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军姐姐惠若琪

2016-11-01吕晓琳

家人 2016年10期
关键词:惠若琪姐妹俩排球

吕晓琳

“中国队赢了!”惠若璇大叫着,下意识看了眼手机上的时间:8月21日11时01分。这是惠若琪所在的中国女排锁定胜局、时隔12年重登奥运之巅的时间。

电视机里正放着惠若琪抱着队友徐云丽放声痛哭的画面,15岁的小姑娘忍不住也红了眼睛。惠若琪三个字,不只是姐姐的名字,还代表了荣誉、梦想、病痛和坚持。

为排球而生的人

惠家两个女儿里,只有大女儿惠若琪继承了父母的排球基因。

爸爸惠飞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是校排球队主力,妈妈许雪媛也是辽宁师范大学校排球队队员。两人在全国七省市大学生排球邀请赛上相识相爱,1991年,惠若琪出生。

父母没想过让女儿继承自己的爱好,但8年后,因父亲工作调动,全家搬到南京,惠若琪的身高优势在江南水乡变得尤其明显:一次做课间操时,南京29中的排球老师来赤壁路小学参观,一眼就看到了她——比男生都足足高出一个头!

“你愿意参加我们学校排球队的小队员集训班吗?”老师问惠若琪。家里有不少爸爸妈妈当年的排球照片,小姑娘对这项运动不陌生,兴高采烈地同意了。但接触排球不到一个月,校排球队突然宣布解散,集训班也取消。惠若琪有点不开心,她告诉妈妈:“我喜欢排球,还想练。”

打排球也能锻炼身体,想到这,父母同意她去老师推荐的南京中山东路体校继续学球。但在这里学排球的,都是练了两三年、一次垫球都能垫三五百个的老队员,没人愿意和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惠若琪搭档。渐渐的,她被孤立成了独自练习、满场追球的“捡球员”。

抢走父母注意力的孩子

即便这样,惠若琪仍不想放弃排球,而为了能继续练球,她首先还要保证成绩不掉队。如何做到学习与兴趣两不误?

惠若琪没缺过一堂课,有时生病了,她还会隐瞒病情,就怕家里人以此为由不让自己去体校;为了快速提高球技,别人练习蛙跳只需跳10圈,她会给自己加到30圈;发现定目标能让人斗志满满,就偷偷从周围人里给自己找“对手”。后来,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打球棒的,都有点怕自己成为惠若琪的下一个目标:被人超过的感觉总是不太好。

小学时是“别人家的孩子”,但进入中学后,繁重的课业让训练量颇大的惠若琪很不适应,第一次摸底考,她竟然成了实验班的倒数第一。这让她又开始担心起妈妈的反对态度,于是每次下课后都会找老师拷贝课件,然后把装满了课件和作业的U盘随身携带,这样无论到哪里,只要有电脑都能继续学习、做作业。

这样努力的惠若琪,终于在学习和排球领域都获得了好成绩,偏偏在家里遇到了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2001年,妹妹蕙若璇出生了,对这个夺走了父母注意力的家庭新成员,惠若琪起初一点都不喜欢。

两姐妹性格相反,姐姐活泼,妹妹安静,于是妈妈总要求外向的姐姐让着妹妹,姐妹俩发生矛盾,大人们也下意识会偏着内向的妹妹。这让惠若琪很不开心:凭什么妹妹想玩我的玩具、书本,我就要给她?为什么总认为我在欺负妹妹?

为了争夺父母的注意力,她用更刻苦的努力、更优秀的成绩来证明“我才是最棒的”。这一招确实有效,当妹妹渐渐长大,姐姐的优秀成了她最大的压力。

惠若璇6岁时,也进了同一所小学。虽然姐姐已经毕业好几年了,学校老师还是总喜欢把惠若琪的故事作为励志实例讲给学弟学妹听,连妈妈有时也会用姐姐的故事来激励她“好好学习、坚持不懈”。

惠若璇记得最清楚的故事,是某次南京下大暴雨,放学后孩子们都急着回家,唯独姐姐坚持要妈妈把她送到体校去。“今天不会有人去练球了,咱们也不去了。”妈妈说。但她坚持认为“教练一定在”。拗不过姐姐,她们最终去了体校,然后发现那天真的没有其他孩子来练球,但教练也真的在,而且他愿意给惠若琪上一堂一对一的训练课。

这样的故事太多,让内向的惠若璇一度也把姐姐当做自己的终极目标:她没有姐姐开朗活泼的性格,也没继承到父母的运动神经,所以在比姐姐更优秀之前,她绝不会让人知道自己是惠若琪的妹妹。

我也给你签个名

妹妹刚下决心,惠若琪却向家里人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我要去江苏省队当专业运动员。”

这个决定一下就扭转了姐妹俩的关系。再怎么吵闹,血缘亲情里的眷恋不会少。姐姐不在家,家里突然安静了许多,曾经嫌弃姐姐吵闹的惠若璇,突然觉得寂寞了。

姐妹俩的空间距离,一年年被拉得更远。2006-2007赛季女排联赛上,惠若琪以高命中率占据扣球榜第一的位置,被当时的中国女排总教练陈忠和相中,披上了国家队的战袍。

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才能回家两三天,惠若琪发现,每次回家后妹妹变得特别黏自己。

那几天,妹妹总会要求“和姐姐一起睡”,然后带上自己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漫画书与姐姐分享;再大点,两人还会一起看各类搞笑综艺节目,一起笑得前俯后仰。

“我姐姐是惠若琪。”这句话在惠若璇心里盘旋了好几年,终于在2011年跳脱出来。

那年,一名作家到学校来签名售书。轮到惠若璇时,她接过对方签了名的新书,没立刻走开,调皮地反问作家:“我也帮你签个名,行不?”

