996年冬,刘磊泪别父母和姐姐,在新兵连受训三个月后,被分配到大连市消防支队开发区大队炮台山中队当了一名消防兵。万万没想到并令他一直深感痛心的是,入伍即成了他和父亲的永别。刘磊离家不久,父亲即被查出患了食道癌,但他没告诉妻子也没告诉孩子。坚强的父亲不愿意让家人为他担惊受怕,更不愿意让儿子在救火战斗中为他分心。有一次,父子俩通电话时,刘磊发现父亲说话嘶哑艰涩,问他怎么啦?父亲却轻描淡写地说,没事儿,抽烟抽的。直到1998年7月父亲病逝,刘磊才得知噩耗赶回老家。父亲让妻子转告儿子的唯一遗言是:“告诉刘磊,让他在部队好好干……”

自此,在抢险救灾、公安消防的一次次战役中,刘磊以他敢打硬仗、恶仗的忠诚勇敢和敏锐机智的作战反应,展现出一次又一次令人民群众和战友们赞叹不已的精彩出击!

为避免无谓牺牲,新兵下连一年内不许进火场,只能跟着消防车干些辅助性工作。可刘磊下连刚刚一个多月就打破了这条“铁律”。

大连开发区某居民楼四层的一户人家着了大火,窗口处呼呼往外冒着浓烟。消防战士们赶到后,抱起水枪、泡沫枪猛喷,新兵刘磊负责在车上看护水带接口。突然,他听到围观群众中有人喊:“屋里还有人呢!”话音未落,班长戴上呼吸器顺着楼道冲了上去。不多时,班长背着一位昏迷不醒的老太太出来了。这时又听人喊:“还有老头儿呢!”车上的刘磊见班长累得满脸通红,呼呼直喘,二话不说,从车顶纵身而下,飞步窜进楼道口。那时消防队装备不是很全,一个班只有一两部空气呼吸器。刘磊裸着一张黑脸很快登上四楼,此时这户人家的几间房都燃着了,烈焰熊熊浓烟滚滚,什么都看不清。第一次进火场的刘磊憋住一口气,匍匐在地,迅速翻滚着身子查看了客厅卧室包括床下,可是,没人!他凭本能意识到,火起来以后,人一定会往封闭处或有水的地方躲,于是一步跃起冲进卫生间。果然,老人晕倒在抽水马桶旁边。两分钟后,一脸黑灰的刘磊把老人背出楼道,老百姓掌声雷动,一个劲儿地高喊:“好样的!”

救火结束后,刘磊破格当上了副班长。

几个月后,警察在追踪一起抢劫案时,将三个犯罪嫌疑人堵在了某居民楼七层的一间出租房里。房门是结实厚重的防盗门,亡命徒们对逼进门口的警察狂妄叫嚣:“我们有枪有炸药!你们敢破门进来,我们就炸毁全楼!”双方僵持良久。警方勘查现场后决定:部分警察在门口继续缠住歹徒,假装“谈判”以吸引歹徒的注意力;同时尽快调一辆消防云梯车来,让特警登上云梯,从楼侧悄悄接近七层那套出租房的厨房窗口,然后进房实施突袭,打歹徒一个措手不及。

云梯车到后,需要一名消防员进行操作,又是刘磊说:“我上!”

云梯渐渐接近了那个窗口,特警侧头往里一看,厨房里果然无人。他对刘磊说:“你小心点儿,我进去了。”说罢,只见特警端枪纵身一跃,撞碎玻璃窗跳进厨房。明知屋里有三名歹徒,特警却只身一人闯了进去。刘磊深为特警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想也没想便跟着纵身跳了进去。可他是消防兵,身上没枪,咋办?目光飞快一扫,发现灶台上放着两把菜刀,他顺手抓了起来。就在这时,歹徒听到厨房的响动,为首的家伙端一把手枪跑来,几乎和冲出来的特警撞个满怀。双方同时举枪顶到对方脑门儿上,特警怒喝:“你们跑不了了,把枪放下!”歹徒跟着叫嚣:“你把枪放下!”话音未落,特警闪电般一侧身,顺势别住歹徒的右胳膊并把他的枪抢在手中。这时,另外两名歹徒也凶神恶煞地冲了过来,一个举着铁棍,一个拿着砍刀。正在这紧要关头,刘磊手握两把菜刀从厨房里飞身跃出,左手的菜刀闪电般横在前头那名歹徒的脖子上,右手的菜刀顺势横在后面那个歹徒的脖子上:“不许动!跪下!”说着手上稍一使劲,两把菜刀的刀刃都见了血,顺着歹徒的脖颈往下淌,歹徒只好扔下凶器跪地投降。后来,战友们笑说:“当年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而今咱刘班长两把菜刀制歹徒,各有千秋啊!”刘磊说:“别瞎比!革命事大,歹徒事小,要不人家怎么能当元帅呢!”

