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境

2016-11-01何桂彦

雕塑 2016年2期
关键词:东湖场域雕塑

何桂彦

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与传承,雕塑艺术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与艺术史情景中,其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变化,譬如就艺术形式与审美趣味而言,在古典向现代过渡的阶段,曾出现过作为形式的雕塑,作为语言的雕塑,作为技巧的雕塑,作为风格的雕塑。从现代到后现代阶段,也曾出现过作为结构的雕塑,作为剧场的雕塑,作为地点的雕塑。进入当代以后,雕塑艺术不但打破了传统雕塑所界定的艺术本体领域,拓展了自身的边界,尤其是创作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追求作为身体的雕塑,作为时间的雕塑,作为社会雕塑的雕塑。然而,作为一个新的范畴——公共雕塑,虽然说它曾脱胎于雕塑,但在当代文化的语境中,在审美与文化诉求方面,均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例如注重“公共性”,强调“剧场”感,追求“场域”化。

实际上,在雕塑自身的发展谱系中,1980年代中期,中国曾掀起一波城市雕塑的浪潮。在那个阶段,最为流行的是纪念性雕塑,装饰雕塑。1992至1994年间,雕塑领域才开始融入当代文化语境,更准确的说法是才有了真正的中国当代雕塑。1990年代末期,伴随着当代雕塑的发展,公共雕塑逐渐成为一个新的领域,在主题,形式,观念等方面也与1980年代的城市雕塑拉开了距离。2006年以来,公共雕塑进入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是经济的腾飞,城市文化的发展,以及民众日益增加的对公共艺术的诉求,公共雕塑得到了政府与非盈利性艺术机构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今天中国雕塑界的创作与学术环境已在不断的改变,雕塑艺术同样成为了一种知识性的生产,其背后的创作逻辑,审美范式,阐释语境也在快速转变,

入境——成都东湖公园首届公共雕塑邀请展得到了成都市锦江区区委,区府的大力支持,而本次展览的策划首先是考虑如何让雕塑真正的融入公共环境中。东湖公园是成都市内最大的湖泊公园,公园内林木挺拔,植被茂密,环境幽雅,空气清新。公园内拥有5大景区,西邻府河,南邻沙河,有独特的“湖天共一色”的奇妙景观。加之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成都市中心,每天会迎来大量的游客。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东湖公园也是成都市内富有艺术与人文气息的去处,这里有成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域上和美美术馆,红美术馆等多家艺术机构,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

考虑到东湖公园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氛围,就展览的主题来说,“入境”包含了两个层面的考虑:一是注重物理意义上的环境;另一个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所要追求的境界。就前者而言,对环境的着重,在于我们希望探讨作为“地点”的雕塑。在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的雕塑范畴中,雕塑是以基座的形式存在的。美国的批评家罗萨琳·克劳斯曾谈到,唯有雕塑走下基座,才能打破“架上”的存在范式,为雕塑走向场域,走向公共空间提供可能。事实上,从“架上”到放弃基座,从室内的展示空间到向外部的社会空间的转变,这一系列的观念上的转变,是由1960年代的极少主义完成的。极少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强调媒介的“物性”特征;第二个阶段是重视“物”所置身其间的“场地”;第三个阶段强调观众与物,空间所形成的“剧场”或“场域”关系;第四个阶段是将“场域”意识形态化,即赋予其社会学,文化学的意义。而这四个方面均对后来西方公共雕塑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倘若将地点作为雕塑的一部分,也就意味着,艺术家不只是考虑雕塑艺术本体之内的问题,还需要将“地点”作为作品意义生成的重要来源。而对“场域”的营造,必然会使作品具有景观化的特征。于是,当雕塑成为环境的一部分的同时,“入境”就涉及到后一个问题,即作品在审美范畴力图实现的“境界”。

就此次公共雕塑展,我们赋予了良好的期望:一,是邀请中国当代雕塑领域中青代的代表性艺术家参加,希望其作品用天然,日常,甚至。低廉。的材料,创作能真正融入东湖公园环境的作品。二,探索雕塑——向公共雕塑转变过程中在艺术观念,艺术形态等方面呈现出的新的可能性。因此,它们可以是景观化的雕塑,借鉴了建筑元素的雕塑,也可以是一种与时间,创作过程密切相关的,具有雕塑化视觉特征的装置。在形态上,它们不必限囿于既有雕塑的语汇与表现方式,相反,可以直接打破雕塑与装置的边界,甚至是完全观念化的作品。三,最大程度地呈现作品的。公共性。,即希望作品能与公众有一个更好的沟通,在带给公众审美享受时,也能使其参与到作品中,即将公众的参与作为作品意义生效的一部分。

不过,对于预期的展览目标和最后的展示效果,坦率地讲两者仍有一定的距离,但重要的是,本次展览迈出了第一步,并且有了好的开始。和学院雕塑,当代雕塑所不同的是,公共雕塑的发展取决于有一个良好的艺术生态和有机的艺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赞助方(包括政府部门,企业,非盈利性艺术机构),公众,艺术家和相应的公共文化环境(包括城市文化语境,公共传媒,开放的社会文化氛围等)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几个方面是艺术系统的基本要素,彼此是密不可分的,抑或说是四维一体的。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公共雕塑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有优秀的雕塑家,而且取决于建立一个良好的艺术制度,以及参与的各方对公共艺术的特点与内涵有一个基本的共识。

猜你喜欢

东湖场域雕塑
巨型雕塑
我爱东湖
水墨东湖
我的破烂雕塑
东湖古柳
查无此人
写实雕塑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基于“学习场域”的专业成长方式构建漫谈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