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中厂模式的高职物流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2016-10-28肖斌
肖斌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基于校中厂模式的高职物流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肖斌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物流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在人才培养中要高度重视其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校中厂是目前高职教育实践中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平台,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速递中心为例,初步总结了该校中厂运作的模式及依托该校中厂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取得的成效。
高职教育;校中厂;物流管理;综合职业能力
1 引言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着有关学校办学水平与专业建设水平。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除了要重视加强和完善教学体系建设外,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营造真实职场环境,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最终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工作中处理实际问题时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在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实践中,设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仍是人才培养最基本的目标任务。
2 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
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德国将职业能力定义为职业行动能力。荷兰认为职业能力应包含知识+技能+价值观、情境+角色、行动、结果、自我反思、洞察力和相关标准。中国教育部有关文件中指出职业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它包括人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交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部分学者认为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即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某一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综合职业能力定义为职业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知识技能是职业者需要拥有的与职业岗位直接相关的专门知识与专项能力,这是职业者所需要拥有的基础能力;方法能力是职业者从事某一具体职业岗位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是职业者思维能力的体现与概括;社会能力是职业者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组织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职业道德等社会行为能力,是职业者综合能力发展的保障。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在职业者具备一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培训、学习等途径,进一步让其掌握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可以使职业者在其职业活动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因为物流学科所具有的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和系统性,更要求高度重视其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物流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应该包含物流具体岗位涉及的专业技能、岗位方法能力、职业素养和社会成长力。岗位专业技能就是学生在任职某岗位所需要拥有的某项独立的操作技巧或基础能力,如快递收派员岗位,需要掌握单证填写、包装、收款等;岗位方法能力是指学生在从事某个岗位或相关岗位所需要的各个技能及其有机结合,如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市场分析、物流运营管理等;职业素养和价值观是指在一个或相近的一组岗位中的特有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意识,如在操作岗位中的职业道德意识、客服岗位中的协调沟通意识、业务岗位中的报价成本意识、策划岗位中撰写服务方案时的风险识别意识等;社会成长力是学生在接受职业学习与实践训练中积累的社会生存与发展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不断迎接新挑战的能力。
近些年来,对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在高职领域,重视职业能力导向(就业导向),进而重视实训实践教学,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途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一些高职院校与机构也在探索各种职业能力的培养方式,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探索、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展的通用管理能力认证等。一些专家、学者根据其实践结果也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新思路新观点。如余芳,何海翔(2009)提出了“采用集群式模块课程体系”和重视“综合职业能力的日常教育”两个主要观点;周之良(2009)指出用“校企联合破解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难题”;张瑞红(2011)提出“以比赛促练,以考证促学”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牛国鹏(2013)提出要“课程模式创新、多证书、校企合作、考核模式改革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 基于校中厂的高职物流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探索
从以上对综合职业能力分析来看,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肯定是全面系统并且是持续的,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实训实践平台、体系来支撑。从当前国内外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来看,我们认为校中厂是一个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平台。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曾明确指出:要“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来提升教学效果。”为我们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路径指导。
3.1物流校中厂的成立并运营为开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基本条件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学院第一批建设的重点专业,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在建)。2013年4月,经过近两年的筹备,专业与顺丰速运(东莞)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创建了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工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速递中心(以下简称速递中心)。
速递中心身份上既是顺丰的一个营业点部,同时又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采用学院建设为主、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团队管理、校企双重指导的模式。在运营方式上,按照真实的企业营业环境布置,依据顺丰管理制度管理。在操作环境上,配备顺丰阿修罗管理系统及巴枪、无线发票机等设备。在为校园师生提供优质物流(速递)服务的同时,从点部运营管理、业务操作、客户服务、市场营销、质量监控、团队建设等方面,在真实市场运营中,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训实习一体化,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真实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的实训环境,提供全方位、综合性强的专业实训实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目前,速递中心已平稳运营两年多,为我院师生提高了优质的速递服务,打开了知名度,市场份额、学生营运与管理能力、客户满意度、企业满意度等得到了很好提升,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基础。
3.2物流校中厂在进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探索
(1)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及学生共同参与校中厂管理。成立速递中心这一“校中厂”后,如何运营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训教学功能,是校企深度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校中厂”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成果,既有企业要求又有教学要求,这决定了在其运行与管理中既要按照市场化运作,体现企业的生产性属性,又要遵循教育规律,发挥实训基地的教学作用。