2002年1月22日,开发区某“康乐宫”对楼顶密闭水箱进行维修,三名工人进入水箱内部涂刷防腐剂时,因吸入挥发性有毒气体昏倒。接到报警后,刘磊和战友们飞速赶到。水箱十分大,高三米,长宽六七米,顶部有一个通风口,很狭窄,消防队员戴上空气呼吸器就钻不下去。工人们已昏迷多时,时间紧迫,刘磊抓过安全绳挂在腰部,纵身从通风口跳下。刚从天光大亮的外面跳进来,眼前漆黑一片。刘磊屏住呼吸,拼命睁大眼睛,终于发现了作业架上躺着两个昏迷不醒的工人。刘磊用救援安全绳拴好第一个被困工人,上面的战友们合力将此人救出。很快,第二个也照例救出。可这时,刘磊因吸入太多有毒气体,摇摇晃晃倒下了。“刘磊,挺住!醒醒!”战友们呼喊着赶忙把他拉出水箱,准备送往医院急救。多亏他平时坚持高强度训练,身体素质好、体力强,折腾几下就清醒过来。见战友正往腰上拴安全绳,他挺身跳下担架大喊:“还是我下,我知道人在哪儿!”刘磊再次登上水箱,纵身跳下。但第三个被困者已从作业架上滚落到水箱底部,空间交叉着一些钢梁隔断,救援十分困难。好在这时中队及时送来一台排风机,向水箱内部打入大量新鲜空气,刘磊和战友这才合力将最后一名被困者救出水箱。因吸入有毒气体太多,刘磊钻出水箱后再次昏倒,在医院高压氧舱躺了七八天才缓过来。

2006年5月19日晚10时左右,金石滩沈阳音乐学院建筑工地发生坍塌事故,几十吨重的模板和钢筋混凝土倾泻而下,在上面作业的24名工人从近20米的高处坠落,顷刻间被埋压在坍塌的模块、交叉的钢筋和堆积如山的混凝土中。数分钟后,10多辆红色消防车载着大批消防战士,从不同方向飞速赶到,大连消防支队政委蔡畅宇亲临现场指挥。现场漆黑一片,只能用消防车的灯光照明。为防止使用机械伤害被埋工人,指挥员和战士们一起用手搬,用手挖。15分钟后,第一名被埋工人成功救出!接着是第5个,第10个,第20个……

最后几名被埋得很深,上面还交叉堆积着大量模板、钢筋、石块和混凝土。刘磊和几位战友使用生命探测仪,终于发现了一名被埋很深的工人。当他们把浮土挖开后,只见数块破损的钢筋混凝土房梁交叉着支在他的身体上方,上面还错落地压着许多水泥块。因挖掘空间狭小,稍有不慎,断梁乱石的脆弱平衡就可能被打破,救援战士和被埋人都将遭遇不测。又是刘磊高喊:“我来!”他和两位战友用手扒开散土杂物,然后钻到钢筋断梁下,用手挖,用扩张器撑,用气焊割,用撬棍撬。两个多小时后,终于将那位工人顺利抬出。

历经近10个小时的紧张战斗,被埋24名工人终于全部获救!此时,已是第二天的清晨,迎着初升的朝霞,刘磊和战友们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而所有战士的十指此刻都渗出了鲜血……

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际,刘磊正在休假回家的路上。当他从候车室电视里看到相关报道,立即放弃休假,半道折回大连主动请战。在赴汶川抗震救灾的七天七夜里,刘磊先后搜救多名受伤人员,发掘遇难人员18名,抢救人民群众财产近70万元。

入伍20年来,刘磊出警参与各类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3800余次,战友们公认他是最可信赖的“火场上的尖兵,抢险中的精英”,“关键时刻生死瞬间,带头冲到第一线的肯定有刘磊!”

战斗中,刘磊是钢浇铁打、勇往直前的硬汉;生活中,刘磊又是一个爱心满满、侠骨柔肠的好男儿。1998年,他从报纸上得知一个叫依春娜的女孩儿因家庭贫困辍学,当即把本月的津贴费全部寄给依春娜,并写信表示愿意继续资助她的学费,希望她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在刘磊的帮助下,依春娜如愿考上大学,成为大连市一所儿童医院的医生。

每逢节假日,刘磊还是开发区敬老院和许多孤寡老人家里的常客,登门时带着水果蔬菜、米面肉食;离开时清新整洁、窗明几净更是常事。很多老人都记住了他的小名他的黑皮肤,见面就亲热地叫他“黑石头”。

四、“破坏大王”的微笑

军人生来是为荣誉而战的。

2004年夏,辽宁省消防总队决定于10月份举办全省首届特勤技能大比武。各地市消防支队迅即抽调30余名精兵强将,组成本单位参赛队,按大比武规定的四大科目,分别展开魔鬼训练。大连支队参赛人员都是从战斗力超强的特勤大队中抽调出来的,只有刘磊来自基层的炮台山中队。那时刘磊因作战英勇、足智多谋、屡立战功,在大连消防支队已小有名气。

