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湖记忆
——严善錞访谈

2016-11-01本刊

画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铜版画画种画刊

本刊

人物

西湖记忆
——严善錞访谈

本刊

《西湖·聚景园02》 严善錞 铜版画 20cm×13cm 2013年

《画刊》:与其他画种相比,无论是在学术还是市场方面,版画在今天似乎不太受人关注,这是否与它的复数性有关?就我们所知,即便是在收藏方面,版画也是非常小众的。

严善錞:版画的出现,确实就是为了传播,无论是作为书箱的插图还是图画的印制,它都是作为一种复制品被人接受的。大概是到了20世纪初,到了毕加索的时代,它才始出现了限数,有了版次的概念,成了具有商业操作空间的“艺术品”。

我想这种复数的概念,肯定会对市场产生影响,收藏家总希望自己的收藏是唯一的。但是,艺术和市场毕竟不是一回事。我更关注的是版画艺术本身。我觉得版画这些年的不景气是和版画创作的观念有关,和艺术家对版画的认识和参与方式有关。很多版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是先画一个稿子,再用版子去追这个画稿,有的甚至把稿子也画成版画的效果。所以创作出来的作品就没有版画在其制作过程中自身的一些特点,失去了版画的生机。也有一些艺术家拿自己的油画或者画稿,让技师去制作,可想而知,做出来的作品也没有什么趣味。版画的创作还是得直接面对版面。

另外,我觉得还是存在一个对版画的认识问题,可以说,我们过去是太把版画当版画了。其实版画也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一种艺术媒介。无论是它的制作,还是最终的呈现,都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所以,不必苛求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工艺、多少版次(版次是一个市场问题)。这次展览我把原板也展出了,因为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件独立的作品,它就像浅浮雕,却又比浅浮雕细腻。当然,我也可以为这些原板与印制后的作品找个理由,说它们是碑和拓片的关系,但其实根本没有那个必要。我想如果说有当代艺术那么一回事的话,那么它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打开一些观念的束缚,去直接感受作品。就像苏东坡说的那样:“论画以似形,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因而,从更高的层面来说,我们也不能太把艺术当艺术了。艺术的背后有人,人的背后有自然,自然才是值得我们敬畏的。

《画刊》:在一般人心目中,版画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画种,不像油画和水墨画那样,拿起笔,蘸上墨、蘸上颜色就可以创作。严善錞:就我自己的感觉来说,在版画中,木刻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铜版高一点,石版最难。石版的腐蚀非常难,印制更需要体力。我也很喜欢石版画的,却望而生畏。我想每一个画种,都有它特定的材料和特定的处理技术,但是技术本身是可以不断开发的,材料也是可以不断变化的。我们只要把原理想通就有无限发展的空间。铜版画是一个凹版艺术,只要把这个板面做成凹版能留住油墨就行。很多传统的技法,包括干刻、飞尘、糖水、软蜡等等,其实稍微变化一下,肌理和质感就会发生变化,就有可能出现新的语言,我们就可以用新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风格和趣味。我觉得技法是次要的,关键还是你自己的感觉。

《画刊》:你的版画确实与我们过去看到的不一样,你在技术上是否做了不少改良?另外,你的版画似乎有一种“写意画”的感觉,但似乎与水墨画的感觉又不一样,是什么样的观念支撑着你这样的探索?

铜版原板

严善錞:你说的这种写意感,主要是笔触造成的。其实传统的糖水和软蜡法也都有一些类似的效果,当然不像我这种手法那么细微和自由。我是用毛笔直接蘸着硫磺粉和食用油在铜板上画的,经过一段时间后,硫磺与板面就会起反应,我把这些化合物清洗后再一次次地腐蚀,直到我满意为止。由于硫磺的颗粒小、腐蚀浅,所以层次比较丰富,再加上是直接笔绘的,所以线条和形象就非常自由,让人产生一种写意的感觉。由于我使用的雁皮纸对油墨非常敏感,所以,它比水墨在宣纸上的层次更加丰富。当然更重要的是,与水墨画相比,它的质地更加紧密,画面显得更加硬朗,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局部,它的造型都非常明确。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到艺术创作中的“物性”与“心性”的关系。我的主要意思是,每一种材料,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属性。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心性去感受和体悟这种物性,然后找到一种适合自己观念或趣味的语言。就版画来说,我觉得它的每一个制作过程,都有它特殊的表现力,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慢慢地发现和捕捉。

《画刊》:你的作品中呈现出来一种“文人画”的意境,这是故意为之的吗?