对方觉得她真有意思,顺着她的话逗下去:“为什么啊?”

“因为我姐姐是惠若琪啊!”她幸福地喊出来,每个字都甜到骨头里。

表达爱的方式

离家太远不能陪伴父母,于是每逢父母生日、结婚纪念日,惠若琪都会通过微信或者快递“发来祝福”。后来得知妈妈身体不太好,血糖偏高,每次出国比赛后都会带回很多补品和控制血糖的药物。而带给妹妹的礼物,都是惠若璇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漫画书、可爱的笔记本等等,样样都让妹妹喜欢到骨子里。

妹妹成了家里最盼望姐姐快点比赛完的人,除了能看到姐姐,还有礼物拿,多开心。作为回报,她也会送上“不一样的礼物”。

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上,担任队长的惠若琪赛后出席新闻发布会,全程用英文对比赛作点评,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也直接用英文回答,彰显了浓浓的国际范儿。

虽然英语是“初中水平”,但初中时的班主任是英语老师,经常全英文教学,惠若琪一点都不怕外国记者用英语提问。她随身带本英语词典,有空就狂背单词。常用词汇就那些,只要单词不错,就能顺利与对方交流。

这样的对话听在妹妹耳里,就成了“笑柄”。因为姐姐选择了运动员的路,妈妈把好好学习的期望就寄托在了小女儿身上。惠若璇也不负期望,考入了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和姐姐那口“自我版英语”相比,学霸惠若璇不仅有庞大的词汇量,还有妥妥的标准语法。在直播中看到姐姐的英语作答,她干脆把这段采访录下来,然后自己说了一遍,也录下来,给姐姐发过去。

两个版本的“答记者问”,让姐妹俩在电话里笑作一团。

但在姐妹俩互送的所有礼物里,惠若璇觉得这一件最宝贵:中考那年,姐姐解开了她最大的心结。

在运动方面完全没有遗传父母的天分,这曾让惠若璇自卑。中考的体育考试有跳绳、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满分四十分,在学校预测时,她只得了二十九分,监考老师念到她的名字时顿了一下,问她:“你是不是惠若琪的妹妹?”

那一会儿,惠若璇觉得超级丢脸,惠若琪怎么可能会有自己这样笨拙的妹妹呢?“我不是。”她小声回答后立刻跑得远远的。

那段时间正好赶上姐姐在家休养,听说了妹妹的遭遇,姐姐立刻咋呼起来,又是在地上铺瑜伽垫,又是招呼妹妹“赶紧来锻炼”。姐姐亲自监督,还传授了来自国家队的训练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姐妹俩有同样不服输的精神,惠若璇最后考试时竟然考了满分四十分。

姐姐受的伤,我们都知道

16岁的惠若璇,如今已经能明白姐姐成功背后的血汗。如果可以,她和父母一样都希望惠若琪能不必那么苦。

2010年暑假,父母带她去澳门看姐姐的现场比赛,中国队对荷兰队那场时,惠若琪意外受伤。

因为坐得比较远,他们只看到场上的中国队有人摔倒了。等到比赛结束,才知道是惠若琪受了重伤,需要送回北京治疗。

左肩关节脱臼,左肩关节盂唇大面积撕裂,惠若琪被从手术室里推出来时脸和嘴唇都发白,全身发抖,眼泪顺着眼角不停地往外流。她的左肩里埋了七颗钉子,一辈子都拿不出来了。

钉子钉在骨头上,那得多痛啊。惠若璇一想到这就感同身受,仿佛自己的左肩也正撕裂般的痛。

而2015年的那场手术,父母和姐姐都瞒着惠若璇。那段时间,惠若琪总是头晕、胸闷、心跳加快,经检查,是特发性室心动过速心脏病。对普通人来说,这种病不会有任何危险,却会对从事激烈运动的运动员构成生命威胁。

惠若琪的父母多么想以此为由,让女儿彻底离开排球,但他们更明白,排球就是惠若琪的命。听到医生的手术建议后,三人对视了一眼立刻达成共识,很快定下了做心脏射频消融微创手术的时间。

“你姐姐是不能激动、不能激烈运动的。”里约奥运会上,每次看到惠若琪在场上大喊、拼尽全力扣杀拦网,父母忍不住就会在小女儿耳边唠叨。而决赛那场比赛,父亲惠飞干脆躲进卧室。他怕下一秒看到女儿倒在地上,自己的心脏会承受不起刺激。

但惠若璇理解姐姐的选择。换做是自己,也会忘记医生、教练、父母的叮嘱,在赛场上拼尽力气的吧。

那样肆意挥洒汗水的人生,才是她最喜欢的姐姐的模样。

猜你喜欢

惠若琪姐妹俩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姐妹俩
趣猜中药名
惠若琪 这一次,绝不错过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