大比武其中一个项目是“失火建筑救人”:战士戴头盔,穿橘红色救援服,两人带上专用的攀援器械绳索冲在前面,另外两人在后跟随,从30米之外疾跑至一栋假想的失火楼房。前面的两名战士用攀援器械沿外墙登上七层,另外两人在地面抓住通过滑轮垂下来的安全绳,帮助两个爬楼的战友加快速度。爬楼战士入室后,各将一名“受伤”人员捆到背上,再使用器械绳索,从七楼窗口下滑到地面。在此期间,地面的战友要用力控制住安全绳,一段一段倒手放松,以免背负“受伤”人的战士坠落下来。接着,再把“伤者”送到一定距离外的指定地点,项目就此完成。

此时大连参赛队已经魔鬼训练一个多月了,天天累得屁滚尿流,眼圈通红,不过速度确有明显提升。“宁掉一层皮,也要拿第一”成了参赛队的响亮口号。可是,再怎么拼命苦练,各地参赛队的速度都差不多。今天我高,明天他高,谁都没有必胜把握,只能听天由命看临场发挥了。领队天天凶着脸大吼大叫,队员们愁眉苦脸,忐忑不安。号称“海滨之都”的大连要是在大比武中名落孙山,回来还有脸见人吗?领队不禁仰天长叹:“那会儿就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了。”

队员好奇地问:“领导你去哪儿?”

领队一瞪眼:“我去哪儿?咱们手拉手跳大海!”

两天后,刘磊找到领队,手里拿着几张纸,像是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上面连改带涂,乱糟糟画着几个稀奇古怪的图案。他说:“领导,我想把攀援器械改改。这玩意儿本来是登山攀岩运动员用的,他们为保证安全,攀援时用的是顺拐方式,左手左脚、右手右脚同时动,这样速度能快吗?你看看我画的图,我把顺拐的脚蹬改成左右协调运动的了,速度肯定大大加快。”

领队是大连消防有名的虎将,以往各种比武常拿第一。他拿过刘磊的画图,左看右看没看懂,回手甩给刘磊:“整的啥玩意儿?算了,别想偷奸耍滑,一边待着去!”话说完了,他又回过味儿来,觉得刘磊说的有点儿道理。于是又叫过刘磊:“你小子去改吧,改不成我关你禁闭!”

刘磊做事也不含糊,找了个休息日,拿着攀援器械,在城边找到一家有气焊业务的小工厂。当年他读中专下厂实习时,练过气焊,本事还行,于是操起焊枪就开切。哪知那脚蹬是钛合金制的,焊枪一上去就熔得不成样子,毁得一塌糊涂。没办法,刘磊哭丧着脸回去向领队报告,领队大发雷霆:“怪不得有人说你是‘破坏大王!这是进口货,一副好几百美元,你赔得起吗?再说还耽误了训练。你小子没金刚钻儿,揽什么瓷器活儿?”

刘磊不服,挺着脖子跟领队犟:“不是我的想法不对,是这材料特殊。工厂师傅说这是钛合金,需要精密加工,得请专业人员用专用的设备干。”

领队说:“算了,别弄了!”

刘磊不死心,说:“领导,我愿意立军令状!再给我一副,一定能改好,改不好我自动滚蛋!”

领队不耐烦地挥挥手:“滚,少废话!”

刘磊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他转身出门,刚走几步就听屋里叫:“回来!”

刘磊莫名其妙,回身推门进屋。

“去,到仓库再拿一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整不好我毙了你!”

刘磊兴奋得眉开眼笑,“啪”地敬了一个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这回,刘磊知道高科技的严肃性了——想法虽好,但靠铁匠铺的方式搞技术革新显然不行。大孤山开发区有很多外资企业,刘磊常去那里检查防火,要求严格,态度和蔼,因此和企业的负责人混得很熟。三天后,在他们的帮助下,攀援脚蹬被改成了左右拐。拿到训练场上,战士们攀援时手抓绳索四肢并用,嗖嗖嗖像壁虎一样爬得快。“真不赖,肯定盖过其他单位了!”队员们乐得直蹦高儿。

“别高兴太早!”刘磊又有了新主意,“现在上去快了,下来还是慢。为保证背负伤员的人别摔下来,下面拽安全绳的人要一段一段倒手松绳子,上边怕,下边累,时间都耽误了,我看应该一滑到底!”

领队又瞪起老虎眼:“又来了是不是?你想摔死几个呀,现场断了胳膊腿儿,还比不比了?谁能负起这个责任?别出馊主意了!”

刘磊就是死犟:“不信看我的!大家证明,摔死人我负责!”

