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闻

2016-10-29

文史博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央人民政府湖南人庄稼

旧闻

女子当废除装饰

妇女要解放,首先应废除装饰。装饰的害处:

(一)耗费。就一个寻常的女子来说,假定他每一月用一瓶生发油,合价洋三角;又每一个月用两瓶雪花粉,合价洋三角;又每一个月用一块上等肥皂,合价洋五角;又每一个月用一瓶好香水,合价洋一元。将这四件共计起来,每月便是二元一角,每年便是二十三元二角。从十一岁至四十岁,共三十年之间,统计耗费六百九十六元,差不多可说七百元。这七百元任便甚么事不好做,何必要用在这无用的地方?

(二)耗时。便拿梳头一件事说,每天梳一个头,假定耗半点钟,一年三百六十天,便是一百八十点钟。任便研究什么学问,做甚么事情,都可以的,何必要为着梳头上耗费了?

(三)有害卫生。譬如油搽在头上,能胶住外面飞来的灰尘;粉搽在面上,能塞住汗管,阻止排泄。这都是有害身体的。便是衣服过窄,妨碍身体的发育。冬天著衣过少,不能适当御寒,也是有害身体的。岂可专顾了好看,便不管身体受损害么?

民国女学生

(四)埋没了自然的美。自然不美的,加上装饰,不见得便美,或且反增了丑。

(五)引起他人的轻视。好装饰的女子,人家都当她是卖俏,种种男子轻视女子之心,都从这里头生出来了。

(1920年4月5日《妇女杂志》第6卷第4号)

◆点评:民国妇女解放运动中,女性装饰、化妆被视为附庸男人的表现,受到思想先锋们的猛烈抨击。但不管怎么说,那个天然美女流行的时代,想必会让深受整容欺骗的今人十分怀念。

宣化沙岭子农民给毛主席写信庆贺

【张家口电】察南宣化沙岭子农民,听到人民政协成立,与毛主席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消息后,大家莫不欢欣鼓舞,并给毛主席写信表示万分拥护。该信全文如下:

敬爱的毛主席:这几天您们在北京开会商量治国大事,我们听说后真是喜欢,多少年来我们扒着两眼直盼,今天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了,这以后老百姓能过安生日子,乐的我们真不知道应该咋向您说好了。反正我们是实实在在的实心眼的拥护您!拥护中央人民政府。去年国民党反动派在我们这里抓兵抢粮,把老百姓活活遭害死!年轻人谁也不敢在家呆,眼看着庄稼扔在地里不能收秋。今年咱们解放军来了,老百姓下地收庄稼天大黑了才回家;解放军同志还帮助我们收割,真是差别天上地下去了。为明年大生产多打粮食,我们今年实行了地里选种。我们村一共五千二百多亩地,庄稼差不多都割倒了,秋耕地也耕了三十多亩。今年的庄稼没受大灾害,一亩地能打两三石粮食(一石一百三四十斤)。毛主席,您放心吧!这以后太平年月了,我们一定要把地种好,多打粮食,建设咱们的新中国。毛主席:您给我们分了房,分了地,叫我们受苦人翻了身,这会又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我们过了好日子,您这大恩情,我们祖祖辈辈也忘不了,因为道远,我们不能去北京看望您,写这封信问候您,表示我们全村男女老少的心意。要是按老规矩,我们在信上该给您叩头,作揖,现在也给您敬个礼。并祝您身体健康!千万别工作过度,劳累着身体!(1949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宣化县沙岭子村全体农民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点评:让老百姓过上安生日子,排民之所忧,解民之所困,走群众路线,这是赢得老百姓拥戴的关键。

三少年厌世齐服毒

由于蒋匪帮的黑暗统治和美国腐朽文化的毒害,台湾许多青少年感到悲观苦闷,前途无望,以致走上绝路。下面是台湾报纸最近报道的一个悲惨的故事:

基隆中学一年级学生李重辉、成永裕、余容贤,年龄同是十五岁,又同一班级。4月27日晨返校后即一去不回。

后有人在山谷中首先发现成永裕服毒不醒,接着发现李余二人同样情形,乃报警送医救治,幸得活命。在学校中,老师在李重辉的书包里发现一张绘有自杀地点的图纸,上面并写有“别了,一切一切的”等字,显见三人事先已经准备去自杀。

三学生在校功课很好,家里的人对他们也不错,为何自杀?该校训导主任说:余容贤在自杀前一周(4月20日)的一篇题为“课外活动”的作文中写道:“……在操场上转了半个圈子,没有什么好去的地方,还是到凉亭里去玩玩吧,我走上亭子,坐在椅子上,举头望着蔚蓝的天空,望着碧绿的青山,唉!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意思呢?……人生就像一堆火,必定要熄的,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又何必在这个人生舞台上演戏呢?又何必要在痛苦呻吟中挣扎呢……”

台湾报纸说,自杀的三个学生平素在言谈中都有“人寿几何,人生如梦”“惧我太早熟”等悲观论调。灰色的人生观在台湾青年有为的沉重头脑中生了根,他们对未来满怀失望,欲以自杀求解脱。

(1962年7月10日《中国青年报》)

◆点评:精神空虚厌世自杀的案例并不鲜见,社会教育机制的偏颇和生命教育的缺失也许要承担相当的责任。

“湘军”南下启示录

在广东,无论是韶关、广州、佛山,还是深圳、珠海、湛江诸地,记者经常碰上挂湖南招牌、操湖南口音、销湘味特产、烹湘味饭菜的湖南人。有人说是“五十万湘军下广东”,有人说得更玄:“在广东,每三个外地人中,准有一个湖南人。”广东的大市场上,到底有多少湖南人,谁也说不清。

跨过宜章往南,第一站便是广东乐昌县的坪石镇。这是个仅2万来人的小镇,据镇工商所介绍,湖南人在镇上开有米行10家,肉摊40处,饮食店10家,还有打铁的、补鞋的、弹棉花的、搞建筑的、打零工的,不下1000人,还不包括开车挑担做生意当天打回转的。坪石工商所的同志说得更风趣:“坪石市场的大半个天下靠湖南人呀!”据1988年元月一个月的统计,从湖南运到坪石的猪肉约5万公斤、牛肉7000公斤、鸡蛋3万公斤、油料2000公斤、大米8万公斤、烟叶2500公斤。稍微细一点观察,也会有所发现,无论是“官方”,还是企业,或是民间的“散兵游勇”,他们在广东的一串串足迹,都连着一个个市场,传递着一条条信息,沟通着一条条产销渠道。他们是联系湖南与广东大市场的纽带,是湖南通过广东走向世界市场的跳板。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擦鞋摊

(1988年5月13日《湖南日报》)

◆点评:“无湘不成军”,不仅军事、政治如此,其他领域似乎也如此。

(责任编辑:叶筱)

(邮箱:wind.0116@163.com)

猜你喜欢

中央人民政府湖南人庄稼
为什么说海带是海里的“庄稼”?
我是湖南人
山西省沁水县公安局龙港中心派出所
中央人民政府的开端:从冀太联办到华北人民政府
中央人民政府诞生记
湖南人精神的深度开掘——读《湖南人的精神》有感
中央在特别行政区发出行政指令权:理论基础与制度建构
庄稼色彩录
父亲的庄稼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