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生态型创新创业移动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016-10-29朱荣彭平
朱荣,彭平
(广州工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广州 510850)
论高校生态型创新创业移动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朱荣,彭平
(广州工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广州 510850)
针对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完善创新创业服务网功能的问题,在移动互联网思维框架下提出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生态型高校创新创业移动服务平台,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孵化基地的培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与方法。
创新创业;协同创新;众创空间;移动思维;移动生态
0 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第八条提出,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要求健全持续化信息服务制度,完善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功能,建立地方、高校两级信息服务平台。目前,移动是规模最大、渗透力最强且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化趋势,移动应用的首要特征是高便携性数字媒体。国内数据服务提供商Talking Data发布 《2015年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中显示用户对生活服务领域(例如教育阅读、健康医疗、金融理财等)应用依赖度在显著增加,拥有大量用户的移动应用正向平台化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笔者所关注的是高校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模块完善的生态型移动式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即可以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更可以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以及这些孵化基地能够可持续发展。
1 必要性分析
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创新是创新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创业的目标。对于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过程,公共服务平台在不同环节提供不同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有效地缩短了该产业化进程,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新兴产业的崛起。所以,根据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可以包含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研发,负责产业共性或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科技成果产品化开发、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第二阶段是共享,通过共用、共享提供研发需要的软硬件条件,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包括专业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科技文献服务、数据共享、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第三阶段是创业,可帮助企业成立、成长,包括创业孵化、人力资源、风险投资、技术交易等。
通过百度网站,以“创新创业服务网”为关键字,搜索引擎显示了数目众多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五种类型:一是政府服务平台,例如广东省企业创新服务平台;二是创业孵化基地服务平台,例如中关村核心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三是投资型服务平台,例如创新工场;四是媒体型服务平台,例如创业邦;五是生态型服务平台,例如36氪。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网”为关键字,百度搜索引擎显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主要是以区域来划分类型,例如国家级服务平台,例如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教育部唯一专门宣传、鼓励、引导、帮助大学生创业的官方网站)、中国武汉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大学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厦门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办)。
通过手机端360手机助手,以“创新创业服务”为关键字,搜索引擎显示,大多数创新创业App(应用程序)基本都是以分析创业经验和方法、提供创业培训为主,例如创业邦(提供高价值的资讯与服务,约20万用户)和36氪(专注于股权类互联网金融,约18万用户)、优米创业(中国创业教育在线平台,约40万用户)拥有较多的用户群,也有极少数推出了模拟经营的游戏,例如创业之城。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为关键字,搜索引擎显示,该类型的App数量少,用户更少,主要包括的功能为发布兼职信息和提供就业资讯,例如大学生兼职(查看大学城兼职和广州兼职信息,约4万用户)、大学生就业指南(毕业后所需掌握的各种必备知识)。
移动时代的全面来临,全入口、多载体(HTML5、App)、跨平台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艾媒咨询 (ii Media Research)在“2016中国移动互联网创新趋势峰会”发布了《2016中国移动互联网创新趋势报告》,报告中提到“截止到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已达6.17亿,用户移动购物习惯已经养成......”。Talking Data发布《2015年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到2015年12月,我国移动终端用户中,25岁及以下用户的比率达36.5%,90后与00后年轻用户的地位日益凸显。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年轻用户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移动习惯已经养成,移动习惯为创新创业移动服务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应用环境。其次,当下智能设备的多元化,使得用户的使用场景越来越碎片化,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被不同场景分散。除此之外,在上述的现状分析中也提到移动式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相对与其他领域来说还是非常少,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的服务平台,在数量、质量和用户群方面基本都处在零基础状态。由此可见,构建创新创业移动服务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平台模块
移动互联网生态圈是指将移动互联网要素 “手机App”、“移动网站”、“微信微站”、“移动办公”等整合起来打破平台之间的壁垒,使信息交流更加方便,资源最大范围共享,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大圈子。生态圈是利益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以36氪为例,36氪是国内知名互联网创业生态服务平台,氪空间不仅为初创企业提供完全免费的办公场所、行政服务、创业培训和媒体报道等一系列关键服务,大大降低创业者的起步成本;而且在36氪的投融资平台上聚集了众多优秀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以更优质的投融资对接服务帮助初创企业吸引资本关注,加速企业成长。据此,生态型高校创新创业移动服务平台首要特征就是要跨界融合,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长期合作,如图1所示,政府提供有效政策与资讯,高校提供培训与人才,企业提供外包项目或帮助技术成果产品化,科研机构提供机械设备、对产品进行检验检测以及相关的技术支持。通过举办各类比赛竞赛,提拔优质创新创业项目,获得投资融资。
图1
