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仪与传统艾灸治疗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2016-10-28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王丽丽 刘梅珍 温 鹏 张殿玲(石家庄 050051)
艾灸治疗仪与传统艾灸治疗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王丽丽刘梅珍温鹏张殿玲(石家庄 050051)
提要目的:研究分析艾灸治疗仪对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将2014年2月至10月12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艾灸法和艾灸治疗仪刺激长强、承山穴、八髎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伤口疼痛评分、不良反应等情况。 结果:艾灸治疗仪与传统艾条灸法均可明显缓解混合痔术后伤口疼痛,差异无显著性,但艾灸治疗仪临床使用更安全。 结论:艾灸治疗仪对缓解混合痔术后伤口疼痛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且临床使用安全、操作方便。
混合痔;手术治疗;镇痛;艾灸治疗仪;艾灸;术后疼痛
混合痔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自古有“十人九痔”之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痔占肛门直肠疾病的80.6%,[1]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2]然而由于肛门部位特殊的解剖生理结构,使得术后肛门疼痛成为困扰广大医生及患者的难题。当前临床上通常采用口服止痛药物或术后留置镇痛泵(PCA)等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然而此类方法的使用患者常常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3]传统的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运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4]但同时由于传统艾灸明火的存在,又容易导致烧烫伤、引燃被褥衣服、艾条烟熏等情况发生,因此,笔者应用电子艾灸治疗仪代替传统艾条灸,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方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10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120例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在4分以上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研究组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4.58±10.98)岁,平均病程72(21~120)月;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2.17±11.5)岁,平均病程66(12~120)月。所有患者均符合入组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2006版《痔临床诊治指南》中混合痔的评定标准,手术均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方式,手术切口为1~4个,麻醉方式为骶麻或局麻,患者均为无重大心脑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皮肤病等重大疾病史影响术后观察者;患者均为无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
1.2.2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病史患者;患有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性疾病患者;患有严重造血系统疾病、血凝障碍患者;合并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肛门疾病的患者;有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
1.3治疗方法
1.3.1研究组:采用艾灸治疗仪。患者术后自觉疼痛剧烈时,取长强穴、承山穴(双侧)、八髎穴,采用多功能艾灸仪艾灸治疗,每次30 min。注意调节适当温度,以患者自觉温热为宜,以免发生烫伤。
1.3.2对照组:予传统艾条灸法,取长强穴、承山穴(双侧)、八髎穴,每次30 min,注意保持与皮肤距离,避免发生烫伤。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的组内、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疗效评价、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疗效观察
2.1疗效评价标准
2.1.1疼痛评分及疗效标准:治疗前后采用VAS法进行评定,设定0分为无明显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难忍,患者根据自觉症状选择合适评分。患者术后疼痛评分≥4分者开始进入临床观察,治疗后30 min疼痛评分≤3分者为临床有效,并据此计算治愈率。
2.1.2安全性评价:详细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有无过敏反应、有无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等,评价所出现不良反应与治疗的相关性。
2.2治疗结果
2.2.1两组疼痛评分比较:研究组、对照组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30 min、2 h、4 h的疼痛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2 h、4 h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还是较对照组低,疗效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2两组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均经治疗后30 min大部分病例疼痛均有明显减轻,其中研究组患者VAS疼痛评分≤3分者为45人,治愈率为75%,对照组患者VAS疼痛评分≤3分者为48人,治愈率为80%,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安全性评价研究组所有病例均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有4例出现艾灸局部皮肤发红伴刺痛不适,有轻度烫伤症状,予以烫伤膏外敷;有2例治疗后局部出现小水泡,予以纱布包扎。两组患者均无其他不良情况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混合痔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虽然目前治疗方法比较多,但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式仍是目前临床最为成熟、疗效最为彻底的手术方式,同时,也避免了PPH、胶圈套扎等术式需要器械而产生的额外费用,目前应用也最为广泛。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式简单,对外痔进行切除、剥离,对需要治疗的内痔直接进行结扎,手术彻底,术后复发率低。但是由于该术式是开放性术式,且肛门部位较为敏感,以及涉及到术后排便、换药,甚至患者轻度活动都会刺激创面产生剧烈疼痛,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术后疼痛控制程度已成为衡量重度混合痔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5]
中医认为[6]肛门手术导致经伤络损、气滞血瘀,故术后疼痛表现为“不通则痛”,治疗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传统的艾灸疗法通过艾绒燃烧,艾叶中的药物成分及热力刺激经络穴位,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的作用,[7]因此临床上应用灸法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较为广泛。
临床我们选取长强穴、承山穴、八髎穴。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为督脉要穴,有“总督诸阳”的功能,艾灸刺激长强穴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8]根据中医经络理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足太阳膀胱经经别入于肛,因此选择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治疗肛门部位疾病。承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位,被誉为“肛病四穴”之一。《肘后歌》曰:“五痔原因热血作,承山须下病无踪。”《玉龙歌》也记载:“九般痔漏最伤人,必刺承山效如神。”可见承山穴是治疗肛门疾病非常重要的穴位。[9]长强、承山远近两穴合用,连接全身经络、疏通全身气血、打通局部气血瘀滞,从而起到行气止痛的功效。[10]八髎穴分别在第1、2、3、4对骶后孔中,分骶椎,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各1对左右共8个穴位,深层布有4对骶神经。刺激八髎穴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缓解混合痔术后伤口疼痛。[11]
艾灸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疗效确切,但传统艾灸在治疗过程中,艾绒燃烧后的灰烬掉落后容易出现烫伤皮肤或引燃衣被等情况,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笔者尝试采用艾灸治疗仪进行治疗。艾灸治疗仪将传统艾灸疗法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将艾绒压缩成片状,直接贴敷于治疗部位,通过加热艾灸片,在产生温热效应的同时,还能将药物渗透于皮肤。[12]有学者[13]研究认为,艾灸治疗仪其发射频率引起人体血液肌肉组织共振,增强能量传递,具有比传统艾灸更快发挥治疗作用的物理学基础,热传导效果较传统艾灸更好。
根据本临床研究观察,艾灸治疗仪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止痛疗效与传统艾灸疗法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效果相当。但艾灸治疗仪避免了传统灸法因明火产生的烧烫伤等情况,且无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使用更加方便、安全,有更为实际的临床意义。
[1]李春雨,张有生.实用肛门手术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5-96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S].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3]高晓玲,刘梅珍.耳穴埋豆缓解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的疗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154
[4]李晶,胡金华.雷火灸长强穴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3,45(1):116-118
[5]王金存.中医护理对内外痔术后疼痛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8):31-32
[6]孙彦辉.温和灸促进肛瘘术后组织修复作用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4(2):246
[7]吴焕淦.中国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6-229
[8]杜炳林.长强穴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5,32(1):87-88
[9]赵婷婷, 潘永清.针刺承山穴治疗急性痔疮验案1则[J].湖南中医杂志,2015,7(31):113
[10]农村广.长强、承山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临床效果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2): 78-79
[11]萧华文,沈卫东.电针八髎穴治疗肛肠术后疼痛和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3): 159-161
[12]崔学伟. 实用现代艾灸疗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23
[13]李洪娟,崔学伟.DAJ-4多功能艾灸仪与传统艾灸热效应差异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1):71-74
(2016-06-26收稿)
R246.2
B
1007-5615(2016)03-0044-03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No.201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