他把下滑用的安全绳量出七层楼的长度,然后告诉拽绳的战士:“你预先留出这个长度,再把绳头缠到手腕上。我下滑时你不用倒绳,完全放松,等我落地的瞬间再控制。”

刘磊攀上七楼,然后抓住攀援绳,纵身一跃飞出窗口,顺着绳索一溜烟儿滑下,落地前一收身,地面的战士同时控制住安全绳,刘磊稳稳站住——用时13秒!原来一段一段用手倒放安全绳,要30多秒啊,队员们报以热烈掌声!

领队“叭”地给了他一脖溜子:“黑脑门儿没白长!”

不出所料,大比武时果然全省第一!大连消防的速度让其他参赛队看傻了。

另一个比武项目是“堵毒气泄漏”:现场百米距离,一个班七名战士在起点站齐,首先扣上密闭的空气呼吸器,再套上严丝合缝的防护服、拉上密封拉链,然后登上战靴,冲到数十米之外泄漏的“毒气罐”。其中四名战士迅速布好警戒:上风15米,下风30米。另外三名战士要尽快找到“毒气罐”泄漏处,用喷挤化学胶液的专用器械将裂缝封严,再跑回起点。堵缝最严、速度最快者胜。

战友们苦练了一两个月后,效果却不明显,依然没有必胜把握。

刘磊不是这个项目的成员。不过他在旁观察良久,又冒出一句:“还得改。”这会儿领导和战友们已经有些崇拜他了,眼光里都带了些“迷信”色彩,忙问他怎么改。刘磊不慌不忙地介绍自己的想法——

第一,空气呼吸器头盔的锁扣改成松紧带儿,这样拿起来就能扣紧,可以节省锁扣的动作;

第二,比赛开始时,头盔要从正放改成反放,这样一手拿头盔,一手拉松紧带,捧起来直接扣脑袋上,又可以节省一个动作;

第三,戴上密闭的头盔,人的视线受到局限,做动作也不方便。因此,防护服事先要翻卷成一个圈,里子朝外,敞开裤筒放在地上。比赛时人往裤筒里一站,然后弯腰把两只胳膊插进袖筒,用力一兜,防护服就套上了;

第四,这也是最耽误时间的一个细节。按照装备程序,消防员要先戴上空气呼吸器头盔才能穿防护服。防护服是带拉链的,因头盔影响视线,消防员套上防护服之后,必须与身边的战友合作,相互帮着拉上对方的拉链。但是,这种拉链是特制的,严丝合缝不漏气。队员们又戴着连袖的防护手套,故而捏着拉链的小把手拉起来很费劲,特别慢。他想出一个普通得有些神奇的小发明:在拉链把手上安装一个横向小金属杆,拉动时两个手指扣在金属杆上用力一拽,拉链“刷”地就上去了。

大比武时,大连队把这些金点子都用上了。

而别的参赛队,比赛前把头盔、战靴和叠好的防护服端端正正放在地上。哨音一响,迅速戴上头盔,扣上锁扣。再展开防护服,双足登入,提起穿好,再由身边的战友帮着拉拉链。戴着头盔、手套的战友好不容易摸到队友那个拉链的小把手,然后左摇右晃使劲拉。没拉到半截呢,穿戴齐整的大连队早冲出去了,又是全省第一!

多项比武中大连队独创的新奇手法和速度,让兄弟队看傻了。

刘磊颇具创意的防护服穿法后来被誉为“刘氏套法”,在大连消防广泛推广。最初的绰号“破坏大王”也演变为“火场发明家”的美誉。

其实,从小到大,从家人到领导再到战友,都曾叫刘磊“破坏大王”。是的,凡遇到新奇的东西,他就有一种探其究竟的强烈欲望。父亲买回来的马蹄表、半导体、电子表、录音机之类的东西,他都会趁父母不在家拆他个七零八碎。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去找专业书看,一心要弄明白。有的东西拆完后他能重新组装好,自然十分得意。有的拆解时因内部结构复杂,许多线路是点焊,零件弄坏装不上了,搞得满桌子乱七八糟。这时,母亲通常很生气,责怪他是“破坏大王”。当厂长的父亲却宠着他,说这小子有好奇心、求知欲,将来肯定是好样的,“行!想拆啥拆啥,别把房子拆了就行!”进入消防队以后,红光闪闪的各类消防车、各式各样的现代化装备和器械,简直像神奇的阿里巴巴山洞让刘磊心醉神迷,没事儿就拆拆这个整整那个。很快,“破坏大王”的绰号又在中队里叫开了。

千万不要小看刘磊这些小创意小发明。入伍20年,出警3800余次,平均几乎两天一次。刘磊和战友们一次次出生入死,赴汤蹈火,他对自己的“武器”是否合用,感受太深刻太痛切了!火场是千钧一发、生死瞬间的战场,时间就是希望,时间就是生命!刘磊发明的攀援器械从顺拐改为左右拐、空气呼吸器的锁扣改为松紧带、防护服的拉链小把手加装一个横向小金属杆,等等,看似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却会在实战中争取到分分秒秒的宝贵时间,从而避免更多损失,甚至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包括消防员的生命。

