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婚姻物语:罪与罚——评吕志青的长篇小说《黑屋子》

2016-10-31黄自华

长江丛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屋子小林婚姻

黄自华

婚姻物语:罪与罚——评吕志青的长篇小说《黑屋子》

黄自华

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吕志青是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他以虔诚的态度对待小说写作,不迎合市场,不随波逐流,顽强地坚守着一个作家应有的独立自由写作姿态,将小说当作自己思想与生命的延伸。长篇小说《黑屋子》,基本上继续了他先前的作品中,关注人的精神困境的价值取向,坚持理性精神与怀疑态度。他的小说,具有一种对纷繁多变现实生活的强大把握能力和逻辑推演能力,善于用与批判的眼光,从司空见惯的现实生活中发现“存在”,展示现代生活的荒诞与悖谬。长篇小说《黑屋子》依然是以沉思的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考察、反思他们的婚姻生态与思想深处的心理状况,令人信服地暴露了当代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尖锐对立,深刻表现了人在社会中的孤立、悲哀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疏离,尖锐地揭示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

吕志青的小说,常常会让我们沉陷于思辨的困境之中,同时又沉迷于他那一套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叙事圈套里难以自拔。在长篇小说《黑屋子》中,我们可以听到作者自己与时代的对话,作者不仅把握了这个时代的声音,而且首先把握了个体与时代之间的对话关系及其彼此之间通过对话的相互作用。吕志青的小说,吸取了许多现代派作品的创作元素,但他的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这些情节的设置,都丝丝相扣,有条不紊,很吸引人。而且故事情节的发展比较自然,符合逻辑,为塑造人物、表达作者的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吕志青的小说常常会依托日常生活的事件,在现实场景中撕开一道缺口,使叙事沿着虚拟的轨道滑行,制造一种陌生化的效果,从现实走向隐喻,从具象抵达抽象,从而使作品的思想深度和哲理高度得到提升。

长篇小说《黑屋子》中,齐有生、臧小林之间的搏斗,既是灵魂与肉体的纠结,也是两个人灵魂的搏斗,因为每个人都有灵魂,每个人都是一个肉身实体。虽然作者所写的是关于精神信仰与世俗婚姻之间的争斗,实际上是关于个人灵魂在善恶两个深渊之间的摇摆。这两个深渊被昆德拉戏称为“阴暗的深刻性”,而这种摇摆则被认为是“过分的举动”。吕志青通过对人性的深刻透视,认为自我的核心,不是理性而是本能(欲望)和潜意识,因此在作品中,大量表现了人的意识的混沌与虚幻。在长篇小说《黑屋子》中,吕志青从不寻常的角度进行观察、描写人的不寻常、不正常的精神心理状态,透过人物的行为模式,分析了“自我惩罚”的宗教心理,揭示了人性的困境在冷漠、沉重的现实世界中,人已经难以保全自己的本性。人分裂了、异化了,即便你还有意识、思想和情感,但精神已经紊乱,行为已经变异。也就是说,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吕志青在现代心理学的影响下,对自我的稳定性、可靠性、理性等都产生了怀疑。于是我们便可以看到,那些走进“黑屋子”里的人,大都是荒诞不经的,我们完全可以把他们看作是作家的一场“梦魇”,或者是一种潜意识活动,也就是现代派作品共同的主题:丧失自我的悲哀和寻找自我的失败。

吕志青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不仅描写行为的结果,而且着重描述了行为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特别是那些自觉不自觉的反常行为、近乎昏迷与疯狂的反常状态。而人物的思想行为反常,恰恰又是他作品的特点。而且,吕志青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写,是详实而且深刻的。他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缓慢,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人物关系深刻的悲剧性。臧小林对婚姻生活的内疚感与负罪感,特别是“自我惩罚”的强烈意念,贯穿于她与丈夫齐有生的几乎全部婚姻生活,直至死亡的全过程中。但是,他们的性生活一如往常的满足、快乐。而且小说中这种“分裂”的状态,常常以一种“悖谬”场景展露无遗。所以,阅读吕志青的长篇小说《黑屋子》,往往会有一种怪异的感受,你会觉得作家总是在用非常态的文本,干扰你早已形成的阅读习惯,又在不经意间,带给你全新的体验;以独特的叙事方式隐喻,以及由此达到的效果,引导你领悟婚姻生活的悖谬与神奇。

