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 伟大的远征—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2016-10-31夏一璞

今日中国 2016年10期
关键词:长征路胜利长征

文|夏一璞

不忘初心 伟大的远征—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文|夏一璞

80年前的红军长征之所以被称为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不仅是因为它克服了不可想象的艰难困苦,更是它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其中蕴含的创新因素与创新能力是当今和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

面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做出战略转移。1934年10月16日夜,这支8万余人的红色大军跨过赣南于都河,从此踏上了伟大的远征。

从红土地到黄土地,从赣南、川北、豫东南、湘西到陕北,走过二万五千里的崎岖征途。两年后的1936年,历经艰险、九死一生的红军队伍在甘肃会宁和宁夏将台堡胜利会师,紧紧拥抱之时,这次生命的远征有了一个不朽而光辉的名字—长征。

80年间,在历史的长河里,红军用生命和热血走过的这条长征路已经结出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80年间,红军经过的山山水水不断培育和涌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长征人;80年间,红军长征精神不仅深深地刻入中国的历史,更照耀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这一睿智的预言在之后的中国抗战中所检验,这一科学的判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不断彰显其真理性:长征精神,历久弥新;长征征途,没有终点;长征之心,永远赤诚。

回望历史:长征是无与伦比的壮举

红军通过长征这一伟大的军事战略转移,保存和锻炼了中国革命的基干力量,并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重要条件。红军长征之所以被称作人间的奇迹、革命的壮举,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军队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整整两年间,红军转战14个省,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历经曲折,最终迎来了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这其中的艰难与险阻、生命与鲜血、意志与希望共同交织而成的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伟大的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说,“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革命理想高于天”是长征精神产生的信念基础。长征精神不是朝夕而成,长征精神不是无本之木,革命的实践只有在革命的信念支持之下才能不惧挫折,不断奋起,才能孕育出属于这一实践所独有的精神气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领导红军长征获得最终的胜利,其信念基础就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始终坚信正义的事业必将胜利。只有理解了这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懂得为什么中央红军部队红四团官兵在天降大雨的情况下,能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正是心中对胜利的不灭渴望和对革命理想的无比忠诚,红军战士们才能在22名突击勇士的带领下,冒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完成了飞夺泸定桥的壮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爬雪山、过草地,看似举重若轻的描述,在当年的物质和军事条件之下,面临的艰险与困苦不是常人能够想象并克服的,然而红军战士心中能够做到“不怕”,将走过的和即将走过的万水千山视作等闲,并非他们有着异于常人的体质,而是在于他们有着非比寻常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是行动力量的源泉,是锻造钢铁意志的熔炉,红军战士在物质层面并不占优势的条件下,披荆斩棘,在重重阻碍中杀出一条血路,步入中国革命全新的局面。

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姑娘在不被看好的局面下,不断逆转再逆转,最终夺冠的历程和80年前红军被迫转移、变被动为主动的长征历程惊人地相似,今天的女排精神和80年前诞生的长征精神一脉相承。万里长征不可复制,但长征精神可以薪火相传。女排那种挑战极限、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那种永不言败的品质、敢于胜利的信念、勇于拼搏的意志,不正是红军长征精神在当下的鲜活展示?郎平指导在赛后谈到,女排不是赢得冠军,而是在前进的征途上不泄气、不气馁、一分一分去拼,打好每一个球。红军战士在征途中正是永远不抛弃不放弃,一步一个脚印,用决心战胜困难。

2006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参观“伟大的长征—浙江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时说道:“回望长征,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我们透过历史,看到的不仅是昨日的辉煌,更是今天的追寻。

中国用了30多年的时间,不断打破西方国家奉为圭臬的各种所谓“经济定律”,一次次用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更适合中国发展。

直面当下:一代人走好一代人的长征路

红军长征在80年前胜利完成,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这是接续进行的。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殷切寄望,不仅是对长征精神历史功绩的肯定,更是对长征精神现实意义的彰显。

2016年9月份圆满落幕的G20峰会,展现了一个勇于担当、勇于负责的中国,一个众志成城、凝神聚力的中国,一个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国。中国用了30多年的时间,不断打破西方国家奉为圭臬的各种所谓“经济定律”,一次次用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更适合中国发展。中国在现代社会所创造的发展奇迹,不亚于红军长征所创造的军事奇迹。中国取得发展成就,离不开实事求是、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的激励。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的“三个前所未有”科学论断,充分体现了长征精神中坚定的理想信念、乐观的革命精神;“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科学判断充分体现了长征精神中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百折不挠的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充满了勃然生机与艰难困苦,也正是这样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坚信胜利、不怕牺牲、团结一致、依靠群众的长征精神永不过时;锐意创新、独立自主、顾全大局、勇于拼搏的新的长征事业永远在路上。

展望未来:新长征继续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80年前的那场伟大的出发,红军战士怀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对革命远大理想的无限忠诚与信仰,对胜利的坚信与渴望,最终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成就了一次伟大的征程。

“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的讲话深刻揭示出长征精神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关联。

80年前的红军长征,是一次挑战人类极限的跋涉奇迹,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是一次长征,一场中华民族自我超越的新的长征,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力量与意志品质,其根本内核是坚定的理想信念。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鲜活体现,是革命胜利的力量之源,具有超越时代的特性。

80年前的红军长征之所以被称为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不仅是因为它克服了不可想象的艰难困苦,更是它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其中蕴含的创新因素与创新能力是当今和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

任何世界大国的崛起皆起于创新,换言之,缺乏创新能力就不具备引领人类社会前行的能力。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改革创新史。而这种改革创新的思想与能力并不是近30年才出现的,早在中国革命的初期,在那次伟大的远征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道路又丰富发展伟大的精神。人们不能忘记那颗为了人民、为了远大理想不息奋斗的初心,人们不能忘记为什么走上这次伟大的远征,人们更不能忘记是如何走过这条长征之路;展望未来,唯有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继续发扬长征精神,才能走好新的长征路。

中央国家机关举办书画摄影展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夏一璞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猜你喜欢

长征路胜利长征
坚持就是胜利
爷爷的长征
重温长征路,童心跟党走
长征八号,入列!
回望长征路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追寻长征路
传承红色基因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坚持
长征路上的“看齐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