同时也逐步实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本地化(孵化基地)、社交化(微信)、移动化(App),在社交方面,优先考虑微信。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中显示,6.97亿微信用户中超过九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拥有200位以上好友的微信用户占比最高。微信推出的公众号免费申请,成本低廉,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讯、通知、公告的发布更有优势。在开发移动服务平台之前,可以先运用微信公众号锁定用户,当然,微信公众号不能完全取代移动App,微信公众号流量大但粘性差的问题也异常突出。
生态型服务平台聚焦于 “资源共享”与 “创业孵化”,资源共享包括信息共享、技术共享、设备共享等,创业孵化包括创业培训、投资融资、知识产权等。一个完整的高校创新创业移动生态圈包括6大模块,模块一是“高校创新创业空间”,用于介绍空间基本情况、发布新闻公告、介绍合作企业和研究机构等;模块二是“创新团队”,服务于大学生创新项目团队,介绍项目的创新点和关键技术,分析自身的优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模块三是“创业课堂”,高校组织相关的行业专家或创业导师提供创业培训、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对外访问活动等;模块四是“创业团队”,服务于成熟的创新项目或准备创业的大学生团队,主要介绍创业团队的基本情况、是否需要投资融资、需要租赁办公场所、需要招聘、需要工商注册、需要企业邮箱、需要营销与推广等企业服务;模块四是“知识产权”,提供商标、版权、专利的申请服务;模块五是投资融资,服务于有意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进行投资的人或基金会等,如图2所示。
图2
3 开发模式与技术
移动服务平台,其实本质上就是移动端App,随着HTML5技术的落定,App的开发模式就分为Native(原生)App和Web(网络)App,Native App是一种基于智能手机本地操作系统如iOS、Android、WP并使用原生程序编写运行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一般使用的开发语言为JAVA、C++、Objective-C,该模式通常是由“云服务器数据+App应用客户端”两部分构成,App应用所有的UI元素、数据内容、逻辑框架均安装在手机终端上。Web App开发即是一种框架型App开发模式(HTML5 App框架开发模式),该开发模式具有跨平台的优势,该模式通常由“HTML5云网站+App应用客户端”两部份构成,App应用客户端只需安装应用的框架部分,而应用的数据则是每次打开App的时候,去云端取数据呈现给手机用户。Native App最大的问题在于开发周期长,成本高,而Web App在成本方面可以减少75%,时间上可缩短了80%,Web App是支持各种设备访问的平台,而Native App则受到设备的限制,开发者至少需要分别开发Android、iOS,同时由于两大移动系统在某些特效方面存在诸多的差异化,导致一款App在使用体验方面往往难以实现100%的相同。除去成本问题,高校创新创业移动服务平台需要经常更新内容,如果完全采用Web App开发模式,就需要不断把存放在Web服务器的文件(例如HTML、JS、CSS文件)调用,如果有一种可以将服务器端的文件直接打包在ips或apk等原生安装包中,就可以直接在移动客户端上运行,这样才最合理。
DCloud公司发布的HBuilder IDE(集成开发环境),良好地支持移动App开发,包括新建移动App项目、run in device真机调试、本地及云端打包,而且HBuilder开发的HTML5+App,比普通的Web App功能更强、性能更高。HTML5 Plus技术构建移动App,是一种基于HTML、JS、CSS编写的运行于手机端的App,这种App可以通过扩展的JS API任意调用手机的原生能力,实现与原生App同样强大的功能和性能,内置HTML5+API语法提示,提高开发效率;集成真机运行环境,方便开发后即时在真机上查看运行效果;集成应用云端打包系统,不用部署XCode和Android SDK就可以打包应用。使开发者只需要使用HTML5、JavaScript、CSS技术就可以快速开发跨平台的移动应用。所以本文中高校创新创业移动服务平台在开发过程中使用的HBuilder工具中的HTML5 Plus技术,具体开发步骤就是首先在HBuilder中新建移动App项目,在选择模板中勾选Hello H5+;编写HTML、JS、CSS文件,本地JS通过AJAX方式请求服务器数据;启动真机运行,将Android移动设备连接到PC端,Android移动设备自动安装并启动HBuilder调试基座;对开发的App项目进行debug调试;调试成功后选择HBuilder工具的“发行”菜单,将应用页面打包为apk安装包;最后在Android移动设备进行发布,如图3所示。
图3
如果开发好的移动App需要实现边用边下或者秒开的功能,可以通过流应用技术来解决,流应用是一种可以让App安装包实现边用边下的技术,利用JavaScript的动态语言特点,把移动端App的安装包拆解,流式下载到移动端。再辅以特殊的压缩解码技术,使得流应用可以在5秒内完成App的下载、安装、启动全过程。具体的操作是在HBuilder工具的“发行”菜单中选择“提交流应用到测试服务器”,通过360手机助手扫描HBuilder发行流应用界面中的二维码即可测试流应用。
4 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需要避免的是虚假繁荣,不单要建立创客空间更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持续帮扶、加强创业培训,引导大学生捕抓商机等一系列服务措施。本文提出的高校生态型创新创业移动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社交化和移动化,在社交化和移动化过程中让资源最大化共享。但是生态圈更需要市场化,如果移动服务平台中能加入行业数据指数,为创新创业团队、投资人提供数据挖掘和全景式的用户观测矩阵,以监控相关行业以及其相关垂直细分领域的整体发展趋势,更能有效引导创新创业和投资方向,这也是笔者今后需要探究的方向。
[1]彭顺昌,李波.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J].厦门科技,2007(6):23-26.
[2]曹胜利,雷家辅.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出版,2009,26.
[3]杨田宏,刘海学.创新创业信息平台建设的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3):71-74.
[4]徐小洲,梅伟惠.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1):45-48.
[5]赵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的功能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
[6]王迷迷,郝立.众创空间发展对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的影响探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4).
[7]卓泽林,曹彦杰.美国高校如何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基于资源投入的视角[J].学术论坛,2016,38(1).
[8]卓泽林,王志强.构建全球化知识企业:新加坡国立大学创新创业策略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6(1):14-21.
Construction of Mobile Service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Universities
ZHU Rong,PENG P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Guangzhou 510850)
For the issue of improving the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or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or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network function,under the framework of mobile Internet thinking,uses the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to build a mobile service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universities,provides strategy and method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innovative or entrepreneurial projects and incubation bases.
Innovation or Entrepreneurship;Collaborative Innovation;Numerous Creation Space;Mobile Thinking;Mobile Ecology
1007-1423(2016)27-0073-04DOI:10.3969/j.issn.1007-1423.2016.27.018
朱荣(1984-),女,广东广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移动互联网技术、体感交互技术
2016-07-19
2016-09-02
广州工商学院校级协同育人平台项目(No.2015XTYR-04)
彭平(1956-),男,广东广州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计算机仿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