哲学与文学“嫁接”,总要发生一些变异。“异化”思潮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出现各种面貌,概括起来看,表现在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中,要么人不接受世界,要么世界不接受人;表现在人的自身矛盾中,是人的自我失落与迷惘。现代心理学,尤其是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为“寻找自我”扩充了一条重要渠道。然而长篇小说《黑屋子》,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所显现的世界,正是哲学家们想阐述的“异化”世界:作品中人的那种陌生感、孤独感、恐惧感、放逐感、压抑感;客观世界的那种障碍重重的“黏滞”性;那种无处不在的威权的可怖性;那种捉弄人的生命的“法”的滑稽性;那种伤害同类的凶残性……正是哲学家们想描绘而不能的令人沮丧的世界。

自杀叙事,几乎是长篇小说《黑屋子》对生命存在与消亡的权威阐释文本。小说《黑屋子》中的大部分人,尤其是齐有生、臧小林,他们几乎都怀有强大的自杀情结,对死亡(自杀)保持着极度的轻蔑,死亡仿佛只是一次短暂而炫目的反生命旅行。尽管齐有生、臧小林自诩为热爱基督并多次走进教堂,但是,他们在神父面前的谦恭与忏悔和基督本身并无关系。齐有生倚仗着某种婚姻政治的纯洁性,对臧小林展开激烈的道德追击;小说自始至终,反复纠缠着的是齐有生期望这个背叛者的卑污肉体,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以肉身的毁灭来抹平自己为婚姻付出的所有贷差,从而演出了一幕荒诞残酷的喋血悲剧。如果说,臧小林的死,是一场秘密浪漫爱情的结果,那么齐有生跳楼自杀,则是他为捍卫婚姻纯洁性的一次荒唐“殉道”。

长篇小说《黑屋子》所呈现故事情节细致、绵密。作者始终让人物处在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通过人物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揭示人物性格,通过善恶矛盾性格组合、深层次的心理活动描写,探寻人的心灵深处的隐秘。由于作者着力拓宽人物的心理结构,因此小说的结构相对地处于从属地位,但是,作品对幻觉、梦魇和变态心理的刻画却极为出色。从某种意义上说,齐有生、臧小林夫妇的婚姻,可以看成是一份“犯罪心理报告”,在这份“犯罪心理报告”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令人惊讶的幅度和深度展现在读者面前。实际上,在长篇小说《黑屋子》中,两性之爱和灵与肉的冲突,只是作家着意探索的一个领域,在吕志青看来,两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众多关系中的一种,对两性关系的探讨,可以作为照亮存在和揭示可能性的一束聚光,它能够引发人们对人与社会存在关系的更多思考。吕志青善于营造环境与气氛,注重人性的发掘,逼视人性的阴暗面,隐喻了人对本质和实在无尽追问的冲动。此外,这部小说场面转换快,场景推移迅速,在浓缩的时空中,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小说的时代色彩十分鲜明。

长篇小说《黑屋子》是一部历世而非入世的小说,它的繁复与清澈,严肃与滑稽,意象化的哲思与游戏性的感悟,放飞的是一种后现代主义精神。齐有生、臧小林夫妇的婚姻关系一直处于所谓背叛毒化的处境中。在小说中,我们看到齐有生、臧小林两个人,都以一种连他自己也无法掌控的方式,一种既隐秘朦胧,又突兀嶙峋的方式,实现着一种悲剧性的自残方式来反抗婚姻,它让人很自然地会想到海德格尔所描述的沉沦与被抛弃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们“潜意识”中悲剧性情绪的“外化”,潜意识中的愿望强行暴露出来,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才能够深刻揭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纷繁复杂和深刻的悲剧性。长篇小说《黑屋子》仿佛是一个神经质的叙述者,正在用超出常人经验的意象,表达哲学的思考,用略带轻蔑的态度,以调侃和稍显夸张的比喻和形容,对时代进行反省。阅读小说时,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叙述者在表述的当下,有着各种无名的情绪激烈地撕裂着他柔软的内心。