刘磊说:“我们上了火场就是拼命的,而这些设备器材都是救命的生命之盾。使用那些落后的、有缺陷的或者效率不高的装备,消防战士就有可能拿命去换,也会耽误救援受困的群众。”

可以说,坐在书斋里的设计家们或许能够设计出很多高科技含量的先进、强大的消防装备器材。但是,实战中特别管用的空气呼吸器头盔的松紧带儿、拉链上的横向小把手之类,专家们没救过火,他们不一定想得到。

担当、责任、使命、守护,这些庄严神圣的字眼儿让刘磊默默写了很多本笔记,里面全是一次次战斗的小结,一条条经验教训,还有他的思考、他的创意、他的像武林秘笈一样千奇百怪的设计草图。十几年来,刘磊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坚持,一直在笔记本上画着涂着,坚持着他的创意生活。

随着时代生活的发展进步、救灾现场的千变万化,多年不变的消防器材在某些方面悄悄变得笨拙老旧了。比如,消防队常用的便携式拉梯的梯脚是尖形的,盖因以前中国的街道、房屋大都是土地土墙。救援时拉梯靠墙,梯脚一插稳固无比,消防战士嗖嗖就上去了。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的街道地面、楼内房外都铺上了漂亮平滑的砖板甚至是人造大理石,可消防拉梯的梯脚几十年不变——还是尖形的。发生火灾时,在光滑的地面和墙面支起拉梯灭火救人时,需要两三个人用手死死把住拉梯,以免消防员滑倒摔伤。许多年来,全国各地的消防战士都是这么操作过来的,却没谁琢磨这事儿。

刘磊第一个注意到消防拉梯的缺陷:紧急时刻,拉梯靠在光滑的墙面上或立在光滑的地面上,既不安全又浪费人力,能不能改造一下呢?他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在笔记本上画来画去。终于,一项巧妙的革新出来了:拉梯脚改成可以转动变换的两用式,一是适合土地面用的金属尖脚,二是可以吸附在光滑地面的胶皮底座。梯子上端又加装了一个可以抓住墙壁的支架。从而拉梯有了自动立固的功能,既节省了兵员,又提高了救援速度和安全性。

战友们纷纷叫好。

再有,现今的城市社区房挨房、楼挨楼,再加上花坛绿地和拥挤的私家车,通道都很窄。一旦发生火警,消防车很难抵近火场。多少次,穿着防护服的刘磊和战友们跳下战车,然后抱着水枪,拖着长长的沉重的水带,一路飞跑到老远的火场。到了目的地,战士们也累得脚软腿麻,很难有强劲持久的战斗力了。能不能设法节省战士的体力?刘磊为此又推出一个小发明:在水枪上安装一个金属卡件,奔跑时既可以将水枪挂在防护服腰带上,也可以背在背上,这样既节省了体力,又把双手解放出来了。

其次,每天生火做饭都需要用到煤气,然而煤气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相当大的危险。因为家人的疏忽,煤气中毒或引燃火灾的事故时有发生。

刘磊想,能不能帮老百姓做一件可以自动避灾的阀门呢?经过数月的钻研,一个天才的构想出炉了!多功能的家用煤气泄漏自动关闭阀正式推出:他把可燃气体报警器、防爆电磁开关、过压自动关闭开关串连在一起,并与他自行研制的时间控制开关相连接,由此既可以在可燃气体发生泄露时自动关闭,也可以像闹钟一样定时自动关闭、在压力过大或过小时自动关闭。家里安上这个“神阀”,可以确保千家万户安全用气。对于老年人家庭、双职工家庭来说,这项发明很有实用价值。

这是难以想象的奇迹。一个农村出身的普通大兵,一名文化程度不高的消防员,先后创新改造、发明了大量在灭火救灾实战中特别管用的新装备、新器械和新工具,其名可以拉出很长一串:楼层上升器、手式上升器,脚式上升器、卡式同型水带接口、轻便水带挂钩、水带收卷机、水带止水器、水带固定夹、卡式水带包布、新型便携式拉梯、水带晾晒架、家用煤气泄漏自动关闭阀,等等。还有新式带压堵漏器材、弯管式堵漏器材、救援现场紧急撤离报警装置、水带快速铺设收卷车、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系统、防火抗震淋浴房,等等。简直令人眼花瞭乱,目不暇接。其中的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系统有效解决了目前世界公认的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的诸多难点,赢得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赴汤蹈火、攻坚克难中的刘磊一黑到底,创新发明、成果累累的刘磊又一红到底。如今他拥有100多项发明专利,多次拿到大连市、辽宁省和公安部消防部门的科研奖、成果推广奖,鲜红证书一大摞!

