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其“劝离”而后快,不如“劝礼”而和谐

2016-10-31李人山

求学·素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硬纸板纳凉市民

李人山

【热用立意】人文情怀/和谐共处/包容

【素材现背】对于纳凉者,是热衷“劝离”而后快,还是追求“劝礼”而和谐?答案不言而喻。社会不可能处处十全十美,我们唯有对不够鲜亮的一面抱以一份平常心,努力做到相融相助,才能映衬出一座城市的文明和包容。

席子、塑料布甚至是硬纸板铺在地铁站内,有人躺着睡觉,有人围坐成一圈打牌,有孩子在一旁嬉戏……近日上海持续出现高温,最高气温达40度,不少地铁站成了附近居民的“避暑胜地”。

炎炎夏日,暑气逼人。每到这时,一些商场、图书馆的避暑纳凉作用被不断开发。如今,随着地铁在诸多城市的生根落脚,周围市民尤其是那些居住条件差的外来务工人员,又觅得了一处免费舒适的清凉之地。他们在地铁站通道走廊席地而坐,的确存在有欠文明和雅观的形象问题,但这问题并非不可容忍,所以,与其“劝离”,莫如“劝礼”。

三年前,南京某报纸曾发起一项“地铁纳凉该不该罚”的网络投票,结果八成以上的投票者认为,进站纳凉人群只要不过分喧哗和影响通行,就不必过度指责或处罚他们。可见,比起在地铁站内乘凉引发的担忧和顾虑,大多数市民并不刻意拘泥于“形象洁癖”——只要相安无事,尽可宽容视之。

浙江大学一位专家说得好:“他们来公共场所纳凉,必定是他们有困难,比如家里环境没那么舒适。这时候,公众要以宽容的气度和胸怀来接纳他们,这是文明社会的一个象征。”假如有关部门主动规划和实施有人情味的公共管理,既確保了秩序,又体现了人性化,岂不如汩汩清泉愈加沁人心脾矣?

地铁纳凉,与其“劝离”莫如“劝礼”,说白了,就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一年之中的“蒸笼气候”终归有限,低收入群体的纳凉需求也可体谅,何不将“赶一把”变为“帮一把”?一方面让地铁纳凉者更受尊重,另一方面又促使他们自律守规。其实,采取这种人性化的地铁管理思维,非但无损城市形象,反会更利于城市美誉的传播。

猜你喜欢

硬纸板纳凉市民
“纳凉公交”值得推广
纳凉
硬纸板老鼠
站立的花
硬纸板变存钱罐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动物纳凉各显神通
“意义”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