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数学合作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6-10-31苏春红

成才之路 2016年29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优化小学数学

苏春红

摘 要:结合教学实例,从激发“参与度”、 提升“和谐度”、 优化“思维度”三方面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以期使学生的合作探究有条不紊,保证合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61-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并在合作交流中迸发出新的火花。合作教学的开展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如何使小组合作得到“活而有序”的开展,保证合作任务的有效完成,是值得每一位一线教师重视的课题。

一、激发“参与度”,提高合作效率

在合作学习中,交流是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在交流中,学生的个体思考才能成为集体智慧,才能更好地展现自我、探索真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重视每个学习小组内的合理分工,给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提供展示的空间,保证全员的参与性,提高合作效率。例如,在三年级“认识千克”的教学中,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亲手实践,认识并感受“千克”,学会用秤称量物体质量。考虑到中低年级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常会缺乏主动和自律,往往会出现合而不作、默契度不高的现象。因此,在小组合作开展之前,先对学生进行纪律要求与合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明确,确保人人有事做。一名成员负责物品放入台秤,一名成员负责台秤和读取称量结果,一名成员负责数据的记录,还有一名小组长负责纪律。分工完毕后,学生的合作明显变得有条不紊。在之后开展的“估一估、称一称”等环节的合作探究中,学生的合作也随之变得谦恭礼让、精诚团结,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明确每个人的任务职责,进行合理的分工,可以增加学生合作的动力,既避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从而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二、提升“和谐度”,使合作探究有条不紊

如何让小组合作更显和谐、团结,已成为近年来一线教师探讨的热点话题。关系大于一切,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和谐的合作氛围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应让每个学生意识到合作不是个人学习行为,它是一种集体行为,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就必须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课,教师可先设计如下合作项目:一是组织交流。注意如下一组数学算式,你有怎样的发现?16.7÷10 = 1.67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16.7÷100 = 0.167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16.7÷1000 = 0.0167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二是举例验证。各学习小组随意列举一些小数,并将这些小数分别除以10、100、1000,猜想这些小数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用计算器验证。三是确认猜想。对于刚才的猜想,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在学生参与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进行巡视,密切观察,在各学习小组完成上述合作任务后,再请合作参与度较高的小组说说他们在进行合作探究时的方法和经验,从而激发其他学习小组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合作的价值与意义,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实践证明:和谐、团结的合作氛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的提高。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生生间、师生间的多元互动交流,提升小组的“和谐度”,使学生的情绪高涨,积极思维,使合作探究有条不紊的得以开展和进行。

三、优化“思维度”,挖掘合作的深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开发,挖掘合作的深度。要引导学生利用集体智慧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形成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合作的质量,从而高效实现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四年级“观察物体”一课时,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深刻认识,在操作、观察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此,可设计如下二个探究活动,在合作中有序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一。出示三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并撗着摆放成一排,引导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进行观察,并提问:如果再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并且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那么该如何添加(摆放)这个正方体呢?活动二。想象刚才看到的侧面图,如果再添加第四块小方块,并且要让侧视图保持不变,那么该如何添加(摆放)这个正方体呢?上述二个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从激活学生的思维入手,通过几何体与三视图间的互相转换,逐步优化学生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只有明确每位学生的任务和职责,进行合理的分工,强化分工合作的意识,形成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使合作探究有条不紊,发挥合作学习的真正实效。

参考文献:

[1]谢久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2]雅芳.小组合作模式下数学教学有效性探讨[J].成才之路,2016(01).

[3]孔涛涛.浅议如何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J].数学教学通讯,2014(13).

[4]陈尚怡.小学数学绩优生学习行为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优化小学数学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