五、向高精尖前进

所有固定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和劳作方式,都可以称之为“板结的土地”:干涸、贫瘠、没有生机和活力、无法生长思想和精神的花朵。而刘磊的追求就像一张极具“破坏性”的巨犁,一直以“洪荒之力”坚决而持久地向前推进着,一往无前,不可阻挡。

不过,伴随着一次次火场战斗、抢险救援,实战中仍然不断暴露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和装备器材上的缺陷。发现,思考,学习,设计,几乎成为刘磊的全部生活。多少不眠之夜和所有的节假日,他都用来恶补有关机械、化学、材料、电力、电子等方面的知识。灯光与灵感齐飞,激情和梦想共舞。累吗?累并快乐着;苦吗?苦并亢奋着;单调吗?单调并绚丽着。许多年来,在依山傍海、高楼如林、花团锦簇的大连,所有的美景和繁华在他眼里都是“路过”,一闪而过,那真叫一个“打酱油的”。他经常去的两个地方就是图书馆和电子城。许多年了,他的桌上、床头总是放着一个笔记本,一有想法和灵感就记下来;许多年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的很多灵光一闪的创意就是在梦中冒出来的。

一个个更加尖端、复杂、挑战也更为严峻的课题接踵而至。高精尖、高科技研究,那简直是神的日子,刘磊能行吗?

随着保护生态环境观念的普及和提升,消防工作中一个没完没了的“大麻烦”进入刘磊的视线:大战之后,每个失火现场都像遭遇炮火轰击的废墟,一片狼藉,污黑脏乱,更不必说有毒气毒液泄漏的现场了。战士们扑救成功以后,把污染的水带、泡沫带拉回来,首先要进行彻底清洗。那些沾染的特别是有毒的污垢,要用小铁刷子刷。长长的水龙布袋子成蛇状摆开在地上,一刷好几天,所有的污水都顺着排水口流入地下,对地下水的污染可想而知。更为难的是冬天,天寒地冻,战士们刷洗完水带,已经冻得手脚冰凉,满脸紫茄子色。如果刷洗未完又来了火警,一切还要重复一遍,连续几天反复折腾多次也是有的。清洗完毕,还要摊地上晾晒数天,晒干后再人工打卷装上战车。在火场上,那种烈火金刚式的冲锋陷阵,尽管危机四伏但干脆痛快。相比之下,出警后的清洗晾晒工作却繁琐、难熬,就像老娘们儿的活儿硬逼着老爷们儿干,烦透了。

家里安上这个“神阀”,可以确保千家万户安全用气

刘磊想,能不能用自动和机械化的方式来清洗呢?一个“高架箱式水带清洗晾晒系统”的构想诞生了——

第一,水带挂在可以滚动的高架装置上,入箱后两侧有两把刷子自动刷洗,一遍刷不干净还可以来第二遍;

第二,箱式刷洗便于回收污水、重新处理、保护环境;

第三,刷洗干净后,自动垂挂在高架上晾干;

第四,还应当有个更巧妙、更省力的功能,即晒干后利用滑轮原理,让水带在垂落时自动成卷。

一切似乎都很完美了,却碰上一个难题:滑轮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上去就下不来,无法完成水带上升下降的全过程。这下可把刘磊难住了,憋了十多天,吃不好睡不着,脑袋生疼。一天上班途中,他看到一些人骑着自行车驶过,蓦然间一个火花绽放在脑际:自行车的齿轮既可正转,又可以向后空转,把这个功能搬到刷洗系统的滑轮上,就解决了不能反转的问题!刘磊兴奋得几乎蹦了起来。下班以后或轮休时间,他成了全职的铁匠、木匠、车工、钳工、焊工以及磨剪子菜刀的“混合体”——在妻子李杨嘴里,“破坏大王”变成“混世魔王”。叮叮当当、敲打切割数十天后,在中队的院子里,一台土造的“高架箱式自动水带清洗机”光荣诞生!

战士们都围过来看热闹,纷纷说,中队长的发明要是成功了,“咱们再不用像老娘们儿似的天天蹲地上刷水带了”,“大家一起掏份子请队长喝酒!”当了中队长的刘磊自然有了指挥权,他得意地命令两个小兵:“来,把水带架上!”一切备好,一按电钮,设备哗哗运作起来,全场顿时响起一片喝彩声和掌声。可喝彩声未落,也就过去一两分钟——创新效果还没看出来,高架上的水带忽然卷成一团,憋得机器嘎嘎响。大事不好!一位班长眼疾手快,一个箭步过去把电钮关了,“队长,看来不行啊。”他哭丧着脸说。

院子里一片静默,谁都不敢吭声。

刘磊天生的黑脸一下子变得更黑了:“傻站着干什么?都回去!”战士们只好散了,剩下刘磊一人。他把滚成团的水带拆解开来,仔细琢磨着原因。哦,明白了!因制作不精、工艺粗糙,高架上的两个齿轮不在一个轴心运行,故而水带缠成一团。看来,技术创新靠铁匠木匠手艺还是不行啊!

