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人民币币值的走向与影响及应对措施和规划

2016-10-27严光晨

中国经贸 2016年16期

【摘 要】由于近期美联储加息和金融市场动荡因素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较明显的贬值预期,汇率大幅波动,开始走向“主动贬值“的态势,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人民币汇率结束了从1994年起单边持续升值的长期态势,需要引起人们对人民币发展前景的思考。分别从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国际形势及国内经济背景准确分析人民币汇率的走向,并正确引导人民币汇率朝一个合理健康方向发展,做出有效的应对人民币贬值的措施已成当务之急。注重物价水平、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领域的调整将是未来财政改革的方向,稳步推进“藏汇于民”的货币政策,放缓资本开放程度将有利于缓解人民币贬值,同时合理投资,规划资产配置是当前投资者应对资产缩水的第一要务。

【关键词】波动因素;时间节点;国际环境;预期分享

一、引言

针对近期我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快速贬值的现象,了解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背景和原因对于改善人民币贬值的态势,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促使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朝逐步市场化方向迈进具有重要意义。汇率的短期走势与资本流动的方向、金融市场风险偏好和市场情绪有关,但长期与一国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下的直接投资情况有关。我国央行提出的2016年十大任务中包括了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因此如何进行人民币有效规划成为此研究的重要目标。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是我国当前理顺经济发展机制,有效调节人民币汇率及国内经济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该研究将根据影响汇率的因素和致使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原因,从国际背景出发探讨对当前形势的有效应对。

二、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

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能对汇率波动做出解释,同时,经济状况、国际收支情况、货币流动情况、利率水平、经济政策外汇管制、预期心理,金融投机对于利率波动也会产生影响。

1.决定汇率的因素:(1)购买力平价是决定货币汇率高低的基础要素。一个国家的物价高低往往透视着一个国家货币汇率的框架结构。(2)利率平价理论指的是国家的利率水平会影响到货币汇率水平。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从而使低利率国现汇汇率下浮,高利率国现汇汇率上浮。(3)一个国家的总需求总供给往往也是参与决定货币汇率的因素之一。

2.影响汇率的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汇率的根本性因素。经济的强盛往往意味着货币汇率的坚挺。并且从长期来看,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将有利于本币汇率的稳定。

3.影响汇率的直接因素: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中如果对出口商品的需求大于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资金流入,意味着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则本币会上升。反之,若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大于出口商品的需求,资金流出,则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下降,本币会贬值。

4.其他因素:(1)预期的影响。当市场交易者预期某种货币可能贬值时,由于投机、避险心理,他们会大量抛售这种货币,导致该货币贬值;反之,他们会大量买入这种货币,导致该货币升值。例如阿根廷货币比索迅速贬值。(2)投机炒作等因素也会在短期内影响汇率。例如1998年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

三、历史上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的重要节点

1. 2002年—2008年:2002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报价8.27,当时的美国和日本认为,中国为了获得巨大的出口竞争优势,故意操纵货币的汇率,人民币存在严重的低估现象。两国政府开始给中国政府施加压力,督促人民币升值。2005年7月21日,我国制定完成确实有效的管理性浮动汇率制。2007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7.60。

2. 2008年—2011年:2008年8月1日,新《外汇管理条例》出台。2009年1月16日,奥巴马要求中国调高人民币汇率。2010年8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报价6.63。1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28473.38亿美元。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进一步助长人民币升值。

3. 2011年—2014年:11年8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6.4。14年1月30日人民币汇率创下历史最高开盘6.05。

4. 2014年—2016年:2014年2月28日,人民币早盘暴跌,到5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报价最高6.26,创下年内最低。2016年6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3,较前一交易日下跌599个基点,创5年半新低。

四、人民币汇率与自国经济、国际形势可能的关系

1. 20世纪末我国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

金融界人士易纲、范敏粗略估计了1993年—1995年3年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购买力平价。估计结果是中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约为1美元合4.2元人民币远高于当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因此根据购买力平价原理,我国实际汇率在不断上升。即存在“巴拉萨-萨谬尔森”效应。

2.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以及国际经济大背景对人民币汇率的关系

近年,中国制造业崛起,出口多年急剧增长,以及实行盯着美元汇率制度的措施,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果没能全面发挥。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逐渐占领国际市场。

因此,在2001年日本经济新闻出现文章《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中国威胁论的升级》日本认为廉价中国产品横行导致日本国内物价下跌,中国有责任为稳定世界经济做出贡献,如果中国不能严格限制出口,则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

3.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

2014年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即亚投行宣布成立。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亚投行的壮大,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契机。亚投行将可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保障,方便人民币“出海”。

2015年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五大常用支付货币。1月,央行发表声明不允许人民币出现大幅贬值。并出于保持货币稳定,增进中国货币国际化的考虑,中国决策层将继续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工作。2015年12月,人民币被纳入SDR,成为加入SDR货币篮子的第五种货币。

一旦人民币形成国际化,将大大有利于解决汇率两难的困境,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汇率风险大大降低。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并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

