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弊端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浅析

2016-10-27黄源艳

中国经贸 2016年16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资产事业单位

黄源艳

【摘 要】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是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和途径,以便对固定资产管理起到改进作用,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完整、安全,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一、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及其管理的重要性

1.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固定资产不论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也越来越繁多。因此,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做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建设,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完好率,更好适应事业单位实际工作需要和业务发展需求。

2.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施动态监测管理,及时掌握其使用状态和使用情况,这样有利于事业单位资产的集中化管理和控制,合理分配和协调资产运作,降低和避免资产浪费情况的发生,能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对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性发展。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做好财务工作的重要条件。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单位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必须扎扎实实从日常工作入手,不断积累经验,用先进的管理措施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提高管理意识的需要。事业单位就其工作性质而言,管理理念贯穿了整个单位工作的全部。对外,如何做好与上级部门及其他各个职能管理部门的汇报及沟通对接工作,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维护好自身形象;对内,如何做好管人管物的工作,协调内部各业务部门的配合工作,调动各个部门及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内外环节的工作,无一不涉及到管理,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各个业务环节提高管理意识,而固定资产管理既然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更有必要对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这是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意识的要求,也是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意识不强,日常基础工作薄弱,记录手段落后

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端,究其原因首先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明确规定,致使相关工作开展不是很规范。

其次,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强。有相当多的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重购置,轻管理”这样的意识,而管理单位资产的人员一般还负责其他工作,职能划分不清晰,导致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重视。

再次,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如资产购买签收及领用时,没有形成纸质的记录或者记录不全不规范,登记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此外,进行固定资产清查时,应制作固定资产卡片两份,一份由资产管理部门将卡片贴在固定资产上,另一份由财务部门固定资产卡片留存,据此可有助于固定资产账实核对,但据了解,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对此项工作没有完善,更没有进行定期的固定资产账账、账实、账卡核对,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另外,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固定资产日常记录时仅仅以类似流水记账方式登记,没有做好分门别类记录,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适应事业单位管理要求。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保管维护不力,移交不清

部分事业单位由于人员工作变动时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不齐全,例如,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等暂时由个人使用的公共物品,在领导更换或人员调动时不按规定进行移交;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被外单位长期借用,不能及时回收, 致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另外,对某些重要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购买相应的保险,致使资产遗失后得不到赔偿,容易导致固定资产的缺失。

3.固定资产日常工作不规范,相关记录不完善

有些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登记方面存在问题,工作人员不够细心,责任心不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账实不符,资产管理部门记录与财务部门记录数据不同。对单位采购的固定资产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但其使用年限又在一年以上的相当多数量品种相同的物品没有按规定在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明细登记不规范,导致人员对资产管理混乱。

4.缺乏有效的评估与监督,存在资产闲置、浪费等现象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都属于非经营性资产,如果事业单位没有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会造成人们对资产的购置随意性较大,部分事业单位虽然有预算来控制固定资产的购置,但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预算轻执行的现象,又没有严格的考核审批和监管制度,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进而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等现象的存在,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5.资产处置程序不规范

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处置没有建立规范的流程,资产处置随意性较大,例如: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于待处置的资产没有形成书面上的处置原因,随意交由资产管理部门存入库房,而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待处置的固定资产没有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作有关的技术鉴定,评估资产残值过于草率,没有形成书面资产处置过程,容易导致事业单位资产流失。

三、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弊端应采取的对策及改进措施

1.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事业单位应按照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完善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结合事业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一系列工作流程及环节,例如,对于固定资产处置,从固定资产处置申请表的填写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做资产处置的鉴定工作,都必须建立一整套处置方案及工作流程,要求相关人员严格遵守落实执行,促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科学化规范化,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据可依,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琐碎繁杂,从采购、入库、登记、移交、盘点到报废等一系列工作都非常重要,所以事业单位应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管。

事业单位应设置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岗位,并明确其管理工作和职责。不断的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的技能培训,可以组织人员向先进单位学习,吸取有效的经验,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能力、提高事业单位有关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核实,以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事业单位可操作范围内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将员工个人的工作业绩考核与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挂钩,进行相应的奖惩,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有计划有预算的配置固定资产,避免资产闲置和浪费

首先,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部门应将固定资产的购置纳入单位全年预算范围,有必要的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结合勤俭节约的原则,制定固定资产的采购计划,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标准进行固定资产的配备;如果没有配备标准,则必须从实际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置,保证充分利用现有的固定资产,防止造成资产的积压;对于大型固定资产的采购,事业单位要实行集体决策,对项目可行性论证进行严格的论证,尽量作出必要的该项目详细说明和功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申报审批,避免资产购置的随意性,尽量杜绝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发生。

4.采用科学化的资产管理体系,促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为了适应不断深化的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应建立一整套科学化的资产管理体系,例如采用功能齐全的财务管理软件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施整体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可靠、保值增值。

总而言之,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现阶段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问题,但只要相关部门强化管理意识,完善管理体系,就能实现固定资产高效使用,为事业单位开展工作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 岸.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时代金融,2016(06).

[2]赵文静《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齐鲁珠坛,2016.02.

[3]王 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投资理财,2016.06.

[4]翟素娟《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财会经济,2016.07.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资产事业单位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报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