经过这次失败,刘磊意识到,搞些实用的小发明小革新和一般性器械,靠自己的经验、灵感和刻苦钻研还能办到。如果向高精尖的自动化、数字化器械和成套装备进军,凭自己的文化水平、知识积累和设计能力,已远远不够用了。新的科技发展浪潮已进入多学科交叉合作的时代,一个英雄包打天下已成为历史。要实现创新梦想,必须寻求一些热心的专业人士和科技专家的帮助——最好能组成一个团队,自己那些闪光的灵感和构想才能变为灵动的真家伙。

2015年阳春三月,在大连工业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经朋友介绍,刘磊和该校机械学院教授陶学恒博士见面了。

陶教授,50岁出头,头发半黑半白,戴一副近视眼镜,面孔和蔼,眼神和善。

窗外阳光明媚,室内茶香缭绕。刘磊和陶学恒畅谈了很长时间。他谈到自己的爱好和追求,谈到以往那些发明创造,谈到现有消防装备器材的一些弊端和缺陷,然后谈到他现在设计的“高架箱式水带清洗机”。刘磊说:“我觉得我的思路是对头的,运行原理也是可行的,而且我已经造出一台。不过试验几次都失败了,因为同步运行的两个齿轮不同轴,总是绞带。我想来想去,这台设备到底怎样才能精密组合、精密制作呢?我的知识和能力明显不够用,因此特来请教陶教授……”

陶学恒听得津津有味又大为吃惊。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黑石头似的警官文化不高,又天天忙于出生入死、救火救灾,而他竟然超乎常人,拿出那么多奇思妙想和天才的创意!比如水枪上的挂钩,比如防护服拉链上的横向小把手,比如便携拉梯上的两用梯脚,等等。陶学恒笑着说:“怪不得你叫刘磊,三块石头撞一起,自然火花四溅!”

通过刘磊的介绍和网上查询,陶学恒发现,消防界的装备器械确实存在一些老旧和缺陷,这很正常,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和产品都不是完美的。正是对这些不完美的补充和攻克,包括对“更高、更快、更强”的不懈追求,才推动人类文明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攀升。陶学恒是机械学、信息学方面的专家,针对消防界装备器械的现状和刘磊提出的诸多创意,他和他的学生们确实可以大有作为。

陶学恒当即决定,组织一个精英团队,与“火场发明家”刘磊长期合作,根据他提出的实战需要和诸多创意,把开发新型、高端、智能化的消防装备,列为本校机械学院的重要科研方向!

但是,很多高精尖的创意和设想都在设计中、制造中和试验中,点点滴滴、一尺一寸的材料都需要本钱。但为了消防、为了国家、为了构筑人民的生命之盾,一切都豁出去了!他们一直在无偿、义务工作。而且,刘磊不仅舍出一笔笔薪金,还利用老乡、同学、战友的关系,先后借了几十万元。陶学恒和他的学生们也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先后投入数十万元。所有这些资金,全扔进“大火”里了。

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业务和科研项目,不能像专职、专门的科研团队天天泡在一起。于是他们决定,如果没有特殊事情,每周六是团队的“会商日”和“攻坚日”。一周的研究工作进展到什么地步了?试验和计算的结果如何?遇到一些什么难题?有哪些解决方法?设计构想怎样与时俱进,能够更实用、更便捷、更高端?所有这些都是他们讨论的话题。

怀珠抱玉,奇思妙想,电光石火,云蒸霞蔚,众声喧哗,慷慨激昂,青春似火……一群当代精英,一群天赋奇才,一群仁人志士,以“天下舍我其谁也”的雄心壮志,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决绝意志,设计成功、试验成功、制作成功了许多重要的新型消防装备器械。有些是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有些是前所未有、添补空白的,有些是消防专用也能军用和民用的。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刘磊和这个团队已经推出的一些“神器”吧。

其一,智能消防水枪。

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消防队面临的火灾救援任务日益复杂。消防水带是火灾扑救中的必备工具,同时消防员还需要携带多种救援辅助设备,如照明灯、无线对讲机、对讲通讯中继器等。负荷过多过重,显然会影响救火救灾效率。刘磊他们由此设计了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智能水带,上面安装了具有发射和接收功能的红外摄像头、耳麦和WIFI无线通讯装置。