4.关于近期英国公投脱欧背景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

2016年6月24日,英国公投脱欧引起连锁反应,英镑大跌势不可挡,金融市场动荡,美元却通过美联储加息和经济回暖大涨。6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然暴跌回5年前的水平。首先2015年股灾的爆发使得中国醒悟到人民币兑美元被高估了。对此,人民币兑美元加速贬值是政府进行调控的首要目标。但美国频频向中国施压,人民币不得不择机来修正币值,而英国脱欧从某种程度上说,帮了中国的忙。

五、对人民币汇率预期及影响分析

1.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

2015年来由于美联储加息的落实和二季重新加息等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不断深化。虽然人们不断高喊人民币应实行“主动贬值”的方针,但由于双向波动的运行特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变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人民币终将迎来一个企稳的状态,贬值的可能仍然存在,但将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可能。就像7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触及6.7030低点起之后人民币开始掉头连涨,重回6.65一线。据华尔街见闻2015年8月18日高盛曾预期未来12个月的人民币兑美元预期至6.60;2016年年底的人民币兑美元预期至6.70。在此看来人民币的走势将非常接近其预测。

2.近期人民币贬值产生的影响

人民币的贬值引起价格传递效应,对物价带来潜在的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转型,为国际资本“做空”人民币创造可乘之机。

股市方面:人民币贬值缓解出口压力,实体经济将逐步转好,对股市构成支撑。人民币适度贬值、国内利率趋于下降使得银行储蓄及房产投资的吸引力下降,A股将吸引资金流向股市。但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形成导致热钱流出,国内的流动性面临收缩,不利于A股的走强,并将冲击国内资产价格,从而导致金融、地产等相关权重板块走弱,拖累整体大盘。

房地产方面:近年贬值造成的资产缩水会使部分房产拥有者抛售房产,房地产市场必然会受到冲击。

进出口贸易:人民币贬值在总体趋势上将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压力,同时弥补之前几年的外汇流失。降低出口成本,优化产品结构,拉动民族产业。而进口成本提高也会给一些进口企业的发展带来难题,例如增加了对外投资成本,使得一些企业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回归大陆。

居民生活方面:海外留学、旅游的费用将同比增加,居民可能在这些方面要进行更多的考虑。即使近年人民币对美元不断贬值,但人民币对欧元、英镑等货币仍处于一种相对升值的环境,选择欧洲地区的留学旅行当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六、应对人民币贬值的措施和规划

1.财政政策

为应对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价格传递效应,财政应加大居民必需消费品的进口物价的调节力度,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税务征收环节,增设进境免税店,并完善进口贴息政策措施来推动先进设备、技术的进口,以帮助解决进口企业在人民币贬值方面上遇到的难题。同时,我国要加强国内产业的品牌建设和产业升级,促进内需。

对于产业结构方面,我国出口贸易获得价格竞争优势,出口产业的权重加大,而依赖价格优势的产业往往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我国资本将会向劳动密集型产业方向转移,不利于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其次,人民币贬值促进了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但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且很少有对于高端技术服务产业的投资,投资方向单一。因此,我国应积极引导,扬长避短。加大财政补贴和相关减税政策,通过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鼓励相关机构改革创新。积极引导外国资本向我国薄弱技术领域投资。加大技术人才的引进以及财政支持的力度来应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阻力。

2.货币政策

为应对国际投机势力,央行需要有确实有效的能力进行打击,继续出台一些阻碍措施,不再限于通过抛美元进行干预,对其进行精准打击,从数量上切断人民币流出的渠道的方式更为有效。

我国外管局掌门人易纲,在“蒙代尔三角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扩展三角理论框架,并提出简明的X+Y+M=2公式(其中X为汇率,Y代表货币政策,M代表资本流动状态)。3个变量变动范围在0—1之间,0代表各项政策目标的全然无效,1代表全然实现,其余中间值表示中间状态。

简单来说,国家可以将3个政策目标各放弃其中一部分,来实现剩余的政策效果。按照上述理论,遏制人民币贬值态势则有两种选择,一是动用外汇储备冲销;二是放缓资本项目开放,合理规划两者有利于放缓人民币贬值态势,使人民币币值处于一个企稳的态势。

稳步推进“藏汇于民”的政策,虽然外汇储备的金额还有可能继续减少,但更多的钱将从央行转移到企业和百姓手中,使这些群体的资产配置更为丰富,最终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3.居民如何应对资产缩水

首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通过美元储蓄来分散家庭资产配置可以对冲人民币贬值。其次居民还可以购买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离岸美元结算基金、离岸美元结算债券、离岸储蓄类保险等大多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投资项目进行资产配置来避免由人民币贬值造成的资产缩水。最后,随着国内房地产估值过高与供应量过多,选择海外房地产投资是一项不错的选择,一方面物业升值潜力较国内高,而且租金回报率高达5%~15%,较国内平均2-3%高。

参考文献:

[1]徐永智,房红,张振山《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9月.

[2]易纲《汇率制度的选择》,金融研究,2000年9月.

[3]张焕波《国际货币体系趋势与人民币国际化展望分析》中国经贸导刊,2014,32:30-33.

作者简介:

严光晨(1999—),男,浙江人,汉族,学历:高中在读,宁波市万里国际学校。