显然,长篇小说《黑屋子》所探讨的现代婚姻的困境,是现代人所面临的“存在”困境之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困境。齐有生、臧小林夫妇对婚姻的深度怀疑和恐惧心理,暗示了现实社会中,心理疾病的普遍存在。齐有生经常会同时踏进两个完全陌生的婚姻现场,一个明朗、一个阴森;一个和蔼如春,一个狰狞可怖。每一个里面都藏着另一个,彼此包藏。在吕志青的笔下,婚姻关系的探究与揭示,是一种为了了解现实而做出的努力,在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婚姻关系中,人们为什么期待“交心”呢?因为“心”是人的内在奥秘,不了解它就不了解人。人们为什么害怕“交心”呢?因为互相交底就意味着互相控制,秘密也是一种权力。问题还在于,我们都未必清楚自己内心的秘密是什么,未必知道也未必说得清楚“心”在何处。

长篇小说《黑屋子》简直就是一篇关于信仰与追求的肉身寓言,是梦与真实的绝妙融合。作品既有对现实世界的清醒审视,又有最疯狂的想象。如果我们联想一下现实中类似的情景,当我们被一些谁也无法预料、无法逃避的宿命所决定时,生活的荒诞与这个故事的荒诞就有了一种比拟的联系。显然,在荒诞的突变中,吕志青敏锐地觉察到了现实生活某些本质性的问题,才用这种象征、夸张甚至荒诞、幽默的手法加以表现。而小说中的许多荒诞和悖谬镜像构成的幽默,更多是来自作家对现代人生境况和命运的深思,是基于“诗性沉思”的一种形而上的幽默,普遍存在的人生错位感,则是构成幽默的现实基础。因此,阅读长篇小说《黑屋子》时,我们常常会止不住掩面而笑,但笑过之后却会陷入关于人性、存在及现实世界合理性的深深思索。

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相比,现代派小说不大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吕志青却成功地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手法相结合,使小说文本既具有强烈的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小说中的人物刻画也十分形象生动,而且很有时代特点。长篇小说《黑屋子》中,由于大量的心理描写、思维描写,哪怕是一些情节的描写,是通过心理叙述的口吻表现的,我认为,吕志青将现代派小说的内化、自我、隐喻,拘泥于个人感受作为一种叙事方式,运用得十分巧妙。作为文学手段,他是想以此实现某种哲学的思考,创造一种哲学隐喻文本,致力于某种文学隐喻建构:挖掘人的潜意识,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表现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

长篇小说《黑屋子》是一部控制与反控制文本。围绕婚姻等宏大问题,以非逻辑的方式,体现了权力与婚姻之间的逻辑关系,构筑了作品的寓意结构,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未被照亮的存在。我觉得这部小说的主题可以简洁地归结为“一个人在热寂的环境里最无力的挣扎”。这里所谓的“热寂”,是借用原子物理学的概念。作者所指的是“熵”,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热力学原理,“世界是一盆大火,万物焚身其中”。齐有生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齐有生、臧小林之间,永无休止的嘴巴官司,是他俩每天都在重复着的那种单调、无聊而又肤浅的生活的证据。人能否为了“忠诚”而杀人(自杀)的政治正确性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也为我们的阅读带来许多惊异。我们除了寻找吕志青给出的结果之外,还在不断地问自己,作家在作品中对“为了‘忠诚’而杀人(自杀)的政治正确性”,到底有没有过自己的置疑呢。

最后引用一句王小波的话来结束本文,他说:“我正等待着有一天,自己能够打开一本书不再期待它有趣,只期待自己能受到教育。”我以为,长篇小说《黑屋子》能否让我们受到教育并不重要,而读它,是否感到一种“思维的乐趣”,是否有一种睿智的感觉,思想上的所得是否多于心灵的收获,这才是最重要的。

黄自华,作家,文学评论家。在《文艺报》《小说评论》《长江丛刊》等十多家文学杂志和报纸副刊上发表近百万字文学评论作品。有文学评论专著《荒漠之舞》《批判的快感与尴尬》《边缘喧哗》及其它文学著作出版。

猜你喜欢

屋子小林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我想跟小林一样——读《大林和小林》有感
为梦孤独
楼上的和楼下的
高考前与高考后
空屋子
别来无恙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山节藻棁
静与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