他们还设想在水带上安装一种特殊装置,使喷射出去的水柱能够发光,以便于漆黑的环境下寻找危险点。

其二,消防水带自动冲洗、晾晒、成卷设备。

该款设备正在研发过程中,分为清洗、烘干、收卷三大模块。清洗模块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毛刷刷洗、高压水流冲洗、超声波振洗,实现水带的完全清洗;烘干模块由真空室和抽气泵组成,在烘干模块和清洗模块内,设置有传送装置,通过传送装置,实现水带由清洗至烘干的自动化传送,将洗好的水带送入真空室内,然后通过真空抽气泵,将水带内部的水分完全吸走,最后将水带输送至收卷模块,实现水带的对中收卷。整个过程只需一人即可完成,水带的清洗、烘干和收卷整个过程只需一人即可,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杜绝了消防官兵人工刷洗和人工晾晒水带的方式,而且避免了消防官兵与水带的过多接触、防止水带上的有毒物质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

其三,泡沫供应车。

火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根据实战需求分析,研制这种远程供液车辆,主要实现以下功能:一,能够配合远程供水系统,实现距离500m以上,泵入和泵出流量分别>1300L/m的原液供给;二,能够实现多路、错时从原液桶中抽取原液,并且总吸入量>1300L/m;三,具备>8T的原液缓冲,满足现场原液的不间断供应;四,泵出各支路,具备独立自主开启、停止功能,满足多个作战车辆进行泡沫供给的灵活控制;五,使用气动隔膜泵,避免在吸入端吸入空气时,对系统部件造成损伤。

其四,多栖多功能救援车。

众所周知,救灾过程中,常因现场或地况条件难以通行而延误时间。这是他们发明的多栖多功能救援车,以滚筒方式前进,在火场、森林、雪地、沙漠、沼泽、冰面、水面、石滩等特殊地带,都能实施救援任务。消防、军用、民用都可。

其五,侦查巡逻机器人。

商场、企业、仓库等场所,夜间防火防盗是头等大事。由人看守,难免有犯困、分心、疏漏的时候。21世纪是机器人的时代。刘磊团队发明的侦查巡逻机器人,通过各种传感器能提早发现险情、火情、烟雾和可疑人影并迅速报警,且对初始发生的火情有一定的紧急处置能力。

这是他们首次将巡检与智能消防结合起来研发的一款为消防行业量身定做的专属机器人——智能化巡检灭火机器人,该机器人主要具有几个优势:

一,自主巡逻,智能避障;

二,火情探测及报警;

三,智能充电;

四,视频传输及实时通信;

五,智能、自动的灭火能力;

六,替代消防员进入火场灭火,减少人员伤亡;

七,应用领域广泛,可用于大型商场、工厂和家庭。

其六,自动灭火升降装置。

灭火升降装置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区。该装置由自动移动系统、灭火炮系统、自动升降系统、控制系统、监测系统组成。当发生火灾时,在不能保证人员安全或消防车辆很难靠近的区域,控制人员可通过遥控控制该装置的前进速度和方向。当设备到达指定地点,通过遥控控制升降平台的上升高度和灭火炮的摆动角度及射水方向,同时可根据现场火灾的情况,通过遥控改变灭火炮射水样式为开花式或直流式,保证火灾得到迅速扑灭。

其七,小型机动消防车。

小型机动消防车是一辆集火灾扑救、抢险救援、应急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日常消防巡逻于一体的多功能消防车。该车主要特点具有机动性强、装备齐全、防撞性能强,是新时代消防灭火救援利器。在灾难多样化、复杂化的环境下,在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背景下,这种机动消防车将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结 语

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展翅高飞、振兴崛起的壮丽羽翼。

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发展中的硬道理。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生机,没有创新就没有前途。在党和国家大力号召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火场发明家”刘磊的行动和业绩是极具典型意义和启示意义的:一个农村出身的青年,一个只读过中专、自修到大专的大兵,一个三天两头在火场上奋身向前、呼啸猛进的消防战士,看起来与高深的科技、科研完全无关,而且并无足够的科学知识储备,也没有像样的学习、钻研、试验的环境和条件。这样的人能搞科研、搞创新吗?

刘磊给了我们一个激励人心的回答:能!

是的。有三句网络语是决定性的:只要你不做生活中“打酱油的过客”,只要你倾注人生的“洪荒之力”,只要你把一切困难视为“神马都是浮云”,肯定能!谁都能!

这个时代为所有的雄心壮志和聪明才智打开了灿烂的前景,为所有的奋斗者、创造者、奉献者铺上了荣耀的红地毯。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不能重来,青年朋友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前进吧!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谢昕丹

猜你喜欢

刘磊水带火场
河水下悬挂饱水带及非饱水带水分布与运移特征试验研究
水带对憎水性表面交流闪络特性与电场分布的影响
真实型领导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研究
消防灭火救援作战编成及任务分工研究
大家一起来灭火
基于无人机进行火场搜救设备的研究设计
Rogue Waves and Lump Solitons of the(3+1)-Dimensional Generalized B-type Kadomtsev–Petviashvili Equation for Water Waves∗
二次根式中考热考啥
朋友“妻”?
前方火灾,超人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