《西湖·栖霞岭01》 严善錞 铜版画 20cm×29cm 2014年

《西湖·杨公堤02》 严善錞 铜版画 20cm×29cm 2014年

严善錞:在今天的社会,严格意义上的“文人”这个概念已经不存在了。文人的价值观和知识系统与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和“读书人”不同。至于你说的“文人画”意境,这是我的一种追求,或者说是一种暗合。这么多年来我看了很多的“文人画”,也做了一些研究。在艺术上,“文人画”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但“文人画”的概念是一种更高的标准,或者说是另外一种不同的态度。严格来说,我毕竟还是学西画出身的,在我的绘画中还是有大量的西方和现代绘画的因素。当然,意境或者说“韵”——这也许是文人画的精髓吧,一直是我努力想通过自己习得的中西绘画经验慢慢地将它表现出来的。

《画刊》:“西湖”这个意象被无数人演绎过,你会有可能与别人“接近”的这种顾虑吗?

严善錞:我的画面中出现的形象,始终会暗合过去的一些经验,“西湖”来自我个人的感受。我在西湖边长大,对那里的景物有切身的感受,这种感受深深地植入到自己的记忆中。西湖那特殊地理形貌和它所拥有的自然氛围,比如说气味、潮湿度都留在了我的身体记忆里,这种“记忆”会带动我的某些情绪,自然地流露在创作中。

当然,西湖历代都有人画过,现在也有不少画家在画,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切入点。一个居住者和一个观光者眼中的西湖是不一样的。由于选择的画种、受过的训练,以及生活经验的不同,每个画家对西湖的演绎都会不一样。就像在传统诗文里,有的会描述它的繁华妩媚,有的描述它的寂静淡泊。在创作上,我选择版画这样一个特殊的表现形式,就像前面所说的这种技法,它的材质有一些自己特点,我自己觉得这种特点与我心目中的西湖的气质非常相似,它细腻、温润而又沉着坚实。

从图像上说,我更多的是选择了一些小景。我对西湖感受得更多的还是近距离的直接和观察,这与自己的童年经验有关。西湖边上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给我的身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之所以能那么长时间地沉浸在这样的一种创作状态之中,无疑是这种身体的记忆在发挥着作用。

《画刊》:按代际来说,你是“八五”一代人,但你后来走出了不一样的路,作为经历者,你是如何看待我们既定美术史中叙述的“八五价值”?

严善錞:“八五”确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现在也一直有人在回顾、回忆这段历史。在那个时期,我也参与过一些活动,包括编辑《美术思潮》,也写过一些文章,但其实介入的程度不是很深。我在当时感兴趣的是另外一个问题——文人与他们的画。我觉得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兴趣是第一位的,如果失去了兴趣,这种研究和创作不会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兴趣才能持久地推动着你对问题的发现和研究。这些年来,我的兴趣主要是在创作上,尤其是铜版画的创作。

就我自己来说,对“八五”做一个总结或者评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当时接触的主要是浙美(现中国美院)的几个同学和“北方艺术群体”的艺术家。对于他们的艺术观念和艺术事件我还比较熟悉,其他的艺术家就关注得很少。

注:本文录音初稿由北京恒信雅达会议服务有限公司整理。

展览名称:“西湖”严善錞个展——2016

展览时间:2016年2月27日-5月8日

展览地点:北京前波画廊

猜你喜欢

铜版画画种画刊
铜版画技法在作品Salute to my hero中的运用
小猕猴学习画刊
小猕猴学习画刊
林风眠艺术主张刍议
梅青原陶艺雕塑作品
浅析魏晋玄言诗对山水画独立发展的影响
欢迎订阅2017年《中国画画刊》
关于农民画*
铜版画及铜版画艺术纸
铜版画创作中的个性化语言表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