速递中心在引进合作企业管理制度、管理系统的同时,立足速递中心既为物流企业营业网点(门店)也为实训室的双重身份。从业人员既是企业员工又是学生的双重身份,结合学院具体实际,初步建立了一整套速递中心(实训室)的管理制度,如速递中心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值班制度、账务统计制度、办公用品使用与管理制度、业务质量监督制度、指导教师管理制度等,保障速递中心顺利运营。同时,结合企业员工考核与实训课程考核要求,实施形成性考核方式,学生考核成绩由其岗位表现、部门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等多方面构成。从工作环境设置上,充分体现企业运营点部特点,通过统一规范的企业工服工卡、企业运营文化环境设置、企业标准工作流程、企业级操作管理系统等形式,形成深度企业化的真实工作氛围。
在组织架构上,采用扁平化矩形组织结构进行管理,在实训学生团队中经自愿报名、成员投票及教师把关方式选拔出骨干学生担任店长、部长等核心职位,负责速递中心具体运营事务。在运营指导上,专业选派两位教师及顺丰点部经理、主管组成指导团队,实施校企双重指导,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速递中心组织结构图
(2)理实一体、岗位轮换、日常运营与项目管理相结合进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践。大学生速递中心实践教学的的重点是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依托合作企业业务指导,配置了超豪华实践环境系统,包括企业专线网络(顺丰)、企业操作管理系统(顺丰阿修罗系统)、校园内部网络、企业级考勤系统、安防与监控系统、多媒体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验钞机、发票机等现代办公设备。速递中心运营管理均以学生为主体,从收派员、仓管员、客服等基层岗位起步,从最简单、最基础的服务做起,实施“岗位见习”轮换,每一至两个月换岗一次,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完整掌握速递物流运营与管理的最基本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优秀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方法能力。
速递中心设置了综合部、市场部、运营部、人资部等部门,设置了店长、部长、质控员、会计员、财务员、统计员、资产管理员、招聘员、考核员、市场开发员、培训师等管理职位,同时还根据每日运营需要设置了值班组长、收派员、客服代表、仓管员等业务岗位,实施班组值班制度,合理安排实训与理论学习。通过每一天具体的业务操作,潜移默化学生在语言交流、书面表达、数字运算、自我约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岗位方法能力与职业素养。
每一位在速递中心实训的学生都在承担一个基层业务岗位的同时兼任一个管理岗位,并不定期进行轮换。基层业务岗位工作内容与企业点部完全一致(包括上门收派件、巴枪操作、客户服务、数据交换、发票缮制、钱款交接等)。管理业务方面,定期实施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包括人员招聘、培训与考核)、市场宣传与推广项目(迎新宣传及不定期的企业业务宣传)、运营质量监督与控制项目、对外交流项目、内部文化建设项目等项目。这种将日常业务操作、点部运营管理与相关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复合性、综合性实训方式,对于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其专业技能、岗位方法能力、职业素养及社会成长力水平,均产生了良好效果,学生感言很受锻炼,参与热情高,同时也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与未参加速递中心实训的同学相比,在业务操作、沟通表达、与人合作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实训岗位能力培训示例见表1。
表1 实训岗位能力培养示例表
(3)校企合作开展有关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利用速递中心这一实践平台,物流管理专业摸索并实践符合地方实际的、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正在探索将专业课程与速递中心运营管理相结合,践行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探索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践行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有效途径,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已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物流基础》、《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部分内容与速递中心日常运营管理结合起来,开展了相关实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新一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物流企业网点运营综合实训》这门综合实训课程,由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教师组成专兼团队共同编制实训指导书并实施实训指导,体现了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优势。下一阶段探索将《物流统计》、《物流客户服务管理》、《物流服务营销》、《物流运输实务》等课程与速递中心运营相结合的课程改革。
4 物流校中厂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上的成效
速递中心开设两年多来,已累计收派件7万多票,日均收派件100票以上,服务师生上万人次,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物流服务,接待各级领导、企业嘉宾来访100多人次。同时,依托这一平台,已接收专业学生600多人次参加各类实训,培训业务骨干(指参加各届速递中心管理运营团队的同学)共计100多人,开发相关实训课程2门,为校企合作订单班输送了三届80多人,得到了各级领导及企业的赞誉与认可。
专业充分依托这一平台,与企业密切合作,将职业能力培养与现实企业运营实践相结合,在开展正常企业业务运营同时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学生在各岗位认知、岗位业务操作、岗位轮换、岗位管理的过程中强化了专业技能,实践了专业理论应用;在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的转换中培养了自己的岗位方法能力;在工作中受到了合作企业先进企业文化的熏陶,切实感受到了物流行业领先企业的工作氛围与职业要求,有效提升了职业素养;担任各层次管理岗位,团队合作,保障速递中心顺利运营,培养了一定的社会成长力及经营管理能力,有效提升了个人综合职业能力水平;在实训的同时也初步积累了企业真实工作经验,为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1]王建永,等.高职院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现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1,(11).
[2]王军锋,等.高职物流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J].职教论坛,2012,(30).
[3]薛彦登.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2013,(9).
[4]陆勤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的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7).
[5]肖斌.高职物流人才培养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以东莞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3).
[6]肖斌.双元制模式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中厂建设研究与实践[J].物流科技,2015,(3).
Study and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Occupational Competence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Talents Based on Factory-in-school Mode
Xiao Bin
(Dongguan Polytechnic,Dongguan 523808,China)
The factory-in-school mode is currently an important platform in the comprehensive occupational competence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 this paper,with the student express delivery center of Dongguan Polytechnic as the example,we tentatively summarized the factory-in-school mode thereof and then introduced the achievements made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competence for the student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factory-in-school;logistics management;comprehensive occupational competence
G712
A
1005-152X(2016)04-0184-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6.04.042
2016-03-14
中国物流学会2014年物流教改教研课题“高职物流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ZW2014015);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重大课题“物流管理专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GZBXM2013004);东莞市2015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东自贸区背景下东莞物流业发展研究”(2015JYZ26)
肖斌(1977-),男,广西柳州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