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的应用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11-01穆桂荣
穆桂荣
(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 药学部,北京 102100)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的应用分析及对策研究
穆桂荣
(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 药学部,北京 102100)
目的对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进行应用分析比较,优化调剂方法。方法从药品信息管理系统中提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传统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此外,随机抽取200例于该院就诊的患者及10名在该院从事配药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在患者选择和工作人员选择等方面对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相比,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逐渐成为该院中药调剂方式的首选。结论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具有明显优势,但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中医药工作者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发挥中医药优势。
中药调剂;中药配方颗粒;传统中药饮片
传统“手抓戥称”调剂方式工作中,调配人员可以同时通过手抓、眼看、鼻嗅等常规方式对药物性状进行鉴别,但是这种调剂方式存在称不准、浪费大、卫生差等多种弊端[1-2]。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调剂方式进行中药处方调剂,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中药配方颗粒是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工业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等工序精制而成的颗粒剂[3]。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中药配方颗粒仍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将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进行应用分析比较,希望能够指导药方调剂工作。
1 资料和方法
从药品信息管理系统中提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的使用数据(如处方数、调剂出错率)进行统计分析。此外,随机抽取200例于该院就诊的患者及10名在该院从事配药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在患者选择和工作人员选择等方面对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处方数统计
对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有关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处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该院传统中药饮片处方数为50 110张;而有关中药配方颗粒处方数则达53 453张,数据见表1。
表1 处方数统计
2.2 中药饮片调剂出错率统计
对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中药饮片调剂出错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该院传统中药饮片内部调剂出错率为1.5%,发药出错率0.06%;而中药配方颗粒调剂出错率明显小于传统中药饮片,其内部调剂出错率为0.15%,发药出错率0.005%,见表2。
表2 调剂出错率统计
2.3 患者调剂方式选择统计
对200例患者在两种调剂方式的选择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的选择主要表现在取药方便、质量保证、药物剂量准确、卫生、使用方便和贮存携带方便等方面,见表3。
表3 患者对调剂方式的选择结果统计(n,%)
2.4 工作人员对调剂方式的选择统计
在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同时使用传统调剂方式和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工作且达3年以上的10名调剂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使用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时,调剂人员的工作效率明显增加,工作强度显著减小;在剂量准确性和卫生条件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药物浪费情况减轻;但是在药物规格方面,中药配方颗粒不如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结果见表4。
表4 工作人员对调剂方式的选择结果统计(n,%)
3 讨论
中药调剂与药方有效性和患者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中药调剂过程中遵循的相关规范是经长期实践总结而来,调剂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处方药味的顺序对其进行准确称量并对每味药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4]。传统中药饮片普遍实行散装存放,调剂时需先称总量,然后分装,不仅浪费较大、卫生得不到有效保证,还会增加误差。而中药配方颗粒有其明确剂量,无需另行称量、直接调配的特性,改善了配药的卫生条件(如粉尘)、增强了配药的准确性和方便性[5],从而减少调剂出错率。与传统中药饮片处方数相比,该院有关中药配方颗粒处方数也有一定的增加。此外,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患者因取药方便、质量保证、药物剂量准确、卫生、使用方便和贮存携带方便等优点而选择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
在实际工作中,该院药房调剂工作人员使用中药配方颗粒也大大减少了药物浪费、增强调剂剂量准确性以及改善药房卫生条件。中药配方颗粒标明了药物名称、剂量和规格、避免了药物浪费[6-8],与传统调剂方式中散装存放相比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小了工作强度。此外,在传统中药调剂过程中,调剂人员通过手抓、眼看、鼻嗅等方式对药物质量进行检查,鉴定过程简便快捷准确;而中药配方颗粒采用指纹图谱等高新技术进行质控,对相关成分都有定性和定量的检测,不但免去了患者的煎煮麻烦,保证了服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与具有称不准、分不匀、效率低、复核难、浪费大等弊端的传统调剂方式相比,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具有一定优越性。传统中药饮片群药合煎具有增加药效、减轻药物毒性的作用,可充分发挥中药的配伍效果;而配方颗粒是单味药材经煎煮后,在使用浓缩、添加辅料、制粒、干燥等制备工序制成的,其受热时间长、制备工序繁多,其所含的有效成分受到一定的影响,且缺乏共煎的过程,对中药配伍特色的体现是不足的。未来中药饮片调配、管理等将逐步朝着实现自动化方向发展,其的配方流程为录入处方、自动检查并收费、机械化配方(如开发中药饮片调配机)、人工核对、包装并附加标签、煎药、配送,增加医嘱解说(服用方法解说)。这种模式可提高配方速度和准确性,省时省力,方便患者。
[1] 王霞玲,童树洪.中药饮片小包装的利弊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10):79-80.
[2] 张晓琳,袁进.我院使用中药饮片小包装的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10):1006-1007.
[3] 张力文.散装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与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博弈浅析[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5(2):162-165.
[4] 何旭.散装药材、小包装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优缺点分析[J].广州医药,2014,45(6):77-79.
[5] 廖嘉彦,胡二文.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比较[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1):90-91.
[6] 李延萍,谢微杳.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规范化临床疗效研究[J].重庆医学,2014(30):4092-4093.
[7] 玉芳,戴淑娟,韩玲玲.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现状及与传统饮片药效的比较研究[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1):149-150.
[8] 刘晖晖,李盛青,詹若挺等.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现状与临床推广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1):9-17.
Application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ResearchofTCMFormulaGranulea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ecoctionPieces
MUGuirong
(DepartmentofpharmacyYanqingHospitalofBeijingChineseMedicineHospitalBeijing102100,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dispensing mod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ranule dispensing method.MethodsThe data of consum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ranules (such as the number of prescriptions,dispensing error rat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statistical analyzed.In addition,randomly selected 200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and 10 dispensing staff receiv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prescription number,the number of the pellet formul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in our hospital increased to a certain extent,became prior choice.Conclusion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ranule has obvious advantages,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and are needed to improve.
Chinese medicine dispensing;dispensing granu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2016-05-22)
10.13313/j.issn.1673-4890.2016.8.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